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笑禅錄》中看到這樣一個故事在:有個人憂心忡忡的對他的朋友說:“我昨天晚上在夢裡大哭,這一定是個不吉祥的兆頭。”他的朋友打哈哈說:“沒關系啦,夢是反的,晚上在夢裡大哭,白天就會大笑”那人一聽,反問:“果真如此?!那麼晚上夢見有我在哭,白天豈不就無我在哭了嗎?這可如何是好?”
掩卷莞爾,卻不禁又陷入沉思。夢的神秘性,一直是人類無法解決的問題。從古至今,無數人上下而求索,不斷的嘗試通過各種途徑來解釋夢從何來?何者是夢?更有許多所謂的“解夢”者,為那些無知的人解夢,從而騙取大量錢財。實是令人歎息,余乃“粥公”(粥飯僧),但本著佛子以法利生的本懷,在這裡以佛教的觀點來“解”夢,以述而不作的立場與大家共同探討。
根據佛教的看法,夢只是一種心理現象,是一種在睡眠中思維不受意識操縱的活動。有一部經叫《米林達王所問經》,把夢的起因歸納為六種:
一、夢是人類休息時,心識的反射作用。正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境產生的一切景物,早已儲存在我們的潛意識裡,平時由於我們六根攀緣六塵無暇顧及,但當我們睡眠時,前五識都停止了活動,意識可是還在活動著,就為我們呈現了“夢境”。
二、夢是由於潛意識對外在刺激的反應而呈現出來。這些刺激包括我們身體內部的,如吃得太飽,以及外在環境的,如天氣、噪音、氣溫等,潛意識理智地處理這些現象,以免干擾人的睡眠。
三、 天人和精靈的提示。當我們將自己的修行功德回向給已逝的眷屬時,有些已經輪回轉世做了天人、精靈的就能和我們溝通,他們還視我們為其眷屬,從而庇護我們。如果我們將要發生較大的好事或壞事時,他們就會以夢的形式來提醒我們,對這樣的夢,我們要理智的去對待。
四、 夢是過去業力的展現。我們的心識,是過去一切業力的積聚,有時候業力現前時,我們處於休息狀態中的意識會顯示某些清晰的景象,這些景象都是即將發生的重大事情,此類夢境一般只發生自少數特殊的人身上。
五、 不同空間的人的意識相互溝通。當一個人以強烈的意識發出信息,他想要與另一個人溝通,那麼當一個人心識處於非常平靜的狀態時,在夢境中就能收到他人的信息,不過這種情況一般只發生在一瞬間,因為普通人意識沒那麼強。
六、我們其實生活在夢中。浮生若夢,幻質非堅,正如一位英國詩人所說:“我們生活在夢中,當我們清醒時,生命結束了,夢也結束了。”但我們生活在夢裡而不自知,把這個“夢”當作是真實的。所以,在睡夢中所做的夢不過是夢中夢罷了。
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佛和阿羅漢不會做夢,因為佛是大覺者,他放松身體的方式與我們普通人的睡眠不同,因此佛陀無夢;阿羅漢也不會做夢,因為他們的心識已經獲得永恆的平靜,且已完全斷欲,沒有觸發夢境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