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宣化上人:是甚麼原因使菩薩不怕艱苦而始終要救護眾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唐於阗國沙門實叉難陀譯

美國萬佛城宣化禅師講述

卷二十三    十廻向品第二十五之一(摘選)

善根時,作是念言:願此善根,普能饒益一切衆生,皆使清淨,至於究竟。永離地獄、餓鬼、畜生、閻羅王等,無量苦惱。

菩薩中的大菩薩,修種種善根功德的時候,心中作這樣的想法:願將我所修的一切善根功德,普徧能夠利益一切衆生,使一切衆生都能得到清淨,得到眞正的清淨,一點染汚都沒有,到於究竟佛果的境界。永遠離開地獄的苦痛、餓鬼道的苦惱、畜生道的苦迫。以及受閻羅王所管轄的痛苦。種種無以言形,不能度量的苦惱,統統都能遠離。

菩薩摩诃薩種善根時,以己善根如是廻向,我當為一切衆生作捨,令免一切諸苦事故。為一切衆生作護,悉令解脫智煩惱故。為一切衆生作歸,戒令得離諸怖畏故。為一切衆生作趣,令得至於一切智故。為一切衆生作安,令得究竟安隱處故。為一切衆生作明。令得智光滅癡暗故。為一切衆生作炬,破彼一切無明闇故。為一切衆生作燈,令住究竟清淨故。為一切衆生作導師,引其令入眞實法故。為一切衆生作大導師,與其無礙大智慧故。佛子!菩薩摩诃薩以諸善根如是廻向,平等饒益一切衆生,究竟皆令得一切智。

菩薩中的大菩薩,當他們修行菩薩道,行十廻向行門的時候,種諸善根,誠意謹愼,抱定「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從不以善小而小不為,或惡小而為之。菩薩就是這樣種諸善根,在衆生的身心上種諸善根。如果沒有衆生,菩薩也沒有地方種善根,所以要為衆生廻向。菩薩在衆生身上種善根,就是修菩提道,修菩提道才能廣種善根。假設不要修菩提道,也不能種善根。菩薩廣種善根,還要能離種善根的相,所以要廻向「實際」,實際就是空無所有。換言之,就是種善根不執著善根。離一切執著,離一切束縛,才能得到解脫。菩薩種善根時,他就作這樣的廻向:我應當變成衆生所住的房捨,因為房捨是避風雨,能令衆生在內安住。令其免受許多的苦惱,如像飢餓寒凍、風吹雨打的身心之苦。苦有苦苦、壞苦、行苦、又有八苦及無量諸苦。菩薩又這樣的廻向:我應當常常保護一切衆生,使他們不受任何侵害。應當救護一切的衆生,令他們離苦得樂。應當護持一切衆生,令他們都得到解脫。解脫斷除一切煩惱,而令他們都得到眞正的清淨。菩薩又這樣的廻向:我應當令一切衆生都身有所歸,心有所依,作他們的歸依之處,遠離一切恐怖畏懼的威脅,而有所依靠。菩薩又作這樣的廻向:我應當作一切衆生正確趣向的指標,作一條趣向正法的大道路,令一切衆生都從這樣大道,順利的到達智慧之地。菩薩又作這樣的廻向:我應當作一切衆生的平安處所,令一切衆生得到眞正的安穩之感,平安快樂。菩薩又作這樣的廻向:我應當作一切衆生的光明,令一切衆生得到智慧光明,把一切愚癡黑暗,都滅除殆盡。菩薩又作這樣的廻向:我應當作為一切衆生的火炬,把他們的無明闇昧都破除。菩薩又作這樣的廻向:我應當作一切衆生的大明燈,令一切衆生都住到眞正清淨的佛國土。菩薩又這樣的廻向:我應當作一切衆生的導師,引導他們行走正道,而能到達眞實無相的正法道路上。菩薩又作這樣的廻向:我應當作一切衆生的大導師,教化所以十方一切的衆生,給他們圓滿無礙的大智慧,能破除他們所有的愚癡闇昧。諸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一他所修積的種種善根,如上面所說的那樣廻向。,對於十方衆生,一視同仁,不偏不倚,平等饒益一切衆生,普徧都能受益,究竟都能成佛。

佛子!菩薩摩诃薩於非親友守護廻向,與其親友,等無差別。何以故?菩薩摩诃薩入一切法平等性故。不於衆生而起一念非親友想。設有衆生於菩薩所,起怨害心,菩薩亦以慈眼視之,終無恚怒。普為衆生作善知識,演說正法,令其修習。

