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蕅益大師開示念佛法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鐘茂森博士主講——重陽老人節獻禮
  2008/10/7 華嚴講堂 檔名:52-299-01

  附:《蕅益大師示念佛法門》原文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請坐。今天是農歷九月九重陽節,也是我們的老人節。在這個節日裡,我們首先恭祝所有的老菩薩們吉祥如意,法體安康,一心念佛,得生淨土。世間人慶祝老人節都會用一些歡樂的歌舞、茶話這些方式,我們道場裡面學佛的同修們用什麼方式來慶祝老人節?我就想到,佛陀教育的道場每天講經教學不斷,在老人節當中我們還是用教學。今天我想用淨宗第九代祖師蕅益大師他開示的念佛法門,來做為我們慶祝老人節的一個方式。因為人到暮年,最重要的考慮就是往生大事,我們人總有生有死,到了真正要走的那一天,要到哪裡去,這是最重要的一個考慮,因此我們要好好的來學習淨土,認真的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我們最圓滿的去處。這樣來慶祝老人節,我想也是很有意義的。

  重陽節,這是過去古人也都是很重視的一個節日。重陽節有這麼一個傳說,這是講到在東漢時代在河南汝南縣這個地方有個人叫做桓景,他的家鄉有一年發生了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他的家鄉也有很多人因為瘟疫喪生。桓景這個小伙子他發了願要去終南山學這些道術,希望能夠有本事來降伏瘟神,於是就到了終南山拜師學藝。他的一個師父是位仙人,叫做費長房,看到這個小伙子很有孝心,而且有堅定的求道的心態,於是就收他做徒弟,教給他這些仙術,後來又給了他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他早起晚睡,披星戴月,非常勤奮的學藝,到有一天,他師父就對他說,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來了,他又會到你家鄉害死很多人,你現在學藝已經可以出山了,你就趕快回去為民除害。於是師父就給了他一包茱萸葉,這是一種葉子,一種喬木植物,茱萸葉子,又給了他一瓶菊花酒,告訴他,說你回到家鄉告訴你的父老鄉親們,趕緊登高,爬到山上去避禍,你可以用這個酒、這個葉子來幫助你的這些家親、鄉親父老來防這些瘟疫,這把青龍劍給你去降魔。於是桓景就坐著仙鶴從終南山飛回他的家鄉。第二天九月九一早他就帶領著所有的父老鄉親爬到附近的一個山上去避瘟疫,這時候瘟神從汝河那裡跳出來,正要進行施這些瘟疫的時候,突然聞到菊花酒的香味,另外也聞到茱萸葉子的味道,他心裡就很害怕,看到人都跑到山上去了,這時候只見到桓景拿著降魔青龍劍沖下山來,跟這個瘟神搏斗,沒過多久就把這個瘟神給斬除了。後人為了紀念這段典故,所以每逢到九九重陽節都登高,登高可以避邪,可以延年益壽,重陽節也就做為敬老、尊老的一個節日。

  我們看了這段典故,過去看了覺得它是一個很好的像神話一樣的故事,現在學佛了,我們從這個故事裡面可以得到一些啟示。這個故事裡面講的桓景他有這個孝心,有這分慈悲,為了救自己的家親、父老鄉親,上山學藝,勤學苦練,終於有本事來降魔。我們修道之人也要學習這分存心,我們現在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等於好像到極樂世界去學本事,學什麼本事?學降魔的本事。這魔是什麼?佛在《八大人覺經》裡面講魔有四種,一種是我們的五陰魔,第二種是煩惱魔,還有天魔,這三種魔都是我們自心的、內在的煩惱,我們的這個五陰身,這些都是折磨我們的,這叫魔,外在的誘惑叫天魔,我們在這個生死六道輪回當中就是常常被魔所控制、折磨,沒有本事自己解脫,更沒有本事幫助我們這些有緣的眾生。所以我們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裡面見了阿彌陀佛,五眼六通具足了,再乘願回來娑婆世界,那個時候我們內沒有煩惱,外不受誘惑,我們就能夠降魔,我們就能夠真正救度苦難的眾生。所以我們今天來學蕅益大師的這篇開示是很有意義的。

  蕅益大師我們都非常了解,他是淨土宗的第九代祖師,他著作很多,在律宗方面很有造詣,同時在法華、教下也是深入經藏,可以說是通宗通教的大德。他自己晚年專修淨土,他最有名的著作就是《阿彌陀經要解》,這是他在九天之內就完成了,這個真的是了不起。他寫出的這一篇著作,印光大師說,蕅益大師老人家注的這個《要解》,假如是古佛再來為《阿彌陀經》再做一篇注解,也無法超過蕅益大師的《要解》。這說明蕅益大師如果不是阿彌陀佛再來,那必定也是觀世音菩薩再來。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印光大師他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大勢至菩薩對蕅益大師這樣的稱贊,那你想想蕅益大師還能是什麼人,確實是古佛再來。所以他的這個見地完全是純正的佛之知見。

  他這篇開示,關於念佛法門的,文字很少,可是這個義趣深廣圓融。因此我們認真的學習這一篇文字,可以說把整個淨土法門核心、綱領都掌握住了,如何修行,怎樣念佛,這些我們統統都能夠掌握住。所以這篇文章可以說是字字珠玑,每一個字都是精彩的,我們來一起學習這一篇文章。我們來看第一句:

  【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深信力行為要耳。】

  蕅益大師他講,念佛法門一點都不奇特,奇是神奇,特是特別。他這裡講,這個法門不神奇,也就是它沒有什麼玄乎,實實在在的,每個人都能夠落實的,它也並不是搞什麼特別的、稀奇的、古怪的,只要你肯老實去修這個法門,你就能夠成功。所以修這個法門千萬不要用那種標新立異的心,求新、求快、求殊勝、求感應這些心都不可以有,因為這個法門貴在老實。‘只深信力行為要’,這個“要”就是關鍵的意思,關鍵在於深信還有力行這兩條。淨土法門我們講三資糧信願行,蕅益大師這裡專提深信和力行兩條,實際上也包括願,有信、有行,肯定也包括願。只要人能深信這個法門,深信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普度眾生,深信輪回是苦,他自然就發起出離心,發起求願生西的心,那麼他自然也就力行了,這個力行就是專念佛號。下面說:

