首頁
: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講地藏經第四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地藏菩薩本願經 (第四卷)
請掀開經本。昨天講到世尊放光現瑞,這十種光明雲,我們講到第五“大三昧光明雲”。現在我們從第六看起。第六是:
【大吉祥光明雲。】
‘吉祥’在中國古時候是一種通用請安、祝福之詞。什麼叫吉祥?古德說這是義利之詞,意思就是說我們應該得到的,都能夠圓滿的得到,這是吉祥。不應該得到的,你要得到了,那就是災禍,所以說那是不義。不義,我們以財物來作比喻,不義之財在佛法裡面就是盜戒,你不應該得來的,無論用什麼樣的手段,你得到的話,這個罪過都很重。所以吉祥是應該得到的,你都能夠圓滿得到,這是義利,義是應該。
這一句就很明顯的說,這是義利之德。在佛法裡面大菩提、大涅槃是我們應該要得到的,自性裡面本具的智慧德能,是我們應該要得到的,如諸佛果地智慧、功德無二無別,我們懂得這個意思。即使自己,我們是以凡夫來論,我們的性德沒有開顯,在這個世間可以說是,不只是這一生,生生世世我們的福報都是修得,不是稱性。見了性,你自性裡面智慧、福報才能現前,那個福報那真的,像泉水往外面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那是稱性的福報。沒有見性以前這個福報是修得,修得的用得盡,這個地方我們舉一個比喻,大家好懂。性德,譬如你自己有家產、有家業,你家裡有金礦,礦裡面的儲藏非常豐富,你生生世世都用不盡。可是現在這個金礦被土石掩埋,沒有開采,你一分錢都沒有,你吃飯要去打工,你賺一點錢過一天生活,你家裡雖然是有億萬家財,你得不到受用。
我們自性裡面的般若、智慧、功德、財寶,就像金礦一樣,沒有開采,所以現在很苦要在外頭打零工,這個福報是享得盡。而且一定要如理如法去打工,如果投機取巧、為非作歹,你就犯罪。犯罪不但你應該得到的得不到,你反而受到法律上的懲罰,這個道理是一樣的。所以我們這個世間一定要明瞭,不是我們應該得到的,決定不能取。佛家這個盜戒,盜的意思就是不與取,無論用什麼樣的手段,非分之財你得到是禍不是福,這一定要懂得。即使自己命裡面有的財富,我們也要覺悟,自己在一生當中的生活受用實在講很少,我們不要想到一生,想到一生很容易犯許許多多的過失。真正覺悟的人,他想什麼?一天,我今天一天的受用,絕對不會想明天,想明天你就有妄想、分別、執著,你就錯了,只想今天沒有明天。今天生活所需還有多余的,都肯布施給別人,有福與一切眾生共享。你要問明天怎麼辦?明天會更多。怎麼會更多?他在種福,種福這個福報永遠往外面增長,他不會消失。世間人我們看到,在全世界每一個地區都能夠看得到,有財富的人拼命在積蓄,拼命在增長自己的財富,對社會福利事業,看到貧苦的人一毛不拔。可是過不了幾年,他出了纰漏,家破人亡,他的財產統統都消耗掉,都散掉。這種現象古今中外比比皆是,稍微留心一點,現在在這個世間愈來愈明顯。為什麼不把多余的去修福?這個就是迷惑顛倒。我們說到吉祥一定要懂得這個意思。性德,我們暫且不論,在修德上知道自己怎樣修,怎樣修得大福利,這個經上要教給我們。
下面第七是:
【大福德光明雲。】
加上‘光明雲’三個字都是稱性的。‘福德’是助道,就是菩薩行裡面從布施到禅定都是屬於助道。由於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的助緣,才能成就無漏的智慧。如果沒有前面五種,縱然有智慧,智慧是有漏,有漏的智慧在佛法裡面稱為世智辯聰,不是般若智慧。佛為什麼特別著重在修福?我們授三皈的時候,皈依佛二足尊,二就是福、慧這兩種;足是圓滿。成了佛,他的福德跟智慧這兩種都圓滿,在福德裡面沒有人能夠相比,所以稱之為最尊、最貴。由此可知,佛決不反對人修福,而且鼓勵人修福,為什麼?修道是一樁相當不容易的事情,障道的因緣非常多,你修學、證道障礙很多;福德能夠保護正法,能夠真正護持你。我們講護法天龍鬼神來護你的法,他憑什麼護你的法?看到你有福、有德,你要沒有福德,不修福德,天天磕頭作揖,人家理都不理你,憑什麼來護你法?你肯修布施,人家佩服你、贊歎你;你肯持戒,人家尊敬你。所以我們要求得諸佛護念、龍天擁護,不是去天天給他磕頭、天天求他,巴結他、谄媚他,辦不到!只要自己認真依照佛陀教誨去做,不要去求他,不要去理他,自然護持。為什麼?尊敬你,你在廣大的群眾當中你與眾不同,別人造業,你修福,是這麼個道理,我們要明白。