諸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對於與自己沒有親屬關系的人,和他不是朋友的人,而是一般普通不認識的人。若遇上災難困苦,菩薩對他們保護看守,善根廻向,就和自己的親屬朋友,同樣看待,不存絲毫分別心。因為菩薩修行的是平等行,起無緣大慈,生同體大悲,平等待遇一切衆生。所以菩薩的心眼中,沒有親、疏、遠、近、愛、惡的區別,一律平等守護廻向。這是甚麼緣故呢?菩薩中的大菩薩他已深入於一切「法的平等性」,了知「是法平等,無又高下」。所以他沒有親疏遠近愛惡的觀念,而能自然自在的平等對待一切衆生。菩薩不特能以平等的大慈悲心對待衆生,就連一念非親非友的念頭都不會生起,絕不會想這個衆生與我沒有關系,那個衆生不是我的親戚,這個我喜歡,那個我討厭的種種差別思想。菩薩看一切衆生,都視為我過去的父母,未來的諸佛。假設有這樣的衆生,他在大菩薩的地方,生起一中怨恨大菩薩的心,或者想殺害菩薩的心,但菩薩還是以慈悲心眼來看待衆生,憐愍衆生,決不會因為生起了怨恨殺害的心,就要來報復衆生,懲罰衆生。極令偶爾稍有嚇唬的表示,也只是警惕衆生的意思。菩薩的心腸,總是可憐衆生的愚癡,造業受報還如在夢中,何忍責怪,只有原諒。 所以說「諸佛中的菩薩不見衆生過」。菩薩以慈悲心原諒衆生,以容忍心寬待衆生,普徧作一切衆生的善知識,無論衆生又甚麼難於解決的問題,菩薩都為他們解決。還常常為衆生演說正法,教化他們,令一切衆生信受正法,發菩提心,修學一切佛法。

譬如大海,一切衆毒不能變壞,菩薩亦爾。一切愚蒙無有智慧,不知 恩德,瞋狠頑毒,憍慢自大。其心盲瞽,不識善法。如是等類諸惡衆生,種種逼惱,無能動亂。

菩薩對於衆生,其心量之慈悲寬厚,猶如大海。大海的浩瀚深邃,包藏萬物,亘古不變,任你用甚麼方法來破壞他,也不能把它損壞分毫。如果想把它改變,也不可能改變一點。如果放下一切的毒素,也不可能把它毒壞。菩薩的心量就和大海一樣,不論衆生用甚麼態度對他,都不會改變他的慈悲心腸。衆生多數無知無識,愚癡迷蒙,沒有眞正的智慧,極令有點小聰明,反而障礙了眞正的智慧。善知識苦心教誨,也不知道「知恩報德」,反而發瞋,脾氣躁烈,用心狠毒,食古不化,冥頑不靈,不聽教化。毒,是心中怨恨到於極點。像這種瞋恨頑毒的衆生,他必定態度憍橫,對人傲慢無禮,狂妄自大,唯我獨尊。這種人的心,就像盲瞽。盲是瞎子,有眼看不見東西:瞽是不辨是非。心智被無明遮蓋住了。所以不認識善法,也不認識善知識,就是當面見到眞的殺知識,他也不認識。所以說這種衆生愚蒙無智,菩薩唯有憐愍他們。像這等類,諸惡具足的衆生,他們縱然用出種種的惡劣方法來逼迫菩薩,惱害菩薩,也不能激動菩薩的定力,擾亂菩薩的慈悲心,令菩薩的心搖動、慌亂而改變初衷心。

譬如日天子出現世間,不以生盲不見故,隱而不現。又復不以干闼婆城,阿脩羅手、閻浮提樹,崇巖邃谷,塵霧煙雲,如是等物之所覆障故,隱而不現。亦復不以時節變改故,隱而不現菩薩摩诃薩亦復如是。

