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差別
作者 生根活佛
五十年以來,無論在漢地還是國外,學佛人的越來越多,但誹謗佛法的人也越來越多,特別是分別和排斥教派的人更多。很多學佛者大部分都自稱為是佛教徒、居士、出家人、法師、法王、大和尚、活佛。他們經常燒香、拜佛、放生、磕頭、皈依、念經、持心咒、接受灌頂,看一些佛教理論,都認為自己是很不錯,很了不起的,可以給別人做師父,他們天天都在學佛修法。
有時我們要沉下心來詳細地詢問自己一下,為什麼要修這些法?是為了今世得到地位、名譽、職業、財物而修法?還是為了脫離三道惡趣,來世得到人天福報而修行?或者只是為了個人從煩惱中得到解脫,達到涅槃?現在學佛的人大部分是為了今世升官發財,名垂青史,長壽無病,家庭平安、心願成功、脫離現前的災難。其實我們學佛修行並不應該為了自己今世貪求,若今世你有天大的權利,或是壽比南山、福如東海,那也沒有大的用處,因為人壽很短,死亡時連一分錢也沒法帶走;有些人的思想很簡單,只是聽說三惡道的痛苦就很害怕,趕緊去學佛,希望下一世得到人天的安樂,若來世你得到人與天界的安樂,並不一定是好事,因為你沒有解脫輪回的痛苦,也就沒有了脫離死亡危險的機會,這些發心是世間法。
有些人知道天人的安樂並不是真正的安樂,也是痛苦,就決定去學佛,自己一個人脫離輪回的痛苦,得到涅槃,假如你一個人解脫輪回的痛苦以及自己獨立達到涅槃,你只達到小乘的涅槃,不會達到大乘的涅槃與佛位。因為這些思想都是違背佛的思想,也是一種心胸狹窄的表現。所以這些發心都是出世間的小乘法。
如果你聞法學佛及修行都是為了輪回中的一切眾生解脫苦海、成就佛位,這樣的心態是出世間的大乘法。因為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區別,不在外相上面,而在發心上面。現在很多人認為放生、磕頭、燒香、拜佛等是世間法,而聽聞大乘佛法、中觀、禅宗、密宗和大圓滿等就是出世間的法,這樣理解也不是正確,譬如說:禅宗、密宗和大圓滿都屬於出世間法,可是你聽聞或修煉的時候,為了自己名垂青史,或者為了個人增加福報而聽法的話,你的發心是世間法,你聽聞的法也變成世間法;燒香拜佛不一定是世間法,譬如說,你在燒香拜佛時,能放下自私自利的心,為了一切眾生脫離輪回的苦海,成就佛位而燒香拜佛的話,燒香拜佛的思想和行為都變成出世間法。燒香拜佛也是一種修行方法,但要看你的發心,你燒香拜佛的時候發心什麼樣,法就會變成什麼樣。譬如說,你為了現世自己的身體健康,祈求佛祖保佑平安而燒香拜佛,或不是為了現世的健康等,而是為了後世脫離三惡道的災難,得到人天的果報等,為了這些而燒香拜佛的話,燒香拜佛就成了世間法;如果是為了自己一個人從輪回中得到解脫而燒香拜佛的話,那燒香拜佛就成了出世間的小乘法;如果是為了度一切眾生發誓成佛,為了得到佛的果位而燒香拜佛的話,那燒香拜佛就是出世間的大乘法;如果是在度一切眾生的發心基礎上,將外界觀成本尊的壇城,一切眾生當成本尊而燒香拜佛的話,燒香拜佛就成了大乘密乘的法;如果是在菩提心的基礎上,認識到一切都是心的現象,心以外沒有可求的佛,佛就是自己的心性,給自己的佛性而燒心香,心性的本性是空,自性是明,在空明不二與空慧不二的狀態之中燒香拜佛的話,燒香拜佛也就成了大圓滿的法;
所以大家返觀自心,認真地思考,自己從第一次燒香拜佛到現在,這麼多年聞法學佛修行,或放生、磕頭等一切行善都到底是為了什麼?為了誰?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他人?如果是為了他人與一切眾生得到佛果而行善學佛的話,你的所作所為都成為大乘法。如果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行善學佛的話,你的所作所為都成為小乘法。故增巴蘭堪說:“大乘小乘的分別不在法門上,而在內在的發心上。”宗喀巴大師也同樣地說:“大小乘的分別主要在發心。”我們行善學佛都要隨時隨地觀察自己,自己的修法做事是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呢?是大乘法還是小乘法呢?總的來說,如果為了自己逃避災難和痛苦,或獲得人天的安樂而行善學佛的話,那是世間法。有人會問為什麼呢?因為你的目的沒有離開世間的發心,所以成為世間法。如果為了個人從煩惱中得到解脫,達到涅槃而行善學佛的話,那是出世間法。都是為了個人獲得安樂,為何有區別呢?因為目的不一樣,前面發心目的是個人獲得人天的安樂,人道與天道都沒有離開世間及六道輪回,所以成為世間法;後面發心的目的是個人從輪回中解脫而達到涅槃,涅槃是已經離開世間及六道的,所以成為出世間法。但大家要記住出世間法有大乘和小乘。為了個人從煩惱中得到解脫,達到涅槃而行善學佛是出世間的小乘法;為了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成就佛位而發心而行善學佛的話,那是出世間的大乘法。
