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修行必讀第一集(全集)
目 錄
四 依 法………………………………………………………
供 佛 法 要………………………………………………………
個人修行體會………………………………………………………
釋迦牟尼佛簡介………………………………………………………
阿彌陀佛簡介………………………………………………………
修心入手………………………………………………………
念佛的方法………………………………………………………
佛號功德………………………………………………………
佛七開示………………………………………………………
修行方法………………………………………………………
三世因果………………………………………………………
供 齋………………………………………………………
鬼神降壇………………………………………………………
助念生西須知………………………………………………………
超度亡靈………………………………………………………
序
時逢盛世,佛法再興。
當今傳媒、資訊發達,網絡、圖書、影像、光碟,均為佛法傳播之用。一書難求已成過去。各種佛典、經書、講義印發之量空前,眾生得此廣受法益,實為佛力加持,我輩之幸。
然一利必生一弊,由社會遷變,導眾生無暇,故雖有經典講義,大多難以系統研習。致佛教義理不能通達,障礙修行精進。
原平居士為專弘淨土法門,發心編印《淨土修行必讀》。遂覽經典、講義百余部,志在取其精要,方便閱讀,解同修無暇之苦。又末法眾生,障深慧淺,修行中的不如法比比皆是,該書也想有引正糾偏之功。
佛法無邊,其義無量,編印《淨土修行必讀》雖竭力盡心,仍是掛一漏萬。內容所摘雖各有出處,所編也難以精准,然編者願心之大,悲心之深,仍可見一斑。故該書也不失為淨宗學人修學之參考。
中秋時節,原平淨壽居士遠道而來福田寺,送《淨土修行必讀》初稿讓老僧審核,吾只能勉為其難。並寫廖廖數語,是為序。
山西忻州福田寺主持 釋妙祖合十
二OO八年九月
修 行
修行如吃飯
一口一口
向下咽
雖然餓得很
不能一口
吞個天
四 依 法
佛教四依法的標准,第一個“依法不依人”,法是經典。善導大師講得好,(善導是唐朝時候人,我們淨土宗第二代祖師)不要說是一般名氣大的這些人說法,我們不能相信他,證得阿羅漢果的人來給我們說法,說的跟經上講的不一樣,也不能相信;菩薩來講經,法身菩薩、等覺菩薩來講經,跟經典不相應也不能相信;佛來講經,諸位要記住,佛佛道同,今佛無異於古佛,講的一定是一樣,今佛跟古佛講的不一樣,這個佛不是真佛,大概是魔王變現的,來欺騙我們的。所以一定要懂得依法不依人。我們接受佛陀教誨,可以向法師質疑,你有懷疑的時候,“法師!你這個說法是根據哪一部經文講的,佛有沒有說過?”佛要沒有說過,我們就不接受,他得有依據,不是隨隨便便可以說的。這是說明經典的重要,是我們唯一的依靠。
第二條教給我們“依義不依語”,要依經典講的意思,言語多說少說、深說淺說沒有關系,只要意思講得不錯。這條重要!佛曉得。佛滅後一千年,佛經傳入中國,傳到中國來必須要把印度的梵文翻成中國文字,同樣是一個原本,有經過不同人的翻譯,譬如我們在《大藏經》裡面看到,《金剛經》就有六種譯本,原本是一個,六個人翻譯的那當然翻譯的不會每個字、每一句是一樣的,這不可能的事情!六個本子都傳下來了,我們到底接受哪個本子?六個本子都翻得不錯,都翻得很好,這就是“依義不依語”,意思都對了。我們在六個本子裡面任選一本來修學,都是正確的,都沒有問題。為後世人斷疑生信。
第三、“依智不依識”:智是聖人的智慧,乃從無我的大智、同體的大悲中產生。因此,凡含有自我中心,不論為己為人,乃至於為一切眾生,或者為求成就無上的佛道,不論是大我、小我、梵我和神我,個別的我與全體的我,都不能產生真正的智慧,因此仍屬於知識及認識的范圍。知識是從自我的學習經驗中產生分別、記憶、推理等的作用;而智慧則只有客觀的現象,沒有主觀的中心;只有運作的功能,沒有主體的中心,如果與此相違,就不是明師。
第四個教給我們“依了義不依不了義”。這句話非常非常重要!什麼叫了義?什麼叫不了義?最簡單的說法,對我現前有利益的,就是了義。這個經再好、再深、再廣,我學了用不上,這叫不了義,就是現在人所講的“所學非所用”,這就是不了義;學了立刻就管用,學了立刻就得好處,這叫了義。好處裡面最殊勝的是脫離六道輪回,這叫真實了義、究竟了義。如果我們學了這部經典,這個經典不能幫助我們脫離三界六道,學了之後還要搞六道輪回,這就叫不了義。
淨空法師講
供 佛 法 要
1、請佛供奉
皈依佛門,誠修淨土,應請與淨土法門相應的佛菩薩,做為自己依止的導師、修學的楷模。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以四十八願攝受眾生,成就無上菩提,為此十方諸佛贊歎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輔弼,協助阿彌陀佛接引度化眾生,合稱西方三聖。因此淨宗弟子,應請阿彌陀佛供奉,或請西方三聖供奉亦可。
(1)裝藏
通常請回佛像要裝藏,其實裝藏所置各物亦屬俗情,並無深意。若以大乘經典、咒語裝藏則有益,余均俗派。方法如下:
根據所請佛像尺寸大小,將下列經咒裝入藏中即可。佛像小,可置《心經》、《大悲咒》;佛像大一些,可放《阿彌陀經》、《往生咒》;大佛像,可裝《無量壽經》等。
總之,裝藏的佛經咒語,應與本人所修的法相適應。這樣,通過每天虔誠禮拜、讀誦,則可得到三寶加被,以期早日證道。
(2)開光
開光,是佛像的啟用儀式,即接受彌陀教育的開學典禮。意在請佛加持我們,去掉妄想執著。使我們的自性佛光徹底顯現。從此刻起,我們要完成持戒、修定、開發智慧等學業,從而圓滿我們的人生,使我們成為真正的覺者。這是開光的真實意,所以開光與否,與供佛靈不靈毫無關系。
2、供佛位置
家庭條件好,房間多,可單獨用一間做佛堂。如果沒有條件,可將佛堂設在客廳,大眾醒目之處。房小無客廳,亦可供在臥室,但像前必須掛一幔帳,念佛時拉開,不念時拉上,以免犯亵之過。佛像最好座西面東,如條件不允許,任何方向都可以,不必泥執。如果實在沒地方,只要至誠,心中有佛,不供也可。
3、常用供品
供佛所用物品,常用香、燈、蠟燭、清水、鮮花、瓜果、蔬菜等物,切忌酒肉葷菜。其中供食品,因諸天早食,佛中食,餓鬼夜食,所以供佛時間應從上午11點開始,下午1時以後撤供。平時買回新鮮水果,應該先供佛,然後再食,若非上供時間可不必,其它供品隨意。
4、問訊法要
問訊表示恭敬,常在課堂或大眾集會,不宜禮拜時用之。方法如下:
(1)身體直立,兩足呈八字,足跟距離二寸,足尖距離八寸。
(2)兩手十指並攏,自然合掌於胸前,且掌背微躬、掌心略彎、輕合,不宜合實應為塔形(經雲:掌心緊閉,是為外道合掌,將來會淪為外道,並感生在無佛之地,不聞三寶之名)。
(3)身體前傾90度,此時手由合掌,移至腹前結印(定印),即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兩大拇指相接,其余四指重疊。
(4)起身時,兩手食指相抵,大拇指相並,食指向上,舉至齊眉。
(5)雙手落下,合掌當胸。
此為結印問訊。
5、禮佛法要
禮佛又叫拜佛,較之問訊更加虔誠恭敬,是佛教的最高禮儀。意在以至誠之心,請佛加被。常禮,可消除業障,增長福慧。
拜佛應遵守佛制,其拜法與俗家叩頭不同,茲將拜法詳述如下:
(1)合掌當胸,立於拜墊之近前,足跟距離二寸,足尖距離八寸,兩足呈八字形。
(2)身體前傾,分右掌向下,按於拜墊中心,左掌不動,兩膝彎曲,跪於拜墊之上。
(3)右掌從拜墊中心移至拜墊右前方與左掌齊,兩掌距離六寸。
(4)左掌按於拜墊左前方。
(5)翻足掌,臀部下坐,身低俯,頭觸兩掌中間之拜墊。
(6)兩掌緩慢曲指向上翻轉伸開(手心向上,意在以兩手托承佛足,以求福慧,故曰頭面接足禮)。
(7)兩手曲指翻轉向下,按於拜墊之原處。
(8)頭離拜墊,身抬起,翻足掌。
(9)右掌移至拜墊中心。
(10)左掌離開拜墊,置於胸前,作合掌之狀。
(11)右掌用力撐起,兩膝同時離開拜墊,身體直立,與左掌相合於胸。
此為一拜,至於三拜。多則以三數遞增,如六拜、九拜、十二拜等。拜畢尚有一禮,即一問訊,然後離開。
6、上香法要
在眾多供品中,香是每天必供之品。上香方法如下:
(1)淨手,取香(三柱或一柱)點燃,用兩手的食指和中指夾著香桿,無名指和小指相貼重疊,大拇指頂在香桿尾部,香頭平對佛像,置於胸前。
(2)將香舉至齊眉。
(3)然後落下,如果是三柱香,用左手分香,第一柱插在香爐中間,同時默念“供養佛”。第二柱香插在右邊,默念“供養法”。第三柱插在左邊,默念“供養僧”。三柱香應在一條直線上,且高度相等,距離相等。如果是一柱香,用左手將香插在香爐中間,默念“供養三寶”。上香完畢後,合掌默念:“願此香花雲,直達三寶所,懇求大慈悲,施與眾生樂”。
如果是上環香,就以點燃之處向佛,兩手像持長香的方法一樣,舉香時,口中默念:“供養三寶。願此香花雲。直達三寶所,懇求大慈悲,施於眾生樂”。然後放入爐中。
要是上枝香,以雙手食指,拇指分別捻枝香兩端,其余三指直豎,舉至齊眉,而後落下,以單手放入香爐。第一枝香,用左手拈起,右手接過送入。第二枝香,右手拈起,左手送入。第三枝與第一枝相同,默念同前。
上完香後,禮佛三拜而退。
摘自《淨宗專修指南》
恆雲居士編輯,道安法師鑒定
一、個人修行體會
各位菩薩、各位大德居士、各位同修:
我們作為佛的弟子,首先,應懂得學佛的意思,才能夠正確的修行。學佛是讓我們大家跟著佛說的四依法去做,如果不懂道理,只是念念經,持持咒,念念佛,跑跑道場,做各種佛事、法會、灑淨、談談口頭禅等等,以為這就是學佛,那就學偏了。我們學佛應該從看破、放下入手,改正一切不正確的看法、說法、想法、做法。去為大眾服務,為社會做貢獻,去掉自私自利,發菩提心慈悲心,這才是真學佛,淨空法師說種種供養中,法供養第一,然而我們學佛的人,往往很少有人發心印經,流通佛像,甚至在街上遇到很窮困的人,連一元、兩元錢也不能給予援助,大家坐在一塊,東家長,西家短,人我是非,該說的不說,不該說的見人就說,這樣做不符合學佛的要求。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我們買了一輛汽車,外殼裝飾的再漂亮、再高貴、再豪華但沒有機械操作、電路、發動機等設備,坐上去絕對開不走的,所以再高級的汽車也得有完整的內髒、外殼才能夠正常運行,我們學佛也是一樣的,一定要真學、真做、真干,為大眾、為社會做出犧牲奉獻,,真行菩薩道,這才是佛的真正弟子。
我們學佛的人,首先應對本師“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兩位老人家有深深的了解,體會兩位老人家對我們眾生的一片苦心和慈心。感恩於兩位老人家的深悲大願,才能夠信的真,願的切,一生成就,往生淨土。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假如我們不認識一個人,大家都說這個人這樣好,那樣好,只聽聽就過去了。因為我們沒有深深地了解他,不知道他所做的一切……。我們要從多方面了解他、理解他、體會他、清楚他所做的一切,是為社會、為大眾犧牲奉獻,我們就能夠深深地恭敬他、贊歎他、感恩於他,大家說是不是?
念佛的方法: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做到、少吃、少說、少睡。多學、多做、多念。念佛時做到口中念出,耳裡聽到,久而久之,自然功夫成片。[à mì tuò fò] “阿彌陀佛”每個字都用四聲,就能夠念的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身心清淨。歡迎各位菩薩,各位大德居士,各位同修提出寶貴意見,共同探討,互勉共進,早證菩提,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原平居士
二、釋迦牟尼佛簡介
大約在公元前563年,喬答摩·悉達多(喬答摩是姓,悉達多是名)誕生在中印度一個名叫迦毗羅衛的國家裡。迦毗羅衛國位於世界最高峰喜馬拉雅山的南麓,這是一個小國家,由部落酋長也即剎帝利種釋迦族的淨飯王領導著。它的首府是迦毗羅衛城。迦毗羅衛城在今天的尼泊爾境內。繁茂的森林,富庶的物產,純樸的民風,是這個城市的特質。釋迦牟尼佛即喬答摩·悉達多太子就這樣誕生在迦毗羅衛城郊外的藍毗尼花園一棵美麗而鮮艷的無憂樹下,據說他的母親摩耶夫人在回娘家生產的途中路過這個花園,她有些累,於是來到這個花園暫時小憩。在這棵無憂樹下,她手攀著樹枝,悉達多太子就這樣從母親的右脅降生了下來。母子安祥,全無痛苦。這一天正是農歷的四月八日。太子的誕生給這個國家帶來了許多和樂的氣氛,給膝下久虛的淨飯大王帶來了從未有過的大喜悅。
在太子降生前,具體地說,是在太子降生前一年,四十歲的摩耶夫人尚未懷上一男半女,這使淨飯大王為了將來王位的繼承人問題而整日憂心忡忡。摩耶夫人是拘利族首領天臂城的善覺大王的胞妹,儀表端莊秀麗,性格溫和賢淑,自從與淨飯王締結美滿的金玉姻緣之後,他們的生活一直過得恩恩愛愛,美美滿滿。雖然他們的生活有如人間的天堂,可是寒來暑往,春去秋迎,日子像流水一般地消逝,淨飯大王和摩耶夫人的青春歲月也隨著匆匆的時光之輪而漸漸遠去了。然而一團暗淡、憂郁而煩悶的陰影終於不知不覺地彌漫在可愛的繁華的王宮的空氣中了。這是他們兩個人之間的心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沒有王子的生活使他們兩人都有些焦躁不安。
正是摩耶夫人四十歲那一年的夏秋之交,一個萬籁俱寂的夜晚,摩耶夫人如往常一樣舒適地躺在自己的床上。一輪明月高掛在碧藍透澈的天空,陣陣夜風吹拂在潔白而柔軟的象牙床上,碧綠的椰子樹也隨著夜風輕輕舞動,大地、天空、山川、草木,以及一切所在都充滿著溫暖而祥和的氣氛,這是一個誕生美妙事物的時光,摩耶夫人正以無比舒暢而甜美的心情安靜地進入夢中。
朦胧中,摩耶夫人忽然看到天門靜靜地打開,一位儀表俊秀的男子騎著一條六牙白象騰空而來,從她的右脅進入腹中。一切都像是天意安排的,摩耶夫人身心安樂,好像服下了清甜的甘露,處處都那麼舒快,那麼和美。摩耶夫人回頭看見自己的身體就像日月照耀著的樣子,通體透亮得無一絲纖塵。見此情景,摩耶夫人歡快無比,竟至無法抑制住高興的心情,突然一躍從床上跳了起來。
醒來之後,王後見到自己做了一枕南柯之夢,然而她覺得這個夢做得很奇怪,於是,她趕忙來到淨飯王的住所,將這個稀奇古怪的夢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淨飯王。淨飯王聽了王後的講說,心裡也覺得十分詫異,他對摩耶夫人說道:“我剛才也看見有巨大的光明從天而來,現在覺得你顏貌異常,也許會有不尋常的事發生吧。”
說也奇怪,自從摩耶夫人做了這個奇怪的夢之後,以前那擔心、憂愁、煩悶的情緒不見了,心情變得寧靜、祥和,經常一個人喜歡獨自呆在林間散步或者在池畔靜坐沉思。
沒過多久,王後懷孕的喜訊就傳遍宮中,傳遍整個迦毗羅衛國的土地上了。
在太子降生時,有很多吉祥瑞相。當時天地大放光明,百花競艷,眾鳥齊鳴,一派安樂祥和歡快的氣氛。無憂樹下忽然生出七寶蓮花,大如車輪,太子從母親右脅降落下來之後就掉在這七寶蓮花台上。剛剛出生的太子不需要任何人扶持,突然站了起來,右手指天,左手指地,周行七步,開口作獅子吼,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話一說完,就有四大天王用天上的彩缯圍裹太子的身體,天帝落下許多各色名貴的香草香花,釋提桓因手拿寶蓋,大梵天王手持白色的拂塵侍立左右,難陀龍王、優波難陀龍王在虛空中噴出清淨香水,一溫一涼,灌洗太子。浴佛節就這樣傳了下來。浴佛節是中國佛教傳統最大的節日。這就是至今佛教寺廟為什麼在佛的誕生日要舉行一次規模盛大的浴佛節的來歷。
太子降生的喜訊迅即傳遍了國都迦毗羅衛城,也傳到了國王的宮裡。淨飯王聽到這個喜訊,晚年得子的喜悅充溢了整個身心。他頓時笑逐顏開,他一面趕緊派去了一頂精巧柔軟的肩輿,前後導從,敲鑼打鼓,一路歡騰著迎接王後和太子歸來;一面立刻命令左右大臣開放糧倉,赈濟貧困的人民,並供養修行者。整個國都都因太子的誕生而蒙上吉祥光明的色彩。
淨飯王見到太子相貌端正,儀表堂堂,他的喜悅又增加了十分。他一心希望太子將來能繼承王位,於是請來了許多學者相士給太子看相。各位學者相士見到太子相貌端好,都異口同聲地說:“太子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如果在家,他一定會做轉輪王(即飛行皇帝);“如果出家,他就一定會成佛。”淨飯王沉吟著,他耽心太子將來要出家,於是問道:“各位學者相士,太子究竟是出家成佛呢,還是做轉輪聖王?”各位學者相士都遲疑不決。
迦毗羅衛國北面的喜馬拉雅山住著一位智慧超勝的婆羅門苦行學者,他博學多聞,高才善辯,道行深厚,常年隱居在山洞裡,他是一位遠近聞名的長壽仙人。這位學者叫阿私陀。當阿私陀聽到淨飯王有了子嗣,於是立刻滿心歡喜地專程趕到王宮,請求淨飯王准許他替太子看相。淨飯王欣喜萬分,聽到有智慧超勝的學者要為太子算命,就忙不迭地滿口答應。
摩耶夫人將太子抱了出來。阿私陀雙手捧著太子,從頭到腳,仔細端詳了一陣。最後,他將太子高舉頭頂,自己卻立刻嚎啕大哭起來,而且哭得十分傷心。大家都不解其故,淨飯王也感到十分奇怪,於是就問阿私陀仙人,說:“你為什麼要哭得這麼傷心呀?難道太子的相有什麼問題嗎?”阿私陀仙人說:“大王,太子的相真是太好了!太子貌如滿月,臉若星辰,福慧具足,寶相莊嚴,他長大以後,必定會成為釋迦族的光榮。他可以成佛,也可以成為轉輪聖王,但是轉輪聖王與佛是不能比的,悉達多的三十二相相相分明,部位端正,將來一定不會執著五欲,貪享富貴,而是會捨棄王位,出家修行,最終必會成為徹悟人生求得最高真理的佛陀。世間也只有他才能使愚癡的眾生消除煩惱和翳障,他將用般若的智慧而渡眾生於不入生死境界的彼岸。他是大智者,也是大覺者。大王,我不是為太子而傷心,我是為自己而傷心,我已經是風燭殘年了,來不及親見太子成佛,也來不及親聽太子成佛後美妙的說法了。我心裡十分難過,覺得自己業障深重,不禁悲從中來,不可斷絕。”
淨飯王聽說太子將來一定要出家,那麼誰來繼承王位呢?於是,問道:“我已經是年過半百的人了,那麼,將來我的王位由誰來繼承呢?”“阿私陀仙人說:“大王,太子是不會為這一切所困擾的,他將來一定會捨棄王位而去修行,一定會去尋求真理,最終悟道成佛。他將是世間唯一的永不寂滅的智慧之光,他的光輝將普照天下四方,他的智慧將解救陷溺在苦難深淵中的眾生(眾生,即佛教名詞,又譯為“有情”,有多種意義,大意為一切有情的生命。)當太子得道成佛時,世間就有一位教化人生的導師了。我為不能親聽佛的大道而感到異常的遺憾。”
淨飯王聽了阿私陀仙人的話,真是喜憂參半。
《釋迦牟尼佛》
(一)
本師釋迦牟尼佛在太子時所修的苦行,真不是普通的苦行。修行到後來,目陷鼻高,顴骨顯露,身形消瘦,面目全非,就是說他只剩下骨頭和皮也不算過分。有一個時候,太子每日只吃一點大象和猿猴供養的果品或一點豆類,或喝一些豆汁,甚到後來還到了日食一麻一麥的程度。吃得少而能生存,真是不可思議。雖然太子修種種苦行,但想要斷煩惱,妄想,超越生死的大海,終不能夠。太子又在修學停止呼吸的苦行,冥口塞鼻,其結果只使他耳內發出轟轟的巨響,眼前只覺有無數星花撩亂,額上像有銳利寶劍在刺戳,頭上像被皮鞭在抽打。除此以外,太子還修了種種無理的苦行,想以苦行來征服肉體,咬緊牙關,日復一日,天天如是。雖然太子有的是青年人的熱情,勇猛的精神,除得了一點小小的效果之外,並未能達到他所希望的根本的覺悟。煩惱,妄想不能斷滅情欲生死不能解脫。在苦行時,好想克服煩惱、進入解脫境界,到達成功的境地。可是停止下來又不能如願。太子苦行的生活一年、二年,和往日一樣,三年、四年還沒有解脫;五年六年,太子沒有退卻一步,就是這樣,悠悠的時光,又渡過六年苦行的歲月,太子這樣一想,即刻從苦行的座位上站起,走下尼連禅河,讓常年清淨的流水,洗去身上的垢穢,但因太子的形體瘦弱,他竟疲乏無力的倒在尼連禅河。過了一會,太子手攀岸上垂下的樹枝,方站起來,走不幾步,又癱倒在岸上。
《釋迦牟尼佛傳》——淨空法師
(二)
……吉祥部國王正色對大臣說道:“大智慧,你無需如此痛苦,原本一切可愛之物都會分散。別人欲索要我身體時,你不可制造違緣。過去亦曾有人討要我身體,天女也為我布施造過違緣,因她們為我得無上菩提制造障礙之故,她們也因此而有非福德之過。如其當時未為我設置違緣,則我很快就能獲取菩提果位。在此地,我亦曾將自己身體布施與饑餓母虎,以此緣故,我可提前四十劫成就佛果。我原本應在彌勒菩薩後面成佛,就因此布施果報,我將在他前面成就佛果。過去我為西瓦巴國王時,曾將自己青蓮花般雙目布施與一老年婆羅門;為月光國王時,又將自己頭顱布施與凶目婆羅門;當西吾國王時,為救護鹞鷹爪下鴿子,曾割下全部身肉布施與它。此外,在此地,為獲無上菩提,我上千次布施自己手、腳、妻、兒。如是做時,任誰也未曾給我布施造過違緣,故而你也萬勿造諸違緣。”
大智慧大臣聽後,對國王如此之菩薩之心行生起大信心,他邊想邊說:“大法王要捨棄我們了。”
剛才受帝釋天加持之木匠,此時便開始用利鋸割鋸吉祥部身體,鋸至肚臍部位時,國王開始大出血,一時血流如注。大智慧大臣見此慘不忍睹之象,立即昏厥於地,眾天人也放聲痛哭,凡見此種悲慘景象者無不失聲痛哭。帝釋天目睹這些眾生對國王身體擔憂、痛哭,就暗自思索:“我如再讓如是受人愛戴之大尊主受苦,恐非應理,我應保其性命,使其存活不死。”
兩木匠在鋸國王身體時,吉祥部感受到劇烈疼痛。但他一邊受苦,一邊對前來乞討之婆羅門生大悲心。他心中想到:我盡管已了知輪回過患,但以精進心布施我身體一部分時都有如此痛苦,那些身陷地獄,身心全部要蒙受劇烈苦痛煎熬之眾生,又該如何承受地獄折磨?我現發心:願以我受之苦斷除一切眾生之痛!作如是思惟己,鋸斷身體之痛當下就消失無遺。國王疑惑不解地想到:為何我現在感受不到痛苦?他們是否已停止割鋸?國王於是起身看其割鋸,同時心生不悅,身體當時就顫動起來。
婆羅門看見後就問國王道:“你為何如可憐之病者一樣渾身顫抖?整個大地之上,你本能布施一切,如今是否有後悔之意?你不該後悔,否則你之布施大願豈不成大妄語?”