前面用大海作譬喩,是譬喩菩薩的心量猶如大海般的宏大深厚。 衆生再怎樣對菩薩無禮,菩薩也不會動心或者見責的。因為他是以大慈大悲心為首。現在金剛幢菩薩又再擧一個譬喩:好像日天子——即太陽,太陽為什麼叫日天子呢?因為太陽懸在虛空,傳說為帝釋天所獻奉,因名日天子。太陽出現日間,普徧照耀。譬如有一個一出生眼睛就不能看見東西的人——生盲,他先天就是瞎子。他看不見太陽,也不知道太陽的形狀。假如有人告訴生盲說太陽是四方的,生盲也不知道四方的是什麼樣子。有人告訴生盲太陽是三角形的,長方形的,圓的,生盲一概不知道,也不能斷定說的此人說的是對或是不對。但是太陽並沒有因為生盲看不見,不知道,就隱藏起來而不出現於世間。他仍然是日日時時,高懸在天空,放出光明溫暖的光芒,普照世間。他也不因為干闼婆的城——干闼婆是把部天神之一,為帝釋的樂神。樂人幻化的城邑宮殿,因蜃氣映日光而現於大海或沙漠上空之相,名之為化城。阿修羅的手——阿修羅的手可蔽日。閻浮提的各種大樹也可遮著太陽。還有崇高的山峰巖石,聳入雲霄,也可遮著太陽。還有深邃的幽谷,那處不見著陽光。或者有許多塵土、大霧 、濃煙、烏雲種種類似的東西,都可以覆蓋著太陽,障礙著陽光。但太陽不會因為這許多緣故,就隱藏而不出現。也不會因為時候、節令的改變——春夏秋冬、寒來暑往種種的關系,太陽就隱匿而不出現了。太陽他不受一切的障礙,永遠照著世間。菩薩中的大菩薩,也和太陽一樣, 他絕不因為有某種障礙就不修行了,不行菩薩道了,不救度衆生、教化衆生了的。不管衆生用甚麼手段破壞他,阻障他、擾亂他,再怎樣困難,他也不以為然,仍然勇猛堅苦卓絕的依舊行他的菩薩道。

有大福德,其心深廣。正念觀察,無有退屈。為欲究竟功德智慧。於上勝法,心生志欲。法光普照,見一切義。於諸法門,智慧自在。常為利益一切衆生而修善法。曾不誤起捨衆生心。不以衆生其性弊惡,邪見瞋濁,難可調伏,便即棄捨,不修廻向。

菩薩之所以有前面所說的種種表現,是因為他有大福大德。他因為有福德,所以從不懼艱苦,這是在行菩薩道中積聚的功德所成就的。 他的心量如大海般的深廣。他慈悲濟世的光明,如太陽般普照萬物。他待人接物,平等如己,觀察事理時正念不乖。立定救世教化衆生為宗旨。不因衆生剛強難教而生退心。不屈伏於惡勢力和強權之下。不向困苦艱難低頭。任何時候、任何環境之下,他不會受人的威脅利誘而改變作風或向後轉。為什麼菩薩能這樣卓絕呢?因為他有大願,這個願出自他的深心。願力領導他勇敢向前,希望成就的心,令他精進不懈,也是為了要得到究竟的功德,眞實的智慧。換言之,就是想獲得功德具足,智慧圓滿。如像前面所說的種種特殊法門。他都立志一心修學,並願意行持不怠。因為他願志求勝法,永不退屈,所以他就得到法光普照,於義理正見光明,於一切法——八萬四千法門,以他的智慧,都能了達,而自在任運修行這些法門。菩薩為什麼有常修諸法呢?他是為了一切衆生,希望常能利益一切衆生而修諸善法。菩薩從不曾為自利而忘記衆生,就是在無意之中也不會誤起捨棄衆生的心,他無時不是念茲在茲的教化衆生,度衆生得到解脫。菩薩修菩薩行,行菩薩道,一定要在衆生的身上修,才能積聚所有的功德。如果沒有衆生,菩薩就沒有對象修功立德,沒有成就菩薩道的機會了。菩薩教化衆生,也不會因為衆生的生性弊惡——弊就是很壞,惡是不善——而捨棄不教化衆生,他仍然想盡方法,循循善誘,把他的壞天性改惡向善。這種生性弊惡的衆生,滿腦海中充滿邪知邪見,脾氣大,瞋心重。不見眞理,不悟正道。一切事理,本來是中道才對。怎樣叫中道?就是不太過,也不是不及,不左不右,這才是中道了義。如果偏於一邊,就形成了邪。瞋是瞋恚,脾氣大、躁烈,自我為中心,濁是愚癡,不容易調伏。因為這種衆生是生性弊惡,所以怎樣教化,他都不聽信教誨。菩薩雖然遇著這種剛強愚昧,難調難伏的衆生,但他並不灰心,不會不度他或把他捨棄,或不給他廻向的,菩薩絕不這樣做。就是再難度、再難教化、再剛強、再壞的衆生,菩薩也要用最大的忍耐心來度他、教他,使他改惡向善。將自己所修積的善根功德,時時為這一類的衆生廻向。