  【佛雲。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禅。】

  這句話是佛在《大集經》裡面說的,說只要我們肯念阿彌陀佛,專念阿彌陀佛,這就是無上深妙的禅。大家都曉得禅是很殊勝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這很難得,頓法,可是念阿彌陀佛就是無上深妙的禅,這比普通的禅更高,你看就一句阿彌陀佛。什麼叫禅?用《金剛經》的話來講是“無住生心”,無住就是沒有任何的妄想分別執著,心無所住,生心就是生起無上菩提心。可是凡夫要入這個境界難!凡夫都落二邊,不是無住,就是無住了之後他就不生心,或者生心了之後就不能無住,他總有一邊,要二邊不著這真的不容易。可是我們念阿彌陀佛這就達到了,念阿彌陀佛的時候什麼都不想,所有妄念都放下,單提一句佛號,什麼都不想,就叫無住,單提一句佛號?你就生心了,無住生心,你看他能合一。所以凡夫想要進入這個無住生心的境界,真的只有念阿彌陀佛,除了念阿彌陀佛以外真的入不進去,所以這是深妙禅。妙在那兒?妙在你不知不覺就暗合道妙,你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麼念下去,一個妄念沒有,你看不知不覺你就跟道相合了,你就合上無住生心了,你就在修禅了。還有古德說,“巧入無生”,太巧了,就這樣子老老實實念,不知不覺你就入了無生法忍,你達理一心不亂,太妙了!

  這個法門深,一般凡夫確實把道理弄清楚不容易,不要說凡夫,二乘人,乃至菩薩,要把這個道理徹底弄懂也不容易。正如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講的,這個法門是“諸佛所行境界,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念佛法門不是九界眾生可以信解的。九界眾生包括六道眾生還有聲聞、緣覺、菩薩,都不能夠完全信解,只有佛才能夠完全明了,所以這是無上法門,而且這個法門幫你這一生成佛,因此念佛法門是圓頓大法。圓是圓教,圓教是幫你這一生成佛,這叫圓教,頓是頓教,頓教是你快速的這一生你就辦妥了,極快速的法門。因此下面說:

  【天台雲。四種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

  天台家最著名的智者大師,這裡天台就是指智者大師,他在天台山居住,是隋朝時候的大師。他說到‘四種三昧’,這四種三昧是哪四種?第一種叫常坐三昧,就是你坐著,打坐修禅定,第二種常行三昧,常行三昧就是你站著、走著,念佛法門裡有一種般舟三昧,這就是常行三昧,九十天不能夠坐下來,不能夠躺下來,就在那裡繞佛、念佛,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前面常坐三昧也是九十天,也是可以念阿彌陀佛,這坐著念。第三種叫半行半坐三昧,這個就比較自在一點,就是你也可以走著、站著,也可以坐著,這樣子修你的禅定,或者是念佛,半行半坐。一般來講我們師父在念佛堂裡面提倡的,跟這半行半坐三昧相應,就是三區自由式念佛,你在念佛堂可以繞佛經行,也可以打坐,也可以拜佛,自由式的,總之讓這個心定下來念阿彌陀佛。還有第四種叫非行非坐三昧,這個就是在日用平常行住坐臥,起居飲食,都常在三昧當中,它不固定的,所以叫非行非坐。這個念佛很方便,為什麼?念佛法門不用拘泥於什麼形式,正如印光大師開示的說,“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這就行。你行住坐臥,穿衣吃飯,不管你做什麼事,你佛號不要斷,這也就是非行非坐三昧。

  這四種三昧都是念佛,念佛達到三昧,什麼叫三昧?三昧是梵語,翻譯成中文叫正受。所謂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我們凡夫這個受不正常,不能稱為三昧。凡夫的受有五種,身有苦樂,心有憂喜,這是四種,另外如果沒有苦樂憂喜的這些種感受那叫捨受。捨受對凡夫來講不能夠持久,捨受是很難得的,它是一種禅定的狀態,但是可惜它不長久,定力失去了又有苦樂憂喜,如果能夠持久,那麼這就是三昧。那我們如何達到三昧?三昧就是我們用念佛,一句佛號把這個苦樂憂喜都捨掉,心住在佛號上,這叫念佛三昧。而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一切三昧當中最殊勝的就是念佛三昧。整個佛法中心樞紐就是修三昧,修定,在定中才能開智慧,所以三昧最要緊。修什麼三昧最殊勝?念佛三昧,所以這個法門極為的殊勝。下面蕅益大師又引蓮池大師的話。

  【雲棲雲。】

  ‘雲棲’就是指蓮宗八祖蓮池大師,他說:

  【一句阿彌陀佛。該羅八教。圓攝五宗。】

  這一句阿彌陀佛佛號,你看五宗八教全部給收了,一個都不漏,這個‘該’就是包括,這個‘攝’是含攝。那‘八教’是指什麼?八教這是講天台宗他們把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做了一個分類,叫判教,所謂五時八教。這個八教分為化法四教和化儀四教兩種,總共是八教。化法四教所謂是藏通別圓,藏教這是小乘,通教是通小乘和大乘,別教就是大乘,圓教又比別教要高了,它可以讓你一生成佛,這是圓教,念佛都涵蓋了。那化儀四教就是通過佛教化的儀式來分,分四種,一種是頓教,一種是漸教。頓教就是可以讓你很快速成佛,這叫頓法,不用經過次第的,漸教是有次第,就像爬樓梯,一層一層往上爬,那叫漸教。頓教是不用爬樓梯,一步登上去,譬如說我們坐電梯,進了電梯之後,一出來已經上了五樓;漸教你得一層層的往上爬。一般教下都是漸教,你要逐步提升。頓教,像禅宗,這是頓教,一步登天。淨土也是頓教,當然它也包括漸教。