吉祥部國王坦然答道:“我根本不是因後悔布施自己身體而發抖,我只是擔心這鋸子不能割斷我身體,如此就無法圓滿我布施決心,也不能滿足你願,想及此我才發抖不已。我豈是不願讓其鋸斷我身體?!”聽罷國王所說,婆羅門深感稀有,便不再多言。
摘自《釋迦牟尼佛廣傳》
白連花論 麥彭仁波切著
三、阿彌陀佛簡介
阿彌陀佛 ,梵文意為無量覺、無量佛,也稱無量光佛,或無量壽佛 。為西方極樂世界的住持佛,他以觀世音、大勢至兩位大菩薩為脅侍,在極樂淨土教化不退轉菩薩,並接引十方一切眾生到他的淨土去繼續修行以致成佛。
據《無量壽經》所述,於過去久遠劫中,世自在王佛出世時,有一國王聞佛說法發無上道心,棄國出家,號為法藏。其後,彼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前,攝取二百一十億諸佛妙土的清淨行,發四十八大願。其中有三個大願是“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毀謗正法。”“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系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其中第十八願是根本願。法藏比丘發此願已,一向專志莊嚴淨土,其佛土距此十萬億剎,名為安樂。
法藏比丘建立此四十八大願之後,專一志向傾注心意於莊嚴勝妙國土。其精進修行所感召的佛國世界,開闊廣大無有障礙,超然殊勝獨特美妙,其所建立的國土久遠恆長,無有衰惱無有變異。於不可思議百千億那由他久遠劫來,積極培植菩薩無量的福德勝行。從不生起貪欲之心、嗔恨之心、惱害眾生之心。不起貪欲想、嗔恨想、惱害想,不著外界的色聲香味觸法。忍辱之力堅固成就,從不計較抱怨一切勞苦。少欲知足,毫無染著嗔恨愚癡之念,心念住於三昧定意、恆常處於無為寂靜,一切智慧通達無礙。沒有虛偽谄媚邪曲之心,和顏悅色,柔軟愛語,時時流露關懷問候的慈愛心意。勇猛精進於自己所立下的志向誓願,從來沒有懈怠疲倦,專意追求清淨純白的善法,惠賜利益一切眾生,恭敬三寶奉事師長,無上地莊嚴自我之身心,具足種種福德善行,令一切眾生功德利益皆得成就。
安住於空、無相、無願三解脫門,不假造作不起妄念,觀察世間一切諸法如幻如化,遠離所有粗惡低俗、自害害人、彼此相害的言行。修習一切柔軟愛語、自利利他人我兼利的善行。放棄國土捨離王位,摒除財色的欲望,親身實踐六波羅蜜,亦教他人行六度萬行。無窮盡的時劫以來,積功累德。隨著其所轉生的地方,一任他的意願和所求,無量的珍寶庫藏,自然顯發應現。教化安立無數眾生,住於無上正覺真實解脫之道。或者示生為長者居士、富家豪族、權貴種姓。或者示生為剎利國君轉輪聖王。或示生為六欲天主、乃至大梵天王。常以飲食、衣服、臥具、醫藥四事供養恭敬諸佛世尊,如是功德多得無法稱歎記數。口中之氣芬芳潔淨,猶如青蓮花香。身上的毛孔,散發出檀香味,其所散的香氣普遍熏染無量世界。容貌顏色端正無比,身相完好殊勝美妙。手中常常自然生出無盡寶藏、衣服飲食、珍妙華香、彩畫寶蓋、儀仗旗幟等裝飾物品。如是等事超過一切世間諸天人民的功業福德,於一切法得大自在。
法藏比丘今已成佛,現在西方距離此娑婆世界十萬億國土的地方,這個佛國世界的名字稱為“安樂”又稱極樂,自從法藏比丘成佛以來,已經過了十劫的時間。
又根據《悲華經》說:“往昔過恆河沙數不可數千萬億劫的時間以前,有一個世界稱為‘刪提岚’,劫名‘善持’。其中有一個轉輪王名叫‘無诤念’,於寶藏如來處,發菩提心,期願攝取莊嚴的淨土。佛即為他授記,從此向西方過百千萬億佛土,有尊音王如來的世界,在那個世界過一恆河沙數不可數百千萬億劫的時間,進入第二個恆河沙數不可數百千萬億劫的時間內,此時的世界,已轉名為‘安樂’,你到那個時候當可成佛,號為‘無量壽如來’。”阿彌陀佛因地修行時,依據《悲華經》所記載的誓願,大略與《無量壽經》所發的誓願相似。
《一向出生菩薩經》又說:“阿彌陀佛,在無量不可數時劫的時間以前,為轉輪王的太子,名字為“不思議勝功德”,年十六歲時,從寶功德星宿劫王如來之處,聽聞到法本陀羅尼。在七萬年中,精進勤奮修行學習,未曾睡眠,也不曾稍微側身休息。後來得遇九十億百千那由他諸佛,於諸佛所說的法語,皆能聽聞受持修行學習,厭離在家剃發出世,作出家沙門。作出家沙門以後,更於九萬年中,修習此陀羅尼,又為一切眾生分別義理顯揚開示。一生之中,努力精進教化眾生,令八十億那由他眾生,發菩提心。積功累德,至不退轉之地。”《法華經》也說:“過去大通智勝佛未出家時,有十六位王子,皆以童子年紀出家而作沙彌。彼大通智勝佛既已成佛,說完《法華經》之後,即進入寂靜的樓閣,經八萬四千劫。當時十六位王子菩薩,各個高升法座,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部大眾,廣泛說明分別疏通《妙法蓮華經》的義理,一一皆度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數眾生。此十六位菩薩,其中一位即是阿彌陀佛,第十六王子則是我釋迦牟尼。”由此可知阿彌陀佛,由本願力,生起的種種殊勝德行,無量億劫以來,從事於成就莊嚴清淨國土的工作。
而關於往生淨土三輩眾生之差別,依照《無量壽經》所說:“那些能往生淨土上等階位的人,都是捨離家室摒除愛欲,剃發出家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習種種善業功德,以此回向發願往生西方淨土。像這一類的眾生,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菩薩清淨海眾,立刻顯現在此人面前,此人即時追隨阿彌陀佛,往生彼國極樂世界。便於七寶蓮華當中,自然化生,安住於不退轉的境地。智慧通達勇猛精進,隨其意念神通自在。是故阿難,若有眾生想要在今生今世便能見到無量壽佛,應當發起無上菩提之心,修行一切善業功德,發願往生彼國淨土。
其次,那些能以中等階位往生者是,若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眾生至誠深心發願求生彼國淨土,雖然不能出家修行作清淨沙門,廣大修習一切功德,然而應當發起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適量修習一些善行,奉持齋戒,興造建立塔寺佛像,齋飯供養出家沙門,懸掛彩缯點光明燈,散種種華燒種種香,以此一切功德回向,發願往生極樂淨土。此人臨命終時,無量壽佛化現他的莊嚴身形,具足一切光明相好,完全如同真佛一樣,與諸大菩薩清淨海眾顯現在此人面前。此人即時追隨阿彌陀佛的化身,往生彼國極樂世界,安住於不退轉的境地。功德智慧比前面的上輩者稍次一等。
至於那些下等往生者,若十方世界諸天人民,有人以至誠深心發願求生極樂淨土,假使沒有能力作種種功德,應當發起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注持心憶念無量壽佛,乃至只有十念,念無量壽佛,發願往生極樂淨土。或者聞到此淨土法門甚深難信之法,歡喜信受至心愛樂,不生疑惑之心,乃至一念淨心念阿彌陀佛,以至誠心發願求生彼國淨土。此人臨命終時,夢見阿彌陀佛,也同樣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功德智慧又比中等的人再次一等。”按照《觀無量壽佛經》所分的九品階位,其上、中二品,約略收攝包含於《無量壽經》的三等之中,而《觀無量壽佛經》的下三品的眾生,都是在一生之中造種種罪業,末後臨命終時,一念忏悔回心發願往生淨土而得成就往生的,這則是《無量壽經》中的三等所未提及的。依據《涅盤經》,斷善根的闡提眾生也有佛性這個義理宗旨,《無量壽經》的三等必需要與《觀無量壽佛經》的九品合起來看,它的義理品類才能圓滿具足,請諸位讀者要詳細思惟。
評論曰:“諸佛的法身,遍滿一切處,毗盧遮那如來既然如此,阿彌陀佛當然也不例外。”一切法從究竟上來說,根本沒有清淨與染污的差異,哪裡還有所謂的東方西方之分呢?然而在方便法門中,殊勝與濁惡的世界對於眾生而言則有全然不同的感受。以凡夫之位而能夠達到不退轉者,只有在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才能實現,這不是其他的佛國世界所能達到的。
五濁惡世的眾生只要能夠發起至誠懇切的心,十念念佛就能夠功業成就、了脫生死,剎那之間超過塵點劫的辛苦修行。我佛的大慈大悲,在此淨土法門之中可以說是發揮到了極致。
我們何其幸運遇到此等無上的廣大法門,得以聽聞阿彌陀如來殊勝宏大的本願功德。如果還不能發起稀有難得之心,生起欣慕愛樂的憶想思念,就如同背離慈父逃離家鄉,徘徊於貧困險惡的漫漫長路,經過久遠劫來漂流浮沉於痛苦的生死大海,卻沒有人能夠慈哀救護,如此怎麼能不恐懼警惕?怎麼能夠不努力精進呢?
四、修心入手
這一次在講攝生三願之前,學人仍打算首先給各位談一談,以加強和端正我們學佛的基本態度。因為假如我們沒有正確的學佛基本態度的話,實在說我們要求往生是求不來的。因為你還覺得這個世間很好嘛!活在這個世間一切都還富裕嘛!有太太了、有兒女了、有丈夫啊、有事業、有青春、有錢、有地位種種……。如果是這樣,你如果真的想從佛法中得到利益就不是那麼簡單了。在前幾次佛七我都沒有跟各位講到這些。都是說假如你們對學佛都已經很深入了,要了生脫死,當然我們就不用再多講什麼,就直接從往生的道理講起。可學人這些年來由於在佛學院裡教學,可能苦吃的多一點,雖然對苦的體會也不敢說是很深,但可以說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人,如果沒有吃過苦,他便不會死心。心不死那他學什麼法都沒有效應,也就無法讓真正的佛法入我們的心。
《彌陀攝生三願》法藏法師
修行,是我們經常談到的一個詞。很多佛友在和我交流、探討佛法的時候,關於修行的話題也是說的最多的。經常有人問我:居士,你每天花在念經上的時間是多少?花在打坐上的時間是多少?你是怎樣把工作、生活和修行三者很好的協調起來的?
大部分人一聽到“修行”這個詞,馬上就會聯想到“念經、持咒、打坐、參禅、放生以及參加佛教法會”等等,很多人都認為這就是修行。不過,如果我告訴大家,上述這些只是修行的形式,並非修行的實質的時候,估計很多人要糊塗了。(如果有人看到我上述這番話,從此就不再念經、持咒、打坐、參禅、放生,也不參加任何佛教活動,我只能說,那就不是一般的糊塗了,是糊塗到家了!!!)
我聽到很多人跟我說這樣的事情(這樣的事情帶有相當的普遍性):念經也念了有一段日子 了,持咒也能堅持,也參加一些佛事活動,但是仍然感覺不到自己的心能夠安靜下來,遇事一樣會急躁,別人對自己不好的時候,一樣會耿耿於懷,心裡想不開。有些人甚至在做這樣的“修行”後,狀態反而比以前還糟糕。還有人抱怨:在做這樣的“修行”後,生活中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比如仍然找不到工作、比如和家人的關系仍然緊張、比如工資收入反而沒有原來多了、比如……等等。所以有些人開始懷疑佛教的“修行”,因為它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有些人因此開始懈怠,逐漸恢復到原來的狀態。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的身邊比比皆是。
有人會問了:如果念經、持咒、打坐、參禅、放生以及參加佛教法會等等這些行為都不算真正的修行,那麼什麼才是佛教的修行?
我想在這裡講個我自己學開坦克的故事來說明 這個問題。那是在90年代中期的時候,當時我所在的公司和解放軍裝甲兵工程學院有一個關於駕駛培訓的合作項目。因為這個項目的緣故,我幾乎每個星期都要去長辛店一兩次。那幾年我對坦克裝甲車很著迷,家裡有一大堆關於坦克裝甲車的書籍和技術資料。我在深圳工作的時候,我工作上的一個搭檔(也是我的一位兄長)以前就是坦克兵出身,他在許光達大將手下一直做到師級指揮官。他參加過79年的自衛反擊戰,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在我們共事的那兩年,我們常常在閒暇時候談論坦克和坦克指揮。我從他那裡學到很多坦克指揮的知識。因為這樣的一個愛好,所以我在裝甲兵工程學院和那些老師就有了很多的共同語言。
那時學院剛研發出一套坦克仿真駕駛設備,用來替代實物教學。我有機會在這套設備上學習駕駛“坦克”。這有點像我們後來玩的3D電腦游戲,不過這套仿真駕駛設備由於駕駛感覺和真坦克幾乎一樣,所以要比電腦游戲好玩。當我可以在這套設備上駕駛“坦克”的時候,自然就想知道駕駛真坦克是什麼感覺。後來有了一個機會,我駕駛了一輛真的坦克過了一把瘾。老實說,駕駛真坦克是一件很遭罪的事情,坦克裡面空間狹小、悶熱, 發動機聲音很大,我在裡面呆了十分鐘,出來的時候渾身都濕透了。駕駛真坦克的感覺還是和在仿真設備上有所不一樣,這種不一樣更多的是體現在心理上。第一次駕駛真坦克這個龐然大物的時候,心理上是很緊張的(這也是導致出汗的一個重要原因)。
講這個故事是想和大家說一個我們常常忽略的現象和事實,我們大部分人的修行就如同在那個仿真駕駛設備上一樣,在一個刻意營造的環境中可能很自如,很舒服。但是到了現實生活中,平時的修行就用不上了,或者說不知道怎麼用了。這就好比我知道一個坦克營的指揮軍事原理和知識,但是到了真正的戰場上,給我一個排我可能都不知道怎麼指揮一樣。
從古至今,在佛教的教育中,人們一直用六個字歸納佛教教育“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特點,這就是“聞思修、信願行”。修行就是各取其最後一字組合而成,是屬於實踐的階段。如果沒有前面的“聞思、信願”,這樣的修行只是“仿真修行”,是依葫蘆畫瓢,照貓畫虎,充樣了而已。淨空法師說過,有人修行了一輩子,到往生的時候手忙腳亂的,最後也沒有往生成,說的就是這樣一種情況,這種情況非常普遍。
很多人的修行是給別人看的,不是真修行。如果是真修行,別人再怎樣對你不好,你都不會生氣、嗔恨、郁悶、想不開……很多和我在網上聊天的佛友大部分時間是向我訴說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種種煩惱、不快、委屈,希望我能幫助他們化解。其實我能化解什麼呢?有句話說的好:解鈴還需系鈴人。我充其量是在旁邊點拔一下,起作用的不是我,是生煩惱的這個人自己。
佛法的修行必須建立在“聞思”和“信願”的基礎上。聞就是聽聞佛法,這包括我們自己看經律論三藏,聽法師講佛法等。聽聞以後還要思考、思索,而不是盲目接受。要思索我們聽到的這個佛法是不是真的有道理,是不是符合事實。
在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很多人打著佛教的旗號向眾生說邪法,如果我們自己沒有正知、正念、正見,那就會不由自主的跟著邪師跑,斷自己的慧命;更有甚者,推波助瀾,人雲亦雲,不但斷自己的慧命,還斷別人的慧命。這種情況在現實社會真是太普遍了。
釋迦牟尼佛住世講法的時候,非常強調弟子們的“聞思”,他不止一次的告誡弟子們:我所說的法,你們要在生活中去檢驗、去驗證,當通過實踐證明我說的是對的時候,你們再依教奉行。這其實就是在鼓勵弟子們勤動腦、多思索。
沒有聞思的過程,就無法對佛教生起強烈的信心。我身邊有些人也“修行”了一段時間,也一樣敬香禮佛,誦經持咒,但是若問一句:你真的信佛嗎?有些人馬上就開始猶豫起來,因為他不確定這個“佛”存在不存在?這樣的人關心的是“佛”存在不存在,而不是關心“佛法”存在不存在。信,講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要做到深信,那是十分不容易的。大部分人是在遂願的情況下“信佛”的,一旦不遂願,立刻就開始動搖自己的信心。這依然不是真信佛,是“仿真信佛”。
學佛如果沒有信心,願力就發不出來。沒有願力,修行就會原地踏步。發願就好像是汽車發動機一樣,驅動著“修行”這輛車向前跑。沒有願力,如同有一個汽車的殼而沒有發動機一樣,無論如何是開不走這輛車的。我們注意到,所有已經成就的佛和菩薩,他們都是發了大願的,阿彌陀佛有四十八大願,地藏菩薩有“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願,觀音菩薩有十二大願,東方藥師琉璃光如來有十二大願,文殊菩薩有十大願,而我們的根本老師釋迦牟尼佛更有五百大願。這些大願指導著他們的佛行事業。
常有人跟我說:居士,為什麼我的菩提心發不出來。菩提心是大乘教法,是要“上求佛道、下度眾生”的,很多人自己的貪嗔癡慢疑還重的不得了,對於世間的名聞利養放不下,對於很多事情還在那裡斤斤計較,連“出離娑婆世界的心”都生不起來,就忙著生“菩提心”,這就好像是沙灘上蓋高樓一樣,稍的風吹草動,這座樓頃刻之間就倒了。
前兩天有佛友和我說,我學佛以後對誰都特別好,為什麼別人還對我不好,說一些讓我接受不了的話。我說你難道就因為別人對你不好而生煩惱嗎?佛教修行的六波羅蜜就有修忍辱,這個時候是人家在幫助你修忍辱,你怎麼反而還生氣呢?汽車陪駕是按小時收費的,人家沒有向你收費,你應該感謝人家才對啊。很多時候,煩惱是自己生起來的,和別人是沒有關系的。
無論是大乘佛教還是小乘佛教,無論是寧瑪派的大圓滿修法還是淨土宗的修法,“聞思修”和“信願行”都是極其重要的。修行絕對不是心血來潮的事情,修行也不是一時一地的事情,“生命不息,修行不止”。沒有這個信念,想脫離六道輪回,真比登月還難!
和大家分享上面的這些心得,是希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大家更深的認識“修行”,明白“修行”的基礎是什麼?“聞思修”和“信願行”雖然只有六個字,但是這六個字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終生的系統過程,需要每一天都去完成一點。
《智慧、虹光、寧瑪家園》http:blog.sina.com.cn/s/biog-483d94f401009i79htlm供大家參考。
五、念佛的方法
並耳念佛:既提正念念佛矣,乃正念佛時,仍不免妄想紛馳者,此由心不專一故耳。心何以不專一?由耳根與意根分離,佛聲由舌根運出,耳根不能進入,此由聽力不強之故。若欲加強聽力,唯用並耳念佛之法。並耳念佛之法者,即將兩耳聽力,作意並在一耳上,試觀古人射箭,今人放炮,瞄准時,悉皆閉一目,用一目,以加強目力,更覺分明。耳力亦然,兩耳聽力並在一耳則聽力豈不更聰乎?余曾著說明,今在關中用之益覺攝心有效。
《律航法師遺著 百日閉關念佛方法》
只念阿彌陀佛六字洪名,此為正念,人人會念,然不知其義,今略釋之。1、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為法界藏身,十方三世佛皆括之。2、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於三藏十二部經典皆括,即一“阿”字就赅三藏全部之法。3、六字洪名為諸咒中王,秘密不翻,皆非中文。此法高級,勝持任何咒語。4、學佛當修定,華嚴大定,即是彌陀大定。一心不亂,即是定,得一心即成佛,此即淨土法門之妙處。
摘自《印光法師法語》
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頭,勸人念佛,不用念珠。念珠拿在手上,可以掐著念珠念阿彌陀佛,不要記數。不要“阿彌陀佛”撥一個珠,“阿彌陀佛”又撥一個珠,為什麼哪?分心。你的心念不專一,功夫就不容易得力,那拿著念珠是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念佛,這是祖師念佛的經驗哪。
摘自《如何讀經念佛》
念佛的時候,要把心目中的一切事都要放下,不可胡思亂想,單把六字洪名,從心裡生出來,從口裡念出來,再從耳裡聽進去,印入心中,必須想清楚、念清楚、聽清楚,這樣總能得到感應。要知念佛是大事,只要誠心、默念,便有大效。因為心念比口念更要緊,可不必供佛、拜佛。有些地方,並不一定要你去,你就在家裡念佛,還有什麼妨礙呢?就是一支香也不燒,也沒關系,只要心存恭敬就好。暫時也不必吃素,但能不殺生,就有大功德。可以學吃“三淨肉”,就是“不為我殺”、“不見殺”、“不聞殺”。市場裡殺死的肉、魚很多,足夠你吃的了。
《般若境緣集》
學佛法,因地要真,求了生死,求生西方,這是正因;求世俗果報,這是邪因。持咒求靈驗,求神通、求特殊功能,也是邪因。
對於年老的人,生前要辦好三件要事:
少說話,多念佛,要做的事快快做成,應吩咐的事,早早吩咐,不要留戀人間富貴,不要羨慕天上快樂,關於做好事,辦福利事業,勸化人起信學佛,應隨自己的能力和條件去做。但主要應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念佛生西見佛聞法上面去。
第二、立定主意,不要聽他人的閒言語,隨著他人口頭轉,跟著他人腳跟走,人情應酬,可省則省,不必遷就敷衍。年老了,光陰有限,切勿空過,對於佛法有疑問的地方,應隨時向善知識請問明白,不可含糊自誤。
時時反省自己:阿彌陀佛在心頭嗎?佛像在眼中嗎?行住坐臥都在念佛嗎?不論閒忙總在念佛嗎?凡所做的佛法世法中的善業,如舉辦慈善福利事業、誦經、念佛、持咒、禮忏、靜坐等功德,都要作如下的回向:現在家屬平安,將來莊嚴淨土,臨命終時,預知時至,心不顛倒,蒙佛接引。
淨心的方法中,也沒有比念佛更優勝的了。因為念一聲佛,就和佛相應一次,不斷念佛,就和佛不斷相應。比如清珠投入到濁水中,濁水就不得不清。所以佛號投入到散亂心中,亂心也不得不轉而為佛心了,這不是念佛為淨心最好的方法嗎?
《淨土文摘》祖師大德論淨土
漢朝大儒鄭康成,《十三經》他專攻三禮:《周禮》、《儀禮》、《禮記》專門搞這個,他一生成就。韓愈專搞文學。我們看古人多半都是專攻一經,或者是《易》,或者是《書》或者是《禮》,或者是《春秋》,司馬遷是專攻《春秋》。在我們佛門也不例外,我們看祖師大德,當中真正有大成就的,一生是專攻一部經,做專家而不做通家。他對於其它的通不通?跟諸位說,通,為什麼?古德常講(一經通則一切經通),尤其是佛經,佛經要一部通了,不但佛法通,世間法都通了,世出世間法全通了,全通了他還是標榜一部經,這就是他大慈大悲之處,做樣子給後人看,勸後人專攻一門,用意在此地。只有不得己的情況之下,怕經教失傳,於是乎這才范圍擴大一切大乘經論統統都講,那是不得已的方法。這是初學的人不能學的。初學的人要一開端就想作通家,那他將來的成就非常有限,諺語所謂“行行通,行行松”,沒有一樣成就,樣樣都得一點皮毛,這就錯了,必須一門深入,有成就之後,成就是什麼?教下講大開圓教、宗門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時候可以。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淨空法師
三惡道非常可怕!經上常講“頭出頭沒”,把六道比作苦海,生到三善道得人天身,就好像頭冒出來,呼吸一口新鮮空氣,再一下去又沉到海底。在惡道的時間長,在善道的時間短。人要常想這個事實真相,他就覺悟,他就害怕。
四十八願,哪一願第一?古代佛門大德皆以第十八願為第一,佛的中心就是在這一願,這一願是“十念必生”,佛度眾生,“十念”能念眾生成佛。這是佛法達到方便究竟至極,沒有比這個更方便更究竟了。
學佛不是天天念經、拜佛,那是形式,修一點人天福報而已。修行要從心地,從言行裡,學得跟菩薩跟佛一樣。
心地稍有不清淨,魔鬼就附身,因為跟他相應。妖魔鬼怪的心不清淨,人心不清淨,他就很容易招惹附在身上。如果你是真正的念佛人,這些妖魔鬼怪不但不敢來惹,反而對你很尊敬,即使他不來保護你,也躲得遠遠的不敢惹你,因為你是念佛人,念佛人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護念,一切護法善神保佑,這是一定的道理。
有許多人認為持咒、拜忏很靈驗,持咒、拜忏是初級的佛法,念“阿彌陀佛”是最高級最究竟的佛法,兩者不能相比。所以古人常說:“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念佛是第一。
不是自己一個人行善就行,還要幫助一切人,斷惡修善,這是每一位佛弟子應盡的義務。
摘自《念佛成佛》淨空法師
生前不念佛的人,臨命終時勸他念佛,他肯念,而且有很好的瑞相,可能是往生。如果生前不念佛,臨終時也不肯念佛,不相信往生西方,但是死了之後,為他念佛幾小時,他的身體柔軟,這是消除他的業障,他決定不墮惡道。至於能否往生,我們不敢講。
摘自《佛說十善業道經講義》淨空法師
阿彌陀佛是大醫王,誰能念就能調身。念佛時,首先從口舌、嘴唇、喉嚨聲帶發出一種聲音,這聲音有一種力量,它能振動身心世界。從心起念,就好比下雨前,打閃發光,念佛聲音就像打雷的聲音,發出這種聲音振動全身,振動虛空。人的身體就像一個大千世界,是一個宇宙。念佛的聲音,“阿”字首先振動頭部,腦血管就不會硬化。“阿彌陀佛”四個字從喉嚨逐漸經過,經常地慢慢地振動,把全身調整好了,氣血也通順了,就沒有病了。所以,念佛必須要明白它的真實意義是什麼。首先必須相信,不明白道理,糊裡糊塗念,是用迷心去求佛保佑,這是迷信,不是正信,信心就生不起來,念念往外求,是丟失自己的家寶,不論你念多少都得不到好的受用。
功夫是長期磨煉的,並不是一時會得到的。一句佛號能堅持念下去,信願行三資糧具足,不但能上西方,在人間也證得聖果。要有堅強的信心。若心還有疑惑,就不能相應。
我們念佛不要停留在啥也不懂這個基礎上,啥也不懂就是愚癡。有了智慧才能了生死。用迷心念佛不起作用,有的人念佛念迷了,糊裡糊塗的一天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煩惱繼續增長,這沒有用處。真正好好念佛,是要伏住煩惱,修福積德,培植善根。佛說的很明白,沒有善根、福德,不接引,念佛是改造自己,沒有煩惱才行。如果帶著煩惱念,求佛保佑,這就不如法。有病痛出現,就埋怨阿彌陀佛,我天天磕頭、上香,你還叫我生病呢,咋不保佑我呢?這些都是迷信。要明白念佛是教你自己消自己的業,佛也管不住。你平時不好好念佛,不經常念佛還沒啥事,真正念佛它會生事,為什麼生事呢?就因為你好好念佛了,原來這個身體你不動它,它就不疼不癢,現在念佛的聲音振動它,要通開身上的堵塞處,就必定有反映,反映到身體上感覺不舒服,你想,我原來沒有病,現在為什麼不舒服,還有病呢?那是你不知道日漸衰老,病因早就有了,是因為你動它,讓它轉化,必定有反映。不要怕,轉過來就好了。因為人都有無數業障,這個身體就是個業報身,是由於結構而成的形體,不知道有多少結縛,人一生造了很多業,今生念佛有這個緣,慢慢把業轉化掉,將來才能輕輕松松上西方。
要時時保持一心念佛,就在道上。散亂心念,沒有定力,心不在道上。要一心辦道,在這個道上,功夫才能逐漸上升。
念佛人要處處保持清淨心,現在有的人到一起念佛,說長道短,心不清淨就不是學佛的。心清淨才能消業。心不清淨業轉不了。
念佛是教你修清淨心,一旦心不清淨、著了魔,還怪佛怨佛,這是錯誤的,一定要明白,要檢查自己。佛護念清淨心的人,時時保持清淨心,如如不動,魔也障礙不了你。
以清淨心念佛,十方諸佛都加持,阿彌陀佛的佛光護持,念佛心清淨的人,同時還有二十五位大菩薩日夜不離守護,天龍八部都護持。念佛心不清淨,以燥妄心,分別心,執著心去念,容易遭受魔業。清淨心念佛不著相,就沒有境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果有各種相現前,不理不睬,這很關鍵。
《如何念佛》一如緣老和尚開示念佛秘訣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念佛憶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大勢至念佛圓通章》淨空法師
念佛不要帶著氣去念,不要帶著求心去念。上西方是你的信念和願力,念佛是等於你准備上西方的路費。要歡歡喜喜去念,不能帶著煩惱去念。念佛是達到清淨心,念佛也是訓練自已的清淨心,訓練定力。所謂定力,就是什麼也動不了我的清淨心,什麼事也生不起煩惱。你沒定力,有煩惱,到壽終上不了西方,無論你怎樣念佛,到臨終也用不上。所以平時念佛心要清淨,什麼事也動不了我上西方的心。
現代念佛是上契如來之理,下契眾生之機。念佛堂就是通向極樂的金船,又是孕育佛子的搖籃。在這裡可以收攝自已的散心,增長自已的善根福德,培養自己的菩提心,成就無上佛果。
念佛法門與其他任何法門一樣,也要有師承。師承很重要,依止過來人,才能不錯路,才能及時解決整體細節問題。明師就是一個大護法。
念佛要拓寬心胸,要行善道。不行善道,日念一百萬聲佛號也上不了西方。善行清淨圓滿,只要願上西方,一句佛號不念,也必能上西方,上品上生。
摘錄《善至心安》釋如緣開示
輪回路險莫彷徨,一失人身苦趣長,
放下萬緣修淨土,志誠念佛往西方。
急早回頭歸故鄉,辛勤准備三資糧,
彌陀十劫垂金手,接引眾生赴樂邦
欄羅網樹成行,到處皆聞般若香,
七日持名心不亂,穩操勝券上慈航。
天然音樂妙難量,七寶莊嚴地吉祥,
水鳥風林皆說法,六方諸佛共稱揚。
吃飯穿衣與睡眠,彌陀常在我心田,
坐行默語難分別,如影隨形無間然。
願生七寶九品蓮,念念不忘佛號持,
莫待臨終抱佛腳,落湯螃蟹已嫌遲。
彌陀樂土勝婆娑,七寶莊嚴功德多,
晝夜皆聞佛說法,六時天雨曼陀羅。
世間幻化莫貪求,一到無常萬事休,
富貴榮華如一夢,唯留善惡在心頭。
人人皆好念彌陀,念到功深出愛河,
十念緣何生淨土,靈丹妙藥愈沉疴。
紙短情長遍大千,說誠實語勸生蓮,
持齋念佛常精進,心水澄清佛向前。
極樂清涼苦不侵,一心念佛可登臨,
雲何念佛而成佛,世出世間在一心。
行時正好念彌陀,一步常隨一念過,
兩腳相移如擊馨,心清身康少風波。
住時萬慮漸澄清,綿綿密密憶佛名,
念到身心無所住,心空及第頓忘形。
結跏趺坐頗清涼,一句彌陀做道場,
恍若置身安樂國,蓮花開放滿地香。
弓臥繩床面向西,攝心念佛更相宜,
夢中不廢金剛念,覺後休忘默受持。
六、佛號功德
西方就在你心裡
念佛簡單真簡單 不須參學到外邊
一句彌陀咬得死 西方大路正門開
朝學東來夕學西 到頭全是糟糠皮
信願定善全行到 西方就在你心裡
念佛只要彌陀號 求奇求妙皆亂套
念佛制心到一心 才是正覺入佛門
念佛路上有次第 若遇疑難求明師
盲信盲從會遭難 筆下忠誠向你言
摘錄《善至心安》釋如緣頌於茅棚
(南無阿彌陀佛)
無論念什麼經,念什麼咒,都是阿彌陀佛的枝枝葉葉,“阿彌陀佛”才是樹根。“南無阿彌陀佛”是咒中之咒,王中之王,所以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念一句阿彌陀佛,念一佛就是念一切佛,念一句“阿彌陀佛”恆河沙諸佛統統都念到了。
學佛是人間最大的福報,念阿彌陀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一句名號,就是全部的佛教。盡虛空,遍法界,所有的法無所不包,能消八十萬億劫生死重罪,這一句佛號是第一功德,阿彌陀佛大慈大悲,發了四十八大願,建立了西方極樂世界,接引十方眾生往生淨土離苦得樂一生成佛。真信、切願,萬人修行萬人成,信不真,願不切,億人修行罕得一。
摘自《中峰三時系念全集》淨空法師講述
真行之士,端的生西方極樂世界者,專一誠意念,持一句阿彌陀佛,只此一念,是破地獄之猛將,只此一念是斬群魔之寶劍,只此一念,是出三界之徑路。只此一念,是萬裡黑暗之明燈,只此一念是渡苦海之大航,只此一念是脫生死之良方,只此一念是本性彌陀,只此一念是唯心淨土。
摘自《永明禅師念佛法》
老實念佛就能消一切災一切難,這是最有效的修行方法。所以念佛人不必再用其它的方法,如拜《梁皇》拜《水忏》,打《水陸法會》等等……所有一切經都消除不了的,最後這一句阿彌陀佛,淨念相繼,就能全部消除,從消災來說,念佛的力量超過所有的法門。
摘自《般若境緣集》
歐陽永叔為疑州,安徽阜陽知府時,見一位官妓口氣如蓮花香,有一僧人能知道人過去世的命運,說這個官妓前世為尼師,誦《法華經》三十年,只緣一念之差,遂墮落到這地步。有人聽了不信,就問官妓這一生中有沒讀過《法華經》,官妓說“我失身於此,哪有閒暇讀經”,於是就令人取《法華經》給他讀,居然能讀誦如流,又取其它的經給他讀,則讀不下去,因此,證知這個僧人所說的確可信,假如當時那位尼師要是知道淨土法門,用三十年的功夫念佛或把誦經的功德,回向求生西方淨土,完全可以得到上品上生,只可惜他不知道有這樣殊勝的法門,以致一念之差,遂墮落為妓,實在是可悲啊!由此我們也應該知道,能用西方淨土法門教化人,這種濟拔眾生的功德可大啦!所得的福報更是不可稱量啊!