形式上我們做出儀規,實實在在講是做給社會大眾看,用這種方式啟發大眾,讓這些迷惑顛倒的眾生覺悟、回頭,所以這些儀式做得莊嚴隆重,道理在此地。社會大眾沒有見到的,我們這個儀式做得莊嚴隆重,鬼神看見了。由此可知,所有一切形式是普度一切眾生而為,那個是外表;表要有裡,裡是真修。內心清淨、平等、覺,表現在外面六度萬行,成就真實廣大的福報。福報能除障,能幫助我們開智慧,世間諺語所謂“福至心靈”,這個人福報來了,他特別聰明。平常看他笨笨的,福報現前了,他忽然聰明,這話都有道理的。修定是開慧的主要原因,修福是助緣,幫助你開慧,所以要福慧雙修。
下面一句:
【大功德光明雲。】
‘功德’跟福德有差別。福德就是我們平常講福報,福報可以與別人共享,功德就沒有法子。什麼是功德?功是你修學的功夫,修學有功夫,你必定有收獲;這個“德”跟得失的“得”一個意思,你一定有收獲。譬如持戒有功,戒修得很好有功,禅定是得,因戒得定。戒修得再好,不能得定,功夫總是差一截。持戒持得很好,為什麼不能得定?古德講得很好,自己修行得很好,用現在的話來講值得驕傲,這就完了,值得驕傲就完了。你研究經典研究得不錯,值得驕傲;講台上講經講得不錯,值得驕傲,這一傲就完了,功德就沒有了。傲是什麼?煩惱,持戒持到最後煩惱現前。六祖惠能大師講得好,《壇經》上講:“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你持戒要持到不見世間過,就得定,你持戒就變成功德。持戒得定,持戒是功德;持戒不能得定,持戒是福德。所以持戒是兩種,一個是功德,一個是福德。因戒得定。
修定也是如此,修定要開智慧,定就變成功德,那就有功。修定而不能開智慧,定是世間禅定,修得再好,四禅八定。諸位要知道,四禅八定都沒有開智慧,出不了三界,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修行之人很容易起增上慢,增上慢就是現在世間人所講值得驕傲,別的人不如我,我比別人高一等。只要有這個念頭生了,你的功德完全沒有了。大功德能滅罪、能滅惡、能生善,功德是滅惡生善。如果修學惡還增長,善不能生,這就完全錯誤了,這個是我們不能不懂得。
佛家修行,綱領、原則著重在修觀,天台家講三止三觀,我們念佛也沒有離開修觀的原則,沒離開。觀是什麼?觀念。修觀就是把我們過去種種錯誤的觀念修正過來,這叫修觀。在一般講修學有三個層次,宗門裡面常講。第一個是觀照,什麼叫觀照?常常提醒一個覺的覺悟的觀念,時時刻刻提醒,這是觀照。觀照功夫得力了,在我們淨土宗來講就是功夫成片,有這樣的功夫決定得生淨土。為什麼?念念能夠不迷,念念提得起觀照,在我們淨土宗就是佛號,心地才動念,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心裡頭起了念頭。念頭不外乎善惡,順自己意思起了貪心,不合自己意思起了瞋恚,會動這個念頭,沒有違順的時候起無記,這都不好。所以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他警覺性很高,念頭一起,阿彌陀佛,就立刻轉到阿彌陀佛,在宗門裡面講就是觀照,就是觀照的功夫。古德所謂是:“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起,沒有關系,要警覺得快,佛號立刻提起來,把念頭換過來,這是觀照的功夫。觀照功夫深了,深的時候自自然然這些妄想、念頭不起了,功夫真能控得住,不起了,這就是事一心不亂,在宗門叫照住,照住是得定,禅定現前。
到最上層的功夫是照見,我們讀《心經》“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照見,見是智慧開了,從定裡頭開慧了,在我們淨宗是理一心不亂,就照見了。“照見五蘊皆空”,五蘊皆空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見到宇宙之間一切法,真相是“無所有、不可得”。這兩句話是佛在《大般若經》裡面重復了幾百遍,所以你將六百卷《大般若》浏覽一遍,其他的都記不得,都忘記了,這個印象太深太深了。只要你記得這六個字,六百卷《大般若》的精髓你就得到了。