  還有是秘密,還有不定,這個秘密是指佛教化的時候他有神通,能讓不同類的眾生各得其利,不僅是人,也包括鬼神,所以有時候佛會念一些咒語,神咒,這是秘密。不定,這就是他的教法所對的根基不一定,像大乘法也能讓小乘證果,小乘法也能讓大乘根性的人開悟,這就不定。所以這是八教,藏、通、別、圓、頓、漸、秘密、不定,這八教,一句阿彌陀佛全給包括了,全部內容這佛號都有,這是蓮池大師說的。蓮池大師也是通宗通教的,他做的一部《阿彌陀經疏鈔》,你看看他是用華嚴宗法來解釋《彌陀經》,這是大手筆。蕅益大師就是私淑蓮池大師的私淑弟子,那麼他說‘圓攝五宗’,這個五宗專門是指天台、華嚴、法相、三論和律宗,這五宗,這一句佛號也都包了。如果不是真正在教下悟入了,完全大開圓解,哪裡敢說這句話?我們相信蓮池大師也不是普通人,也是古佛再來。所以這是讓我們重視念佛法門,重視這一句佛號。下面又說:

  【可惜今人。將念佛看做淺近勾當。謂愚夫愚婦工夫。所以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終日悠悠。淨功莫克。】

  蕅益大師歎息說現代人把念佛法門看淺了,以為它是‘淺近勾當’,給誰來修的?‘愚夫愚婦’,那些沒文化的老頭、老太婆他們修的,有文化的人怎麼能修念佛?這一句佛號這麼簡單,能行嗎?這是現代,他說現代人,當然也包括我們這個時代更是,沒有理解念佛法門的真實義趣,把這個法門看淺了。那麼看淺了誰會受損害?自己受損害。所以‘信既不深,行就不力’。《華嚴經》上講,“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這個善根,世間法的善根是指無貪、無瞋、無癡,你能夠深信因果報應,深信要積德行善得好報,那你自然就能夠斷貪瞋癡了,所以世間的善根從信那裡來。出世間的善根是精進,菩薩唯一的善根就是精進,因為菩薩已經沒有貪瞋癡了,他就是向菩提大道去努力,所以他的善根只是精進,那更要信。譬如說念佛,念佛是菩提大道,假如我們不能相信,或者信的不深,那你行的肯定不力,你沒有辦法生起那個精進心,那個勇猛心,結果導致‘終日悠悠’,所謂優哉游哉,因循度日,一天一天的時光空耗了。特別上了年紀的人,這是日薄西山,太陽快下山了,時間不多了,怎麼還能夠優哉游哉?這一生要是功夫不得力,不能往生,又錯過了。所以這個不能精進,‘淨功莫克’,這是你淨業的功夫不能成就,那又要搞三途六道輪回,太悲慘了。下面說:

  【設有巧設方便。欲深明此三昧者。動以參究誰字為向上。殊不知現前一念能念之心。本自離過絕非。不消作意離絕。即現一句所念之佛亦本自超情離計。何勞說妙談玄。】

  這是講的有一類修行人,他用一種巧設方便,‘設有巧設方便’,“設”就是假設,假設有這麼一類人,這種人確實有,他用一種所謂方便法門,禅淨雙修,他要怎麼樣?‘欲深明此三昧者’,他想要了解念佛三昧到底怎麼回事,三昧不就是禅宗要修的嗎?那念佛三昧我就用禅宗的方法念佛,所以他怎麼念?用參究,參究“誰”這個字,參什麼?參個話頭,誰在念佛?念佛的是誰?禅宗追求的是向上一著,所以他就參這個念佛的是誰?這樣的方法好不好?當然,這種方法對一般人來講,他對於淨土法門信心不夠深,解的不夠深,用這種禅修來伏住,也不能算錯。可是蕅益大師在這裡不贊成,他說‘殊不知現前一念能念之心’,現前這一念阿彌陀佛,我現在在念阿彌陀佛,這個能念阿彌陀佛的心,‘本自離過絕非’,“過”就是過失,“非”就是這些錯誤、煩惱,我們自己要修三昧,就是說降伏煩惱,可是煩惱本無,佛在《華嚴》裡講的,“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妄想執著是障礙我們證得如來智慧德相的這些障礙,要把它去除。怎麼去除?你得明了妄想執著本來沒有,我這顆心,真心本來就沒有這些妄想分別執著,就像六祖大師講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哪裡有這些塵埃?所以本來就離過絕非。這能念之心是什麼心?就是真心,真心沒有這些過失,沒有這些煩惱,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真的叫一塵不染。所以要不要你去作意去離這些過失絕這些錯誤?要離過絕非嗎?不需要去作意去離絕,為什麼?你作意這已經起了妄想執著,那你怎麼離?所以念阿彌陀佛就這麼老老實實念,本來就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還要起個想法念頭要斷妄想分別執著,這已經又生了一個妄想執著了。

  所以夏蓮居老居士他給我們開示的念佛方法,他說妄想要不要去斷?不斷妄想,“欲斷妄想去一添兩”,什麼意思?你想斷妄想,剛想斷妄想這個心已經是妄想,你想去一個妄想,添了兩了,所以不需要去作意,怎麼做?就是老實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句接一句,你看這裡頭就沒有妄想了。所以‘即現前一句所念之佛,本自超情離計’,這一句阿彌陀佛,佛號是萬德洪名,這句佛號裡面沒有情執、沒有分別。這個“超情離計”,計是分別,情是執著,這佛號裡面哪有什麼妄想分別執著?本來都沒有的,你現在念自然你就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了。‘何勞說妙談玄’,那你不用把禅宗這些玄妙的東西拿出來談,就老實念佛都涵蓋了,這就是向上機關。所以能念之心與所念之佛本來就沒有妄想分別執著,老老實實念,什麼事都沒有,直趨菩提大道,所以貴在老實,老實裡頭就不會打妄想,不會分別執著了。所以蕅益大師講:

  【只貴信得及。守得穩。直下念去。或晝夜十萬。或五萬三萬。以決定不缺為准。畢此一生。誓無變改。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諸佛便為诳語。】

  說這段話是斬釘截鐵,要我們什麼?‘信得及,守得穩’,信心要堅定,這是最重要的。凡是想搞這想搞那的,說老實話,信心不足,所以守得就不穩了,守什麼?守這一句佛號。心裡真有,老念著這句佛號,這叫守得穩。《無量壽經》裡講的淨宗的宗趣,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發菩提心是什麼?蕅益大師解釋,信願,你信願具足就是發菩提心。你信得及,說明你願是真的,所以你念佛守得穩,那是來真的,什麼都動搖不了。世間的一切財產、兒女、情執、人我是非,統統把它放下,這是真發菩提心,厭離娑婆,欣求極樂。心裡是有慈悲願,願度眾生,可是現在沒有能力,趕緊往生,乘願再來,再來度這些眾生,希望早一天往生,所以那個心很切,自然念佛就守得穩。他不會再打其他的念頭,再打其他妄想,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眾生,為什麼?耽誤時間,往生給耽誤了,那怎麼能叫慈悲?