摘自《龍舒淨土文今譯》
念佛人不必改誦《地藏經》。凡做功德,仍以念佛為事,不必改念《地藏經》,念佛一法,最為得益,以文少而易念,即有人持刀欲殺,亦能念,念即得益。蘇州楊鑒庭因於城門向東洋兵鞠躬,心念觀音聖號,其人不喜鞠躬,即以刀砍下(此蓋前生怨家,今以破頭皮了之),及至頭則成平的。頭皮已破,血流許多,而頂骨一毫莫傷,若非刀轉為平則頭已成兩塊矣。是知最危險之時,當以念佛為主。彼矜奇競異者,皆不注重在救苦難;注重在顯已之智識高超耳。
摘自《精進佛七開示》昌羲法師講
一句彌陀最方便
一句彌陀最方便, 十方三世佛共贊。
巧以一念代萬念, 臨終十念坐寶蓮。
一句彌陀最方便, 四十八願全包含。
三根普被無遺漏, 九品鹹令登彼岸。
一句彌陀最方便, 三藏十二全包含。
橫超三界不退轉, 凡夫成佛不換船。
一句彌陀最方便, 佛教五宗全包含。
一法通時法法通, 一心不亂九品蓮。
一句彌陀最方便, 末法眾生得度船。
身口意業三清淨, 極樂世界在眼前。
所謂淨念相繼乃指心中的那一念是清淨之念;若思世俗事即非淨念。即使是思惟善事善法,甚至思惟佛法,都不能稱為淨念。從修定的知見而言,凡是一切的語言文字形相,都是妄念,不名淨念。必須是離卻語言文字形相來憶佛念佛,這個念頭才叫淨念。這樣憶佛念佛的淨念相繼不斷,才是淨念相繼。如果這個淨念有時被打斷,然後再繼續,也不能稱為淨念相繼,只能稱為淨念繼續。即使只是中斷一秒鐘,也只能稱為淨念繼續。欲入三摩地(定)者,不但要都攝六根,還得要淨念相續才成。所以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是離相的,是無相的。
《無相念佛》平實居士著
七、佛七開示
首先須要知道:為 什麼要打七?打七的起源從那裡來? 這裡念佛,下午的那支香也有誦《阿彌陀經》,我們平常晚課也誦《阿彌陀經》。七日專修念佛的來源,就是從阿彌陀經來的。《阿彌陀經》中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一日至七日專念佛號,能夠得到一心不亂,這就叫做結期修證,定期專修。並不是沒打七就沒有念佛,平時大家是專修念佛的人,也照常在念佛。只是平時可能是早晚二課,或者是日常行住坐臥,隨分隨力,隨緣念佛。不能專心,要修一心,比較困難,所以定一個專修的時間。經中說一日至七日,能夠得到一心不亂。我們念佛的目的,就是要得到一心不亂,將來才能正念分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定期專修,七日專念阿彌陀佛,這個原因就是由阿彌陀經中所說的,形成七日專修的課程。但是並不一定一個七日,就能得一心。當然利根、上根上智的人,七日可能就會得到一心不亂。若中、下根器,可能一個七日就不夠。二個、三個七日,甚至七個七日。若是繼續一直放下萬緣,一心念佛,以一心不亂來念,念到得了一心不亂,這樣一定能夠成就,絕對不會錯。不管你是不是會得到一心,在七日中共同專修念佛,受用就很大。最少在念佛的時間內,身口意三業清淨,得到無量功德,種下將來往生的殊勝因緣。
我們應當要明白,念佛的目標在那裡?念佛的目的,就是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要親近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修行,跟著佛修行,比較容易斷煩惱、了生死、成佛果。追隨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等諸大菩薩,要去十方世界廣度眾生,滿菩提願。學佛的通途,也是為了要斷煩惱、了生死、成佛道、度眾生。凡是學佛,不管是修什麼法門,總不離這根本目標,我們要學大乘佛法。念佛的目標也是一樣,假定煩惱還沒完全斷盡,仗佛的大願力,接引我們往生西方,在極樂世界聽佛說法,努力進修,能夠達到最終的目的。
摘自會性法師主講《佛七講話》
今天我想講三點,第一點、關於“打七”的問題,“打”是一個語助詞,“七”是一個期限,從真正的意義上講,打七就是克期求證的意思,就是我們自己限定的一個時間內,好好的放下外緣,清清淨淨的念佛。在這七天之中,希求能見佛、聞法,或者能得到其他種種殊勝功德的現象,要有所收獲,得到功德。
《念佛七起香開示》正果法師
大家來打佛七,首先你要知道,打佛七的目的,是要到什麼程度?
經上說,善男子,善女人,持念阿彌陀佛名號,若一日、二日、三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即得往生,所以大家打佛七,七天用功,所求的不過是持名念佛,一心不亂。
大家要記住,念佛心始終不懈,求往生的心始終不懈,求見阿彌陀佛的心始終不懈,那才是精進。如果心不精進,只有身精進,那是假的,唯有心精進,才是真精進。
《佛七講話》釋智谕講述
主佛七的人,是否一定要是出家人?以出家法師最好,而且在寺廟精捨為宜。因為打七要有時間、地點、主人、道友、經費、說法等等緣份,出家法師就容易做到。也可請一個在家人代做,但不管請出家人,還是請在家人,一定要以經驗為標准,因為七中有許多事務,都要如法,不注意就會出現過失。真正打佛七是否要請一位已得一心不亂的大德來主持。能請到當然很好,但要講到真正的大德卻是非常困難的,不得已只好請其次的,只要專修淨土,深解儀規的人就行了。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李炳南
八、修行方法
古人專注聽經,以心不能起分別故,如有一人出聲誦經,一人於旁,攝心谛聽,字字句句期期分明,若稍微放縱,便致斷絕,文義不能貫通矣,誦者有文可依,心不大攝,亦能誦得清楚。聽者唯聲是記,一經放縱,便成割裂,若能如此聽,比誦者能至誠恭敬之功德等,若誦者恭敬稍疏,則其功德難與聽者相比矣!
現世國界危岌,尚欲,以危險時際,有限精神,作不急之法務,企得大通家之名聞,以充體面,倘淨土法門,惡皆谛發深知再研楞嚴及名經論,否則入海算沙,腦暈心迷,說食數寶,饑寒莫濟,知你歹者,決不以吾言為河漢也。
念佛法門,注重行願,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無行願,亦不得生,世人多多注意一心,不注重行願,已是失其扼要,而復又生一個即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則完全與真信切願相反矣,此種想念似乎是你想念,實則,由此而益加信願,以致一心,則是你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則成壞想念矣。不可不知,欲得攝心歸一,第一要為生死心切,第二要懇切至誠,第三要著實心中念佛,勿只滑口讀過,若再不能歸一,當以文鈔大念記數之法,自可易於歸一也。
《印光大師全集問答撷錄》
處處在修清淨心,干什麼講什麼,心住在一個事上,就是在修清淨心。學佛,在人世上,要作一個善人,作一個愛國愛教的人。服從領導,作一個良好的公民。而不是一學佛,就拿佛的標准去衡量別人,拿極樂世界的標准去比娑婆世界,看什麼都不好,從而以貪欲之心求生淨土趕快上西方!這就是錯誤認識。
學佛也不是不管世間事,只閉著眼念佛。不是不要這個社會,而是要為社會作良好奉獻,建立豐功偉業,帶領大家共同富裕,離苦得樂。不能作大奉獻,能耐心,那就先把我們自已改造好,把自已這塊佛土淨化,美化好,用自己美好的心靈,優雅的氣質去影響別人向好的方向轉變。
修行如上學一樣,還沒小學就能大學嗎?修行是有順序的,漸進的,一切都有層次的。例如吃飯,誰能一口把一碗飯裝肚內?誰能一口把一個馍吞了?不可能吧!俗雲:心急不能喝熱粥。法無高下,你能說小學課本不好?蓋大樓由築基開始,修先由一法開始。東一學,西一學,到處求妙法,到頭來一法無成!千裡之遙,非一步可到鐵杵磨成針,沒有耐心,不會一下子磨成的。如持名念佛,正念向前,依於明師,不急不慢,修持事理明白,也能生西,也能見性,也能生大智慧,終得解脫。就怕你亂投師,今求這個,明求那個,結果一法無成,垂頭喪氣。
一般修行者,對師父的法門,只要有效,便認為是好的法門,而不去了解師父的見地,是魔說是佛菩薩說,在佛經或不在經,是真正當代的善知識不是,不要看他有神通,不要看他到處講法,沒有實證功夫的師父,是騙子,人往往受騙。
真正明師,有實證功夫者,是不常露相的,不求名利供養,遇有緣者就度。對沒有見地、沒有實證功夫的師父,不可相依。如密宗有男女雙修派,男女雙修是在明師指導下,雙方都達到空的境界,才可進行,是煉金剛心、金剛體,雙方都不漏,才是正修。這還是不究竟,還要捨掉,還在有為之中。求明師要多番印證,千萬不可盲從。
我們是在世間學佛,首先要知道世間法都是相對的,所以善惡存在是自然。我們學佛就從善入手,把自己不善的習氣一點點除掉。在事上只要昝益別人,這就是善,昝益自己就是惡,當利益別人之時,那正是利益自己,這個道理一定要搞清楚。你相信,一定得好處,這個理你們自己去領悟,如果不相信,你越學與佛越遠。為什麼呢?因為你違背了你自已的佛性。有的修行人對佛的教理解得淺,只在淺處轉,不能入佛門,理搞不清,事就做不到。要知道佛法是智慧之學,是教我們開大智慧,有了智慧,才能自在,才能解脫。佛法是戒定慧三學,不論用什麼方法,最終目的都是這三門,我們要把這三學提到最高程度,不可有絲毫馬虎。我們用念佛方法念佛就在轉識成智,識是無明,智是智慧,識是凡夫,智是對者。
古人為我們做出樣子,念佛不是糊糊塗塗唱唱而已,而是念念喚醒你這個沉迷的心,念不只是口,而是心口一如。
摘錄《善至心安》釋如緣開示
三皈要真正了解意義而不僅僅是一個形式。如果有形式,沒有內容,這個皈依不是真的,皈依殊勝的功德利益得不到,一定要懂得。
皈就是回頭、回歸,依是依靠。佛家真正教學的中心就在三皈依,從這個地方開始,也從這個地方圓滿。從文字上來說,三皈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傳了將近三千年,時間這麼長,名相大家都記得,意義卻逐漸模糊了。今天說到佛立刻就想到佛像,講到法,就想得經典;說到僧,就想到出家人,所以三皈真正的意義喪失了。我早年初學佛時,讀《六祖壇經》,惠能大師傳授三皈,將“佛法僧”改成“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惠能大師距離現在是一千三百多年,他為什麼要改?可能在那個時候,三皈“佛法僧”的意義,概念就模糊了,所以,他不用這個名詞。他說的是義理,佛是覺悟的意思,法是正知正見,僧是清淨的意思,六根清淨,一塵不染,這個意思就很清楚。
我們從哪裡回頭,依靠什麼?從迷惑顛倒回過來,依覺悟,這是“皈依佛”。從邪知邪見回頭,依正知正見,這是“皈依法”,邪知邪見,用現在話來說,即對於宇宙人生錯誤的看法、想法。從一切染污回頭,依清淨心,這是“皈依僧”,這是真正的三皈依,真正的“佛法僧”三寶,佛家稱為“自性三寶”,是我們真正的皈依處。
形式上的三寶也很重要,能啟發我們,提醒我們。我們見到佛像,立刻就想到我要皈依自性覺,像佛一樣覺悟,不迷惑顛倒。見到經書,或者只要見到書本,立刻就想到知見正,這才是真的皈依。看到出家人,立刻就想到要從一切染污回頭,依清淨心,依清淨的行為,這就對了。所以,家裡供養三寶,供養佛像是佛寶,經書是法寶,菩薩像、羅漢像是僧寶,“佛法僧”俱足,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是真的回頭,真的有依靠。
這是說的理論,凡夫如果沒有一個真正的依靠,總覺得這個皈依是虛無飄渺的,所以我們必須把三寶指示出來。我們今天皈依佛,就皈依阿彌陀佛,我們皈依阿彌陀佛,是奉釋迦牟尼佛的教誨,皈依法寶,法寶是《大乘無量壽經》、《佛說阿彌陀經》,與阿彌陀佛完全相應。皈依僧寶,僧寶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用這兩位做代表。觀世音菩薩代表大慈大悲,以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幫助世間一切苦難的人。落實觀音的慈悲,從我們身上表現。這是真的皈依。大勢至菩薩代表智慧,我們今天講理智,絕非感情用事,慈悲裡面有理智,這是正確的。慈悲要是沒有理性,就是佛家常講的“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所以不能離開智慧。
皈依不是皈依某一個法師,如果是皈依某一個法師,你是破和合僧,戒律上的罪名,將來要墮阿鼻地獄。所以,不是皈依某一個法師,你是皈依三寶,是三寶弟子。如果將來有人問,你皈依的哪一個法師?你可以說:“我皈依阿彌陀佛”,這個話決定正確。不能說皈依淨空法師,那就大錯特錯,你將來會墮落。我在此地傳授皈依,我給你做證明,證明你今天發心皈依阿彌陀佛,皈依《無量壽經》,皈依觀音菩薩、勢至菩薩。對這個道理,一定要清楚、明白,你就是真正的皈依了。
《佛陀教育》淨空法師
《楞嚴經》上說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這麼多的魔子魔孫出家了,披上袈裟,都拿著佛經來說佛法,所說的都是假的,都是騙人的。現在佛教的道場都被魔王的子孫占領去了。真正想學佛的人被趕到外面流浪去了,這是諸位要知道的。
我在中國在外國看到許多學密的,很好的年輕人受到教育程度也不錯,很多大學畢業了,得到博士學位的有,學一兩年證果了,神經病,到神經病院,西醫一看,精神分裂,瘋狂了,非常之可憐。不認真學,玩玩沒有關系,認真的學非常危險,尤其現在學密,用神通用奇奇怪怪的事情來作號召,放光,離地三尺,有沒有呢?真有。你仔細想想,有什麼好處?何況這些小小的神通,妖魔鬼怪都有,不足為奇。佛教最容易被妖魔鬼怪利用的兩個宗派,就是密宗和禅宗。現在有很多學密的人和我交談,我首先問他,你學的是佛密還是魔鬼?妖密?鬼密?佛密占的太少了,鳳毛麟角。如果上了妖魔鬼怪的當,那真是後悔莫及啊!這是要注意的。
念佛人修的是首楞嚴大定。《楞嚴經》大勢至菩薩修楞嚴大定的方法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阿彌陀佛是無上的神咒,是密中之密。《華嚴》會,龍樹菩薩都沒有緣分參加。《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包括等覺菩薩在內,還要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句阿彌陀佛,豈不是密中之密,神咒之中的神咒。
諸位同修要記住,修行絕對不是在佛菩薩面前念經,禱告、磕頭。這些不重要,你真正能夠做到身、口、意三業清淨,正確而沒有過失,天天不念經,不拜佛也完全對。拜佛念經是形式上的修行,主要是做給不修行的人看的,他們會來問,如何修行?為什麼要修行?誘導他人來問:問了你把道理講給他聽,外表所作是為了接引眾生。
有經典的依據,有修行的方法,這樣才能成就眾生,絕不能盲修瞎練。今天學佛的人很多,不能成就的人都是亂修亂學。
至於給佛像開光,我今天講的就是給彌勒菩薩,四大天王開光,諸位對開光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開光是佛像造好後的啟用典禮。一定要把供養佛像的真正意義說出來,利用佛菩薩形像,開發我們的自性光明,而不是人替佛菩薩開光。如果人能替佛菩薩開光開了就靈,不開就不靈,那拜我好了,何必拜佛菩薩呢?我比它還行嘛!這是罪過,大錯特錯!譬如一見彌勒菩薩我們就不生氣,應該學他肚皮大,能包容,是他開我的光。別的親戚朋友至你家裡去,看你供佛像,你能說一遍道理給他聽,他聽了佩服,尊敬你。他家也供起。供養佛菩薩的功德很大。一定要曉得。最重要的一個意義是禮敬諸佛,時刻提醒我們對一切人,一切物清淨平等恭敬,這比什麼都重要。
廣修供養也要有智慧,如果沒有智慧往往造業,假如你供養一個外道,供養一個不如法的道場,這個道場建立,天天在造業,你將來也跟著倒霉,它為什麼能造這麼大的業?你幫助他的嘛!他下地獄,你也跟著去,免不掉的啊!你們常聽說供養法師功德很大,而是罪過很大。為什麼呢?法師身上沒有錢,他就乖乖地天天念經,天天拜佛,好好地修行。錢多就胡思亂想。多少好法師被你們供養壞了。所以你們供養法師是消滅佛法。滅佛法的果報將來是在阿鼻地獄。一般寺院不請我講經,我一講他們都得不到供養了。請我講經的都是居士道場。
如果說別人能代替我們忏悔,請幾個法師,給我拜幾天,業障就消除了。那諸佛菩薩大慈大悲,應當天天為我們拜忏才對啊!他不替我們拜忏,那叫什麼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我們頭腦要清楚,不要被人騙,被人迷惑了。請幾個人給你念念經,是替你修一點的福報。他本不會念經,我給他錢;他在這裡念兩個鐘點的經,是我叫他念的,福報就這麼大,但業障並沒有忏除掉。
女身化男身。佛光一照,身體就變成了男子身相,和阿彌陀佛一樣,蓮華化生,不像世間小朋友們慢慢長大,而是一化生永遠不變。如一天天長大,那就有生有滅,西方不生不滅。
佛堂:一個香爐一支香,一個佛像一本經,一定往生。經讀多了,心亂了。三藏十二部都讀遍了,也還是六道輪回,一生只念一部經,只念一句阿彌陀佛,這是老實人。老實人才有成就,不老實沒有成就。老實人非常可貴。你們一有法師講經就去聽,說這個好,那個好,參禅好,持咒好,滿腦袋都好,實是迷迷惑惑,無所適從,有了慧眼,能辯邪正,知講經中的對錯,只吸收好處,不沾染缺點,對自身決定的利益,只得營養不中毒害,才能去聽,可是好老師不是每一個人一生都能遇到的。好老師可遇不可求。
不著急成佛,趕緊度眾生,學地藏菩薩。由此可知,地藏菩薩也是從西方極樂世界來的,否則他哪有這麼大的智慧,神力?