世尊說法確實有他巧妙之處,重點總會讓你記住。為什麼無所有、不可得?《金剛經》上說的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華嚴十定品》裡面講得更透徹,事實真相是什麼?剎那際,這個才是事實真相。剎那際就是不生不滅,如果你真的透徹、明白,契入這個境界,那就恭喜你,你了不起了。為什麼?你證得無生法忍的果位,無生法忍就是明瞭剎那際,一切法不生不滅,生滅同時。《楞嚴經》上講“當處出生,當處滅盡”,就是剎那際,所以是無所有,所以是不可得,這是事實真相。你以為有所有、以為有所得,這是妄想。十法界的眾生,不要說六道,都沒有離開妄想。可見得妄想這一關很難突破,突破妄想這一關,你就脫離十法界,你就入一真法界。所以功德必須要修,福德也要修。福德著重在事相上,功德著重在心地上。
再看第九句:
【大皈依光明雲。】
這個地方講皈依是回歸自性,這叫‘大皈依’。皈依三寶,實在說佛家講皈依三寶,理論就是依據這一句。三寶第一個是佛寶,佛寶是自性覺,自性周遍法界,所以這個地方用光明雲來顯示。凡夫迷失了自性,招來無量無邊的災難。我們用一個比喻來說,圓滿的性相,性雖然沒有相,能現一切相,所現的相是自性的相分,性相是一,決定不是二。我們把自性的現相比喻作一個身體,這個諸位就好懂,比作身體;身體裡面有一部分是覺悟,可是有一部分在迷惑。那一部分在迷惑?不定。身體某個地方生了瘡,膿、爛了,腫起來了,迷惑,這一部分眾生在迷惑。這只手長瘡,爛掉了,這只手趕緊幫忙它,這只手是佛菩薩,這只手是眾生,一體。眾生不曉得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妄想、分別、執著就是病毒,自己一個地方長瘡,爛掉了,自己在受苦。所以眾生受苦,佛受苦;眾生得樂,佛得樂;一體。
阿彌陀佛是誰?自性彌陀。毗盧遮那是誰?自性毗盧遮那,不是別人,正是自己,誰知道?所以給你說真的,你嚇一跳,你都不相信,還毀謗佛,再造更重的罪業。所以很多真實話佛不講,講怕你害怕,你不會相信,不能接受。如果我們醒悟過來,虛空法界都是自己,你的大慈大悲,對於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物都愛護,那個愛心、關懷之心、幫助之心,油然而生,分什麼彼此?你恭敬我、贊歎我,愛護你,幫助你;你毀謗我、糟蹋我、侮辱我,還是愛護你、還是幫助你。為什麼?你迷,我不迷。不迷的人知道是一體,迷的人是分自、分他,就像身體上長病、長瘡一樣,這一部分的細胞,它迷惑顛倒,它不能跟整個身體調和,跟大家不和;和就健康,不和就出毛病。
諸佛如來贊歎釋迦牟尼佛在五濁惡世出現,教化剛強難化的眾生,這句話意思非常非常之深。這一批剛強難化眾生就像身體一個部分長了膿包一樣,他跟大家不和,他在這裡分彼此,他自己在受苦受難,墮地獄、變餓鬼要受這些罪。本來沒有,本來不應該的,他一定要造作、一定要去受,有什麼法子?這沒有辦法。佛能夠幫助的,這是調教、開導、說明事實真相,我們自己要覺悟,一定要回頭,回頭是岸。皈就是回頭,依是依靠,要依靠性德,在此地用“光明雲”來表,在《華嚴經》用“大方廣”來表。《華嚴經》上講的大方廣就是此地講的光明雲。諸位要曉得這一段,十句,這個光明雲含攝全部的《華嚴經》,《華嚴經》含攝全部的佛法。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諸佛所講無量無邊的法門,十種光明雲全部包含,一法不漏,我們要體會這個意思。
皈依法,法是自性正。自性正是什麼?自性本具般若智慧。自性覺是根本智,自性正是後得智,我們講權智。處事待人接物我們要不從這個地方去體會、去契入,然後在生活、在工作、在處事待人接物之中付諸於實現,你就契入佛的境界。入佛境界自自然然就超越十法界,六道輪回就不必講,超越十法界了。我們起心動念、所作所為,跟法身大士無二無別,我們並沒有證得法身,可是跟法身大士真的是一模一樣,這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大心凡夫。大心凡夫念佛往生,給諸位說決定生實報莊嚴土,四土、三輩、九品,我們統統有分。善導大師講得好,善導以前的古大德常說,上四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以前的人說,上四品都是菩薩往生的,凡夫沒分。善導大師,這是阿彌陀佛再來的,他告訴我們九品往生都在緣,遇緣不同,這個話說得好。我們是凡夫,遇到的緣殊勝,我們就上品上生,菩薩要沒有遇到這個緣,他要往生可能還中下品,在乎遇緣不同,不在別的。這個才叫平等法,符合經題上“清淨、平等、覺”教義,所以我們讀經、研教,不能夠空過、不能白過了。
