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學道法,唯可心自知,造次向他道,他即反生誹。
谛觀少言說,人重德能成,遠眾近靜處,端坐正思惟。
但自觀身行,口勿說他短,結舌少論量,默然心柔軟。
無知若聾盲,內智懷實寶,頭陀樂閒靜,對修離懈惰。
——道宣律師(中國律宗的開山祖師)
這是偈頌的體裁,四句是一首,我們一首一首的來看。
“凡夫學道法,唯可心自知,造次向他道,他即反生誹。”凡夫學道法,真正發心學道,要想道業成就,自己一定要曉得,學道只可以自知,不必給人說。為什麼呢?你給別人說,別人未必會相信;不但不相信,他還要來毀謗。毀謗,就造罪業了。為什麼會來謗法呢?謗佛、謗法、謗僧造這麼重的罪業,是你給他增上緣叫他作的,他將來墮落三途,你也跑不掉啊!閻羅王一審問:“為什麼毀謗三寶?”他說:“某某人跟我說的。”就把你牽涉進去了,這是真的。所以佛菩薩教化眾生,有的時候說,很慈悲;有的時候不說,不說也是慈悲。佛菩薩有能力觀機,曉得說出他能不能接受;不能接受就不說。我們凡夫沒有觀機的能力,那麼最好少說,甚至不說,這個就沒有錯失。
“谛觀少言說,人重德能成,遠眾近靜處,端坐正思惟。”這第二首教我們修學的態度。“谛觀”,是仔細的觀察;“少言說”,是少說話。“人重德能成”,這樣修持,眾人自自然然尊重你,自己的道德慢慢就培養成了。“遠眾”,“眾”是指都市、繁華、熱鬧的地方,修道的人要離它遠一點。為什麼呢?我們道業還不堅固,常常在熱鬧場合當中,不知不覺就被這繁華的氣氛污染了,使自己退失了道心,這就錯了。所以古時候初學的修道人,為什麼選擇在深山,不但遠離都市,連鄉村都遠離,他跟外面社會完全斷絕,心容易清淨。但在今天這個社會,就不行了。這一個事實釋迦牟尼佛很清楚,他老人家在法華經裡面就說過了,末法時期勸化眾生,實在講就是指現在這個時代,要以大乘法勸人,不要用小乘法。什麼原因呢?大乘能夠適應這個時代的潮流,大乘是開放的,小乘是保守的。今天在這個時代勸人保守,沒有人樂意聽;要說開放,大家點頭,這個不錯,還蠻有道理。所以今天修行要遠離一切繁華,真不容易!縱然住在深山,裝個電視,天天看到花花世界,沒有法子修行,因為電視廣播,世界上每一個角落都擺在你眼前,搞得你心花撩亂,精神不安,這些東西都是妨礙道業的。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曉得在現前這個生活環境當中,我們應該要如何來修學,找一個理想的修行環境。“遠眾近靜處”,居住的環境要安靜。
“端坐正思惟”,此地這個“端坐”,我們不要把它看呆了。祖師大德教我們修行,我們以為一天到晚就坐在那裡,你要這樣看,就死在句下。你看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跟我們講坐禅,並沒有真的叫我們在打坐。什麼叫坐呢?“坐”是取不動的意思。我們人坐著很穩重,不動;心不動叫坐,不是講身,是講心;在五欲六塵當中不動心,這個叫坐。什麼叫禅呢?禅是不著相。外不著相,叫作禅;內不動心,叫作坐。“坐禅”是這個意思。假如搞錯了,弄一個蒲團在那裡打坐,祖師一看,搖頭——你把我的意思全錯會了。所以《華嚴經》的鬻香長者,是專門修禅的。他在什麼地方修呢?在市場修。每天哪個地方熱鬧,就到哪兒去逛。經上講他在市場坐禅;他不是坐,他在那裡逛,他在那裡欣賞,他樣樣都看,那是修行。看是什麼呢?樣樣都清楚,樣樣都不執著;他不著相,樣樣都看的明了,但他沒有起心動念,這叫坐禅。所以諸位要懂得“端坐”就是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因此你的思想見解當然正確,這叫正思惟。
“但自觀身行,口勿說他短,結舌少論量,默然心柔軟。”真正修行人最重要的,是自己觀察自己的身心,觀察自己起心動念、所作所為。要注意這些與佛的教誨相應不相應:若相應,我們身心在道上;不相應,我們就離開道了,修行是常常在這上用功夫。“口勿說他短”,少去批評人,少說是非,少說長短,這個很重要。身、口、意三業,口業是最容易犯的。不管有心,或者無意,都是過失,都造成了障礙。這個障礙,有的時候障礙自己的道業,有的時候還障礙大眾的修學,那個罪業就更深了。“結舌少論量”,“論”是議論;“量”是度量,就是衡量的意思;用現在的話,就是批評。少發議論,少去批評。“默然心柔軟”,“默然”是清淨的樣子,心非常清淨;“柔軟”就是慈悲。清淨慈悲,是從這兒生出來的,不是造作、勉強可以得來的;這個要自自然然,清淨慈悲就流露出來了。
“無知若聾盲,內智懷實寶,頭陀樂閒靜,對修離懈惰。”“無知”,這就是中國古人所講的大智若愚。這個很難,一個真實無所不知的人,看起來他什麼都不知道,這就是功夫,這個就是德行。“聾盲”是比喻,好像是個聾子、瞎子一樣,其實,他什麼都明了,樣樣都清楚。“內智懷實寶”,內裡面有真實的智慧,真實的寶藏;佛門講的三寶——覺、正、淨,那就是真實的寶藏,這自性的性德三寶,這樣才能夠真正的顯露,真正的證得。“頭陀”是苦行,在生活上不求享受,一切隨緣,所以日子過得很潇灑、很自在。喜歡“閒靜”,優閒清淨,這叫真正的享受。“對修離懈惰”,在修持方面懈怠、墮落他都能夠離開了,可見得他永遠是精進不退的。這一節是唐朝時候終南山,我們中國律宗的開山祖師——道宣律師所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