佛法是將時間分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我們現在做人,不能短視的,只顧現在,應該還要想想未來,如一想到未來,現在行為活動就不敢隨便了。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淨空法師
世間人很少知道生命的真相,無不執著這個身相以為就是自己。於是貪生怕死發展成為自私自利,因為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不能自拔,結果就是墮落,他在生命層次中,一世比一世低。像佛法裡講的十法界,從畜生道墮到餓鬼道;從餓鬼道墮地獄道。如果明了生命的真相,他的妄想、分別、執著自然就捨去了。他知道墮落在六道裡,自然是天道也免不了受苦,佛法給我們講的三苦、八苦,這些都是事實。
佛在經上常講:“三界牢獄,把三界六道比作監牢獄,佛這種比喻,實實在在不過分。我們仔細觀察,真正是名實相符,必須這些罪受完了,才能出監獄恢復自由,怎樣才能服刑期滿而出監獄?必須在監獄裡有良好的表現?果然有良好的表現有時候,還有特赦,不至期滿的時候也可以出來。這種特赦就是我們斷惡修善,努力修行,消除業障,提升生命的層次,這樣才能早一天出離監獄,恢復自由。
念佛人為什麼不能往生?這是很重要的問題,也是個大問題。古德說,念佛法門乃是萬修萬人去的法門,為什麼我們所看到的一萬個念佛人,難得有兩三個往生,原因究竟何在?是不是古人看錯了,說錯了。其實古人法沒說錯,也沒看錯。念佛求生卻不能生淨土,原因都在自己,歸納其因素不外兩大類:一是對於淨宗的理論方法的境界並不清楚,修學後有懷疑,有夾雜,有間斷,於是功夫不得力;二、雖然對於淨宗的理論方法與境界相當明了。但是沒有徹底放下世緣,於是臨終時產生了阻力障礙往生,非常可惜。
看過《無量壽經講記》等於再講一遍。如果認真閱讀一遍,當然感想很多,得益也很多。回頭看看現前許多修學淨土的同學,才明了念佛不得力的因素,第一、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明白,第二、對於淨宗沒有透徹地理解,第三、自己修學基礎不穩固。
大乘佛法修學的基礎是建立 在《觀經》三福上,而三福實在是以儒家的五德、三福、六和敬都包括在其中意義無限深廣,決不能違失,我們的功夫才能得力。修學才會有效果。對我們現前學佛而言,此三句經文實在是無比的重要。
經義告訴我們諸佛菩薩尚且不能不修福,我們學佛應當把修福這椿事情看作最重要的。修福能不著相,就是修慧。由此可知,福慧可以雙修,福慧本來就不離的,福在慧中,慧在福中,福慧是一樁事。如果著相就只有福,沒有慧。而這種福就是有漏的福報。有漏,就是修福的心不清淨,修福的心有煩惱,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佛教導菩薩要離相修福,這正是經上所講的,應無所往,而生其心。《無住生心集》 淨空法師
我們見到這一代修行的人很多,成就的人尚未見到,原因在哪裡呢?就是不知道從根本修,未曾發真實的度生的弘願。度生的心是大慈大悲的心,這個心有無比的力量推動你精進,使你認真努力學習。
《認識佛教》 淨空法師
要知道:一個人的心,可以使人成為佛,也可以使人成為畜生,“心悟”這人成佛,心迷這人可以成為邪魔。所以你們必須降服自心,不要使它離開正軌而入歧途。
《往生西方要怎樣修》佛陀的最後教誨
(節錄自倫敦大學圖書館英文版)
很多人喜歡坐禅,學的人很多,但是找老師不容易。今日禅家如虛雲老和尚者,無有幾人。密宗持咒亦屬加行,三密相應,神通現前能役鬼神,亦於了生死毫不相干。印光祖復姚維一書曰:“近來人每好高骛勝,稍聰明便學禅宗,密宗,多多將念佛看得無用。”
毀謗出家罪很重,出家人不管其持戒或破戒,只要對他恭敬,就如同恭敬三世諸佛,若毀謗他則罪孽深重,至於破戒僧,因行為不檢而招致眾生毀謗三室之因緣,是他自己的事,與眾生不發生關系。
魔在人間的時候都是學佛的,未學得好,就變成魔,學佛的人若是帶有一分貢高、我慢、嫉妒的心,雖然也修布施,也修禅定,有相當功夫,命終多趨向於魔道。
《往生西方怎樣修》淨空法師
我們今天是凡夫,自己一定要承認,要有自知之明。聖賢人常常教導我們人貴自知,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才談得上修行。
我們要努力學習經論,最重要的是把經典的教學落實在生活中,離開了實際生活,悟門就堵塞了,這一點我們要明了。
真正明白人,他一天到晚只念阿彌陀佛,他不會去念經,也不會去念咒,也不會去修其他法門。為什麼?雜了,雜了亂了功夫不純,最重要的是功夫統一,功夫統一你就決定有把握往生,最上乘就是一句佛號。
我們善惡的念頭確實影響我們生理的組織,影響分泌,發散在外面的氣氛跟凡人不相同。
你要懂得,真正的快樂是放下欲望。
佛常說契機不契理是魔說,契理不契機是閒言語白說了。
我們不能說別人的過失,不能把它放在心上,任何人的過失在心裡不落痕跡,這個人成功了,是大善人。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義》 淨空法師
此時世間己亂,佛門己亂,乃至任何宗教皆亂。我們應當憑自己良心多做些善事,挽回世運。前年某些地區水災為患,大家紛紛捐款。有人說,你們捐款到不了災民手裡,被中間人扣留了。假如聽這話都不伸援手,誰救災民呢?各有因果,我們不必管他。
現在邪師說法如恆河沙,真正善知識不易遇到。頭腦清醒的人不多,如對經典不能深入,無能力辨別邪正是非,甚至於連利害得失都分不清楚。縱然廣讀經論亦未必有正知正見,現代人學佛與古 人學佛最大的區別是博而不專,與古人求道的基本觀念不同,古人治學如植樹,根要深,本要厚,然後方可望枝葉花果之茂盛,是活的,不是死的,求學學道都要從根本修,今人不然,求學要像金字塔,光博而後高,這高是有限度的。佛家講求根本智,有根本智才有後得智,後得智是枝葉花果。根本智就是清淨心。儒家治學與佛家學道,理論方法頗為近似。般若經說:般若無知而無所不知,慧是無所不知,定是體,慧是用。本經講戒是講心戒,如還有偷心、殺心、YIN心或騙人的念頭還得定嗎?
《改造命運 心想事成》淨空法師 講述
香、燈、燭、花、水果、水等供具的表法意義是什麼?
答:佛寺院沒有一樣不是教學,就是供具也有它的教育意義
香—代表信香,是一種信號,用來跟諸佛菩薩傳遞消息,感應道交。古時候資訊不發達,用烽火來傳遞消息,我們取這個意思,但是真正的含義,是我們常講的戒定真香,五分法身香(即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我們看到這個香,聞到這個香味,就想到自己要修戒、修定、修慧。
燈—代表光明,凡是光明都表示智慧,所以我們看見一切光明的時候,就要想到向智慧的路上走。
燭—代表要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這是教給我們要求智慧,要能夠捨己為人,以自己的智慧以自己的體力,以自己的技能,服務社會,幫助一切眾生,而不求報酬,這是佛教導我們的。
花—代表因,代表修法,代表菩薩道,即修六度萬行,供花是給你自己看的,提醒你修六度。花開了以後,才會結果,花開得好,果一定結的好,見到花,你就想到要修善因,將來才能得好的果報。
水果—表示成果,水果不是供給佛菩薩吃的,是教我們看到果時,就能想到希望得到什麼樣的果報,就應該要修什麼樣的因,從理上講,果代表性德,是圓滿智慧之果。
水—水代表心,水要清淨。表清淨心;水不起波浪,是平的,代表平等。所以供養這杯水,看到它就是想到我們的心也像水一樣清淨平等。這是供具裡面非常重要的,你甚至於不燒香,不點蠟燭,也沒有香花、水果供養,但是不能不供養一杯清水。看到水就要想到自己在一切境緣當中,諸如在人事環境中,要知道修清淨心,平等心,平等心就是佛心,就是真心。
所以,供養諸佛菩薩的那些供具都是表法的,並不是他們需要的,是用這些東西,用這些道具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讓自己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念念都能夠達到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要達到這個目的。由此可知,這些供具確實有它的必要。
修行並不是每天光念經、拜佛,敲著木魚,那只是表面的樣子而己,實質是在日常生活中處世、待人,接物當中,將無量劫來的恩恩怨怨化解,這才是真修行。不但自己在此生要超越六道,十法界,往生淨土不退成佛,也要將自己的冤親債主一個個喚醒,幫助他們念佛往生不退成佛,你的大慈大悲心顯露出來了,這些冤親債主就絕對能得度,因為他與你有緣。佛在經上常講“佛不度無緣人”只要有緣,必定得度,無論善、惡緣都是有緣,所以都能度。
諸位要知道,如果你在佛門裡面求財、求富貴、求功名、求兒子、求平安那是小事,能不能求到呢?不一定,不一定能求到,可是如果你能求到真正的智慧,哪一樣辦不到呢?所以智慧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有智慧就是佛家常講的有求必應,所以智慧是第一,有求必應是建立在圓滿究竟智慧的基礎上。
供養佛像及開光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答:佛像開光是什麼意義呢?你家裡新供的佛像,請一個法師,甚至居士大德都可以,給你家人說明供養佛像的意義,這個叫做“開光”。這個事情如同我們世俗間一個偉人的形像。我們建築成就了,舉行一個開幕的典禮,在典禮當中一定要向大眾說明,這個人在世的時候的豐功偉業,他對社會大眾的貢獻,對國家民族的貢獻,交待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使社會大眾見到他的形象,就生起效法他的這種心念,佛教開光也是這個意義。開光是開我們心地的光明,而不是請一個法師去替那尊佛像開光。如果一開光佛像就靈了,那我就告訴你,趁早不要供那尊佛像,你供養這個法師,這個法師叫佛靈就靈,叫佛不靈就不靈,比佛的本事大的多了嘛!你供養這尊佛像不是愚癡嗎?你為什麼不供養這個法師呢?錯了!顛倒了!顛倒錯亂啊!沒有這個道理啊!
修行,你每天念那麼多佛號,磕那麼多大頭,如果處理待人接物不能夠落實,你的佛號是修了,你的成就很有限,佛不是這樣教導我們的。
“一稱佛名,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是佛在經上常說的,我們每天念十萬聲佛號,都滅不了罪,罪還在心裡。什麼樣的人一稱佛名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發菩提心的人,就是跟諸位講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日常生活能夠與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相應的人,那個人念一聲佛號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不是指我們平常人,是這種人,真正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的人,我們要搞清楚。
“念佛之人,十方諸佛同以神力護念”。諸位要知道,念佛之人,那個念佛,念不是口裡頭念,你看看這個字的樣子,“今”、“心”,你現在心跟佛的心相應、行相應,佛的行就是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這個叫念佛。如果是口念,心行都不相應,那就是古大德講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所以這個念,心行相應叫念,我們要搞清楚。
《淨宗同學修行守則》淨空法師
你想難不難?咱們這些貪嗔癡,大家自己想一想,敢說斷哪?生氣不生氣,一句不好聽的話,馬上就分別了;買東西,剛排到我這兒,沒有了,很遺憾,這就是貪嗔癡啊。買東西挑好的,正果老法師買東西壞的也要,他說我不要,就會留給別人,這就不是貪心了。但說一切處,貪嗔癡都沒有了,很難做到,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就不是這樣,是帶惑往生,這些惑不需要你破,你只要真生正信,發了正願,你還念佛,求生淨土,就可以往生,往生就是出生死,這個就是最勝方便。
地球上的修行人,雖然有的人開悟了,開悟的極少啊,千個萬個難得一個半個,現在恐怕一億裡頭也難得一個半個,中國十億人口,咱們中國能出十個開悟的人嗎?恐怕不容易,這不是很明顯了,過去有幾位,都圓寂了,有的人自稱是開悟了,實際沒有。
現在有很多人,他真燒香,真磕頭,真祈禱。但要說他信佛嘛,他只是迷信,或者邪信,十分可惜,有很多了,他雖然是信,不能稱為正信,為什麼呢?舉些例子:有些人說,我生前念一句佛,死了後到陰間就多一個元寶,這當然不是正信了,還有人就曉得,死是很痛苦,看到修行人死得好一些,於是他念佛,只求死的時候舒服一點兒,這是第二種,第三種,他就求佛保佑一切吉祥,求現生一切如願,只求世福。第四種就希望,我活著時候很安樂,很舒適,死後也求這樣,第五為了超度亡靈。自己有個親屬他已經死了,很思念他,有什麼辦法呢?於是念佛求對亡者有好處,如上種種千門別類的念佛都不是正信,這樣念不能往生,最後一種,他就認為自己根器不好,學別的自己都不夠,既然學別的都不夠,那麼只好念佛吧,那麼就念佛了。這個也很消極,對於這個佛號功德就信得不夠,這種最多也只能夠生到邊地,這都不是正信。
一般人都會談,我是佛教徒,焉能不信?這由於不知信有深、淺、邪、正之別,許多人皈依佛教仍信外道,這個信心就不正;又有人能信有西方 ,有極樂,有阿彌陀佛,只信到這裡,此信很淺。不是深信,《彌陀要解》指出六信:理、事、自、他、因、果、六者都信才是深信。信有極樂,是信事。信有彌陀是信他。在六信中,只占兩信,僅有三分之一,此信是淺,若要深信,就須明理。
一部華嚴經講的就是“信、解、行、證。”具足信解 ,最重要,首先,是個“信”字。所以在信字上,我們必須要深入,深入這個信,還有一個很要注意的事,就是要“破疑”。《金剛經》贊雲:“破疑生信,絕相超宗,頓亡人法解真空”。破疑,有疑惑要把它破掉,不要聽任它存在,要主動,要作努力,哪些地方有懷疑,要把它破除。破疑,疑與信是對立面,疑破了信就生長了。因為你信了,你就可以理解了,因為你理解了,你就真信了。就這麼循環,這麼增長。信一點,多理解一點,多理解一點,更信一點。更信一點,更深入理解一點。這就對了,信解具足的時候,就怎麼樣?就入佛智慧。就進入到佛的智慧,不要小看他。
人身難得,哪方面難得?天人比人聰明,有福有壽,天人比人好。為什麼不說天人身難得?因為在解決根本問題來說,天人身不如人身。天人享樂放逸,不像人能精進;人身難得而易失,一失人身萬劫難復。這就是說,解決問題的最好機會是人身,但這個機會如電光石火,稍縱即逝。三途一報五千劫,如何得了!因為第一個問題很明顯,活著就是為解決生死,也就是抓住“這一生”機會永超生死。《淨業導》黃念祖
算命看相:以抽簽、卜卦、紫微斗數、摸骨等方式斷言一生禍福,此系由於人對自身未來迷惘無措,盼能借此指引方向。佛教則主張“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著是;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自己的起心動念,就能決定今後的命運,毋須仰賴算命,應自轉因緣。
地理風水:地理風水與南北極、磁場、地下的水流等有關,是有科學依據,合乎自然的。對未斷惑證真的凡夫確有影響。但己證阿羅漢果者,則所到之處皆是淨土,此正可為“凡夫境轉心,聖人心轉境”,做最佳注腳。然而,佛教注重的是心法,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內在的心性遠比外在的地理更重。
燒冥紙:始於漢朝紙商的促銷術,沿襲至今,甚至衍生出紙扎冥具,祈今亡者受用的習俗。佛教主張,若欲做功德,當以亡者之名布施、印經、供養三寶,更能利益亡者。蓋火化冥紙,冥具,僅鬼道受用,然亡者卻未必投胎鬼道。再者,往生錢萬不可燒,以其上印咒文,若火化則同焚毀經書,罪過不小。
《祈願正法重現》
問:以前許多的人燒錫箔,總是浪費吧?
答:這一問題是值得說明,釋迦牟尼佛並沒有教示佛徒燒錫箔,佛經裡也沒有“錫箔”這兩個字,這足以證明燒錫箔並不是佛教的行動,錫箔在漢朝的時候就有了,這是我國民間信仰神道教的一種風俗,可說其來己久。一般沒有知識的人對佛教的教義認識不清的人把佛號寫在錫箔上,當作冥錢用,那更是錯誤萬分的,錫箔冥器和佛教結下不解之緣,實在時間太久遠,流行太普遍,非但教外的人不了解,就是部分的佛教教徒自己也在盲目焚化。
問:那麼城隍、土地、灶君、財神、東岳大帝等是佛教的菩薩吧?
答:都不是菩薩,和佛教沒有關系。這些神是中國數千年來的封建時代,統治階級以神道設教,使民間習慣崇奉的神道教,這種神道教屬於多神教一類,一般的人們,看見一切神像都誤認為就是菩薩,其實是不然的。
問:請教一下怎樣才是菩薩呢?
答:能夠學習佛法,犧牲自己,為人民為眾生服務,並且能把佛法普遍傳播的人,這就叫做菩薩,菩薩做自利利他的工作到最究竟最圓滿的程度就成了佛。
《戒殺四十八問、釋迦牟尼佛的道理》合刊
陳海量居士著
學佛多年,雖遇善知識教導,卻仍悠悠泛泛,毫無進步,病在信心不足,不肯精進,常說的淨土法門,認真念佛,念一,二年往生的,真有其人,確有其事,不見得他們學問好,法比我們懂很多,就是認真去做而已。把世緣放下,認為念佛是一件大事,短時間內就有成就。
念佛求往生不要說再等幾年,再等幾年就來不及了,果能對四谛法(苦集滅道)有深切的了解,一定可以放下了,如果說己經看破,而仍然放不下,實在未看破,所謂知難行易,真實不虛。
以理心智心念佛必有成就,以散亂心念佛得福報而已,必須有恆心,一暴十寒,無濟於事。
勸一人念佛比自己念佛功德大,勸百人念佛就是菩薩,勸萬人念佛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近來人每好高骛遠,稍聰明便學禅宗,相宗,密宗,多多將念佛看得無用。彼只知禅宗機語之玄妙,相宗法相之精微,密宗威神之廣大,而不知禅宗到大徹大悟地位,若煩惱未淨,則依舊生死不了,相宗不破淨我法二執,則縱明白種種名相,如說食數寶,究竟有何益;密宗雖雲現身可以成佛,縱然成者絕非博地凡夫之事,凡夫妄生此想,則著魔發狂者,十有八九也。是以必須專志念佛一門,為千穩萬當之無上法門也。所以學禅學密均非易事,吃力不討好,還是念佛可靠。若能專心念佛,是天下最聰明的人。
現在學佛的人,多數不願意離開這個娑婆世界,總是想先買一所公寓,有個安定的住處。生活求其舒適,飲食要求營養,收入總嫌不夠,生活過得富裕快樂,有空閒的時候,研究佛法,念佛念經,拜佛聽聽經,跑跑道場,吃吃素齋,此不過表面上冒充佛子,論其心只希望在娑婆世界多活幾年,享享清福,並不一定要往西方極樂世界去,一有此種懈怠的心情,即不可能往生,永在六道輪回。要知學佛要下決心,一心求生,不必顧慮自己的生活,只要心在道上,自有護法龍天護持,不慮生活無著,如果心不在道上,每天為自己生活打算,則護法神也就樂得休息一邊。還有同修,總想找一個清淨地方修行,須知掩關潛修固然有功效,但也是修行人的險著。古人說:“不悟道,不住山,不破參,不閉關”,若是修行程度不夠,而妄想入山清修,恐怕修不好還會招魔,出大毛病。
佛光有三種人見不到。(1)凡夫見不到,清涼大師特別加以注釋。謂此指愚癡之凡夫見不到。(2)知見不正的人,即相信邪魔外道的人。與佛無緣故見不到。(3)佛門內,學佛而無深解者見不到。
人生一切境遇皆受因果律之支配,今生之財富是由前生財布施得來的。今生的智慧由前生法布施得來的。有許多人發了意外之財。不但病魔纏綿,損失殆盡,且把老本花掉,此種事情世上所在多有。所以人不必貪生,要放下一切,把一句阿彌陀佛守住了。心地才清淨,決定往生。“看破”是學問,“放下”是真功夫。
《談念佛往生問題》淨空法師
據《大阿彌陀佛經》上說:有一天,釋迦佛容光煥發,並現出種種希有瑞相,侍者阿難覺得奇怪,就問世尊何以今日顯得特別高興,而且光明瑞相也比往常更為殊勝微妙呢?佛說:“你問得很好!你今天這一問的功德,勝過供養一天下的聲聞,緣覺,也比累劫布施六道眾生所得的功德,更超過百千萬倍還不止,為什麼呢?將來十方世界中所有諸天,帝王,人民,飛蠕動之類的眾生,都因為今天這一問,而獲得究竟圓滿的解脫之道。我們從這一段經歷上看,原來釋迦佛在剛要宣說阿彌陀佛之時,己是先存於心而形於色,所以容顏瑞相更勝於往常,可見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有感於諸佛,已經夠深刻的了,何況對於一切眾生,能不大受其感化嗎?及至阿難發問,佛對阿難說:“將來諸天、帝王、人民、以及蠕動之類,皆因你今所問,而得度脫之內,而這些未得度脫的眾生,仗著阿彌陀佛的大願大力,便可以無所不度,所以說:皆得度脫之道。而阿彌陀佛於最初發願時也曾這樣說:“我至成佛時,名聲超十方,人天欣得聞,俱來我剎中,地獄鬼畜生,亦生我剎中”。由此,可以證知凡在三界六道輪回之內的眾生,阿彌陀佛是無所不度的,佛在此經中說:“阿彌陀佛現在西方極樂世界,又在十方世界教化無央數天,人民以至飛蠕動之類,莫不得超度解脫者。飛,是指微細的飛蟲,蠕動,是指微細的蛆蟲。像這些微細的蟲類,佛尚且要去化度它們,何況是人呢?可見阿彌陀佛廣度眾生,是沒有極限的,我們只要一念皈依,就有往生極樂國土的希望,這還有什麼可懷疑的。
《龍舒淨土文今譯》
如谷種子在眾緣和合的情況下生起谷芽,然實際上,該種子是不生芽的,因為要種子滅,而後其芽方得長,如果種子不滅,谷芽是不會生起的,由於種子滅了,所以不能說它是常,由於芽兒生了,所以不能說它是斷,在此不常不斷的情況下,谷子始得不斷的延續。佛說眾生在輪回中受身,其情形也是這樣,雖然說是無我的,但業報並不失。如失業報,可說主張無我有大過失。因業報不失,主張無我,不特沒有過失,且正是建立有情前後流轉的,一般人聽說無我害怕,就是怕前後生命聯系不起來,了知生命可以前後延續,對於無我之理,還有什麼可怕的。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淨空法師
佛說四聖谛時,苦谛位居第一,為眾谛基礎。同時又稱為苦苦。修行上道八位良師益友,若稍有喜歡順利平安之想,不願意接收困難,干擾之意,別說修道了,就連你那顆心也會像夏天的草一樣,很快就腐爛了。所以要你去學松柏,能在冰天雪地時婷婷玉立傲雪更顯松柏之本色。世界上最美麗的玉石也需要修理打磨後,才能成為傳世稀寶。百分之百的純金,不打鍛也不能成精美的飾品,鐘不敲不響,刀不磨不快。(你雖本性是佛,今己被迷,不改過修善,平等眾生,清淨自己本性怎能現前)。哪有一位是不經多劫修行才證等覺的彌勒菩薩,更沒有不經究心覺道而成就圓滿的釋迦牟尼佛。
人生一世,處事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人不應該去求事事如意。如果在這個世界上事事如意,樣樣順心,必然有貢高我慢之心生起。財錢上也是同樣,財產多自然不注意節約,從而奢侈浪費。因地位財產的無難,驕傲,奢侈的增大,從而不但聽不進勤儉之言,節約之語,反而會看不起貧窮下賤之人,吃不下粗茶淡飯之食,甚至會對人欺壓污辱,這樣的人怎能論道。
《在十大障礙中修行》 印光大師
弘一大師在《禮敬三寶文》中說:禮佛的時候,不可以草率,如搗蒜一樣,寧可少拜,必須要把腰挺直,再拜第二拜。
在禮拜佛菩薩的時候,應行普賢禮,頂禮十方一切諸佛。如《行願品》所雲:人要以清淨身語意業,常修禮敬,一一佛所皆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及微塵數身,一一身遍禮,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應如是觀想而禮,禮一拜則勝平常之禮千百萬拜,其功德不可思議。
《菩提寶筏》
如果在念佛心中,還想其他的事情,還雜有其他的妄想,那便不是單提一句佛號了.
念佛時,必須經常用功觀照,使一句佛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念出來,心中若想其他的事情,雜有其他的妄想,那便是種下娑婆因,娑婆因,也就是苦因。
看破無常,不是讓你消極退縮,而是要你心地清淨,不生貪著。要是你對世間的一切,只管成其事功,而不生自私貪著心,那是崇高的道德,這是最積極的。
妄想也名煩惱,從因來說,叫妄想,從果來說,名煩惱。除去煩惱以後,心才得清淨,以清淨心念佛,念一聲是一聲的功德,凡夫起的煩惱有兩種,一種是從習氣上起的,一種是從現前起的,現前起的,就是對當前環境而起的煩惱,這種煩惱又叫做“正使”,習氣的煩惱,往往不容易感覺到,比如念佛靜坐,稍微有一點靜意的時候,偶然有一種悲哀的感覺,或是煩躁的感覺,這都是習氣的煩惱。
起大煩惱大悲痛的時候,只要能至誠懇切念佛,煩惱悲痛也能自然減輕,消除,不相信可試一試。
清淨心除煩惱,是自力修,至誠心起佛號,是他力修,念佛法門就貴在自他二力成就
念佛必須要放下身心世界、自私自利才能往生,放不下的話,臨終業障現前,只能生三善道。
代眾生念佛號,只要真誠心,就能收到效果。
個人修行能令家親眷屬得大福報,那是你修行成功,得一心不亂。
房間裡有躺著睡覺的人,不可以念經讀經。
我們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亂,所謂“一心”,便是制心於彌陀聖號,所謂“不亂”,便是不亂於五欲,這樣心自然清淨,念佛一定能得受用。
夢中所見,有佛有魔,我們應該確實分辨:一,所見到的使人恐怖,欲念;熱惱,便是魔,不是佛;如果真是佛或菩薩,會使人身心一片清涼。二,佛有相好,魔則沒有,因為魔不能現三十二相。三,佛光沒有影,接觸到身體有清涼的感覺;魔光有影耀眼,接觸到時,會感到身心煩燥不安,因為佛光無量,所以無影無暗。
總之,清淨無染,一心不亂,便是好境界,就算見到西方境,也不可信口亂道,要想知道正邪,可獨自向師請問,不可逢人便道,見人便說。
你要是見神呀,見鬼呀,起感應呀,有特殊的功能啊,以為這是有進步,那就錯了,因為那不過是唯心所造。真正的好境界,清清淨淨,沒有一切人我是非。
見了佛才叫念佛三昧,見佛有三種,有化身佛,報身佛,法身佛。這三身佛都從一心中得,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就可見佛了。
我們凡夫只能見化身佛,不能見報身佛,因為報身佛身量高大,不是我們所能見到的。至於法身佛呢,無相無不相,無色無不色,無聲無不聲,那凡夫更見不到了,可是相反的凡夫能夠見到法身佛,但是他見了法身佛不認識,法身佛不生不滅,不來不去,可惜他不認識他,不知道他是佛。
你的清淨心就是佛,若是看到外邊出現的佛像,那是化身佛,那是假的。心清淨是法身佛;心清淨自然心平等,心平等是報身佛,心平等自然心慈悲,心慈悲是化身佛,法報化三身佛在你一念清淨心中見。
何為佛光?佛光無影,魔光有影耀眼。無影的佛光是怎麼樣的呢?比如玻璃的桌子面上是有光的,桌面下也有光,它沒有暗影。有影的魔光是怎麼樣的呢?像日光燈照在柱子上,這面是有光的,那面是暗的。
你的心清淨了,就是見到法身佛,叫毗盧遮那佛.你的心要是平等了,就是見報身佛,叫盧捨那佛,你的心要是發起慈悲,就是見千百億化身佛。
念的你的心不起分別,沒有能念的我,也沒有所念的佛,那就是法身佛,念到你的心不分別人我是非,一律平等,就是報身佛,念到你的心對一切眾生起憐憫心,同情心,慈悲心,那便是化身佛。
不管什麼煩惱來,總是盡量地念阿彌陀佛,用一聲佛號系心,這樣任何煩惱都會慢慢地消失。
雖然心空空的,但是一句阿彌陀佛始終不離心,心空空的,叫空心佛,不離心叫不空法。空乎心,可以轉凡情,不空法,可以成“境智”。因此,念佛人的心,要和太虛空一樣,或者說是和一面鏡子一樣。你罵你打,鏡子都照出來,你走了以後,鏡子裡一點影像不留,還是清清楚楚的,這叫大圓鏡智。
要不看外境,不聽外境,不為外境所轉,裝聾裝瞎,一心念阿彌陀佛就對了。
怎樣才是阿彌陀佛和我相應呢?