我現在的時間比較緊一點,同時講四部經,此地是三部,到香港講《四十華嚴》。我講雖然落實在現前生活上,但是古大德這些注疏我看,我很認真的看,我不一定依照他的講,但是我所講的跟他們的意思一定能契合。照古人注疏講,現在人聽不懂,沒有辦法接受,也做不到。我們要真正明白經義,古人作的可以提供我們作參考,聽聽他們怎麼說法,再看看現代是什麼個世界,現代眾生是什麼樣的根機,他們病在那裡?他們需要的是什麼?我們得到經典的啟示,古大德注疏的啟示,推陳出新,我們來幫助現代苦難的眾生。
今天解決社會問題,解決眾生無量無邊人為的災難也好、自然的災害也好,都是要從心理上做一個重大的轉變,那就是一定要愛世人,把你愛護自己的心擴大,愛護一切眾生,所有一切災難都消除。只知道自己沒有別人,甚至於干一些損人利己之事,這是世間人講的,迷惑顛倒人講的。真正明白人看是什麼?損人決定不利己,損人是損己之事,這個諸位要知道。什麼樣才是真正利己?利人才是真正利己,利益社會才是真正利益你的家族。世間人迷惑顛倒不知道這個道理,不曉得事實真相,為什麼?因為整個社會、整個世界是自己身體裡面各個細胞,顧這部分,忽略那一部分,那一部分會生病。你要全面都顧到,飲食起居,吸收營養,身體每個部位都要達到。偏食就會生病,某一部分營養吸收了,那一部分缺乏了,你就會四大不調。用這個比喻來比喻這個世界就一樣,只顧我的國家,不顧別人國家,結果別人國家有難,我們也受連累。這個事實現在大家逐漸逐漸看到了,但是不知道回頭,不知道根本的原因在那裡?所以佛法首先把我們的心量拓開,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才真正皈依正;自性本具的正知正見,為我們處事待人接物一切生活的依據。
第三是皈依僧,僧是淨的意思,僧用現代的話來講,社團、團體。佛法四個人稱為眾,眾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一個小團體。四個人以上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工作,這就是叫一個小團體。這一個團體裡面的分子,都能夠修“六和敬”就叫做僧團,所以叫僧眾。人人修六和敬,人人心地清淨圓滿,這個僧團天上、人間,所有一切團體裡面最值得人尊敬的。為什麼?它和合、和睦,我們中國古人也說“和為貴”,《論語》裡面講:“禮之用,和為貴。”和是最尊貴,這眾眾中尊,尊是值得人尊敬,是一個很尊貴的團體。眾中尊,尊就是值得人尊敬,是一個很尊貴的團體。這個團體再大,人眾再多,意見不和,那就不是僧團,這個團體就不是人家所尊敬的。意見從那裡來?意見都是妄想、分別、執著,諸位想想看,對不對?不是真的,自性裡頭本來沒有妄想、分別、執著。
這十句裡面意思很深,它以大圓滿開端,以‘大贊歎’結束,真是圓滿到了極處。這當中八條,慈悲是我們發心依靠的,智慧是我們修行依,般若破一切迷惑顛倒,三昧除一切障礙,吉祥是義利之德,福德是助道之德,功德是滅惡生善,三寶是真實的皈依處,這是性德圓滿的大綱,後面總結贊歎。誰贊歎?對這些事理不明白、不清楚的人,他怎麼能贊歎得出來?有能力贊歎、有資格贊歎:諸佛如來,他們徹底明白了,所以諸佛如來贊歎;贊歎你的成就,贊歎你真的回頭。在這裡我們必須要知道生佛本來不二,所以諸佛如來禮敬眾生,只有眾生瞧不起佛菩薩,沒看在眼裡。毀謗佛菩薩、不信佛菩薩、誣蔑佛菩薩,佛菩薩決不因此而遠離眾生,還是永遠在那裡關懷,永遠是愛護。佛沒有離開眾生,眾生背離了佛菩薩,這是事實真相。我們今天學佛要學佛菩薩,學佛菩薩的用心,學佛菩薩的行持,不能去學眾生,學眾生我們就又要搞六道輪回。六道輪回搞了無量劫了,苦不堪言,還要繼續去搞嗎?過去沒有遇到大乘經,這是障難,沒有覺悟的緣、沒有回頭的緣。今天遇到了,真正是無量劫希有因緣。遇到之後要珍惜,要從此回頭,不再造輪回業,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依教奉行,老實念佛,這才好!