  所以我碰到有位同修,家人剛剛去世,心裡很難過,來跟我講,說自己很難受,想到他們很傷心。我勸他,那你就要認真念佛,趕緊求往生,你得一切放下求往生,你往生到極樂世界,他們都得度了,“一人成道,九祖生天”。這真話,你要往生了那就是作佛了,你看你作佛,功德有多大!你現在想他們沒用,想他們是情執,情執不但救不了他,還耽誤了自己。而且這個情執也不是真的,不是真情,為什麼?凡是妄想分別執著裡的東西都不是真的,真心它是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明白這個道理,把情執放下,那才是真正慈悲愛護親人,希望自己用這個功德回向給他們。你看真實慈悲他佛號會不會斷?不會斷,他肯定守得穩,‘直下念去’,這個“直下”兩個字非常堅決,不容得毫分妄想間雜。所以這個念,平時怎麼用功?心裡面老念著,這句佛號老有,就像夏蓮居老居士說的,“但能不忘,即是功夫”,你這句佛號能不忘,這就是功夫,你不忘就是守得穩,就怕你忘了佛號。

  夏蓮居老居士他在閉關裡念佛,親身的體證,把念佛的這些功夫、境界跟我們說出來,非常實在。他告訴我們,“只要肯念,成佛一半”,你只要肯念佛,這已經成佛一半了。為什麼?你肯念就已經在菩提大道上走了,直念下去你就成佛了。所以他這裡還說要搶救,“救得一句是一句”,這裡面很有味道,我們念阿彌陀佛等於是跟我們的妄想在做斗爭,我們不念佛的時候就是打妄想,那我們得搶救,等於跟妄想爭地盤,你佛多念一句,妄想就少一句,佛號的念頭多,妄想念頭就少,你想想是不是?一天二十四小時,你看看你佛號的地盤多還是妄念的地盤多?得搶救!救一句是一句。心裡要老有,這老有就叫一向專念,這個我們自己好好去體會體會。

  平時用功佛號讓它不斷,每天最好要有功課,蕅益大師開出的功課很具體,晝夜十萬。晝夜是一天二十四小時,念滿十萬句,十萬佛號念下來差不多得二十個小時,你要真能念十萬佛號,那你的佛號地盤多,妄念地盤少,二十個小時是佛號,最多就是四個小時是妄想,那你的功夫怎能不成就!十萬不行,蕅益大師降下來了,說五萬,五萬也得十個小時,再不行,三萬,三萬也得六個小時。得真干,特別是我們這裡老年班、精進班的同學,要提起精進,你拿個佛珠自己數。這個功課固定下來,‘以決定不缺為准’,每天功課必須完成,不完成不睡覺,這就決定不缺。“畢此一生,誓無變改”,我這一生功課每天不落,每天不少,這是你的堅定心。念佛求生淨土第一重要,其他的那都是小事,可要可不要,念佛求生淨土這是非得要去的,所以念佛事情最重要。蕅益大師開出最低是三萬佛號,初學的人可能會覺得有困難,一天六個小時,念一天兩天行,念一個月兩個月有困難,念十年二十年恐怕就不可能。為什麼?現代人業障重,雜事多,空閒少,三萬確實有困難。黃念祖老居士他也開過一個數字,他開一半,一萬是兩個小時,這個好多了。但是要求我們信願要更堅固,你念佛功夫少一些,可是你的信願堅固,能保證往生。

  蕅益大師講,往生與否全靠信願之有無,看你信願具不具足,品位高下就看你念佛功夫的淺深。所以你念的功夫深,自然你的品位就高,你念佛往生就更有把握。實在一萬如果都有困難,按照自己的工作情況安排,閒忙度,自己規定一個功課。譬如說一天五千佛號,五千佛號大概一個小時,數珠念佛,計數,實在再不行,兩千。從少的開始做起,慢慢增加,不要減少,我至少得穩住一個基本數,多念那更好,但是不可以少。現在我們師父提倡除了念佛還要念經,所以現在最好加一部《無量壽經》,佛號少一點,念經補上。念一部《無量壽經》也要一小時,《無量壽經》講的就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你念經也是念佛,你是系念阿彌陀佛,這也很好。念經提升我們的信願,念佛加強我們的功夫,信願行一起修。貴在是一生誓無改變,這是顯示你有真心、有誠意。‘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諸佛便為诳語’,如果你這麼真干你還不能往生,那三世諸佛都成了诳語者,诳語就是騙人。那諸佛怎麼可能騙人?說明你決定能往生。所以這一段話我們要牢牢記住,要信得及守得穩,直下念去,每天刻定功課,決定完成,一生不改,決定往生。

  守得穩這就要平時訓練,譬如說遇到了境界現前,過去見到順境你會貪愛,見到逆境會生瞋恚,現在要守得穩,境界現前,還是一句佛號,這叫守得穩。境界一現前心就動了,那守得不穩,那就往生不了。守得穩沒別的,就是“熟處轉生,生處轉熟”。古人講的,什麼叫熟處轉生?我們搞貪瞋癡很熟,生生世世都搞貪瞋癡,動不動就起來了,這些煩惱,這熟,要把它生疏。生處轉熟,什麼是生的?念佛很生疏,老忘記佛號,這很生,要把它變熟。怎麼變熟?你老念,你一句佛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老念著它,你就念熟了。所以蕅益大師這裡先讓我們刻定功課,規定自己去熟悉它,念熟了,自自然然境界現前,你還是佛號,你不起貪瞋癡,那你功夫就成就了,念佛求生淨土你有把握。真到這個境界,多令人開心!世間還有什麼能比得上?所以下面說:

  【一得往生。永不退轉。種種法門。鹹得現前。】

  你看一往生到極樂世界你永遠不退轉,你是阿惟越致菩薩,阿鞞跋致菩薩,那叫不退轉菩薩。所有的法門,三藏十二部,五宗八教,八萬四千法門,統統現前。這現前是你現前證得,你不是只學一個皮毛,你已經通達明了,為什麼?一即一切,你一門深入你通了,門門都通了,你也是明心見性,你也是大開圓解,你也是三昧相應,都一樣。所以古人講,“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我們很想開悟,不要求這一生開悟,你先求往生,到了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佛光給你一加持你准開悟。所以這裡最重要的是專,專精念佛。下面說:

  【切忌今日張三。明日李四。遇教下人。又思尋章摘句。遇宗門人。又思參究問答。遇持律人。又思搭衣用缽。此則頭頭不了。帳帳不清。】

  這是蕅益大師肺腑之言。所以念阿彌陀佛,修這個法門,最怕夾雜,‘切忌’,就是一定要避免,‘今日張三,明日李四’,就是說今天跟這個學,明天跟那個學,遇到哪個善知識了,很好很好,跟他學,聽這個法門不錯,又去學那個法門。底下講,‘遇教下人’,教下是研教的法師,講經說法的,專門攻大經大論的,你很羨慕,然後‘尋章摘句’,這是講你也跟著研教去了。‘遇宗門人,又思參究問答’,這是修禅宗的,宗門人不立文字,他專門參究。這個“問答”是講這些機鋒話。古代禅宗師父點化弟子就用機鋒問答,那是一點就透了,就開悟了。你聽了這些公案你也很羨慕,你也就跟著去參禅了。‘遇持律人’,看到律宗的戒律法師,很莊嚴,威儀具足,你想著你也要學這個,搭衣持缽。搭衣持缽都有規矩,都有威儀,當然這個不能不講究,但是我們基本的把它做好,像師父提倡的,在家人做好《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經》和五戒,就很好了,出家人把《沙彌律儀》全部落實了,就夠了,再往下面研究,當然不是不行,但是如果真念佛人,沒時間搞這麼多,專精最重要。一會搞這,一會搞那,最後‘頭頭不了,帳帳不清’,搞哪一門都沒搞成功,針針不見血,都沒扎透。所以下面說:

  【豈知念得阿彌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極則教理。都在裡許。】

  這是講念阿彌陀佛念熟了,你的教都通了。為什麼?阿彌陀佛佛號就該羅八教,圓攝五宗。‘三藏’就是講《大藏經》裡的經律論三藏。‘十二部’,又稱十二分教,這也是對整個《大藏經》的教下的一種分法,經典有不同的形式,有長行、有重頌、有孤起頌、有譬喻、有因緣、有自說、本事、本生、未曾有、方廣、論議和授記這十二組,這些教理都在哪裡?阿彌陀佛都涵蓋。

  【千七百公案,向上機關,亦在裡許。】

  這是講禅宗,禅宗要參一千七百則公案,公案就是事跡、故事。禅宗的這些公案裡面含有向上機關,我們能不能參透?一句阿彌陀佛都涵蓋了,‘亦在裡許’,就是都包含在裡面了。下面說的是律宗。

  【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三聚淨戒,亦在裡許。】

  律宗,這是持戒人,講究威儀。‘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完全做到不容易,‘三聚淨戒’包括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叫“三聚淨戒”,結果一句阿彌陀佛都涵蓋了,這都是蕅益大師說的。底下這一段蕅益大師就給我們點出來了,為什麼這麼說,整個菩薩行可以用一句佛號圓攝。底下講: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復起貪瞋癡。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計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真能念佛。不復妄想馳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

  這裡是用菩薩六度給我們說明,六度就是菩薩的行持,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一句佛號全涵蓋了。什麼叫布施?你真能念佛,你放下身心世界,那就叫大布施。布施是放下,放下什麼?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這娑婆世界統統放下了,你叫真念佛人,你是行菩薩大布施,這不是普通布施,這是大布施。那我們為什麼念佛功夫不得力,往生沒有把握?沒放下,你不肯布施,身心世界還貪戀、還執著,那怎麼能叫真念佛?這個念佛,今心是佛這叫念佛。現在我們的心就是佛,向往極樂世界,向往早日見到阿彌陀佛,恨不得現在就去,這就是真能念佛。統統放下了,放下了不是說什麼事都不做,還是做,心裡真的不執著了,該干什麼還得干什麼,敦倫盡分,你還得要把你應做的工作做好,你負責常住的工作,譬如說打掃衛生,那每天你還得做好,但是做的時候念佛,這不妨礙。念佛法門真的方便,不妨礙你工作,你身體存在一天你就做一天,認認真真的做好,心是放下的,你隨時可以走。

  下面說‘真能念佛,不復起貪瞋癡,即大持戒’,持戒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叫持戒。你看你念阿彌陀佛,沒有貪瞋癡,念念都是阿彌陀佛,什麼妄念都沒有,怎麼會起貪瞋癡?而佛號是萬德洪名,這是至善,你的心止於至善,你看這是持戒,你止持、作持都圓滿,止持就是你斷惡,作持是修善。你看貪瞋癡沒了,止持圓滿,念阿彌陀佛,止於至善,你作持圓滿,這大持戒。‘真能念佛,不分別人我是非,這就是大忍辱’,人我是非心裡面還掛著,不能忍,那你心是不清淨的。我現在念阿彌陀佛,把這些人我是非念頭置換下來,不去想它,我只管住佛號,這叫大忍辱。忍辱之前加個大字,說明它比一般忍辱還高,一般忍辱,這人我是非的念頭起來了,我要對自己說我不能夠起人我是非,我把它強壓下去,這忍辱,可是大忍辱,連這些念頭都沒有,人我是非真的連念頭都沒有這叫大忍辱。還想著放下人我是非這些念頭,有放下的念頭,忍辱心還不清淨,真能念佛心就清淨了。不稍間斷夾雜就是大精進,念阿彌陀佛一句接一句的念,沒有間斷、沒有夾雜、沒有懷疑,這是大精進。精是專精、專一,進是進步。你看專精到只有一句佛號,不能再專了,專到極處了,這是精。念念趣向無上菩提,這是進,進步,一點間斷、夾雜都沒有,心裡老念著這一句,這叫大精進。所以最重要的是老念,你心裡老有,老念著,這就是大精進。

