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佛教知識
僧鞋的來由
在佛教的發祥地印度地處熱帶,所以一般人都以為釋迦牟尼佛住世時期,僧尼們是不曾穿用鞋子的。其實不然,據禅林象器箋卷下列舉鴦掘摩羅經文說:“如有施主,牛死賣與屠生,轉買皮,令人做革屣,許受用著。”又據釋門歸敬儀說:“天竺國中,地多濕熱。以革為屣,制令服之。如見上尊,即令脫卻。”根據這些考證,可以知道:古印度的佛教僧尼們,是准許穿用鞋子的。 我國的領域屬於溫寒地區,人們為了御寒,當然是更需要穿著鞋子了。有關鞋子的著用。在日用軌范、四分律行事鈔、敕修清規、祖庭事苑等典籍裡,都曾有過一些規制。 我國僧尼們所穿著的鞋子,大致有三種類型: 一種是“芒鞋”、“芒鞋”是用草類編織而成的,所以也叫做“草鞋”。從前居住在大陸的鄉間或山林中的出家人,平時多半穿用這種鞋子。 第二種是“羅漢鞋”,“羅漢鞋”是用布料做的。這種鞋子的鞋面--尖部,是用三片布條排列縫牢,鞋幫縫綴一些方孔,和“芒鞋”的式樣差不多。現在的出家人,人人都穿用這種鞋子了。據說這種鞋子是寓有教人看破一切的含意。 第三種是“僧鞋”,這種“僧鞋”也是用布料做成的。這種鞋子全身無孔,只是在鞋面前端縫起一條硬梁可以了。這種“僧鞋”的式樣,和世俗間的“便鞋”無異。 “羅漢鞋”和“僧鞋”,其實都是“僧鞋”。“僧鞋”的顏色,有黑色的、灰色的、黃色的、褐色的、其中的黃褐兩色,在習慣上來說,似乎是被人們看得高貴了些。
上一篇:考場冤魂警學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