下面這一段:
【放如是等不可說光明雲已。】
這一句是總結。前面這一段世尊是放光,顯示自己所證的理體,也就是顯示出圓滿的性德;佛有,眾生也有。放光現瑞實在說只有法身大士才明瞭,一見到之後,世尊、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所說圓滿法輪,剎那之間圓滿接受,法身大士行。十法界的眾生看到希有,看到歡喜贊歎,莫名其妙,到底是什麼意思?不懂。那怎麼?他說,不說我們怎麼會懂?所以
【又出種種微妙之音。】
由此可知,放光現瑞度上上根人,出微妙之音度中下根人。中下根人看到光,他不能夠明白裡面的含意,必須要求佛來說法。這個地方說‘出種種微妙之音’,諸位要記住,對我們娑婆世界眾生說的,這個世界文殊菩薩講得好,“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在楞嚴會上世尊讓文殊菩薩跟我們揀選圓通,也就是選擇那一個法門最適合這個世間眾生的根機。文殊菩薩選擇的是《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說明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最利,你給他看,讀經,你讓他看經,不容易開悟,你叫他聽經容易開悟,耳根的功能比眼根要強。可是十方世界各地方的眾生根性並不一樣,像經上講香積國,香積國的人耳根就不行,你讓他看,他不會開悟,聽,他也聽不懂;請他吃飯,一吃他就開悟,這個妙極了,所以他以香飯為佛事。為什麼?舌根利。所以一切眾生那個根利,不一定的。如果世尊要在香積國講《地藏經》,後面這一段一定是又出種種微妙香飯,對不對?就這種情形,不會出種種微妙之音,專門對我們這個世間說的,所以這個地方要懂,佛說法一定是契理契機。前面放光明雲是契理,這地方這是講契機,都是值得我們用心去學習。佛放光,我們也要放光,我們不能像佛那麼樣明顯。我們的光怎麼放法?你心地有真慈悲,自然就有慈悲光相現露,人家一看到你,“這個人很慈悲”;心地很清淨,“這個人很清淨”,這是放光。經上所說你心裡頭真正有,自然從你面門、從你身上就放光,不但放光,也放香,香光莊嚴。一般人俗人身上氣味很難聞,修行人他心地清淨光明,他身上氣味是香的,我們比較少見。
過去我在香港聽同修們給我說,聽說虛雲老和尚一年洗一次澡,剃一次頭,虛雲老和尚一年剃一次頭,洗一次澡。穿衣服,寒暑就那麼一件衣服,領子上油垢都好深,可是聞聞是香的,味道不難聞,這是香港一些同修們告訴我的。那是什麼香?我們平常講五分戒香,五分法身香: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我們從這個地方來看,意思就更圓滿了,真誠、清淨、慈悲。可見得性德的流露,無處不流,不但身放光、放香,連他居住的環境都放香,我們現在一般人講磁場不同。他住的環境我們進入之後,會感覺到非常舒服,感覺得很自在,那就是他居住環境有光,我們肉眼雖然見不到他的光波,但是我們能夠感觸得到。這一段是講音聲說法。
請看經文:
【所謂檀波羅蜜音,屍波羅蜜音,羼提波羅蜜音,毗離耶波羅蜜音,禅波羅蜜音,般若波羅蜜音。】
我們先說這六句,這六句講的是六度。第一個“檀那”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布施”。諸佛菩薩實在說就是法身,什麼叫法身?以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他們肯定;他決定不是認這個身是我自己,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所以他證得無量壽。虛空法界不滅,我們這個身有生滅,身有生滅好比什麼?我們身體裡的細胞,細胞有新陳代謝,有生滅。可是這個身要住幾十年,細胞的時間很短。現在醫學都告訴我們,人身體七年是一個周期,所有的細胞就一次新陳代謝。所以七年以前舊的細胞沒有了,現在這個細胞是新生的,永遠在新陳代謝,七年是個周期。新陳代謝,我們為什麼不換出一個新的、換成好的、全新的?譬如一個機器一樣,機器的零件壞了,去找一個別的零件跟這個相似的裝上去可以用,但是舊的不是新的。為什麼不選一個全新的零件裝進去?那你這個身體就永遠健康長壽,一百歲身體還像年輕人一樣,為什麼?你新陳代謝這個細胞新的、清淨的,沒有污染的。可是我們所換的,總是換成污染的細胞。怎麼污染?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污染了,換出來的東西很糟糕!你看小孩,小孩也一樣,七歲的小孩、十四歲的小孩,這兩個周期換了,為什麼他還那麼好?妄想少、妄念少,再說個不好聽的話,害人害己的念頭少,所以他換的細胞還是那麼樣的新。年歲愈大害人害己的念頭愈多、害人害己的念頭愈強,愈換愈糟糕,就是這麼個道理。