  下面說‘真能念佛,不復妄想馳逐’,這個妄念紛飛沒有了,現在全用佛號給控制住,這是禅定,這個禅定是無上深妙禅,你修的是這個禅定,這叫大禅定,你無住生心做到了。‘真能念佛,不為他歧所惑’,“他歧”就是別的這些法門,不管是邪法還是正法,邪法固然不能受它迷惑,正法?佛講的法門有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正法,你還會不會跟著學?你不會了,你也不會受佛法其他法門的迷惑,你知道念佛法門是最究竟、最快速、最穩當的法門,這是大智慧。你心是定的,你不動搖,直趨無上菩提,念佛成佛,菩薩六度,你看用一句佛號你能夠統攝。蕅益大師這裡反問我們:

  【試自簡點。】

  你自己檢查檢查,這個‘簡’通檢查的檢,檢點一下自己,不要看人家,看我們自己。

  【若身心世界猶未放下。】

  你身心世界放下沒有?

  【貪瞋癡念猶自現起。】

  這些煩惱還會起現行嗎?

  【是非人我猶自掛懷。】

  心裡還會起是非人我的念頭嗎?你錯我對這些念頭還掛在心裡嗎?恩恩怨怨的念頭還有嗎?

  【間斷夾雜猶未除盡。】

  念佛還會間斷嗎?還有懷疑嗎?還夾雜其他的妄想嗎?

  【妄想馳逐猶未永滅。】

  念佛心還會往外跑嗎?六根還會追逐外面的六塵境界嗎?妄想不能永滅。

  【種種他歧猶能惑志。】

  其他的法門,世間法也好,佛法也好,你還會動搖你的志向,你還會對其他法門羨慕。

  【便不為真念佛也。】

  這就不是真念佛人了,換句話說,菩薩六度沒做到。你沒放下身心世界,你布施沒做到;你還會起貪瞋癡的念頭,你持戒沒做到;是非人我的念頭還會起來,忍辱沒做到;還會間斷、還會夾雜,你沒有精進;念佛的時候還妄念紛飛,這句佛號老忘,這就是禅定沒有;還會受其他的法門影響、誘惑,起心動念,沒有智慧。這個我們自己檢點,才知道為什麼我們念佛念了那麼久,還沒把握往生,功夫還不得力,原因找到了。你要真干,不用很久時間。師父上人常常提的例子,深圳的黃忠昌居士,三十八歲,發願要往生,關起門來念阿彌陀佛,念了二年十個月,往生了。為什麼他能往生?蕅益大師說的六度他都做到了,他真放下了,他不起貪瞋癡了,他不再掛著人我是非、恩恩怨怨了,他不間斷、不夾雜了,他萬念俱灰,沒有妄想,沒有對這個世間任何的希望,不僅沒有惡念,連善的願望都息滅了,都沒有了,當然也不會受其他法門影響了,專精念佛,念上二年零十個月真走了,不到三年成就了。

  還有宋朝的瑩珂法師,你看他自己犯了戒,知道自己要墮地獄,請同修道友幫助,同修道友給他一本《往生論》,讓他回去看,他看了很感動,發起大願求生淨土。也是關起門來不吃不喝,念了三天,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那真是真的勇猛精進,他菩薩六度三天就做圓滿了,你看行的是大布施,他真放下,大持戒,那三天一點貪瞋癡慢都沒有,沒有煩惱,大忍辱、大精進、大禅定、大智慧,一切放下,專心念佛,三天就成就了,阿彌陀佛就來了,來給他說你壽命還有十年,我十年之後再來接你,安慰他。他說不要了,我這十年壽命我捨掉,我現在跟你走。阿彌陀佛也很慈悲,就同意了,說我三天之後來接你。果然三天之後他真走了。

  這讓我們聽了都很羨慕,我們在這裡學佛法,搞了十幾年,真叫一事無成。為什麼叫一事無成?生死未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一條沒做到,身心世界你放下了嗎?沒有,還掛著,貪瞋癡你放了嗎?還常常起現行,是非人我、恩恩怨怨真的還會掛懷,還夾雜,還間斷,念佛這一天你說能念幾句佛?都是妄念紛飛,妄想馳逐,哪有精進?哪有禅定?我現在還有這個妄想,說要紹隆佛種,弘法利生,那叫做妄想。自己未度,何能度人?這個妄想我現在也要放下,為什麼?那個了不了生死。就像蕅益大師講的,搞這些教下,學經教,最後都是生死岸邊事,臨命終時絕用不上。真的得要學瑩珂法師,你真有深重慈悲心,自己念佛先成就,然後趕緊乘願再來,那個時候才是你紹隆佛種廣度眾生的時候,現在不行。遇到境界還起心動念,還分別執著,輪回你出不去,還是六道眾生,自己都是溺水者,怎麼能夠救其他的溺水人?所以蕅益大師這裡給我們講真實語,都不是客氣話。下面講:

  【要到一心不亂境界。亦無他術。最初下手。須用數珠。記得分明。刻定課程。決定無缺。】

  我們念佛求什麼?就求一心不亂的境界。能夠有一心不亂境界你就決定往生,這就是念佛三昧。一心不亂有事一心、有理一心。事一心,最低的,功夫成片也叫事一心,這已經有把握往生了。如果是念到斷了見思煩惱,這種事一心那就很高了,這種境界、功夫等於阿羅漢,你就已經出了六道輪回,你往生就不在凡聖同居土,你到方便有余土了。如果再能破無明,那你就是理一心不亂,你往生是實報莊嚴土。那我們現在目標至少要定在念佛功夫成片,最低的那個事一心不亂。那怎麼達到?‘亦無他術’,沒有別的方法,‘最初下手,須用數珠’,下手處,蕅益大師告訴我們,你就得老老實實數珠計數念佛。所以一串念珠不能離手,所謂“佛不離口,珠不離手”,這是念佛人的樣子。計數要記得分明,一句一句,按照自己的習慣,有的人念一句掐一個珠,有的人念十句掐一個珠,這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習慣。那麼有的人不用數珠,他用念佛計數器,按的,也行。記得分明,不能亂,亂了是說明心在打妄想,心亂了,所以數數數都忘了,都忘了數到哪兒了,這就是心沒有集中,一定要記得分明。