但以菩薩大願甲冑而自莊嚴。救護衆生,恆無退轉。不以衆生不知報恩,退菩薩行,捨菩提道。不以凡愚共同一處,捨離一切如實善根。不以衆生數起過惡, 難可忍受,而於彼所,生疲厭心。

菩薩是因為甚麼力量,使他不畏艱辛,不生退心呢?是以他往昔所發的大誓願,以及此生又發「衆生無邊誓願度」這種大願,作他的甲冑。古時軍人上陣作戰,所穿的一種特制的武衣,護身用的名為甲。軍人戴的帽子為護頭用的名為冑。意思是說菩薩以大願作甲冑,護著他的身心,所以使他不畏不退。以行菩薩道修積的善根功德,而作莊嚴菩提果的莊嚴具。菩薩的大願,就是救護一切衆生。他不畏艱巨,永不退轉,以救護衆生為本懷。他也不會因為衆生不知道「知恩報德」。就生退心,退失菩提心,不行菩薩道了。衆生愚蒙無智,言行乖戾,不識好歹,不知感恩,反而毀謗三寳,菩薩也不會因此拋棄衆生,因而捨菩提道。菩薩也不會因為與凡夫愚婦共處一方,自己就不修行了,就捨離一切如理如實的善根。也不會因為衆生常常出生一些過錯惡劣的思想,就感到難於忍受,就對衆生發生厭惡的心理。不會因其難度,難於調伏,就生出疲厭心。菩薩對於衆生這些壞毛病,他是視之平常,不以為怪。 仍然本著他的慈悲心,願力, 於一切衆生,諄諄教誨,不計時劫,必定達到剛強者調伏,過惡者純善為止。

何以故?譬如日天子,不但為一事故,出現世間。菩薩摩诃薩亦如是。不但為一衆生故,修諸善根,廻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普為救護一切衆生故,而修善根,廻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甚麼原因使菩薩不怕艱苦而始終要救護衆生?不灰心不退心,不生厭棄心,而不捨棄衆生呢?不要說是大菩薩有如此堅毅的志願,就是一位善知識他教化衆生:有的衆生非常善良聽話,教他禮佛就禮佛,看經就看經,常隨善知識在佛法裡熏習,很快就受到大利益。有的衆生開始很虔誠很受教,但過了一個時期,就改變了,就遠離善知識和佛法。這好像一顆種芽,它停止了茁長,甚至從此枯萎了。還有一類衆生,生性弊惡,不聽教導。雖然有如是等性別的衆生,善知識是否捨棄不易教的,而只教聽話的呢?不是的!善知識也是如同大菩薩的心一樣,決不會捨棄壞劣而只攝受善良。他仍然是平等平等, 一視同仁,普徧教化救度。菩薩不捨衆生,就好比日光一樣。日光它不是因為一件事,或者為某一種類的事,才出現於世間。他是為所有一切萬事萬物而出現到這世間來。菩薩中的大菩薩也像日光一樣,並不是單單為一個衆生的緣故,而修種種善根,來廻向無上正等正覺。 他是為了能普徧救護一切衆生的緣故,而修善根。為了普徧令十方世界的衆生,都如同自己那樣修積一切善根,廻向於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

如是不但為淨一佛剎故,不但為信一佛故,不但為見一佛故,不但為了一法故,起大智願,廻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普淨一切佛剎故,普信一切諸佛故,普承事供養一切諸佛故,普解一切佛法故,發起大願,修諸善根,廻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像前面經文所說的義理,菩薩修善根,發廻向心的動機,他不單單是為只清淨一個佛剎,不單單只為了信仰一位佛,不單單只為想見一位佛,不單單只為了明白一種佛法,他才生起大智慧的願力,來廻向無上正等正覺的。而他是要普徧清淨所有一切諸佛的剎土,普徧信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普徧承事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普徧了解一切佛法,他才發大誓願,修積種種的善根,廻向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由此可見菩薩是沒有絲毫自私心的。他並非為自己一個人成佛而修善根,發廻向心,他是為了一切衆生發大誓願,為使令所有衆生,皆同成佛道,而修諸善根,發廻向心,廻向無上正等正覺佛果。

 

上一篇:粉筆奇人
下一篇:宣化上人:一定要真真明白佛法的真意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