我們看看佛的世界,西方極樂世界也好,華藏世界也好,為什麼人家的體質永遠不會改變?好像就停住在那個地方,實際上是不是停住?不是,還是生生不住。就是他的新陳代謝裡面完全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意思就是所換的零件全新的,永遠是新的。這機器裡頭換了十次、換了二十次還是新的,就是這麼個原理。我們今天虧吃在那裡?自己害自己,所以自私自利,那個不是自利,自私自害,名詞都用錯了,那裡是自利?自害。利他才是自利,誰知道利他?佛菩薩知道利他,覺悟的人知道利他。迷惑顛倒的人只知道自利,自利是自害,不是自利,利談不上。不要說別的,就說身體狀況你就曉得,自己害自己。為什麼新陳代謝這個細胞不能換成全新的、不能換成健康的?要曉得貪瞋癡慢是最嚴重的病毒,你心裡頭有貪瞋癡慢換成的細胞都是病毒,都是帶著嚴重病毒的,你那裡有利?所以小孩貪瞋癡慢的心縱然是有,很薄弱不強,他新陳代謝換的細胞,所換帶的毒素很輕微,成年人帶的病毒很重。我們如果要不深入經藏,不明白一點大乘的道理,我們對於這個事實真相,怎麼會知道?科學家搞到今天也沒發現、也沒搞清楚。所以一開端把六波羅蜜放在前面,一切諸佛菩薩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教眾生修行證果,不出這六個綱領。
布施裡面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世尊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三種布施統統具足。講經說法,財布施,什麼財?內財;內財是智慧、體力,這是內財布施。所說出來的理論與方法是法布施。眾生得到這個法、明白這個法,能離一切憂悲、苦惱,知道脫離輪回的道路,這是無畏布施。諸佛菩薩所做的三種布施。本身他持戒,“持戒”就是如法,他的生活有規矩,他說法有條理、有層次,沒有一樣不如法,如法就是持戒。“忍辱”是有耐心,生忍、法忍,一切眾生違逆,佛菩薩能忍不在意,沒放在心上。今天我們講這些自然的災變也能忍。修學佛法要很長的時間,《華嚴》末後給我們示現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參學也很辛苦,沒有一樣不能忍。換句話說,他有很大的耐心,所以他有大成就。成就的大小說實實在在與耐心完全成正比例,你有多大的耐心,你就有多大的成就,你沒有耐心,你的成就就不能再往前進展了。所以忍辱之後才有精進。
‘毗離耶’是“精進”。進是進步、精是精純;精完全是對妄想、分別、執著來說的,妄想、分別、執著愈來愈少,這是精。智慧德能愈透愈多,這是進步。“禅定”是心裡面有主宰,不為一切所動搖。現在學佛的同修,我們對佛法得來實在是不容易,無上希有的法門,得力於祖祖承傳,我們遇到善知識這才明瞭、這才懂得。不遇真善知識,這個法門擺在你面前,你不識貨,當面錯過,你說這個多可惜。一切法門裡頭無比殊勝的是淨宗法門,幾個人知道?幾個人能夠透徹的明瞭?唯有真的明瞭了,信心才能夠生得起來,救度末法眾生。末法還有九千年,什麼方法能度這些苦難眾生?只有念佛法門,念佛法門所依靠的第一經是《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在中國總共有十二次的翻譯,十二種譯本。世尊當年在世多次宣講,所以原文版本就有很多種不同。我們要把許多版本合起來看,對西方極樂世界才能認識清楚,才能夠堅定信願,很重要。可是這些原譯本合起來看,在現在這個時代也不容易,何況古時候,因此會集就有必要。第一次會集的王龍舒居士,在家人,他的會集本收在《大藏經》裡面。諸位要知道,著作、作品要能夠入藏,就是得到佛門四眾弟子承認、肯定決定沒有錯誤,這才能入藏。不是隨隨便便的著作都可以入藏,是得到當時高僧大德推薦,送給皇帝看,皇帝批准才能入藏,證明他這個東西沒有錯。
淨土宗的祖師蓮池大師,注解《彌陀經疏鈔》裡面所引用《無量壽經》的經文,三分之二是用龍舒居士的《大阿彌陀經》,就是《無量壽經》會集本,這說明蓮池大師承認肯定。可是確確實實龍舒菩薩自己念佛站著往生,他如果會集是不應該的、有罪過的,他怎麼能站著往生?說明他的功德無量無邊。但是龍舒居士的會集只看了四種本子,唐朝《大寶積經》無量壽這一會,龍舒菩薩沒見過,所以他的會集本不圓滿。歷代有人注意到這個問題,清初彭際清作了一個節校本,他不是會集。鹹豐年間魏源居士作了一個會集本,取捨都欠妥當,印光大師對這個本子有批評。所以這才到民國初年夏蓮居居士,作了一個最圓滿的會集本。夏老居士再來人,不是普通人。有人給我講從他的照片上看,他的身體是透明的,告訴我這不是普通人,是再來人,佛菩薩再來的,來救度末法眾生。
將來淨宗經典到佛法滅盡的時候,《無量壽經》還能住世一百年。當時慧明老法師、律宗慈舟老法師、梅光羲居士這些大德幾乎都肯定,將來最後還留傳一百年就是這一個會集本。這個會集本是集《無量壽經》原譯之大成,諸位要不信可以把五種原譯本拿出來對照著看,不要再毀謗了、不要再歧視了,造作的罪業無量無邊。你要說夏蓮居是一個居士,居士沒有能力來會集,那你出家,你來會集?王龍舒是居士,魏默深也是居士,會集的工作從宋朝到民國全是在家居士作的,蓮池大師是出家的祖師,肯定它、承認它。都是一己之偏見,非常可惜!