  ‘刻定課程,決定無缺’,每天課程蕅益大師開出最低三萬,這個課程,我們自己按照自己的作息定一個自己的課程,這個課程定下來了決定不缺少,每一天要做到。

  【久久純熟。不念自念。然後記數亦得。不記亦得。】

  念佛一開始用數珠,這是前方便,念熟了之後念佛就習慣了,‘不念自念’,這個就是你不用刻意去念阿彌陀佛,佛號自然就會往前滾,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裡老有這個佛號,這叫不念自念。真正功夫純熟的,到晚上睡覺他也不念自念,佛號就不間斷,就像念佛機似的,一天二十四小時佛號都是這樣不間斷。到這個時候,你計數也行,不計也行,那個時候就無所謂,你就專念阿彌陀佛。這個功夫要保持,不保持也會失掉。底下講:

  【若初心便要說好看話。要不著相。要學圓融自在。總是信不深。行不力。】

  這是蕅益大師批評有一類浮誇的人,初發心就要說好看話、好聽話,講什麼不著相,用什麼數珠念佛,不用著相,我們實相念佛,他也不知道什麼叫實相念佛,實相念佛我們凡夫根本沒辦法做到,那都是開悟見性的人他念實相佛,凡夫不可能實相念佛。你就得老老實實執持名號,這個執就是執著,執著的執名就叫執持名號。這個法門對初發心的來講,不需要你刻意斷執著,為什麼?你斷不了,剛想斷執著已經是執著。所以教你執這個名號,用一個執著代替所有另外的執著,然後這個執著逐漸逐漸也就破掉了,這是前方便。所以不能夠貪圖好看,不著相,不用數珠,隨意這樣念,那我告訴你,那個佛號你肯定飄的,你肯定是妄念紛飛,境界現前你肯定動心,肯定妄想分別執著一大堆,還會起貪瞋癡慢,這肯定的。蕅益大師講的絕對是過來人說的話。什麼學圓融自在,這都是好聽話。什麼叫圓融?沒明心見性你沒辦法圓融,你得不到自在,所以這些好聽話我們都別說了,老老實實把嘴封上念佛。說這個話的人,蕅益大師說,‘總是信不深,行不力’,深信都沒有,他的信心是飄的,是像浮萍一樣的,沒有根。信沒有根,當然力就用不上,所以他念阿彌陀佛用不上力,你讓他一天數個十萬八萬,他做不到,用的都是虛浮功夫。所以當然功夫都不得力,搞了十幾年,二十幾年,甚至三十幾年,一輩子,到最後還是生死道上做不了主。底下說:

  【饒你講得十二分教。下得千七百轉語。皆是生死岸邊事。】

  這是批評我們這種人,學講經的,你講得頭頭是道,十二分教你都能講,十二分教就是世尊一代時教,所有的經典你都能講,哪個宗你都能懂,你能‘下得千七百轉語’,轉語就是禅宗的公案,一千七百則公案你都能夠有悟處,講的都是頭頭是道,左右逢源,最後還是‘生死岸邊事’。蕅益大師是過來人,告誡我們這一類的初學者要警惕,要看看自己生死道上能不能做主很簡單,境界現前還動不動心?還動心的,不行,還是生死凡夫。

  【臨命終時。決用不著。珍重。】

  這些你講得十二分教,下得千七百轉語,所謂通宗通教的人,到臨命終時功夫還用不上,為什麼?敵不過生死業力。《地藏經》上講,眾生的業力,“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業力現前的時候做不了主,還是隨業流轉,就是過去李炳老所說的,“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蕅益大師他從教下爬出來了,從律宗爬出來了,告訴我們這一段肺腑之言。我們聽了之後有沒有警覺心,能不能回頭老老實實去做鈍功夫,念這句佛號。果然把佛號念到成片了,什麼成片?你心裡老有,老不斷,老念著,佛號二十四小時不斷的,這叫成片。你能念到這個功夫,那你就有把握生死的能力,臨命終時蒙阿彌陀佛佛力加持,光靠自力還不行,還要有佛力加持,你就生死道上做得了主,你臨命終時才能自在。所以這是蕅益大師勸我們,尤其是學佛的人,而且還有一點文化,像我們這類的,學教的,‘珍重’,好自為之。假如我們不肯踏踏實實的下功夫念佛,哪怕是通宗通教,到最後不如一個念佛老太太她走得自在。

  這裡我給大家講幾個念佛往生的故事,都是今年發生的。第一位,這是在甘肅省武威市一位叫於桂香的女居士,一九四八年出生,今年七月二十九號往生,就前兩個月,六十一歲往生。這位於居士她從小心地就善良,為人厚道、正直,對強者不怕,對弱者不欺,自幼有良好的家教。她從小就接觸佛法,讀佛經,懂禮節,待人處世都是非常的厚道。自己後來結婚了,婚後對公公婆婆也很孝順,妯娌之間都很和睦。凡事都想到大局,為家庭、整個家族利益著想,所以鄰裡鄉黨都是非常的敬佩,說她真的是賢妻良母。她相夫教子,操持家務很用心。養了四個子女,都成家立業了,其中還有一個女兒出家,叫大照法師。她這一輩的人,上了六十歲以上的都知道,一生都是坎坷,經歷過風風雨雨。但是她為人很豁達,從來沒有怨天尤人,非常樂觀,很積極向上。真正有困苦的時候,她念阿彌陀佛,求佛菩薩保佑,虔誠的佛教徒。