當阿彌陀佛和我相應的時候,就可以見到阿彌陀佛了,可以現前見佛,也可以定中見佛或夢中見佛或臨命終時見佛,或命終以後生到西方見佛,這都叫作修成了念佛三昧。
在《百喻經》就有一個故事說:有兩個比丘出門去托缽化緣,走到雨林當中,有一比丘被人射了一箭,和他一起托缽去的比丘是一個比較愚癡的比丘,他跑去問佛:佛陀你是一切智者,他結了什麼冤仇,別人會射他一箭,這個箭是鐵做的還是木頭做的,有沒有毒呀?問了一系列問題。後來佛陀說:愚癡比丘,你如果要把這些問題搞清楚,中了箭的比丘早已沒命了。你首要的問題是把那個箭拔下來,給他藥,療他的傷。因此世間的學問,有很多領域,更何況出世間的佛法?你聽了佛法以後不去治療自己的病,而是帶了一大堆問題去朝三暮四,那麼恐怕窮你畢生的精力,這些問題也問不清楚,你的生命就到此結束了,人身已經失去了。學和修可以循序漸進,如車之兩輪、如鳥之兩翼,不可偏廢一邊。
學經和聽經是明理,家庭生活和社會工作是實踐。千萬不要以為到了廟裡才是學佛,工作上就不是學佛。真正的蓮花是開在火裡的,污泥當中才顯出蓮花的清潔,火中蓮花才顯出金貴。學佛不是消極、厭世、逃離世間,回避矛盾,而就是要我們先出世再入世。然後再到這個世間證到果位。正因為這是一個五濁惡世,煩惱的世界,才需要這些種了清淨菩提種子的菩薩和比丘來度化這世界的眾生。世界本身就是清涼的,佛法就失去了它的妙用,也不需要學佛了。
做為佛教徒,我們有必要和責任了解釋迦牟尼佛的歷史、修道方法、思想。了解了這些,並貫穿到自己的生活實踐中去,這就是正信的佛教。不了解釋迦牟尼的思想、修道方法和佛教的基本教義,而盲目的崇拜,要求佛保佑、發財、平安,這就是迷信了。做為一個正信的佛教徒,一, 定要樹立自己的正信、正見。
信佛也重在明理,就是為什麼行善?佛法的善和世間的善又有本質的區別,雖然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佛教徒的善應該按照佛法的道理依理去做,明理而行善,這樣的善再小也是大善。如果為了落一個好人的名聲、一個大善人的名聲,最終還是落在名利圈上。因此,必須福慧具足。在南傳佛教國家,佛陀在世時,我們從序分這段經文可以看出,比丘們過著非常清淨無染的生活,當太陽升起時,光輝灑在菩提樹上時,比丘們成群結隊,光頭赤足,披衣托缽,到村莊去乞食。乞食以後,把食物分成幾份,其中一份用來供佛、另一份救濟貧窮,然後,每一個比丘在按照自己飯量的大小平均分配,把剩下的殘羹喂鳥雀,表示佛法的平等。有的比丘偏於禅定,他不願意講經說法度眾生,常住在泉邊林下,遠離人群,離群索居,他的智慧非常卓越,證了羅漢果位,因為沒有同眾生廣結善緣,托缽乞食時,人們並不知他是羅漢,他連飯都要不到。這就叫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學佛的人不但應學修並重,更應該福慧具足。
我們現在用食是分段吃飯,早、中、晚三段時間,有的民族四頓飯,有的兩頓,還有五頓的。漢族地區是三頓飯。早上為人食,中午為佛食,晚上是畜牲食。這裡的含義雖然是吃飯,可和修道密切相關。在天台教義當中,除了調身、調吸、調心以外,還有一個調飲食。為什麼說早上是人食呢,吃了以後,精力充沛,要做很多的事情,這是人的習性。佛陀日中一餐,過午以後就不食了。早上要弘法,即使中午這一餐,也不過量食。為了貪圖色香美味,吃的腰都彎不下去。調飲食就是不能過量食。一切修定的人、一切學佛的人,在飲食上都應這樣。也不是餓的精疲力盡,然後狼吞虎咽。飲食又和愛欲緊緊連在一起。如果三頓飯,酒足飯飽,蔥酒蒜肉樣樣具足,這個人就會多昏沉、多YIN欲。因此,要調飲食。一個人要清清靜靜、自自在在的生活,就要把握那些當食,那些不當食;不過量食,也不要饑餓後暴食。從這個意義上講,我說佛陀是個醫學家,他對事物的方方面面了解的這樣周到,解脫之道,才能自在。
《迷與悟》——金剛經的啟示 妙花法師著
從前有個老太婆,她也相信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也能精進念佛,她有個媳婦和一個孫兒。老太婆討厭媳婦,時常吵架,但她疼愛孫兒,她每次跟媳婦吵架,就到離家不遠的寺中拜佛,對佛說:阿彌陀佛啊,趕快帶我去到極樂世界去,我的媳婦太欺負我了,我不要這個世界,讓我去極樂世界吧,這樣每月至少二十多回,寺裡的師父聽多了,很不耐煩,想試試她。有一天她又來了,就躲在佛後,等她禱告了。這師父開口說:“老太婆啊,你的業障很重,本來還想給你在人間再受苦幾年,但我見你這樣誠心,故今天我就帶你去極樂世界吧”,老太婆聽說要帶她到極樂世界去,卻又害怕起來,連忙說:“不!不!我現在不去,我媳婦雖討厭 ,但我這孫兒很乖,很可愛,我捨不得這心肝寶貝啊!她邊說邊跑,跑了又回頭來看,好像怕阿彌陀佛會追來抓她去。各位,這個老太婆,口中雖然要求生極樂世界,但她還對現實留戀,這是沒有懇切的願。
《楞嚴經清淨明誨章親聞記、
行策大師淨土警語精華講記》
隨緣也罷,不變也罷,翻來覆去,都不會錯,心相沒有錯,一切唯心造.隨緣不變,這就是外動內靜,外面看我們跟著大家,與社會上的人說話了,辦事了,可是內心裡面沒有動搖,這就叫隨緣不變。這得要下一凡功夫才行,你看有些不信佛法的人,不了解佛法的人,這就 往往會說一些口頭禅,少懂那麼幾句佛教的語言,他就說濟公酒肉穿腸過。其實,他們哪裡了解,人家是真正地做到了隨緣而不變,外邊隨著世間的善惡,可是人家那個心一點都不變,這是聖人的境界,凡夫你一學他那決定會下地獄的。我們修行要從心上著手,自己心上就是稍有清淨,那也不能起狂念,這一狂了,就不得了,一定要安住道法,把道法安住在心上,不能起狂態,我們的祖師印光大師在開示上給我們講,念佛人就是你有這麼一點功夫,你也要老是感覺到自己還差得很遠,把所有的人都當成菩薩,這個世間上就我一個凡夫,不要看這個也不如我,看那個也差的不得了,唯獨自己高,比任何人都高,這就糟了。
我們念佛人每遇到人,總是一合掌,念一句阿彌陀佛,這就是好習慣。一合掌這就是恭敬,念阿彌陀佛有加持對方的因素,無論他是修行人還不是修行人,這就是依阿彌陀佛的力量來加持。加持他干什麼?讓他增長智慧,增長福德,讓他成為無量光,讓他成為無量壽。所以念佛人見面相互合掌,互相客氣念阿彌陀佛,他能起到不可思議的作用。對方忘了阿彌陀佛,忽然你念出來了,他馬上想起來,哎喲,阿彌陀佛,他就是這個意思。被人罵的時候念一句阿彌陀佛,為什麼?念阿彌陀佛增長心量,增長智慧,這就不跟他罵了。不然你不念阿彌陀佛,他罵你一句,你肯定要還他一句,所以這一句阿彌陀佛的力量,是相當大的。我們學佛人,要常悟自覺,長期擴大心量,想擴大心量這就不要忘了阿彌陀佛。遇到什麼事端,遇到惡人,不管是打還是罵,我們也還是阿彌陀佛,一個是穩住自心,另一方面,來加持對方,讓他改惡從善。
若是認真學習佛法,明因識果,在這方面可能障礙要少一些,否則,處處是障礙,這就說明你學佛沒有入門,有些念佛人,出現了現前的業障,如身體上不舒服了,辦事不順了,在這種情況下,心稍微堅定不下去就要出差錯,再加上旁人說一些閒話,自己出現了業障要嫁到念佛這方面來,這就是顛倒善果。
我們每天做三皈依,自皈依佛,當願眾生,當願眾生干什麼,我們現在做了佛的弟子,希望一切眾生都能進入如來的教化之中,也規規矩矩地皈依佛陀,皈依三寶。這是我們的心量,這是我們的大乘心,為什麼要念這一句,這一句是表大乘心,不是光顧著自己,還要想到一切眾生。“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我們要體解大道,要認真的研究佛法,去領悟佛法,去執行佛法,把佛法的道理不但能明明白白了解了,還必須要依照佛法去行。咱們也不要說其他玄玄妙妙之事,簡單說我們道場裡的規矩,就是我們眼前正常說的,因果關系,像這些問題,我們必須要守得到。道場裡的規矩,這是如來的法,我們的道場是替如來建的弘法道場,立的是如來的規矩,你這才算是真正的體解大道了。發無上心,無上心就是說沒有超過自性,這是最上乘最高的心,成佛,這就是無上心。不能空口去說,要憑身口意去做,身修一切善法,口宣傳佛法,說出來的語言,使人們自在歡喜,能生起善念來,意業上要常生慈心、善念,常生普度眾生的念頭,這就是發無上心。不是說每天念一遍就算了,這就是住了文字相,沒有實相,實相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上。佛門講的般若 ,有文字般若,還有實相般若,實相就是靠我們心去實實在在的行和證,這就是實相。我們念佛人,要想一想,有沒有達到實相,為什麼達不到?沒有規范自己。一個外緣上不攀不執,就是說,外面一切不該攀的緣,我們不攀,不該執著的我們堅決不執著。因為世間的緣是攀不完的。
若論修行,關鍵是掌握法門,掌握路徑,另外,對我們自己也要掌握,這是最關鍵也最重要的。就我們念佛這一法來說,這是一生持佛名號,長期不間斷,有信有願,堅持念下去,往生西方,一生成佛,這是我們念佛人必須要懂得的。可人們認不清這個道理,他不知道成佛到底是干什麼,別看很多人念佛,一提到成佛的事情,有的人還有些害怕,因為我也遇到過好多這樣的念佛人,他平時也念,但不知道是不是用心來念,要從事相上看,成天忙忙碌碌還可以,在念的方面做得也不錯,不過一旦有時做了這個夢,夢到某某菩薩告訴他什麼什麼事情,到什麼什麼地方去,這時心裡就懷疑了。開始害怕了,是我這個壽命不長了,還是菩薩叫我走,不願意去。這就是什麼呢?一個是住相,另外是路徑不明,這是念佛人的一大障礙。
我們淨土法門,資糧就是信願念佛,這就是去西方的路上資糧。我們到什麼地方去,身上帶兩個盤纏路費,帶點吃得東西,這就叫資糧,去西方的資糧就是信願,持名,這是西方路上的資糧。提前念佛下功夫,就是准備我們最後這一著,安然自在。
《精進佛七開示》冒義法師
修學淨土法門的人,除了專心念佛之外,還應當隨時隨地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善事,以增進自己修行的功德資糧。所以這一卷的主要內容在於勸谕,如果遇到不識字的人,那就多多依賴慈仁君子,發菩薩慈悲救世的心腸,為他們解說,要知道在所有布施中,最大的就是法布施,至於所勸谕的對象,作先後次序的安排,立意在於由近及遠或由急及緩,不在於其人品地位高低。
骨肉恩愛的人,應當常常想到大慈菩薩有一首偈說:“骨肉恩情相愛,難期白首團圓;幾多強壯亡身,更有嬰孩命盡,勸念阿彌陀佛,七寶池中 化 生;聚會永無別離,萬劫長生快樂。”要知道骨肉恩愛再深,如果不能同生西方長久相聚,多做一點好菜 給他吃,一旦分離,什麼忙也幫不上。因此在生前應該互相勸勉念佛,發願同生淨土,又能轉而勸化他人,並且互相勸化,不僅使自己的骨肉有無窮的恩愛,也使他人骨肉同樣有無窮的恩愛,由此所得的福報,豈有窮盡?將來必得上品上生。
身為女人,心裡應當這樣想。據佛經上所說:欲心重的,受婦女身,可見這已經不是善業了。若不及時自省自修,更加嫉妨貪欲,必致業緣轉深,將來的果報就更可怕了,但能回心忏悔,不起邪心惡念,以仁慈善良的心待婢妾,以溫和有禮的態度對上下,常念阿彌陀佛,並發願說:“願我惡業日消,善業日長;現身清淨,內外輕安,此世之後,永不復受女身。”若能念念不斷,念佛功夫自然純熟。此身報後,必定往生極樂世界。若更能以這個道理轉化一家、以及婢妾及宗族親戚,則所得福報無量,將來必上品上生。
宋朝延壽禅師,本是江蘇丹陽人,後來遷居到余杭。在年少時就能背誦《法華經》,曾為余杭庫吏,又升為華亭鎮將,督納軍需。他因為自幼信佛,戒殺放生,擅自動用庫錢買魚蝦等物放生,事發被判死刑,押赴市曹,錢王派人暗中探視,若面色改變,就當下處斬,如不變色,就來奏。臨刑時,只見他從容自若,面不改色,典刑者怪而問之,他回答說:“動用庫錢是為了放生,自己沒有私用一文,於心無愧。”因此下令無罪釋放,並聽其從龍冊寺翠巖禅師出家為僧。延壽禅師出家後,有一天在修禅定觀想時,見觀音菩薩以甘露灌入他的口中。從此以後,便具有觀音圓通無礙的辨才。在寫作時,更是文思敏捷,下筆千言,全篇文章一揮而就,著有《萬善同歸集》、《宗鏡錄》等共數百卷。住持雪窦,永明二寺,每日自訂功德一百零八事,並精進念佛求生西方淨土。後於宋太祖開寶八年(九七五年)二月廿六日趺坐往生。火化後,把他所遺的靈骨,為他造塔供養。後來有一位游方的僧人,天天在這裡繞塔禮拜,有人問他何以對禅師的捨利塔如此敬重?他說:“我是撫州的僧人,曾因病重,神魂進入陰間地府,因為我的陽壽未盡,又被放回來了。我曾在閻羅殿的旁邊看到掛有一幅僧人的畫像,閻羅王極為恭敬地對著畫像禮拜。我就問主簿官,閻王所拜的是什麼人?他告訴我說:”這位僧人是杭州永明寺的延壽禅師,世間平常不修善的人,死後都要到這裡結案,唯獨他不用,可以徑直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且是上品上生。閻王因為敬重他,所以就在這堂上禮拜、供養。我得知此事,因此特地發心到這裡繞塔禮拜。由此可見,人能精進修學淨土法門,就連陰府也敬重此人。
五相戒禅師是蘇東坡的前身,這有種種應驗的事可以作為依據。因為他前世是一個修行人,所以這一生聰明過人,又因為他的煩惱習氣未能斷除,所以這一生多因詩詞文字的緣故遭人陷害。想不到多次被貶谪放逐。倘若前世為僧,除參禅外,又能兼修念佛求生西方,則必能徑直往生淨土,成就大福大慧,何至於又轉生到這世界來,平白受許多苦惱呢?聽說他被放逐南方時,臨行只帶阿彌陀佛一軸。有人問他帶這佛像有什麼用?他回答說:“這是我將來往生西方的工具啊!”若果然是這樣的話,才算是走對了路頭。當然,這也是因為他的宿值善根深厚,明達過人,才會悟到這其中的道理。又聽說黃魯直前世是一位婦人,常誦《法華經》,因誦經的功德,故今世為人聰明且有官職,這都是隨業緣而來的,不值的羨慕。如果把誦經功德回向往生西方,難道就只是這小小的果報嗎?
《龍舒淨土文》
今人學佛,業重心粗,卻竟伶俐,不肯下真實功夫,卻只想逞聰明,找到一條捷徑。於是念佛之時想到誦經,誦經之時想到打坐,打坐時想到密咒,持咒之時想念佛。如此來修,忙得不亦樂乎,自心仍不踏實。半夜之時,扪心自問,到底如何修法最快?孰不知,學佛貴在一心,要知道經是顯咒,咒是密經,經咒本無分別;念佛,打坐旨在淨心,心無二心,何必自己編著花樣騙自己,一生不足百年,到頭來,身心如浮萍,又隨業流轉而去,可悲、可憐、可惜。
現在信佛的人確不少,但真正信的人,卻了了無幾,萬不尋一。大多不是為名利,就是為健康,再者是求感應或者神通等等,佛法住世絕不是為了迎合一部分人的私欲和貪求,而是為了法界眾生能離苦得樂提供保障,多少人信佛而不學佛,即使學佛又不誠實,對於佛法的利益,得一漏萬,自欺欺人,待命終之時,言知一生虛擲了光陰,認錯了道路。
《問心集》釋延參著
淨 土 頌
淨土法門最易成, 一句佛號就是行。
佛號掃盡胡亂想, 不用誦經也往生。
淨念彌陀三業淨, 心想身禮口持名。
善業增長惡不生, 戒定慧在佛號中。
學習一切律和經, 培養一句彌陀聲。
臨終千般都無用, 一句彌陀是救星。
智者無悲也無喜, 文化也無高和低。
世間多智多有失, 一句彌陀勝千書。
要回西方路漫長, 提前備好三資糧。
信願持名三具備, 臨終十念到蓮鄉。
須知佛法,法門無量。若欲以通身業力之凡夫,現在即得了生脫死,離此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佛也說不出第二個法門了。其余一切法門皆須修到業盡情空,方有了生死分,倘有絲毫未盡,則生死依舊不了。若論業盡情空,現今恐舉世亦難得一、二,若以信願念佛求生,則萬不漏一。
凡修行人,必須以念佛為 “正行”,以持咒,誦經及作種種利益事為“助行”,正助合行,則如順水揚帆,在此生死苦海,速得入於薩婆若海矣。
你要曉得,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還難。何以故?人一生中所造罪業,不知多少,別的罪有且勿論,從小吃肉殺生之罪,實在多得不得了。要發大慈大悲心,求生西方,待見佛得道後,度脫此等眾生,則仗佛慈力,即可不償此債。
《淨宗專修指南》 印光大師文摘
可憐的很!人死卻完不了。因為身死,神識不滅,有六個所在,就天、人、阿修羅、畜牲、餓鬼、地獄,這神識總鑽不出這個范圍去。這六道中,天與人比較好一點,但是皆有生死,來來往往轉圈子,你想忽然變天人,忽然又變畜生、地獄、千死萬生,這樣的輪轉,堆的屍骨如山,流的眼淚似海,真苦極了!請問誰有方法逃出這個輪回圈去,得到安安靜靜的長生?
《當生成就之佛法》李炳南老居士編述
瑩珂法師是我們念佛求生淨土的好榜樣。他的業障重、習氣深,自己不能控制自己,所以向同參道友請教,有沒有方法救他。這些同參道友就送他一本《往生論》給他看,他看了之後,深受感動,就關起房門念阿彌陀佛,念了三天三夜,感應不可思議。這是什麼原因?生死心切,救命要緊,所以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的念佛,果真把阿彌陀佛念來了。
阿彌陀佛告訴他:“你的陽壽還有十年,這十年中你好好的修行,到你命終時,佛一定來接引你往生。”
瑩珂法師跟阿彌陀佛說:“我的煩惱習氣太重,我控制不了,禁不起外面誘惑,這十年不得了,我要造多少罪?所以我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就跟你走。”阿彌陀佛也就接受,告訴他:“這樣好了,三天之後,我來接引你。”瑩珂法師說:“行,三天不造業,還能控制得住”。他把房門一打開,告訴大眾,三天之後,他要往生。寺廟的人對他很了解,他無惡不造,破戒犯規,三天豈能往生!但是看他的口氣,又不像是妄語,好像是真的,反正三天時間不長,大家就等著瞧。到第三天果然他請這些同參道友念佛給他送行,他真的往生了!證明《彌陀經》上所講的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就能成功,一點都不假。
《淨空法師說故事》
原來有了慚愧之心,誓不再造,就是忏悔啊。有了這個基礎,發願求生淨土,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是一定能夠成佛的。這是我們凡夫能做得到的。凡夫做不到,佛就不宣揚這個法門啦。因此,我對念佛法門不懷疑,不夾雜,爭取不間斷,有了成就,趕快搭救,無量無邊的眾生。
《發願忏悔文,法師法語》淨空法師最新開示
為什麼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呢?那就是念佛人忽視了念佛必須發大願這一最重要問題,沒有發大願念佛念的再好,再多,甚至風吹不動雨打不進,也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佛,那你念佛算是白念了。最多修了點人天福報,假設來生得到人身的話,你會在福報中又搞十惡業而下了地獄。不怪別的就怪自己不看經典,不求善知識盲修瞎練。
發決定心求往生,便是始終如一,絕不為外道所騙,也不為其他法門所留。有些佛弟子見到扶乩,跳神眩耀神通,乃至卜卦算命,於是心向外求。不知道這都是神通巫婆之流江湖術士之輩,怎能登大雅之堂,怎可與堂堂正正的佛教相比呢?還有些人,心不專一,見人念佛也想持念珠,見人學密,也想持咒,見人持戒也想搭衣,猶如牆頭上的草,隨風倒來倒去。他們的一顆心暮四朝三,對任何法門都沒有決定信心,都沒有忠實心。不知八萬四千法門,貴在一門深入,似這等心無決定日日投機,若能得度,除非等到驢年。
我們的真信切願,不單是嘴上說一說,主要是引發我們的真心,使我們的真心時時刻刻保持著,初期為了強化自己的心別忘記,應當常常發願,說出來,心中發出真實的要求來。譬如說考某重點大學,要填志願,為了考上大學而努力復習功課,可能除了睡覺時間外無時不為上大學而著想吧。吃好飯怕身體素質不好,影響了升學,要喝好還是怕影響身體素質,必要時還要休息好,以便有充足的精力學習,總之一切生活起居,起心動念,無不是為了考上大學而准備。這種願力就是真信切願,沒有絲毫其他心。
我們要知道,念佛法門是最有用的,為什麼有很多修其他法門的古德都念佛求往生呢?他們知道到了那一剎那,唯有念佛才用得上。例如智者大師修天台宗的三止三觀,號稱中國釋迦牟尼佛。他臨命終時也是念佛求生淨土的。你們想,他老人家為什麼不用三止三觀,而用念佛呢?他恐怕三止三觀沒有念佛方便,沒有念佛可靠哩。由此可知,臨命終時,唯有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可以救你。
成佛的秘決就是念佛。因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念佛成佛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也是念佛成佛的。
古人常說,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念佛第一,諸位要記住,你們持咒的人從今天起改為念佛,念佛比持咒要好的多。一句阿彌陀佛是天上的神咒,任何神咒的功力都比不上這句神咒的力量。阿彌陀佛是密語,是密咒,裡面含義無量。無量壽,是在無量義裡最重要的一個意思,諸位曉得,假如你說的怎樣好,但沒有壽命,那所有一切好都落空了,享受不到,所以一切無量壽為主體,佛有無量壽,一切無量才能享受。
善導大師說:“如在此世界真正發心,願生淨土阿彌陀佛講堂外面的七寶池中即長出一朵蓮花花苞,念的功夫愈勤,心地真誠清淨,蓮花一天比一天大,光色日見鮮艷,等到往生的那一天,阿彌陀佛即持此花來接。花是自己培養的,而且花上都標著自己的名字。如若退心或改學其它法門,蓮花就逐漸枯萎”。
中國一般寺院道場,早課即念愣嚴咒,大悲咒,十小咒,大師告訴我們這些都可以不必要了。我們現在是在娑婆世界作佛,要把握大好時間念佛,不要把這些不相應的方法繼續下去,光陰過的很快,人天天衰老,定課之外還有多余時間就念佛,一切經咒均可免,心才能專一。
《即身成佛捷要》淨空法師
佛就是因這一大事因緣而出於世。“大經”即《無量壽經》,是對聖量的具體講解。不但《無量壽經》是對“阿彌陀佛”聖號的具體解釋,就連三藏十二部都是為了說明阿彌陀佛,也可以說阿彌陀佛就代表了三藏十二部。既然這樣,只念阿彌陀佛就可以成佛,就不難理解了,也可以說,念《無量壽經》就是為了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就可以成佛。也就是普勸眾生念佛。通過讀經了解經義,可以精進念佛,快速成佛。
念佛是為了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自己的願力與阿彌陀佛的大願相結合,便能往生成佛,不是到處參加法會,登多少座山,拜多少座廟,真正的功夫是去十惡修十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念佛就是念掉十惡業,變為十善業。如果念佛,心不改正照常作壞事,那念佛至一心不亂也不能往生。
夏蓮居居士在《淨宗必讀》中所普勸的“大經贊”
如果我們沒有正確的學佛基本態度的話,實在說我們要求往生,是求不來的,因為還覺的這個世間很好嘛!有太太,有兒女、有丈夫、有事業、有青春、有權、有錢等等,如果是這樣,你想從佛法中得到利益就不是那麼簡單了。我們學佛的到底要用什麼心態?明白了學佛的根本才不會走錯路。有些人看起來,他也在聽經聞法,甚至還會講經說法,還能領導眾生來修行,但是他的立場、觀點、方法都是世俗的。論是論非、貪錢財地位、在團體裡爭地位、論輸贏、說大話,別人只能聽他的,別人都錯,有時甚至師父也要懼怕他三分。
《彌陀攝生三願》法藏法師
學佛,必須專以自了為事,然亦須隨分隨力以作功德。利人一事,唯大菩薩方能擔荷。除此,誰敢說此大話?中、下之人,隨分隨力以行利人之事,乃方可合於修行自利之道,以修行法門有六度萬行故(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與所有修行),自未度脫,利人仍屬自利。但不可專在外邊事跡上做,其於對治自心之煩惱習氣置之不講,則由有外行,內功全荒,反因之生我慢,自以功利為德,則所損多矣。
《淨宗專修指南》恆雲居士編輯,道安法師鑒定
憨山大師費閒歌
誦經容易體經難,口誦不解總是閒,
能解不依空費力,日誦萬卷也徒然。
這個願是佛法當中第一大願,這個諸位一定要知道,發願求生淨土是大乘法中第一大願,再沒有一個願比這個願更大了。為什麼呢?因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剛才說過了,頂多三四劫,你就成佛了,你看這個願大不大。所有一切大乘法門,不能跟它相比呀。所以這個不是普通的願。四宏誓願那個“佛道無上誓願成”,那只是個願心,能不能成還打問號,那靠不住啊!這個往生成佛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所以這個願不輕,實實在在是大乘法中的第一願,因此,一定要蒙如來本願威神的加持。沒有如來本願威神的加持,很難達到。那麼,怎樣才能得到佛的本願加持呢?我們的願要真、要實,就得到了。現前就能得到。就怕你的願心不真不實。
佛雖然在這個世間,說了許許多多的經論,許許多多證的方法,但是佛說了,法一定要契機,所以佛的經稱為契經,“上契諸佛所證之理,下契眾生可度之機”。佛說經是在三千年前,是在印度那個環境,為那些人所說的,這一點我們要清楚,不是為三千年後我們這些人所說的,這一點我們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後我們在世尊這一代時教當中,才知道怎樣去選擇。佛所說的經,契理是決定沒有問題的,合不合我們的機呢?機就是我們的程度,我們的根性,實實在在講那不一定,為什麼呢?他不是為我們說的。佛為我說一定契我們的機,他不是為我說的嘛。《金剛經》是給須菩提說的,《楞嚴經》是給阿難尊者說的,這一點我們要清楚明白,我們不是須菩提,也不是阿難啊!這樣的經典我們要學習就很難了,就是依照經典裡面的理論方法來修學,也不能成就,怎樣知道不能成就呢?你能不能斷愛欲,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果然能斷愛欲,那你就是當機者了,那正是對你說的了。如果你不能夠斷愛欲,那這個經典,這個法門,對你來講就不契機,你就得不到利益。得不到利益,就是你還是出不了三界,縱然你得定了,得定也不行,何況得定也不容易呀!