我們現在在新加坡,將《無量壽經》的會集本,夏老居士的會集本,我們發心詳細再講過一遍,這個分量要超過往年所講的很多倍。淨宗的事理、因果,我們要不能透徹了解,心裡沒有主宰。念佛念了幾年,遇到一個人來說,說一些花言巧語:“我聽說不必要念那麼多佛,也不必要持戒,也不需要吃素,只要發願往生,就行了!”提倡什麼?本願念佛,害死人!他們依照《無量壽經》四十八願第十八願,臨命終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平常什麼壞事都可以做,不要緊,到臨命終時十念,阿彌陀佛就來接引,就往生了。話講得沒錯,臨命終時你頭腦清不清楚?你要是臨命終時人事不知,一塌糊塗,高僧大德來助念,你都不能往生。現在人沒有定功,聽騙不聽勸,認假不認真,《楞嚴經》上說得好,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你不要看外面來的,外來的和尚會念經,輕視本地的,迷信外來的,你錯了,大錯特錯。希望念佛的同修要回過頭來,依照印光老法師的教誨:敦倫盡分、閒邪存誠、深信因果、老實念佛,我們這一生才能得度。所以禅定就是心裡頭有主宰,不聽謠言。
持戒、念佛決定是正確的,不食眾生肉是慈悲心,你看看前面表法,十種光明雲,大圓滿底下接著就是大慈悲,佛法“慈悲為本”,你怎麼能捨棄根本?忘失了根本,怎麼能往生?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怎麼叫念?懂得人很少,你只曉得口裡頭念,口裡頭念沒用,古人講一天念十萬聲佛號,有口無心,喊破喉嚨也枉然!你能往生嗎?本願兩個字講得沒錯,他沒有講清楚,你的心、你的願、你的行要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然後念一聲,一聲相應,念十聲,十聲相應。你的心、願跟佛完全相違背,你念十萬聲都不相應。阿彌陀佛的心願、解行在那裡?在《無量壽經》裡面。
我講經說九品往生,我這個說法跟古大德說法有一點不一樣,可是意思沒有兩樣,我的講法大家好懂。淨土法門也沒有違背教理:信、解、行、證。其他的法門,是要先解後行,淨土法門的方便,就是你可以先行,一念行、一念解,不是叫你只行不解,不是;叫你一面行,一面求解。只有行不解,也行,我們看到很多老太婆不懂經教,也沒有聽過經,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往生的時候站著走、坐著走,我們見過。那種人是什麼?那種人叫老實人。什麼叫老實?你跟她講任何話,她都不聽,她一句阿彌陀佛念定了,這種人叫老實人。老實人少,太少太少了,一萬人當中難得有一、二個老實人。一天到晚心裡頭妄想、分別、執著叫不老實,不老實的人一定要求解。理論清楚了,方法明白了,那個佛號念得才相應。輕信、聽信謠言,聽信邪說,不老實;到最後把自己這一生往生殊勝的因緣錯過了,你說這個多可惜!決定不能夠聽信謠言,心裡頭有主宰,這是“禅波羅蜜”。
‘般若波羅蜜’是智慧,智慧就是對於一切事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雖清楚、明白,絕不著相、絕不分別,這是真智慧。這是一切諸佛如來自行化他的總綱領,為人演說、表演的,表演這些,勸導一切眾生也是這幾個綱目。
下面再看:
【慈悲音,喜捨音。】
慈悲喜捨叫四無量心,是色界四禅天人所修的主要的科目。參禅沒有慈悲喜捨,不能生四禅天,禅的功夫再好,也在欲界天往生;生欲界天,不能生四禅,所以慈悲喜捨一定要修。修是什麼?我們現在沒有,一定要學習。‘慈’是與樂,幫助別人得樂。‘悲’是看到人家有苦,幫助人離苦,這叫悲。幫助別人得樂,這叫慈。‘喜’是歡喜心,看到別人離苦得樂心裡生歡喜,就是隨喜功德。世間一般迷惑顛倒的人看到別人有好事,心生嫉妒,這個錯了。嫉妒是有大傷害,害自己,所以“喜”是把嫉妒心轉過來,沒有嫉妒心,只有隨喜心。‘捨’是一切能放得下,一切不執著。
【解脫音。】
幫助一切眾生斷煩惱、出三界,這是解脫音。
【無漏音。】
這是清淨音。“漏”是煩惱的代名詞,‘無漏’就是煩惱斷盡了,煩惱不生。
【智慧音,大智慧音。】
這就是權、實二智。佛法是以智慧為教學的總目標,三學裡面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般若能生智慧”,般若就是實相智慧。而智慧就是權實二智,這裡面不無因果權實的意思。諸佛菩薩以這兩種智慧幫助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也開這兩種智慧。
【師子吼音,大師子吼音。】
這是比喻,比喻佛菩薩說法教學的威德,像‘師子吼’一樣,以“師子”比喻菩薩,以“大師子”比喻佛陀。菩薩能教三乘人;佛陀能教一切眾生,包括等覺菩薩,所以稱為大師子。
【雲雷音,大雲雷音。】
這是比喻。‘雲’能注雨,注是下。‘雷’是講雷電,能震動人心,比喻它的威力,比喻它的震動。佛菩薩說法能震動一切眾生的妄想、分別、執著,佛所說之法比作法雨,遍施,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像《法華經》裡面所說,雨落下來,大樹吸收的水分多,小草吸收的水分少,不是雨有分別,多給你一點,給它少一點,不是,是你自己的根性不一樣。所以一切眾生聞佛說法,小根器的得小利益,大根器的得大利益。善根深的人悟入的深,善根淺的人悟入的淺,不是佛有分別,眾生根性不同,所以才有種種差別現象。這是用“雲雷”來作比喻,比喻佛說法的普遍,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比喻佛說法的威德,能令一切眾生覺悟。