  三十歲開始她就發心吃長素,一生都堅持,一點葷腥都不碰。她皈依佛門以後,每天也是一心念佛,早晚功課都是不間斷。文化不高,識字也不多,一開始念經念的很多,什麼《地藏經》、《金剛經》、《藥師經》、《普門品》等等都念過,也念過過去的早晚課誦,就是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這些,晚課也是按照傳統的做法。後來聽到我們師父上人淨空老法師講經,就專修淨土,專念《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每天至少一部,或者三部、五部不等,其他時間就專心念佛,真的是不論忙閒,佛號盡量不斷。她念佛的方法,按照老法師的提倡,就是專念四字的平調的,就是不用唱念,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這麼念。心很靜,貴在字字清楚,字字分明,念佛念的很得力。到今年,一開始是三年前,得過膽結石,做過手術,到今年四月二十九號突然有一天早飯吐血,到了醫院去檢查,一發現原來是肝硬化晚期,沒救了。家人也把這個病情告訴這位於居士,她心裡很平淡,她對死沒有恐懼,一心就求生淨土。家裡人都學佛,她女兒還出了家,回家裡照看她,鼓勵她,說一心念佛,如果你有壽命,阿彌陀佛一定會加持你,讓你得到健康恢復。假如你壽命到了,你就跟阿彌陀佛走,往生到極樂世界,不就更好嗎?都鼓勵她,她聽了也很歡喜,所以行住坐臥都持著這句佛號。

  又經過兩個多月,就到今年七月二十四號,晚上十點多,當時於居士就對她身邊的女兒大照法師講,說還有五天,五天以後大概是中午十二點,或者是晚上十點到一點,這是到子時這個時間,或是午時或是子時,還有五天。大照師就問她,五天之後你做什麼?她母親沒說。然後她就開始把自己的後事都交代,全部都交代妥當,從交代妥當之後就不再說話,專心念佛,而且也不進食了,到往生前一天連水都不喝。到了二十九號,就是那時候說的五天以後,七月二十九號,到中午十一點鐘左右於居士她就開始右臥,右側吉祥臥,身體不再移動,一直到晚上十點半鐘左右,於居士她就睜開眼看了看眼前的佛像,看了幾秒鐘。旁邊的人給她助念都一直在觀察她,她看了之後她就閉上雙眼。旁邊助念的一個大兒子,正在微閉著雙眼在那裡專心念佛,就在他閉著眼睛的時候,就發現前面的佛像有一道像火焰一樣的光明射出來,照在他自己母親的身上,於是他就急忙睜開眼睛看他母親,正在這個時候他的母親就咽下最後一口氣,面帶著微笑停止了呼吸,口型還保持著像念佛的樣子。再過五分鐘之後,已經斷氣了,五分鐘之後又有一次微笑,然後嘴唇才閉上,往生了。往生,她是在佛號聲中往生的,一直念到第二天,給她換衣服,給她洗身,發現全身柔軟,面容如生。真的如她所說的,五天之後她往生了,這是預知時至,提前五天就知道了。

  而且這裡面她還有一些瑞相,在往生前一個月的時候,就是在今年六月二十五號晚上,於居士就告訴她的女兒,說夢到了淨空老和尚對她說,說你還有一個月才能往生,提前一個月通知她,是我們師父上人通知的,這是她自己夢。一切法由心想生,因為她是專聽我們師父上人講經,所以跟師父特別的感應。所以夢中我們師父就對她說,你還有一個月才能往生,念佛還得加把勁,往生才有把握,鼓勵她。當時她女兒聽她母親這麼一說,把這個日期記下來,而且把這個夢境情況也記下來。到往生前一個禮拜,助念的人,就是大照師在旁邊,就發現她身體上面有一股很濃郁的檀香味,這是一個星期之前。這個老人家已經好久沒洗澡,又是在北方,本來都不太洗澡,洗澡也不用那些香皂之類的東西,全身就是很濃郁的檀香味,很清爽、很清淨。在她往生之前那一天,她女兒大照師還夢到她母親床前的佛像放大光明,就像太陽一樣,又夢到她母親站在佛像的對面,當時在夢中大照師還跟她母親講話,可是她母親看了她一眼沒有回答。

  還有就是她往生以後,西北(當時七月的時候)那時正是盛暑,很熱,往生之前一直沒有下過雨,溫度都在三十三度左右,很高溫,可是這個往生的人她說她往生之後天會下雨,變得涼快,結果果不其然,到了七月二十七號就開始天氣轉陰,有小雨下來,她往生是二十九號走的,提前兩天就開始下雨。所以助念的人也就一點不會受到炎熱的苦惱,很清涼,能安心念佛,一直保持涼爽,一直到下葬那天才恢復。所以這些都是不可思議的感應。這位於桂香居士還拜訪過我們悟道法師,這裡有一張相片給大家看看,就是悟道法師右邊這位女居士。我們悟道法師現在在這裡做主法,這位於桂香居士已經在極樂世界了。這給我們現身說法,你只要一切放下,必定往生。

  最後時間也差不多,我想再給大家講一個很簡單的案例,也是我在美國親自見到的。悟道法師那時一九九八年來達拉斯佛教會主持打佛七,當時有一位馬玉葉老居士,她原來就發願要在打佛七裡面往生,八十四歲了,一心念佛,也是專聽老法師講經,沒什麼文化,但是人很好,很賢慧,在佛七當中,第四天她往生了。佛七前面三天她跟著我們一起,每天有拜佛、有繞佛,身體都很好,我當時去了,結果第四天的時候,就在念佛當中,我在前面坐著念佛,她就站起來,向佛頂禮三拜,然後就走到後面沙發上一坐就念佛走了。這裡有一張相片,我也給大家看看,就坐在沙發上,穿著海青,她是從念佛的位子上自己走出來,坐在那裡就走了。口型還張著阿字,念佛念的阿字。當時總共一百二十三人參加佛七,你看旁邊坐的就是我,都給她助念,這是相當殊勝。這些例子很多,我們時間到了,沒有辦法跟大家多談。總之就是我們要深信蕅益大師的開示,深信世尊的教誨,深信切願,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這個事情誰都能做到。以此來供養老菩薩們,以及我們同修道友們。再次祝老人節快樂!謝謝大家!講得不妥之處,請各位大德批評指正。謝謝。

 

上一篇:印光大師開示念佛人的種種誤區
下一篇:索達吉堪布:供燈之功德不可思議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