如果有個人發心念佛,要求生淨土,別人勸他修別的法門,不要修淨土,那個罪極重啊!人家這一生明明去成佛了,你把他拉回來,拉他又去搞六道輪回,你說這個罪多重,這個不得了啊!現在世間這樣的愚人很多,很多。
現代人學佛,真叫可憐啊!學佛怎麼個學法呢?要廣學多聞,那就完了,要樣樣都知道,結果是樣樣都不知道,這可憐吶。
這個法門也不錯,那個經論也不錯,都想去看看,結果完了,還搞六道輪回,所以一定要全盤放下,徹底的放下,心裡頭一絲不掛,唯念阿彌陀佛,我們就成功了。
所有一切統統放下,統統捨棄,專心念佛,求生淨土,才能到西方啊!蓮池大師在晚年也跟天親菩薩一樣,所有一切法都捨棄了,他老人家講“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他放下了,“八萬四千行,饒與別人行”,他也放下了。我們的確沒有能力。我們今天所憑的,就是阿彌陀佛本願的威神,他老人家加持我們,我們不斷煩惱也能往生,這是在所有一切大小乘法門裡面,只有這一門。諸位要記住,只有這一門,不斷煩惱可以出三界。除了這一門之外,再沒有第二門。你去翻大藏經,看看有沒有第二門,沒有了。自古以來,這些祖師大德多了,他們翻遍了大藏經都沒找到,唯獨這一門叫帶業往生。帶業就是不必斷煩惱就能往生,所以淨宗稱之為門余大道。門,就是八萬四千法門。余,就是以外的,無量法門以外的,可以出離三界,可以永脫輪回,而一生不退成佛,就這麼一條道路,大家都要明了哇。“無住、天親”是何等人物?昨天跟諸位介紹,“無住、天親”的哥哥,八地菩薩遇到這個法門,都一心歸命,念佛求生淨土,這是我們的好榜樣。
《往生論》淨空法師
我們為什麼要修淨土法門呢?因為你修別的法門,要想在今生了生死確實不容易,而淨土法門由於它的高、妙、圓頓,能夠直接讓你在今生了生死。比如說在坐的二三十人,只要修好心態,方法對頭,保證能個個往生。
我們現在可以做一個肯定性的結論:攝生三願是為了攝受三種不同根基的眾生而設立的,它們平等一體,可是它的特異方便的確是十八願,我們可以看到這三願是如此嚴密,各自都有信願行在裡面,可是隨願不同,各有側重,十八、十九、二十願這三願分別不同,以信願行為主。這樣的修行法門太嚴密了。所以淨土法門有這樣三類修法,你們要修哪類?都沒有高低,應機為上。雖然法法平等,我個人給予你們以下一些建議:不妨多注意十八願,讓你早一點得大喜充遍身,得信心不退往生決定。如果一下子還不能實現的時候,不妨修二十願,回歸中國傳統。一方面多念佛,一方面修福,累積資糧,以中國傳統作基礎修,同時不妨多注意十八願,如果在哪一天因緣成熟,不小心讓你大喜充滿全身,這就太好了。
各位,生死的事情是一場不能重復的考試,聽清楚生死這件大事是一場不能重復的考試,它只能考一遍,你怎麼能夠把這麼嚴肅,這麼重要的考試交付給一個並不很理解的法門去面對呢?如果人不能確定淨土法門,這樣的修法絕對能使你往生的話,那你怎麼能輕易不負責任的將你的生命,歲月投入到淨土法門中去呢?你願不願意讓你臨命終時什麼都抓不到,連一句阿彌陀佛號也念不下去。只是在無可奈何的萬分痛苦中驚惶失措地走向死亡呢?
佛法分兩門,一者易行道,二者難行道。易行道如順水揚帆,“行船不但可以借順水力,還可以揚帆借順風的風力,所以是快上加快。難行道是靠自力修戒定慧,斷貪嗔癡,要經過無量劫的修行才能修成。易行道是靠佛力的方便善巧,接引你到極樂世界。
如果你知道怎麼修行,那就是佛法,不再需要知道什麼了。我們最重要的是了生死。因為我們不知道怎樣了生死,所以才去聽佛法,各位來聽淨土法門,千萬記得一件事情,不是為聽而聽,而是為了生死而聽。
我們在這一生中能得人身是多麼幸運,而不但聞得了佛法,還聞得了淨宗這一持名念佛法門。念“南無阿彌陀佛”是大福報,天上人間不能為比,是真正的有福人,要切記,除了念佛能超脫三界,脫離六道輪回,別無捷徑。所以要老老實實,等待阿彌陀佛來接引你去西方極樂世界。
《中峰三時系念全集》淨空法師
凡誦經、持咒、禮拜、忏悔及救災、濟貧,種種慈善功德,皆須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一有此心,便無往生之份,而生死未了,福愈大則業愈大,再一來生,難免墮於地獄、餓鬼、畜生之三惡道中,若要再復人身,再遇淨土,即生了脫之法門,難如登天矣。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為現生了生死的。若求來生人天福報,即是違背佛教,如將一顆舉世無價之寶珠,換一根糖吃,豈不可惜。愚人念佛不求生西方,而求來生人天福報,與此無異。
《印光大師法語》
《觀經》上說,念佛具足一念、十念,五逆十惡亦能往生,念念中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你念了那麼多佛,當然滅了很多很多重罪,何況又有大乘心的體會,更加順水揚帆,所以懂了道理,不會怕多念,也不會怕自己不能往生,這個念頭非常重要。
《淨土深義》法藏法師
(十八)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至心信樂者,全心全意信有極樂世界及全心全意愛極樂名叫至心信樂。不是半信半疑。如果不至心念佛,不會得到感應。至心念佛則無妄想,就會得到感應。既至心信樂極樂,當然就會全心全意往生極樂。既然有願,就會實行。如何實行呢?就是念佛回向生極樂。念一萬句、一千句、一百句、乃至十句都可以往生。
為何十念亦可往生?
所謂十念者,盡一口氣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不論能念到多少句,總之盡一口氣念下去,念到氣盡,再換一口氣,再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念到氣盡,再換一口氣去念。一口氣就叫做一念。在一口氣內無論你只念得五句佛號或是十句佛號,如果其中有一句念時打了妄想,那麼這一念不算,不名一念。如果一口氣所念的佛號全無妄想,才稱為一念,這個願所講的(乃至十念),指全無妄想的連續十念。肯定得生淨土。但是有一個條件,此人無五逆及誹謗正法之罪。五逆就是弑父、弑母、弑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五逆是世間極惡之罪,天地都不容,更何況容於極樂世界。至於誹謗正法之人,他們不信佛法,更加不信有淨土,當然亦不念佛,所以不能夠生淨土。
摘自紐約青年佛教通訊中心
講《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十九)“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十九願說只要你能發願,發菩提心,平時你都在利益眾生,修的很好,臨終時一發願,一剎那便往生西方,平時沒有念佛也不要緊。像文殊、普賢以及許多大祖師,比如智者大師這種菩薩再來的,他就是這樣修的。
(二十)“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系念我國,植諸(眾)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在二十願裡,“聞我名號,系念我國,植諸德本,至心回向”這四句最重要,就是聽到我佛名號,念念思惟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思思念念要去西方極樂。平常時做種種的功德,布施、持戒、忍辱、精進念佛,度眾生,利益一切眾生,住持佛法,植諸德本,做種種的功德,也就是植諸德本。“至心回向”就是一心一意地做好每件好事,都回向給西方極樂世界。
這三願就是信、願、行。
《彌陀攝生三願》法藏法師
你怎樣把自己修行的方法掌握正確呢?你要在《彌陀攝生三願》中選擇適合自己根性的修法,找到適合自己修行方法的位置,把方法修正確,抓住要點關鍵,才能使你的修行得力,才能保證拿到往生的金鑰匙,才不會錯過今生的時機。
《往生金鑰匙》河南鄭州妙音居士
你們一有法師講經就去聽,說這個好,那個好,參禅好,持咒好,滿腦袋都好,實是迷迷惑惑,無所適從,可是好老師不是每個人一生都能遇得到,好老師可遇不可求。
《無量壽經》淨空法師
布施的人有福報,寬恕的人有福報了,肯犧牲的人有福報了,肯吃虧的人有福報了,肯退讓的人有福報了。為什麼?因為一切福都在你的退讓、寬恕、吃虧裡面統統具足。雖然每天早晚課不缺,可日常生活中經常亂發脾氣,跟人常吵架,老看別人不順眼,老挑別人的毛病,你沒有修行。佛教重實質,不重形式,看到別人老想改變別人,不必要,你好好改變自己就行了。
《大乘起信論》
為什麼罪過不能避免呢?你有分別,你有執著,你有妄想煩惱。煩惱就是貪嗔癡慢你沒有斷,你不知不覺有意無意天天在造罪業,所造的都是六道輪回,多半是造三惡道業。許多學佛人著魔,其原因是:自己糊裡糊塗,亂學一通的惡報應。沒有必要去朝拜四大名山,看得太多,是非就多,煩惱就多,不如在家裡老實念佛,往生西方世界再去游歷。“一生念佛”,善導大師說:“上根之人是盡形壽,一生念佛”。“報佛恩報師恩”一定要弘揚《無量壽經》,廣勸世人念佛名號。“開悟”,一個人天天都能夠覺察自己的過失就是開悟。“什麼是灌頂”,“灌”是大慈悲心加持的意思,“頂”是至高無上的頂法,“念佛法門”傳授給你,這是“灌頂”。什麼法,是指諸佛如來無上的頂法,就是《無量壽經》。“什麼是功夫成片”?這句佛號打成一片,一天到晚“阿彌陀佛”,貪嗔癡慢擠不進去,有貪嗔癡慢而不起作用。
《淨空法師法語精華》
(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學佛的人應該清楚,這因果關系。報恩來的,他會賺錢供養你,討債來的會天天吵架,讓你不得安寧。沒有這四種關系,一家人不會聚到一起。受騙,吃虧當還債想,你就自在了。不要放在心上,不要跟人結冤。冤冤相報,一世比一世慘烈,一世比一世殘酷。
《地藏經啟示》
我們今天念佛,又想念《地藏經》,又想念《行願品》等等,還想修密宗,摻雜許多法門,這是沒有福報。我們要明白,最上乘就是一句佛號,我們道場每天還講經,為的是接引初機,幫助社會消除災難。世間多一個學佛的,就多一個善人,少一個惡人。我們是幫助一切眾生消災免難,對於自己決定是一句佛號念到底。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信心不具足還有煩惱。遇到境界還是動心,必須聽經、讀經。沒有懷疑的話,你聽它干什麼,你要發菩提心,要普度一切眾生,幫助一切大眾,那你要多學,“廣學多聞”是為別人,不是為自己,為自己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
《佛說十善業道經》淨空法師
這一句裡面,就是你一定要覺悟,念佛是功德,但是念這一句名號,有沒有功德,會念的有功德,不會念的沒功德,不會念的就是喊破喉嚨也枉然。怎麼叫會念?會念是與佛功德相應。就是我念阿彌陀佛,我就會想阿彌陀佛的功德,常常想阿彌陀佛的功德,想久了,我們的心思改變了,我們的行為改變了。我處事待人、接物一定跟阿彌陀佛一樣,這就是把阿彌陀佛的功德變成我們的功德。阿彌陀佛是怎樣對人,阿彌陀佛是怎樣生活,我們變成跟他一樣!阿彌陀佛具一切功德,當然我們也具一切功德,就是這麼個道理。
《每日法語》淨空法師
世間亂了,佛菩薩神仙下凡都救不了,我們唯一的出路,就是老實念佛,求生淨土。
許多人學密法後,發精神病了,不只一個,二個,根器不夠就有障礙了,引起魔障,下場很慘。唯獨念佛法門是上根人不屈才,最下根的人學也可以成就,真正凡聖齊收。
《般若境緣集》
福報怎麼修?這個世間有許許多多苦難人,可憐的人,需要幫助,我們要認真努力,全心全意,不求回報的去幫助他們,這是福報,出世間第一等福報,最大的福報是什麼?就是幫助眾生覺悟,第一等功德,就是天天上課,教化眾生。真正覺悟的人念這一句佛號,自然不會間斷,不懷疑,不夾雜,這三個條件一定要具足。什麼是善知識?他有智慧,他有耐心。他有看法,他會幫助一個惡人變成善人,幫助一個壞人變成好人,這種人叫善知識。(妙覺)求一心不亂,要有願,不要有心,若一意要求一心不亂,就是妄念,妄念一起即成夾雜,故會用心者,心中只有一句佛號,我們處在亂世,要特別小心。人命無常,光陰比什麼都寶貴,不能糟踏虛度。如何才能切實把握時光呢?唯有老實念佛,才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淨空法師法語精華》
阿修羅,是鬼神的另外一種,他生前也很肯修福的,但是有妒忌旁人的心,並且發火的心很厲害的,所以就落在這阿修羅道裡頭去了.犯下品十惡業的,生在畜生道,犯中品十惡業的,生在餓鬼道;犯上品十惡業的,生在地獄道。
聲聞、緣覺的心量小,不能夠多度眾生。度脫的眾生多,就是修行的功德大。等到修行的功德圓滿了,就成了佛了。聲聞、緣覺,雖然不致於再到我們這世界上來做人,受生生死死的苦,但是倘若不發度人的大願心,修菩薩道,那終究不過是聲聞緣覺罷了。不獨是不能夠成佛,並且也不會成菩薩的。所以一個人修行,總要發度人的大願心,不可以只管自己顧自己的。
所以發菩提心,同了念佛,叫正行。所說的善根,就是指這種正行,不照這種正行修,就是沒有善根,修行的人若是只想自己修得好,自己可以免除生生死死,不發菩提心,度脫十方世界的苦惱眾生,將來只可以成功小乘,就是少善根。助行,就是孝養父母,念經拜佛,修六度、十善,受持禁戒。“受”字,是領受在心裡頭,“持”字,就是依了方法去做。救濟窮人,戒殺放生,一切善事,都要盡自己的力量,認真去做,一切惡事,完全不做,再把做的這些善事,都回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叫做助行,所說的福德,就是指這種助行,不照這種助行修,就是沒有福德,修了不回向,將來不過得到天上,或是人的世界上的好報應,就是少福德。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一定善根要多培養,福德也要多積聚,才能夠去得成功,所以說不可以少的。
所以要勸人天天念佛,時時刻刻念佛,就因為我們這些人的心裡頭,雜亂念頭太多,一個念頭去了,一個念頭又來了。哪怕你一分鐘裡頭,也不曉得要起多少的亂念頭。念佛就是要收來這個散亂念頭,使得這個念頭,放牢在佛號上邊。佛號的念頭多一分,散亂的念頭就少一分,漸漸用功,能夠把這念頭,都收到佛號上邊去,旁的念頭,一些也沒有了,那就叫一心不亂了。念佛的人,最好是用心聽自己念佛的聲音,要一句一句的聽得清清楚楚,一個字也不放他混過去。照這樣念法,自然心就容易歸一,旁的念頭起不來了。這是修一心不亂的最好的方法。
這種念佛求往生極樂世界的方法,實在是最合真道理、最合上等、中等、下等,各種根機的方法,若再不相信,就很得罪各方世界的許多佛了。上邊釋迦牟尼佛的贊歎,是贊歎阿彌陀佛。這裡各方佛的贊歎,是贊歎這部經。“護念”兩個字,是保護記念的意思。凡是念佛的人,阿彌陀佛,常常在他的頭頂上,保護他的。又,念佛的人,阿彌陀佛,常常記念他們,接引他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現在說到各方的佛,那是不但是阿彌陀佛護念了,各方無窮無盡的佛,也都來護念了。我們這些人,還可以不趕快的依了這部經裡頭所說的方法,生出信心來,發起願心來,念《阿彌陀經》,念阿彌陀佛,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嗎?
修行的人,不論念經念佛,念完了,一定要把《回向偈》念一通的。“回”字,是旋轉的意思,“向”字是歸向的意思,就是把這個念經念佛的功德,都旋回來,一齊歸向在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上面去,不但是念經念佛要回向,就是做了一些些無論什麼善事,也都要回向在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上面去,積功德多一分,往生的希望也就多一分。倘然不回向在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上面去,就恐怕下一世得天道,或是人道的福報,福報越大,造業越容易,那麼再下一世,就很可怕了,所以必定要回向在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上面去。那麼可以盼望就在這一世上,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但是《回向偈》也多得很,各人有各人念慣的,我把修念佛的方法的人,常常念的幾種寫出來,解釋解釋,使得各人都可以曉得,平常所念的回向偈,究竟是什麼意思,講到應該念哪一種,那是隨便各人喜歡的,喜歡念哪一種,就念哪一種,都是一樣的。
第一種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解:第一句說,情願把這個念經念佛的功德。第二句說,幫助阿彌陀佛的淨土,格外的好。第三句說,把這種念經念佛的功德,上頭報答父母,師長、國家和佛的四重恩德。第四句說,下邊救濟畜生,餓鬼,地獄三惡道的苦惱。第五句說,若是有看見,或是聽到我念經念佛的人。第六句說,大家都要發出道心來。第七句說,等到這一個身體受完了報應,第八句說,就大家一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釋:“莊嚴”兩個字,實在不容易拿白話來解釋清楚,西方極樂世界種種好處,雖然是阿彌陀佛的願心,同了功德所成功的,但是也可以說是眾生本來有的功德,一同成功的,所以眾生念了經,念了佛,就可以仗了這種念經念佛的功德,使得西方極樂世界,格外的端莊尊嚴,就是格外的好。並且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眾生自己的清淨心裡頭,現出來的形相。仗了念經念佛的功德,可以使得自己心裡頭,現出來的西方極樂世界,格外的好。這個道理,是很深很深的。若是懂得自然最好,若是不懂就不要理會他。只要一心念佛,慢慢的自然而然就會明白的。不消性急得的。所說的四重恩,第一是父母,因為一個人的身體,是父母所生的,沒有父母,那裡來的身體呢?所以父母的恩,一定不可以忘記的,一定要報答的。第二是師長,一個人的學問,都是師長所教的,這教導的恩,也不能夠不報的。若是出家人的師父,是傳授佛法的,那是恩德更加大了,更加不能夠不報了。第三國政保護恩。第四是佛,我們在世界上,受種種的苦惱,佛發了大慈大悲的心,教導我們,勸化我們,用種種的方法,使得我們跳出這個生死的苦海,這種恩德,又不是父母師長的恩所可以比得了的。所以更加不可以不報了。講到畜生、餓鬼、地獄三惡道,為什麼要救濟他們呢?這是前邊已經講過的,就是發菩薩的心,發大乘心,不像小乘只曉得免除自己的苦,不肯度脫旁人的苦。第五第六句,是求佛菩薩暗裡頭幫助我,使得看見我念經念佛的人,或是聽到我念經念佛的人,都能夠自然而然的發出道心來。第七第八兩句,就是情願大家就在這一世上,一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都是菩薩心、大乘心,都不是自己的小乘心,上一句的報身,就是我們這些人的身體,都是受前生所做種種善業、惡業的報應的,所以叫做報身。盡此一報身,就是說大家受完了這一世的果報,不再受那虛假生死的果報身體。下一句同生極樂國,是祝禱凡有看見聽見我念經念佛的人,也都發心念經念佛,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並且也一同隨著我回向的功德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回向的話,若是每句的字數,多少一樣的,叫做《回向偈》,句子長短不一樣的,叫做《回向文》。無論是《回向偈》、《回向文》總是以發願為主的。
第二種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解:第一句說,情願生到西方淨土那裡去。第二句說,九品的蓮花,做我的父母。第三句說,蓮花開了,見到了佛,就可以明白無生道理了。第四句說,同了不會退轉回來的菩薩,在一處做同伴。
釋:要發願生到西方去,大家都已經曉得了。但是西方的世界多得很,有淨土,也有穢土,並且還有半穢半淨的土,現在發願生到西方的哪裡呢?所以要說明,情願生到西方的淨土中。但是西方淨土,也多得很,情願生到哪裡的淨土呢?所以又說明情願生在蓮花為父母的淨土,那就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了。因為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都是從蓮花裡頭生出來的,所以蓮花就可以算是父母了。但是往生的人,功夫很有高下的分別,所以,蓮花也分做九品,等到這個蓮花開了,就可以見到佛菩薩的金面,聽到佛菩薩的說法。不過蓮花開的早晚,那就很有分別了。上品上生的,一到西方極樂世界,立刻蓮花就開,立刻可以見到佛土。上品中生的,經過一夜,蓮花就開,就可以見佛,上品下生的,經過一日一夜,蓮花才開,七日裡頭,可以見佛。中品上生的,也是到了西方,蓮花就開的,但是雖然見到佛,聽到了佛法,也只能夠先證小果,不能夠就悟無生的道理,所以比不上上品上生的人。中品中生的,到第七日,蓮花才開,可以聽到佛法。中品下生的,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去,再要經過七日,方才見到觀世音,大勢至兩大菩薩,能夠聽到佛法。下品上生的,必須經過四十九日,蓮花方才開放,見到觀世音,大勢至兩大菩薩,說佛法給他聽。下品中生的,就要經過六劫,蓮花才能夠開放,觀世音、大勢至兩大菩薩,說佛法給他聽。下品下生的真要滿十二大劫,蓮花才能夠開放,觀世音、大勢至兩大菩薩,說佛法給他聽,聽到了佛法,這個心就可以開悟了,那本來沒有生,沒有滅的道理,也就會明白了。並且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去,自然有許多只有向上修,不會退轉來的菩薩,像觀世音大勢至等許多大菩薩,都同在一塊兒做朋友。“侶”字,同“伴”字一樣的,“伴侶”兩個字,就是同伴的意思。這個偈也都是發願的話,念這兩個偈的時候,第二句,“九品蓮花為父母”的“九”字,可以改做上字。因為願要發的高,願意將來上品上生,發了願,只要自己修行的功夫夠的上,將來一定會應的。
第三種
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
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極。
我今大皈依,忏悔三業罪。
凡有諸福善,至心用回向。
願同念佛人,感應隨時現。
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
見聞皆精進,同生極樂國,
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無邊煩惱斷,無量法門修。
誓願度眾生,總願成佛道。
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解:十方三世無窮無盡的佛,要算阿彌陀佛是第一了。有九品的蓮花,來度脫世界上的眾生。佛的威嚴功德,都是無窮無盡的,我現在皈依了佛,忏悔身業、口業、意業三種的罪。凡有所修的福德,或是善根,都誠心把他來回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情願同了所有念佛的人,感動阿彌陀佛,隨便什麼時候,現出相來,到我臨命終的時候,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清清楚楚的現在眼面前。所看見的、聽到的、都能夠發增長精進,修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心,將來一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見到了佛,就可以免這個生生死死的苦,得到了佛道,就可以度脫一切眾生,象佛的願心一樣。所有無量無邊的煩惱,一定要斷絕他。無量無邊修行的方法,一定要學會他。立誓發願,要度脫眾生。立誓發願,要學成功佛道。虛空還有盡頭的地方,我的願心,永遠沒有窮盡的時候。
釋:說阿彌陀佛第一,就是指下邊的威嚴功德。“忏”字同“悔”字,一樣是懊悔的意思。不過忏是忏從前已經造的業,求他消滅。悔是悔後來不再造業。感應的“感”字,是念佛的眾生,用極誠懇的心,去感應佛。“應”字是佛來應眾生,眾生不去感動佛,佛不會來應眾生的。見佛了生死,是見到了佛,聽到了佛的說法,漸漸的開悟了,無明一分一分的破了,破去一分無明,顯出一分真性,那自然不會再墮落到生死的路上去了。“無邊煩惱斷”四句,完全說起來,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四句叫菩薩四宏誓願。”宏“字,解釋是大,就是發大願心的意思。修行的人,一定要發這四種大願心,才能夠修成功大菩薩。若然不是發這樣的大願心,那就只能夠成功小乘的聲聞了。所以這種四宏誓願,修行的人,也應該每天要念的。應該要發這樣的大誓願的。這四句的第一句,解釋起來,眾生有無量無邊的多,我應該要立誓發大願心,一齊度脫他們。第二句,我們凡夫的煩惱,無窮無盡的,都應該要立誓發大願心,一齊斷除他。第三句,修行的法門,無量無邊的多,應該要立誓發大願心,一齊學成功他。第四句,佛的道理,最高最深,應該要立誓發大願心,修成功他,虛空是無窮無盡的,現在說他有盡,是譬喻的意思,就是說那怕虛空有盡,我的願心是沒有窮盡的。若是有一些不滿足我這個願心,那麼我修行的功夫,就永遠沒有停歇的時候。再說一遍,是顯得這個願心,切實得很,堅決得很的意思。
第四種
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志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善根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禅定。佛及聖眾,手執金台,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花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诃薩,摩诃般若波羅密。
解:一心一意把自己的性命,歸托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情願阿彌陀佛,放清淨的光來照我,慈悲的誓願來攝取我。“誓, 願”兩個字,是說立誓的願心,就是堅決的願心。“攝”字,在下邊一段解釋裡頭會解明白的。我現在用正正當當的念頭,稱佛的名號,因為發了度脫眾生的道心,所以求生到淨土去。阿彌陀佛,從前有四十八大願心裡頭,本來有一個願說道,若是有眾生,要生到我的國度裡頭來,只要他一心相信喜歡念佛,念佛只要誠心,就是念得很少,只不過念十口氣的佛,也可以生到淨土來的。若是念了十口氣的佛,仍舊不能夠生到我的國裡頭來,我就不願成佛了。因為阿彌陀佛發過這個大願心,所以只要肯念佛的人,沒有不能夠往生淨土的。現在我靠了這個念佛的因緣,能得進到佛的大誓願海裡頭。這一句,在下邊一段解釋裡頭,會詳細講明白的。承蒙佛慈悲的力量,使得我許多的罪業,一齊消滅去,使得我的善根,漸漸的增長起來,到了臨終的時候,自己可以預先曉得,並且身體上沒病痛苦惱,心裡頭沒有貪愛這個世界的意思,也沒有捨不得離開這個世界的意思,念頭一些些不顛顛倒倒,很安安定定的,象參禅的人,入了定一樣的。這兩句,在下邊的一段裡頭,會詳細講明白的。阿彌陀佛同了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還有許多的菩薩、羅漢等,手裡頭拿了金台來迎接我,只消轉一個念頭的時候,就已經在蓮花裡頭,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去了。蓮花一開,就能夠見到佛,就能夠聽到佛說法,聽到了佛法,本來有的同佛一樣的智慧,也立刻就開發顯現出來了。到了這個時候,仍舊回到我們這個世界上來,度脫許多的眾生,才算滿了我度脫眾生的願了。我現在一心歸依十方同了三世的許多佛,歸依許多的菩薩,歸依用了大智慧到彼岸的佛法。
釋:慈誓的“誓”字,就是誓願,是發的願心,就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個大願心。“攝”字,是收取的意思。“慈誓攝我”一句的意思,就是情願阿彌陀佛,用他的慈悲的誓願來收取我,使得我不走到別的路上去。“大誓海”,是指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個誓願。因為這四十八個大願心,大得了不得,所以拿海來做比喻。“因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兩句的意思,就是靠了這個念佛的因緣,能夠感應佛的誓願的意思,“如入禅定”一句,是說參禅的人,專門定了心,靜坐了參究佛的道理,等到功夫深了,一心一意,沒有一些旁的亂念頭的時候,就是口中的呼吸,也沒有了,一坐定了,可以經過許久的時候,差不多象死的一樣,這就叫入定。這裡的“如入禅定”是比喻心是不散亂的意思。“金台”是蓮花下面的座子,有幾種的分別,上品上生的,是金剛台;上品中生的,是紫金台,品級低下去,就是銀台了。“乘”字,就是車子,前邊已經講過了的。佛乘,就是最上乘的佛法。佛慧,就是佛的智慧了。我們這些人的智慧,本來是同佛一樣的,因為被種種的煩惱,遮蓋住了,所以智慧就發不出來了,所以就成了凡夫了。現在聽到佛法,所有的煩惱,一齊破了,本來有的智慧,自然就顯出來了。十方佛,是就地位方向說的。三世佛,是就時候說的。就是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代的佛。般若,是梵語,就是智慧。波羅蜜,也是梵語,就是到彼岸。合並起來講,就是用了大的智慧,度過了生死海。生死海,是指三界有生死的,所以叫生死海。到那邊的岸上去,那邊的岸,是指西方極樂世界。就可以不生不死了。這一句,就是說佛法。這末尾三句,就是三歸依的意思。第一句,是皈依佛。第二句,是皈依法。第三句,是皈依僧。從頭“一心皈命”起,一直到滿菩提願,都是發願回向的話,既然發了願,就應該要皈依佛、法、僧三寶。所以末了又加上這三句。照這個樣子,一篇發願回向的文字,才算完全哩!