再看下面經文:
【出如是等不可說不可說音已。】
這一句是總結音聲說法。
【娑婆世界,及他方國土,有無量億天龍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宮。】
佛說法的音聲果然有效,震動虛空法界,不僅僅是我們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區,這是一個大千世界。‘他方國土’就是娑婆世界以外,一切諸佛剎土全都震動了。十方世界裡面這些有緣的眾生,跟誰有緣?跟釋迦牟尼佛有緣、跟地藏菩薩有緣。因為這一次法會要宣揚地藏菩薩修因證果,度化眾生種種不可思議的功德。所以特別是與地藏菩薩有緣的人,十方無量無邊剎土裡面,天龍鬼神也都到忉利天宮參加這個集會。這一次法會裡面有佛、有菩薩、聲聞、緣覺,下面經文裡面告訴我們,天龍、神眾、鬼王全都到了,這個法會真的是無比的殊勝,我們往下看這個經文:
【所謂四天王天,忉利天,須焰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這一段是講欲界天,欲界有六層天,我們為了時間的起見,在此地不能夠細說。聖一法師上一次在九華山講過《地藏經》,他有一個講記,他的講記簡單明瞭,都有概略的介紹。我在此地只介紹四天王天,給諸位介紹一個。四大天王,我們中國民間俗稱作四大金剛,到寺廟裡面去一看,大門口好像守衛一樣,這是護法神,其實是‘四天王天’,四大天王;確確實實在佛門裡面他們是代表護法。天王殿裡面供奉四大天王,同時也供奉彌勒菩薩;彌勒菩薩是兜率陀天,這是佛門釋迦牟尼佛的後補佛。為什麼把彌勒菩薩供在天王殿?而且彌勒菩薩的造像,又不是造印度傳統菩薩像,而是造中國宋朝時候布袋和尚的像。在南宋的時候,布袋和尚出現在浙江奉化,這個胖胖的,一天到晚笑咪咪的,背了一個大布袋。布袋和尚是從那來?沒有人曉得,也不知道他姓啥名誰,因為他一天到晚拿個大布袋,那個大布袋就變成他的標志,所以人家看到他就叫他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就出了名。他在圓寂的時候,告訴人他是彌勒菩薩化身來的,說了之後他就走了,就坐化。以後我們中國造彌勒菩薩的像,就造他的像,造布袋和尚的像。
他表示這個相,實在講這是經上常講,佛弟子化現在這個世間,對佛法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演是表演,他完全是表演給人看,給社會大眾做一個好樣子,讓人家看到他能生覺悟的心。肚皮大就是能包容,示現的包容,世間人心量太小了,容不得人。彌勒菩薩是大慈大悲,彌勒是慈氏,代表慈悲,所以示現這個樣子包容,他能包容。布袋也是包容的意思,他到任何地方人家供養他的往布袋一裝,不分貴賤、也不分好丑,一律平等入布袋。有人問他:“布袋和尚,什麼是佛法?”他把布袋往地下一放,表示什麼?放下;人家看到也懂得,“喔!放下,放下之後怎麼辦?”他布袋提了走了。放下之後,提起。放下是心裡頭毫無牽掛;提起什麼?為社會大眾服務。沒有私心,完全奉獻,替社會大眾服務,放得下、提得起,表這個意思。滿面笑容,我們把他擺在佛門最容易看到的地方,一進寺廟頭一個看到他,要學他,要學他放得下、提得起,要學他大慈大悲、要學他滿面笑容,常生歡喜心,歡喜接引一切大眾。把他放在天王殿當中,這個意思就含什麼?護法。護誰?護什麼?護慈悲心,表這個意思。護自己的慈悲心,護自己的放下、提起,不要忘掉!護自己的常生歡喜,護自己的笑面對人,布袋和尚表現的是我們的性德,要從這個地方護起。你看這個意思多深,這樣你才有資格入佛門。入佛門要什麼條件?要這個條件,真正放得下,心地清淨無為,真正提得起,以六度教化一切眾生,提起,表這個意思。
四天王:東方持國天王代表負責盡職;南方增長天王代表力求進步,天天求進步,絕不落伍;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代表廣學多聞。我們中國人講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成就自己真實的學問、真實的德能,然後你才能夠為社會、為國家、為一切眾生服務。你沒有智慧、沒有德能,你拿什麼服務?表這個意思。意思非常非常的圓滿,四大天王表法的意思。
四王天,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天人的壽命五百歲。四王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五十年,也算是一年三百六十天,人間五十年是他們的一天,他的壽命就很長。再往上去倍倍增加,所以天福很大。好!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
|
|
|
|
|
上一篇:淨空法師講地藏經第三卷
下一篇:淨空法師講地藏經第五卷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