三皈依
修行的人,沒有歸托依靠,就覺得心思搖搖動動,沒有靠托了。一定要歸依佛、法、僧三寶,才可以有著落。所以受三皈依,是學佛的第一步,回向過後,一定再要念這種三皈依,一堂功課,才可以算有一個結束,才可以算得圓滿。但是念三皈依的時候,每念到一段的末一句,就應該拜一拜,等到三段一齊念完,拜完起來的時候,再問一個訊,就算圓滿了。問訊,是出家人的話。“訊”字,同“問”字一樣的意思。問訊的樣子,同在家人作揖差不多的。先把兩手合攏來,放在胸前,再放下去,到膝蓋地方,再拱手上來,到眉心地方,所以叫做問訊,是取問侯的意思,也就是顯明白恭敬的意思。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解:自己皈依了佛,應該要發願,盼望眾生,大家明白佛的大道理,發出最高的道心來。
釋:修行的人,不獨是自己顧自己,一定要顧到眾生,才可以算是發菩薩心,發大乘心。所以要發大願心,盼望眾生,大家都明白佛的大道理。體解的“體”字,是體貼到的意思,就是明白的意思。
大道,就是佛的道理,無上心,就是大慈大悲的佛心,度脫眾生的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解:自己歸依了佛法,應該要發願心,盼望眾生,大家的知識,都能夠進到佛經的深固幽遠,最奧妙的道理裡頭去。道理不是粗淺的,所以叫深。佛法不可以破壞的,所以叫固。有堅固的意思在裡頭。神秘的真理,不容易明白的,所以叫幽。沒有窮盡的,所以叫遠。奧,是深奧。妙,是極好。使得大眾的智慧,象海一樣的大,一樣的深。
釋:經藏,就是佛經,所說的都是佛法。既然歸依了佛法就應該一心一意的在佛法裡頭用功。“深入”兩個字,就是認真用功。自己的心,同了佛經上所說深妙的道理,都覺得相合,沒有一些抵觸的意思。既然心能夠同佛經上深妙的道理相合,那麼自然智慧一天增長一天,直象海一樣的大,一樣的深了。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解:自己歸依僧,應該要發願心,盼望眾生,大家都做大法師。許多的出家人,都歸他管理,並且大家都和合在一塊兒,一些沒有妨礙。
釋:“統”字,是總共的意思。“理”字,是管理的意思。譬如做了寺院裡頭的方丈,那麼所有寺院裡頭的出家人,就都歸他管理。現在既然歸依了僧,就應該盼望眾生,大家將來都能夠做大方丈,或是做大法師。所有出家的人,一齊都歸他管理。並且大家都是很和氣的,合在一塊兒,你不礙我,我不礙你。
和南聖眾。
解:“和南”兩個字,就是頂禮。先把兩手合攏來,放在胸前,再把右手移開,慢慢的向下,身體也慢慢地彎下去。右手按著了地,再把左手也按著了地,頭便在那兩手中間,叩至地上,再把兩手召開來,放在頭的左右兩邊,慢慢的翻轉來,手掌向上稍停一刻,手在翻回來按著地上。把身體慢慢的起來,仍舊把兩手合攏來,放在胸前,再照前面所說的樣子拜下去,這個叫做頂禮,也就頭面接足禮。因為頭著了地,兩手分開,放在頭的左右兩邊,是接住佛的兩足的意思,所以叫接足。這種禮拜是最恭敬的。顯出恭敬的意思來。“聖眾”是許多的聖人,所有一切的菩薩、羅漢,都包括在裡頭。起初先拜佛,中間念經,末後拜一切菩薩,同了賢聖的僧人可以顯出從起初到末了,總是敬禮三寶的意思。
釋:這一句,實在並不在《三皈依》裡頭的,念《三皈依》的大眾,只要念到一切無礙,就完了。這一句,是應該敲馨子的人唱的,是叫各人一齊頂禮菩薩、羅漢,同了一切賢聖僧,拜三拜 ,就算功課完了,各人都可以退了。
《阿彌陀佛》白話解釋黃智海居士 演述
印光法師 簽定 悟真子 校理
九、三世因果
如何改變命運
改造命運唯行善 燒香拜佛結佛緣
世間純是因果理 種豆豈能會結瓜
信佛教育明佛理 自我改造自當家
不違國法勤學技 脫貧致富是正法
幸福都是自已創 誰家財神會燒鍋
為國工作盡個忠 父母跟前當應孝
尊老愛幼人間道 團結群眾不可少
生財有道莫欺騙 富能濟貧是大善
誰能照此改造已 幸福自然到眼前
摘錄《善至心安》
三世因果經
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
欲知後世果 今生作者是
善男信女至誠聽 聽念三世因果文
三世因果非小可 佛言真語實非輕
今生做官為何因 前世黃金妝佛身
前世修來今世受 紫袍金帶佛前求
黃金妝佛妝自己 遮蓋如來蓋自身
莫說做官皆容易 前世不修何處來
騎馬坐轎為何因 前世修橋補路人
穿綢穿緞為何因 前世施衣濟窮人
有食有穿為何因 前世茶飯施貧人
無食無穿為何因 前世未捨半分文
高樓大廈為何因 前世造庵起涼亭
福祿具足為何因 前世施米寺庵門
相貌端嚴為何因 前世花果供佛前
聰明智慧為何因 前世誦經念佛人
賢妻美婦為何因 前世佛門多結緣
夫妻長壽為何因 前世幢幡供佛前
父母雙全為何因 前世敬重孤獨人
無父無母為何因 前世都是打鳥人
多子多孫為何因 前世開籠放鳥人
養子不成為何因 前世皆因溺嬰身
今生無子為何因 前世填穴覆巢人
今生長壽為何因 前世買物放生靈
今生短命為何因 前世宰殺眾生命
今生無妻為何因 前世偷奸謀人妻
今生守寡為何因 前世輕賤丈夫身
今生奴婢為何因 前世忘恩負義人
今生眼明為何因 前世捨油點佛燈
今生瞎眼為何因 前世指路不分明
今生缺口為何因 前世吹滅佛前燈
今生聾啞為何因 前世惡口罵雙親
今生駝背為何因 前世恥笑拜佛人
今生拙手為何因 前世造孽害旁人
今生跛腳為何因 前世攔路打劫人
今生牛馬為何因 前世欠債不還人
今生豬狗為何因 前世皆因騙害人
今生多病為何因 前世殺生害命人
今生無病為何因 前世施藥救病人
今生囚牢為何因 前世作惡害別人
今生餓死為何因 前世糟塌五谷人
毒藥死者為何因 前世毒藥毒眾生
伶仃孤苦為何因 前世惡心侵算人
眷屬歡笑為何因 前世扶助孤獨人
今生瘋癫為何因 前世酒肉逼僧人
今生吊死為何因 前世擊索在山林
鳏寡孤獨為何因 前世狠心嫉妒人
雷打火燒為何因 大稱小斗不公平
虎咬蛇傷為何因 前世冤家對頭人
萬般自作還自受 地獄受苦怨何人
莫道因果無人見 遠在兒孫近在身
不信吃齋多修積 但看眼前受福人
前世修善今享福 今生作惡後沉淪
有人毀謗因果經 後世墮落失人身
有人受持因果經 諸佛菩薩作證明
有人書寫因果經 世代兒孫家道興
有人頂帶因果經 凶災橫禍不臨身
有人講說因果經 生生世世得聰明
有人高唱因果經 來生為人受恭敬
有人印送因果經 富貴榮華報來生
有人頂禮因果經 事事件件皆稱心
有人深信因果經 同生西方極樂人
三世因果說不盡 龍天不虧善心人
大眾發心廣勸化 印送此經吉星臨
一人傳十十傳百 明因識果做善人
人人向善家家樂 移風易俗永太平
1、在世為人夢裡過時光,勸你修行只說工夫忙,無常一到兩眼淚汪汪,欲要修行閻王出牌拿,陰司路上有罪自承當。
2、白發如霜將近等無常,辛苦勞碌奔波每日忙,生死大事不急去審視,大限來時管你忙不忙,撇了家園空手見閻王。
3、兒孫滿堂看看喜非常,每日叫喚個個在身旁,一到陰司不見人來往,雖有孝子難替見閻王,獨個孤魂見此好淒涼。
4、穿好衣裳吃盡好羹湯,諸般美味時時我先嘗,心願持齋不食有何妨,念佛修行先學聞思慧,一條正路自然亮堂堂。
5、高大樓房貪置好田莊,世界方 圓自身不久長,死去靈魂難免見閻王,有善有惡自然記薄上,鐵面閻君不貪絲毫髒。
6、在世英雄逞強如虎狼,閻王來勾有力難抵擋,天羅地網何處把身藏,壽命一盡繩縛索又綁,陰司路上獨自淚汪汪。
7、勸你修行只說工夫忙,出入收放諸事都定當,牢築長城但看秦始皇,東填大海南去造阿房,鐵打江山豈知也要亡。
8、取經之人本是唐三藏,經是良藥清心大補湯,細辛一味內外盡無傷,有益無損自然保安康,參求明師一定到西方。
9、一子做官滿門受風光,一子成道九祖上天堂,金童玉女雙手拱合掌,寶蓋幢幡接引到西方,同到清涼萬古極樂邦。
10、眾善奉行賽過念金剛,孝順父母勝如禮法王,尊敬師長愛憐恤孤寡,如此之人一定上天堂,西方路上遍地放毫光。
11、榮華富貴也是前世修,身披绫羅蓋世盡風流,吃好茶飯美味共珍馐,修行布施窮苦總相救,福上加福將來西方走。
歎世情 二十則
《涅經橋陳品》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可知一個人的命運,並非由天神掌握,也不由別人操縱,完全是自種因自受果。佛法從根本上揭示“命”和“相”的由來與原理,卻不教人去算命、看相,因為這是捨本逐末,徒勞無益的,“命”和“相”算也是這樣,不算也是這樣。但佛教又不同於宿命論,認為因果律是活潑潑的,不是什麼“鐵板數”。我們在受果報的同時,又不斷在種業因,只要改變“業因”就可以轉變“果報”,而轉變的關鍵又在於“心地”,所謂“業由心造”,“業因心轉”,“相隨心轉”“命自我立”的道理,正是“業能造作一切業”,由心故有一切果,如是種種諸心行,能生種種諸果報,《正法念處經》古德偈語說:“行藏虛實百家知,禍福因由更問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儒家也認為:“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和”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而教人自求多福。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說得好:“人與器皿不同,如筆只能是筆,劍不能變成琴。所以它們存在和毀滅時間的長短,是有一定的,人便不一樣,因為有的人,昨天還是盜,今天可成為大舜,他的吉凶禍福,也便隨之改變,很難說得定。”宋代隱士陳傳(希夷)的《心相篇》說:“心者貌之根,審心而善惡自見,行者心之發,觀行而禍福可知。”這些都說明,善業惡業,唯心所造,福報禍報,唯人自召。歸根結底說明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易經》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這是貫通三世的因果規律所決定的。中國歷史上的范仲淹,是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也是個虔誠的佛教居士。他做宰相時,把工資收入,除留很少部分作生活費用外,其余全都拿來救濟人。他在蘇州辦了一個“范氏義莊”,養活了三百家人,這不簡單,三百家人啊!他當宰相時,家裡開支非常節約,他三個兒子只有一件禮服,因此不能同時出街,他去世後,連安葬費都沒有著落,但是他得到很大的善報。他的兒子范純仁又當宰相,而且子孫後代,代代都出人才,一直發展到現在。《人民日報 海外版》上登了一則消息:“來自世界各地的范氏家族在台北市舉行一個隆重的集會,將近兩百人,紀念范文 正公一千年誕辰,這說明種善因,自然就會得到了善報。
《三世因果》
心地與命運
心好命又好 富貴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 福變為禍兆
心好命不好 禍轉為福兆
心命俱不好 遭殃且貧夭
心可挽乎命 最要存仁道
命實造於心 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 陰陽恐虛矯
修心一聽命 天地自相保
近代高僧印光大師,對於此詩,極為贊賞,常書寫贈人。並說:“此詩於心命二字,發揮周到,果能依之行,則命自我作,福自我求,造化之權不歸於天地鬼神矣”。當代高僧星雲大師,也高度評價此詩,勸人依此修心,忏悔罪障,不造惡業,廣種善緣,培植福德,那麼我們的命運必定是光明平坦的。
要把人做好,必須正確認識和對待逆境和順境,才能克服人生道路上的種種障礙,印光大師在給衛錦洲居士的信中,舉了大量的事例說明“大聖大賢也不能使其只有順境,沒有橫逆”,開示了“因果報應貫通三世,轉變完全由心”的高深妙理,要我們做到“上不埋怨天,下不責怪人”,在受人輕賤時,或者受了冤枉,遭到打擊時,決不能存怨恨心、報復心,要心甘情願去受果報,作還債想,還要感謝別人替自己消了業障,成就了自己。並且回過頭來,嚴格地,深刻地反省自己,真誠忏悔,化解冤仇,知過改過,努力行善,你能這樣做,善業逐漸增長,惡業逐漸消除,自然可以轉禍為福,改變自己的命運,在歷史上的現實中這種例子不少啊!
如果我們處於順境,也不能生貪著心,因而留戀娑婆。或者,你發財了,就應該廣行布施,多種善因,同時勤儉過日子,愛惜自己的福報。弘一大師是一個富貴家庭出身的,他常說:“惜食惜衣,非為惜財,原為惜福。”值得我們學習。香港田氏化工集團的負責人田家炳,前兩年給四川師范大學捐了八百萬元修了一座教學行政大樓,他平時教育兒子從小孩子起,吃紅苕子不准吐皮,紅苕並不值錢,不是惜財而是惜福報呀!在他的教育下,他五個兒子都很成才,都是他事業的得心助手。《四川日報》對這件事,專門寫了一篇文章,贊揚他,從吃紅苕不准吐皮,說到一捐就是八百萬。從佛法的觀點看,擁有財富,是你的福報,運用財富,是你的智慧。這位企業家,既有福報,又有智慧,難捨能捨,值得稱贊。我們學佛人應該明白,富貴榮華容易令人迷戀,障礙修行。所以說富貴學道難,我們對此應有清醒的認識,就不會被好環境所轉移。
我們真正要想這一生了生死,生淨土,成佛道,就必須從做人下手。
生命貫通三世——過去、現在、未來,軀殼是要死的,但是我們的神識永遠存在。所以,人生的意義就是利人,利人的范圍越大,時間越長,那麼你這個人生價值就越大,什麼是菩薩?能夠自覺覺人,自利利人的就是菩薩。這裡的自利,是斷煩惱,讓菩薩不求名聞利養。所以,菩薩的精神,就是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成佛的目的也是為了利益眾生。佛陀提出來的四宏誓願。第一句是目標:眾生無邊誓願度。為了要度眾生,所以必須斷煩惱,學法門,成佛道,都是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而提出的。大家修淨土法門,往生的目的是什麼?還是為了利益眾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留學,提高自己的本領,也是為了今後在更大范圍內度眾生。
《心地與命運之歌》
一、由不忍之心。一切含靈皆是同體,由仁民而愛物,太和元氣布滿人間,則知殺戮生靈,了無義理。一切眾生,悉皆貪生怕死,我何忍殘生害命,以充口腹。
二、因果報應。一切生靈,皆由往昔不知因果墮落畜類,今我殺食其肉,他年彼之惡報既盡,我之殺業方成,則我亦將為彼嘴上肉矣。是故戒殺吃素,非特為生靈計,亦為自身計也。
三、素食社開示法語。[戒殺之理]當今之世,殺劫方盛,尤當提倡戒殺吃素。殺劫者,殺業所成,殺業最大者是“食肉”。因食肉之故,感得一切天災人禍,旱干水澇,YIN雨瘟疫,食肉之害甚多,說不能盡。食肉之人,因果且糾纏不已,報應亦無有已時。《楞嚴經》雲:“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啖。”經有明文,至可十來十具,茲又略述數義,以明不宜食肉之理。
明翰林劉玉绶,船泊蘇州,夢一偉丈夫求救,自稱宋偏將軍曹翰,因屠江州世世作豬,此對門屠者,頃所宰第一豬即我也,祈為救援。醒而果見屠將殺豬,遂買而放之阊門一寺中,凡呼曹翰者,其豬皆回首望之,是可為人變畜生,畜生變人之證。
載籍上活閻王,活小鬼之事甚多,此皆天地鬼神,透露一點因果報應生死輪回之消息,以警戒世人也。
《三世因果》
哈哈哈,真好笑,笑你們那沒竅,世上難逢百歲人,何須枉作千年調。時時心地好培修,不必欺心橫逆要,念頭端正福星臨,念頭不正災星照。貧莫欺,富莫傲。富貴生前修積好,貧賤今生受孽報,兒女八字各生成,何須苦苦索懷報,子孫賢,尚可繼。子孫愚,不時廢,饒君用盡千般計,老天一算成虛費,任你私敵國富,無常到來沒躲處,用不得錢,使不得勢,嬌妻幼子 ,不能隨金谷,繁華總拋棄,空手來空去,骷髅拋在荒郊地,閻羅殿上薄來查,善惡分明件件記,輪回果報不差移,到此地位無人替。占什磨田奪什磨地。何須苦苦斗閒氣,若人說,到此鐵石心腸也流淚,錦銹江山也是空,阿彌陀佛牢牢記,房屋量人斗,嬌妻渡客船,田園身外物,兒女眼前冤。
《彌勒菩薩笑世篇》
七十古來稀,百年能幾,今此幕景,正宜開放懷抱,看破世間宛如一場戲劇,何有真實。但以一聲阿彌陀佛消遣光陰,但以西方極樂世界為我家捨。我今念佛,日後當生西方,何幸如之發大歡喜,莫生煩惱。倘遇不如意事,即便撥轉心頭,這一聲佛急急提念,卻回光返照。我是阿彌陀佛世界中人,奈何與世人一般見識。回嗔作喜,一心念佛,此是智慧中人大安樂大解脫法門也。
《明蓮池宏大師》
十、供 齋
佛祖在捨衛國祗樹給孤獨園精捨居住時,國中有一位富貴長者,其夫人生下一個男孩,相貌端正,世上少見。這孩子出生幾日後,便能說話。張口問父母:“現在世尊釋迦佛還在世嗎?”
父母回答:“釋迦佛祖還處於世。”
孩子又問:“尊者捨利弗和阿難等全在世上嗎?”
父母回答:“諸位尊者、佛祖弟子都還在世。”
父母看到孩子出生幾日就會說話,不知他是神還是人,深感驚異奇怪,即到佛祖居處,求教於佛祖。佛祖對父母二人說:“這孩子有天生福德,希望你們不要有任何疑慮。
父母聽過佛祖之言,萬分高興,辭別佛祖回到家中。此時,孩子又乞求父母說:“希望父母為我請佛祖和眾僧在家供養。”
父母回答說:“請佛祖和眾僧在家供養,要做很多豐盛的膳食,要早做各種准備,不是一下子就能辦好的。”
孩子說:“只要你們灑掃堂捨,整潔床坐。擺設三個高大的床座就行了。至於百味飲食,到時候會自然而至。還有我的先身母親現在還活在世上,居住在波羅國,希望你們也把她請來。”
父母聽從孩子的話,即派人乘騎大象,急速去請。所擺設的三個高床座,一個是為佛祖准備的,一個是為先身母親准備的,一個是為今生父母准備的。佛祖和眾僧請來之後,進入堂捨,依次入座,甘甜美味的各種水果膳食自然擺在了眾人面前。齋飯供養完畢後,佛祖廣說諸種聖法,其父親和二位母親,合家大小聞聽佛法後,依其前世宿業,都得到了佛法初果。
數年之後,這孩子長大成人,辭別父母,出家學道,勤修正業,嚴守法戒,很快就獲得了羅漢果位。
阿難看到後,不解其因,便啟問佛祖:“這位少年比丘,不知前世修下何種善業福田,生於富貴之家,初生幾日就會說話,又能勤學修道,很快得到羅漢果位?”
佛祖對阿難說:“這位少年比丘的前身,生於波羅國一位富貴長者的家中,後來父親去世,家業敗落,慢慢變得貧窮困苦。雖然時逢佛陀降世,但已無任何財物供養佛與眾僧。因此,長久感到難過不快,心意不能自解。於是放棄自己高貴的種姓,到一家富豪人家去做傭人。辛苦一年,得到一千錢。富豪長者問此窮人:‘你想用這些錢娶妻子嗎?’
“窮人回答:‘不是。’
“富豪長者又問:‘那麼你准備用這些金錢做什麼?’
“窮人回答:‘我要用這些錢備辦豐盛的齋飯,供養佛祖和眾僧。’
“富豪長者說:‘你要是為供養佛陀和眾僧,我就把錢給你,並為你操辦,把齋會就設在我家。’
“窮人聽後,十分喜歡,同意長者的許諾。富豪長者便在家中擺設了十分豐盛的佳肴膳食,供養了佛陀和聖僧。因為這個因緣,命終之後又轉生富豪長者家中。現今又請佛和眾僧供養,聞聽佛法,獲得道跡。”
佛祖又對阿難說:“當時的那個窮人,就是現今的長者子,已入佛門的少年比丘。”
佛祖講到此處,在場與會的一切會眾,莫不歡喜,頂戴奉行。
此故事依據《賢愚經》卷1
《波羅人身供養品》譯寫,原文見《大正藏》
曾經有一次,有一位樹提長者,用旃檀木做了一個缽置剎竿上,大聲說道:「無論何人,不用梯杖而能取缽者,此缽即屬他。」賓頭盧現神通取缽。世尊知道後即呵責他:「比丘怎可以為了一個外道的缽而胡亂顯神通。」於是罰他盡形壽不准住在閻浮提,尊者惟有跑去西牛賀洲長住。
後來閻浮提的四眾弟子很想念尊者,向世尊求情,世尊恩許他回來,但是不許他入涅,要他常住世間,護持正法,並應末世眾生的供養,為人天福田。他亦發願無論何處有人請他應供,他必定前往受供。所以賓頭盧尊者是「福田第一」。
《飄雪文藝網》,供大家參考
“賓頭盧頗羅墮”,這一位尊者與我們未法時期的眾生有特殊因緣,那就是佛不令他入滅,留在人間,作為福田第一。頗羅墮意思是不動,福田第一,那就是我們今天,譬如說一般道場裡面打僧齋,那麼可能這個尊者就會化身到這個地方來應供,可是我們要曉得一個條件,凡是能夠感到佛菩薩來應的,這個一定是感應道交。如果我們自己沒有真正的德行,是不能感應的。譬如說我們一般的老百姓,我們也沒有什麼特殊的情形,今天辦一桌好酒菜,請總統來吃,他來不來呢?不會來的,不可能的,你真正是近了很大的功業,有特殊的情形,那麼總統就會來的,這是叫感應道交,而我們一般的時候,我這個發心,來這裡打個千僧齋,來求福報,這些佛菩薩,阿羅漢就來應供啊?真心辦道,才會有感應道交的。真與真感應,誠與誠感應,沒有真誠心不在道,滿腦子裡面就求名聞利養,那也有感應,誰來感應呢?魔來感應,像《阿難問事吉凶經》裡面所說的,惡鬼屯門,魔鬼來感應。你去拜他,那就是真佛菩薩 在。如果說拿這個做招牌欺騙別人,所謂神棍之流的。那個地方雖然是佛像,真佛不在那個地方,而魔附在佛相上,那麼像這些基本的常識,我們要懂,佛法也不外乎天理人情啊!理是屬於真谛,情是屬於俗谛,真俗圓融,真俗不二,所以他才有感應道交,那麼是人天福田,第一位尊者。
《彌陀經》 淨空法師
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佛菩薩示現在世間,絕對不會暴露身份,身份一暴露,立刻入滅。身份暴露還不走,就是招搖撞騙,絕非諸佛菩薩應現。
譬如永明延壽大師,他是阿彌陀佛再來,但身份一暴露,即刻入滅,這是事實。當時的國王是虔誠的佛教徒,發心設無遮大會,平等供養齋僧以修福。雖然是平等供養,首席還是以有德望的老和尚為上座。老和尚們正在彼此謙讓時,突然來了一位不認識的和尚,毫不客氣的就坐在了首席的位子上,因為這是平等的法會。國王也不好講話,於是大家就這麼坐下來吃飯。用齋畢,國王就問永明延壽大師:我今天供齋,有沒有聖人來應供?永明大師講“有”,他問:“什麼人”?他回答:“燃燈古佛今天來應供”,國王高興的不得了,說:是哪一位?他說:就是在首座的那位邋遢和尚。國王一聽,趕緊派人四處打聽,最後在山洞裡找到了老和尚,誰也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因為他耳朵長得很大,可是就稱他作“大耳和尚”。找的人曉得他是“燃燈古佛”,所以磕頭作揖後恭恭敬敬。但他說了一句話:“彌陀饒舌”,說完就坐化了,這就是身份己暴露,所以坐化入滅了。大家一聽“彌陀饒舌”,那永明延壽大師一定是阿彌陀佛再來。燃燈古佛走了,阿彌陀佛還在家。就趕緊返回去向國王報告,國王方才曉得永明延壽大師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歡喜的不得了。立刻前往拜見永明大師,這時正好有人匆匆忙忙來報信,幾乎跟國王撞了一跤,他報告說:“永明大師圓寂了,我們縱觀佛教兩三千年來,多少佛菩薩 應現於世間,一旦身份暴露了,無不是即刻入滅。總是真的。身份暴露了還不走,就是騙人的。所以,我在美國聽說這個人是什麼菩薩再來的,哪個人是什麼佛再來的,說了又不走,很奇怪!佛門的規矩,身份暴露 一定要走,我們才相信是真的,身份暴露還不走,肯定是假的,欺騙世人。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露相不走不是真人,諸佛菩薩,祖師大德如是示現,讓那些冒充的人,不得其便,我們要了解。
《淨空法師 說故事》
所以在廟上,或佛堂,你無論做什麼東西,都要先供佛。本來在佛的誕辰,先要做點好的齋菜來供佛,供完佛之後,人才可以吃。供佛在中國來講,有的用三碗飯菜,擺在佛前,要擺得正正當當,不是隨便擺在一邊,馬馬虎虎的。譬如三碗要擺在正中間,擺得很好看,齊齊整整,供水果也是。佛前擺供的地方,任何東西都不能放,這表示恭敬。你若隨便放東西,那就表示不恭敬佛,為什麼?譬如在一個人面前,你放了亂七八糟的東西,他也會不高興的。要是不修邊幅,馬馬虎虎,像豬狗那班人,那就無所謂。要是一個干淨整齊的人,放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在他面前,他會不高興的。尤其佛是一個最清淨的人,所以你放得亂七八糟的在佛前,那是不對的。
佛前只可以擺佛的供果或供菜,其余的東西都不能擺。除了用三碗飯菜供佛,又有的用五碗,也有的用七碗,有的用九碗,也有的用很多很多的。尤其是供天,在佛前幾張台桌都擺滿了,完全用齋菜來供佛,一碗又一碗都擺得整整齊齊。不是用一個大大的東西擺在那地方,或者買了餅干就那麼放著,也不打開,那不是供佛,那等於在污辱佛一樣。在佛前供東西,必須把它打開,不是用紙包著就放在那兒,這就是供佛,那不是的。這些問題我們都應該知道的,你在佛前供東西,你也不打開,就往那兒一擺,那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你就是給人吃東西,你也不能就這麼一擺說:「你吃吧!」人家也不會吃的。
中國有「君子不食嗟來食」的事,好像要飯的人,當你給他飯時,又不屑的喊道:「喂!你吃吧!」他也不會吃的,這叫不食嗟來食,何況供佛呢?擺在那兒也不打開。我看見很多次,不過我也沒有這麼多時間來講這些問題。現在佛法傳到西方來,表面的儀式一定要知道,上供的碗一定要擺得正正當當,不能亂擺的,供果、花瓶也都要擺得正當,好像花瓶你擺得不對稱,該擺在這個地方,而你擺在那個地方,這就不好看,就偏墜了。一切事都要有規矩的,說是這麼多的規矩怎麼搞得定呢?搞不定,那你就不要修行。修行就是處處都要合法,處處都要循規蹈矩。
《宣化上人講述》
十一、鬼神降壇
很多人由於神佛不分,把民間信仰視為佛教信仰的同類,而且佛教信仰中,也摻雜了民間信仰的現象,以致佛教被誤為是神道設教的亞流。
考察「神道設教」的原意有兩種:一是《易經》所說的,君主順應自然之理以教化人民:「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惑,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此如孟子所說:「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在位的君主稱為天子,順應天命而治理國家,都是神道設教之意。二是利用鬼神以統治並教育人民,這是《後漢書》所說:「急立高廟,稱臣奉祠,所謂『神道設教』,求助人神者。」前者的神道,即是代表自然法則的運行;後者的神道,是以特定的鬼神信仰,給予人類的啟示和指導。前者尚是理性的,後者即屬於盲從的迷信了。
《淮北佛教信息網——佛教網絡道場》
魔說將來我要破壞佛法,佛說沒有人能破壞正法,魔說到你末法時期,我派我的魔子、魔孫、剃頭受戒,披上袈裟,天天講法、說法、只講法,所以《愣嚴經》說:“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
要依據經典,妖魔鬼怪不會講經說法,如會就成佛菩薩了。它不用正規的來教導,搞些邪門外道來騙人,誘惑人,這是佛與魔不難辨別之處。
《無量壽經》 淨空法師
章嘉大師告訴我扶乩有這個鬼神降壇,這個是確有其事,不是編的,這些鬼神大多數絕對是冒充的佛菩薩,依古聖先賢名義來降壇,其目的也不算壞,因為這些靈鬼他們也想修善、積德,如果用他本人的名義,那真是世間所謂的微言聳聽,縱然降壇,大家不相信,所以他就冒充佛菩薩的名義來降壇,其實決定不是佛菩薩,那他呢?也是規過勸善,勸勉大眾相信因果報應,斷惡修善,勸人做好事,這是他自己在修善業,至於靈驗上來說呢?小事情很靈驗,為什麼呢?這些靈鬼有神通,他這個神通能力很小。所以你要問最近幾天的事情,他跟你講的很清楚。你要問兩三個月之內的事情,他有時候也很正確。但是你要問到幾年以後的事情,一年、兩年以後的事情,他往往就不負責任,胡說八道了,這個就靠不住,因為他的智慧有限,他的能力有限。
《阿彌陀經》講記 淨空法師
有一些念佛人他不老實去念佛,而去求仙拜神,去恭敬鬼。為什麼他要恭敬?因為這裡邊有相善在牽引他。也是善,但是這種東西他是有所圖謀,他是要拉弟子,我們好端 端 的人,他要往他們那個道裡拉。在這方面,他給一些糊塗人嘗點甜頭,這麼一嘗,他就甘心情願跟上他走,這就叫壞菩薩法。在我們正解脫道上,混合了這些東西,這就難了,障道相當厲害。所以對於修行人來說,一定要注意這方面,不能糊塗,這一旦糊塗了,這一生不能解脫,而且可以說是生生世世都很難了。我們要把這方面一定掌握的明明了了,要認清道路,我們佛弟子,唯佛是我們最終的目標,別無他求。就是我們身體上,有一點點的小不舒服,就是大不舒服吧,我們學佛人應該明因識果,不能因為有一點痛苦,便就怨佛法,這就錯誤了。我們修行人,身上有一點痛苦,這是我們往昔的業障,今生也可能說是佛力加持,重報輕受,我們早早地報,早早就了啦。我們修行就是要了業,了業如何去了,通過什麼方式去了,這要搞清楚。業障它不是一個樣子,因為我們所造的業不是一樣,所以有各種各樣。身體上的痛苦,這是通常人都會有的,因為每一個人都造了這種業,不可說有的造,有的沒造,這是不可能的,這是通常人的一種業,都會有。另外還有人事物方面的,因我們人總是有一種攀緣心,有一種自私心,在人事關系上,多拉一些,希望所有人對我們好一些,可是往往遭到了反報,這也是業果,是我們往昔造的業,今日受的報。因為你往昔對眾生的態度可能是不太好,所以今生就是遭報的。包括一切事情做的不順,這都是業障,有業有報。我們自己有什麼心愛的東西,或者是丟了或者是損壞了,這都是業報之內。我們學佛是學覺悟,首先要明了因果,你因果不明,這就沒有覺悟,還是一個糊塗的凡夫。一定要常常覺悟,若把這些道理弄清了,我們正常行的就是菩薩法,這個世界的相善,就壞不了我們的道路。你搞不清楚,那是肯定要壞,因你糊塗,一拉就跑了。身體上少有一點小病,他不懂得去念佛,去為善來消業,結果“哎呀,看起來這佛和菩薩不靈,還是去拜拜大仙爺”,這就出問題了。現在這種現象還就是多,很可惜,無上的世尊,無上的道路他不懂得去崇拜,不懂得去行,去拜一個大仙爺。是的,有時間他會給你點小小的甜頭,就慢慢勾引你上他行的道,勾引你信仰他,勾引你服服帖帖,直到讓你作不了主,聽他擺布。他叫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他叫你說什麼,你就要說什麼,因為你這一輛車的方向盤掌握在他的手裡了,這個方向你把持不住了。所以你說了不算。人們說做魔子魔孫很難聽,誰也不想做,可是,一旦是糊塗了,他沒有感覺這就做了。有一些鬼怪的東西附到人體上,冒充這個菩薩,那個佛,來惑亂世界,來壞菩薩。在《楞嚴經》上就有這種說法,在末法年代,有好多邪魔鬼怪附到人的身體上,裝神弄鬼,裝佛裝菩薩,還說他得到了無上道了,其實是一種鬼怪的小小鬼通在作怪。剛開始人們不懂得,認為這對我們很好,能幫助減輕一些病苦。這也叫相善,其實是不善中的不善,人們辨別不清。把你從光明的道路上拉到了下三道去,你說這多險。所以說,我們通途的修行,一定要認清路徑,什麼是佛法,什麼是我們真正的解脫法;什麼是一種邪法,什麼是一種鬼法,這一定要辨別清楚。
《精進佛七開示》昌羲法師講
十二、助念生西須知
第一、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
切勸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應交代事,速令交代,交代後,便置度外,即作我今將隨佛生佛國想,以至誠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發慈悲,親垂接引,令得往生。
第二、大家換班念佛,以助淨念
病人心力孱弱不易相繼長念,此時全仗他人相助,方能得力,須知助人淨念,往生,亦得人助念之報,且莫說父母盡孝應如是,即為平心亦培自己福田,長自己善根,成就一人往生淨土,即是成就一眾生作佛,助念宜輪班,法器唯用引磬,念佛不快不慢字字分明。
第三、切戒搬動哭泣,以防誤事
病人將終之時,正是凡、聖人、鬼分判之際,只可以佛號開導彼之神識,不可洗澡,換衣、移動、哭泣,任彼如何坐臥,(頂聖眼天生人心餓鬼腹、畜生膝蓋離,地獄腳板出)各各懇切念佛,不必探彼熱氣,決定帶業往生。
(一、自己吃飯,不麻煩人,只喝茶可以。二、萬不可收紅包,絕不可破例)
萬一破壞規矩,變成不給紅包就心不在焉,不誠心念,助念變成去賺錢,這是破壞佛法,連收人東西也不可以,在家人去助念,拿錢就是去造罪業,拿人紅包這助念團就完了,大家要學印祖,否則是叛徒,不遵守規矩就是欺師滅祖,凡是蓮友加入念佛班,都有名冊,班員的直接眷屬相信佛法,有了事我們就去助念,若有不信的就不用說了,這是助念的范圍。
去助念應准備的東西是:帶三尺大的佛像,臥香爐,二只磬,二只蠟燭(香勿間斷)一杯水及碗,這些我們帶去,不論他家有無,佛像擺的位置,以病人能看到為原則,不一定要釘上,掛上,擺上即可。也不一定分東西南北,因各家房子不一樣,十方原來不分東西南北的,有佛像就是西方。六字,四字按照規矩念,先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再由六字轉四字,用兩只引磬互相配合,香燭帶的用完可用對方的,若沒有不點也可以。進門後班長先裝佛像,點上燭及香,坐位安排好,就開始念,坐位安定好,很重要,這可安病人的心,免的病人跟著我們東張西望,病人如果不甚危急,可以(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開始念,若危急,從六字念,再更危急,直接念四字即可,一聲阿彌陀佛,三乘皆包括,重要在能引起病人的佛號,功德就無量了。
且念者,尚須注意,凡進門前,必須先找主人,見了主人後才可以進房子,以免東西遺失,被嫌疑,主人領我們哪裡我們才進哪裡,不助念時在一旁不做事,助念時全心放在佛號上,助念中,閒雜人不得進來擾亂,可以遠看,不可以說要進來探病,說些動情感的話與行為,要知病人一動就完了,助念時要尊重助念團的規則。
只要是在助念,別人都不能探病人,打閒岔,以免動情愛失去正念,亦不能讓病人聽到其它聲音,哭聲更不可以,如此也許有人會發生誤會,認為禁止太多,助念者忍受這些誤會,病人臨終前若想喝水或吃東西,可以拿給他吃,但不能談話,只能口念佛號拿到前面喂他吃,若說了話,病人的心裡有別的聲音,就不能一心了。
大家平日做功課時都要求一心不亂,臨終更要一心,助念者不能咳嗽,打哈欠,或發其他聲音,令病人聽了,都不好,這要平時練習,要練習無雜音,否則病人正在念著佛號,被一聲咳嗽打擾,就不知魂要飛到何處了。正要斷氣,此刻是最重要的,於緊要關頭時,家人會想在病人前,要禁止,且不准談話,不可爸啊、媽啊的叫,一律要念佛,會動情就是家人亂壞的。斷了氣後,靈魂還沒有走,八識的業力還在身上出不來,功夫好與罪業重者,彈指間就出去了,普通人則出不來,如從蝸牛殼裡要脫出來般的難過,因此二十四小時不斷念佛號就保險了。古人很重視這點,孔子日:“三天後才大殓,三天後靈魂才走”,聖人都懂,普通人對生死大事多半不明了。
助 念 須 知
一、准備
(一)先安設佛像,香燭,位於西方為宜,但不要勉強,其病室內原有阿彌陀佛像者,則不另設,香、煙不宜過濃,免使病人呼吸有礙。
(二)佛像位次,以使病者看到為宜。
二、開始
(一)助念者單念[阿彌陀佛],只敲引磬,不用其它法器,亦不誦其他經典。
(二)助念者到達病人家時,倘病勢已至垂危,宜免除其它儀式可徑向前敲引磬,念四字佛號。
三、助念人數
每班以二至五人合念,至多不超過十人,每班助念以二小時為宜。
四、開示:
(一)如病人神識清楚,可由助念負責人,勸其放下萬緣,隨聲念佛,或從心念,或用耳聽。
(二)如病者有所依戀,由助念負責人講壽數未盡,可得速愈,壽數如盡,往生極樂之簡要語使提正念。、
五、預防障礙
(一)不問病者之家屬,親友自開始助念,一概不得向病者前,擅越他事,如系念佛者,由護念人問助念負責人,請求得允許後可參助念
六、禁止
(一)病者倘自欲沐浴、更衣、須在助念前行之,由其家屬負責,然亦視其病況緩急而定,其不欲者不必強為加其痛苦。
(二)開始助念以後,凡沐浴、更衣、移動等事,一概禁止。
(三)不得向病者閒談雜事,俗情安慰,詢問遺囑,歎息,哭泣,以免引動愛情,有礙往生。、
(四)臨終之時,或坐、或臥、側臥、仰臥、皆隨其便,不可強制。
(五)終後二十四小時內,不得移動,沐浴、更衣、如慮時久關節強硬,可用毛巾蘸淨熱水,圍於臂肘,膝彎,再以熱水淋洗,不久即可軟和。
(六)終後二十四小時內,不得用手觸屍體。
七、助念終了
(一)病者終後,二十四小時內,不斷佛聲,在此時間,若亡者頭頂暖濕,助念任務終了。
(二)助念團任務終了後,遺體沐浴、更衣、移動,及其眷屬哭泣,葬事,可任行之。
《佛學問答摘錄》 淨空法師
當病人病重,快要走的時候,他會告訴家裡照顧他的人,他看見什麼人在門口,他所說的全都是過世的冤親債主,家親眷屬,這個時候是危急的關頭。佛在《地藏經》上講的很清楚,他所說的那些人是真的看見,但是否真的是他的家親眷屬呢?《地藏經》上說不是的,而是他的冤家債主變現家親眷屬來接引他,然後跟他算賬,這可麻煩了!所以祖師大德教導我們念佛求往生的人在臨命終時,出現這種狀況,助念的人是他的真善知識 ,助念的人遇到這種情形要立刻提醒他,若他說看到某人時,應馬上告訴他,不要管他,不要理他,念阿彌陀佛,他只要一說話,立刻把他打斷。臨終開示不要說別的,只說這句話,說別的他聽不進去,只要照顧他“正念”分明,什麼是“正念”呢?一心專念阿彌陀佛,絕對不要被這些陰境現前擾亂了,那就無量功德,臨終不能念經,因為經文太長,你越念他的頭腦就越亂,就只一句阿彌陀佛……。
聾子聽不見聲音是耳根有障礙,但神識沒有障礙,他臨終時,神識清楚,念佛決定有效。
問:臨命終時,究竟應念地藏菩薩,還是念阿彌陀佛?
答《臨終須知》教人,若病人臨終時業障現前,應念《地藏經》或持地藏菩薩名號,幫他消除業障。如果是修淨土的念佛人,家人看到他臨終有業障現前,應到他處去念《地藏經》或地藏菩薩名號,回向給他消除業障。同時可以告訴他,但是不要讓他聽見,聽見他會夾雜,在他面前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這個作法就正確,如果不是學佛人,不相信淨土,也沒有意願求生淨土,臨終有業障現前時念《地藏經》或地藏菩薩名號,給他消除業障,早生善道,這樣做就很圓滿。
《送往生須知》“中陰身”的救度
臨終前開示詞
OOO居士(大德)阿彌陀佛!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過程,舉世之人,誰能幸免,佛陀說:“世間是苦、空、無常的,現在你要將世間的一切,萬緣放下,心不起貪戀、執著、並以至誠心懇切念佛,信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是念佛求生之正念,能消業障,並解除現前所受之苦,而得清淨自在。
現在請您以至誠恭敬之心,一心念佛,懇求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佛力加持,佛光普照,提起信願念佛之正念,聲聲懇求阿彌陀佛來接引,念念求生西方極樂國。
亡者開示詞
OOO居士(大德)阿彌陀佛!
現在是您壽終正寢,也是您的神識(靈魂)要轉法界重要時刻,佛陀 說:世間是苦、空、無常的,現在您要將世間的一切,萬緣放下,千萬不可貪戀,執著,提起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正念,把握這次難得的機緣,了生脫死,永不輪回。
現在請您以至誠恭敬心和蓮友一心念佛,懇求大慈大悲,阿彌陀佛,佛力加持,佛光普照,此時沐浴在阿彌陀佛金色慈悲佛光之中,無始以來,您的業障無名煩惱,一切苦全蒙阿彌陀佛慈悲佛光淨化,阿陀陀佛親垂接引您往生西方,圓成佛道。阿彌陀佛!
冤親債主開示詞
OOO居士(大德)累世冤親債主 阿彌陀佛!
往昔 OOO 和您們大家有緣。佛陀說:在一切緣之中,結清淨法緣最為殊勝,所以藉此會因緣,您們要和OOO結最殊勝的清淨法緣。也就是不要障礙他念佛求生西方的正念,現在請您們以至誠心和蓮友一心念佛,幫助他往生西方 ,如是圓滿佛事,無量之功德,悉皆回向您們,讓您們早日離苦得樂,但願您們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切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
阿彌陀佛!
印光大師開示之臨終三大要
第一、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
第二、大家換班念佛,以助淨念
第三、切戒搬動哭泣,以防誤事
(開示文每半小時開示一次,念三遍,集體念時最好用引磬)
十三、超度亡靈
問:祭祀去世的父母,是兒子的本份,父母在世時不吃素,今天以素食祭祀他們,就不隨順親情了?
答:如果祖先要靠你的祭祀才飽,則一年之中,祭祖不過幾次,其余350天不會餓嗎?如果其余350天並不餓,就說明祭祀祖先不過是盡子孫的一點心意罷了,盡心意並不一定要殺生造業。做兒子的,讓父母一輩子操心勞累,生前不能盡孝,而死後又以這些虛名利害父母欠下多生業債,這就真不配做兒女了。孝順的兒女總是懷著一顆仁愛之心來奉養父母的,在父母過世之後,殺生害命,將眾生血肉呈獻於父母前,這就太缺乏仁愛之心了。
問:子孫設祭,祖先會不會來享用呢?
答:先人如果投生鬼道,子孫態度十分誠敬,就會來享用。
《安士全書選譯》
問:在佛門中超度祖先,要做幾次?如何才知道有沒有效果?
答:要做幾次沒准,實在講過世的祖先究竟在哪一道,我們不知道,如果他到人道來,他現在可能已經是小孩,或者已經是年輕人,如果到天道,天的壽命很長。餓鬼道的壽命也長,經上講餓鬼道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個月,壽命短的是一千歲,如我們要做超度,我們做一輩子,他那裡才幾十天而己。所以,想超度祖先,如果他在餓鬼道,子子孫孫都要接著超度;在地獄道就沒辦法了。至於有沒有效果?都在你自己有沒有誠意,有沒有真正修行,若你有修行功夫,加上誠意,效果就非常顯著。
問:對病人的冤親債主應該做些什麼?
答:應該做超度的佛事,佛事怎麼做法?最簡單的作法,就是用真誠心清淨心為他誦經念佛,斷惡修善,將此功德為他回向。或者在超度的法會中,供個牌位,親自參加大眾的超度佛事,那也很殊勝,供牌位是個形式,當然最有效果的還是自己讀經念佛回向給他。
問:我超度父母兄弟姐妹三十多年了,一直沒有夢見他們,請開示。
答:沒有夢到他們,表示他們已經超度了,到好地方去了,常常夢到就麻煩了,超度需要幾千塊,恐怕不靈,效果不大。為什麼?這是買賣,超度不要錢就會靈,要錢都不可靠,超度的方式很多,最好的方法是印光老法師教我們的,印經布施功德回向,非常有利益,你印的經典許多人讀誦,將來有一個人在經典上真正受益開悟,你的功德就不可思議……
《佛學問答摘錄》
在定中地獄境界現前,看到鬼王,鬼王問她:“你到這兒來有什麼事?”她說:“我的母親在世時,造作種種罪業,現在墮落地獄,請問她現在在什麼地方?”鬼王合掌說:“確實你的母親在地獄,但是因為你發願超度她,她在三天前,就升到天上去了。”她並沒有請法師誦經,拜忏,而是自己念佛念到一心不亂,以此功德回向,母親就離開地獄,生忉利天。
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清楚,一個人修行證果不容易!她一日一夜能念到一心不亂,是她母親的功勞,她母親要是不墮地獄受苦難,她也不會這麼懇切念佛。所以,她能念到一心不亂,母親是增上緣。她作了菩薩,鬼神對菩薩的母親就格外看待,所以母親就生天享福了。
因此,真有心超度家親眷屬,自己一定要認真修行,積功累德,你修行有成就,他才能得超度。譬如在世間,你想讓你的父母,家親眷屬,在社會上得到一切大眾的尊敬,你一定要成就你的學問、德行。一般人聽到“這是某某人的父母,某某人的眷屬”,大家對他就特別尊重,特別照顧,這就是加持,這就是自然的感應。明白這個道理,就懂得《地藏經》講的原理、原則,超度的確是有功德的,能幫助造 作罪業的亡者。
《地藏經》記載,光目女的修行功夫,沒有婆羅門女殊勝,她只達到功夫成片,因為婆羅門女是定中見境界,光目女是夢中見境界,定中境界比夢中境界殊勝,但也算是有成就。
近代虛老法師在《影塵回憶錄》裡,講了一段超度的故事。當時,他還沒有出家,住在天津與幾個同參道友一起研究《楞嚴經》,“八載寒窗讀楞嚴”。他和朋友合伙開了一間中藥鋪,一天中午,一位劉居士看店時,在櫃台上打瞌睡,作了一個夢。夢中見到兩個人,是他的冤家債主,這兩個人欠他的錢,無法還債,上吊自殺。看到這兩個人來很害怕,就問他們:“你們來干什麼?”這兩個人說:“我們來求超度。”他聽是求超度,心就安了,不是來報復的,於是他就問:“要怎麼超度?”他說:“只要你答應就行了。”他說:“好!我答應你。”結果看到這兩個鬼,踩著他的膝蓋,踩著他的肩膀升天了。這兩個走了以後,又來了兩個,是他死去的太太跟小孩,跪在他面前求超度。他問:“怎麼超度他們?”“你答應就行了。”就看到這兩個鬼魂踩著他的膝蓋,肩膀升天了。這就說明超度必須自己有修學的功夫。
對於現代佛門裡,大規模的超度佛事,我曾請教過道 安法師:“超度是怎麼來的?”他說大概起源於唐明皇。那時是安史之亂,郭子儀平定了動亂。朝廷在每個大戰場 ,建立 一個寺廟,都稱作[開元寺],目的就是追悼死難的軍民。那個超度法會等於現在追悼會,請高僧大德誦經拜忏、回向、追悼、是紀念的意思,由國家來提倡。以後民間慢慢也就有這種做法,也是請法師大德誦經、拜忏、超度祖先,可能是這麼演變的。
但發展到現在,完全變質了。以前超度是寺院附帶做的事情,一年也不過一次,二次,寺廟主要是講經說法,領眾修行這稱之為道場 。現在一般寺院道場,很少講經,解門,行門都沒有了,最多每年打個佛七、禅七。平時以超度死人為主,這與佛教本質不相符,寺院是度活人的,現在佛教是度死人的,因此將佛教從教育變成了宗教。
這種大規模的超度,有沒有效果?不能說沒有效果。最重要的是主法的人,如果是有修,有證那個力量就非常顯著。從前梁武帝很喜歡的一個妃子造作罪業,墮落在惡道。梁武帝是佛門大護法,請寶志公主持超度法會,以後記錄下來,稱為《梁皇忏》。寶志公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將梁武帝的妃子,從惡道超度到忉利天。而現代有修有證的人沒有了。
我一生不敢做超度的佛事,因為我沒有這個德能。從前台北景美華藏圖書館,每年只有清明中元、冬至三次祭祖的法會。牌位是百姓祖先的牌位,一律平等,絕不收錢。我們本著真誠、清淨的心,誠心誠意超度,誠就能感應。近代因為社會動亂,死難的人太多,所以我們每個月做一次三時系念,誠心誠意超度在這個月中,死難的冤魂。
希望諸位了解超度的理論與事實,做總比不做好,只要盡心,誠誠懇懇,一定會有感應。
《佛陀教育》淨空法師
普為出資及讀誦受持
輾轉流通者回向偈曰
願以此功德 消除宿現業
增長諸福慧 圓成勝善根
所有刀兵劫 及與饑馑等
悉皆盡滅除 人各習禮讓
讀誦受持人 輾轉流通者
現眷鹹安樂 先亡獲超升
風雨常調順 人民悉康寧
法界諸含識 同證無上道
原平市淨壽居士摘編
忻州福田寺妙祖法師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