很多學佛的人,不知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界限在哪裡,出世間法必須要有出離心,有了真正的出離心,在出離心的基礎上學佛行善的話,這種修法就叫做出世間的法。什麼叫出離心呢? “出”就是意識到輪回的痛苦,所以不再留戀輪回與世間的任何東西,要放下世間的一切,想從三界六道裡出去,這叫做“出”。“離”是對輪回生起真正的厭離心,就希求脫離輪回,這叫做“離”。真正的出離心必須要認識到輪回的痛苦,再也不留戀,並且努力去尋求解脫,走向解脫。現在很多人認為自己遇見煩惱或者痛苦時,討厭輪回,不願意在六道輪回中,希望解脫,這種心態是出離心,但這種心態不能叫做真正的出離心,真正的出離心必需要認識到輪回是痛苦,再也不留戀,能放下世間的一切,並且努力去尋求解脫,走向解脫的智慧。如果缺少解脫的智慧,盲目地尋找解脫,這不是真正的出離心。
真正出離心的智慧是認識四谛法門的智慧。四谛法門是苦、集、滅、道,古名四谛。“苦”就是身心逼迫不安。三界六道裡的眾生身心不安,因為眾生的身有生老病死的痛苦;心有貪、嗔、癡、慢、疑的煩惱;還有外界的八大災難和內心的八大難苦,這些都是“苦”谛。在內心中產生真正出離心的人,徹底的認識到六道輪回裡除了痛苦以外沒有純潔的快樂,所以再也不留戀輪回與世間的任何東西,放下世間的一切,尋找解脫的方法,在尋找方法時,會思考這些苦從何來?這個問題,一切的“苦”因“集”而成的。
“集”就是眾生身心逼迫不安的因,“集”可分煩惱和業兩種,但以煩惱更為主要,因為如果沒有煩惱,不會造業。煩惱是痛苦的因,如種子,宿業是痛苦的緣,如土水風火。若種子缺少土水風火,則不能發芽;若具備土水風火,但沒有種子的話,更不能發芽。所以痛苦也是因緣和合而形成的,在苯教的經典裡說:“無因何來緣,無緣何來果。”就是說沒有煩惱,不會有諸多的宿業;若煩惱缺少宿業的緣,也不能生發痛苦之果。實際上煩惱生起之時,即會當下積集新業,這是“集”谛。煩惱可分三毒、五毒、五種見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業可分善業、惡業、無記業,這裡所集之業指善業和惡二業。善業分有漏善業與無漏善業,這裡指的是有漏善業。
“滅” 就是涅槃,就是說永斷惱煩,沒有染垢而清淨與寂靜。消滅無明,斷除煩惱,鏟除業障,斷掉一切痛苦,才能使我們的心歸回到清淨與常樂我靜的涅槃之中,這是“滅”谛。涅槃具有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遠離一異、生滅、常斷、俱不俱等等的中道體性意義。在內心中產生真正出離心的人,通過集谛的開示,終於明白,是煩惱與業將眾生死死地束縛在輪回中不得解脫,而煩惱和世間業的生起根源即是我執,我執的根源即無明。如果不消除無明和我執,無法斷除煩惱和世間業,這樣的話,眾生永遠無法脫離輪回的痛苦,如果能消除無明和無明妄生的迷亂我執的話,獲得涅槃及佛果。涅槃是修證佛法所能得到的修證結果;在苯教的經典中涅槃可分四種:本來自性清淨而有染污涅槃、有余依涅槃、無余依涅槃,無住處大涅槃。修行小乘佛法的人才能成得有余依涅槃與無余依涅槃,不能證得本來自性清淨而有染污涅槃與無住處大涅槃。因為小乘最高境界是阿羅漢的境界。此境界是指滅盡七轉識,唯余第八識。只有修證大乘佛法的人才能獲得本來自性清淨而有染污涅槃。無住處大涅槃只有佛才能獲得的。
“道”就是通向涅槃之道。我們怎麼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呢?只要依靠“道”才能使我們的心進入寂靜安樂之中。“道”就是正道、修道和悟道。我們要深深地通明整個輪回完全是痛苦的本性並沒有絲毫的安樂,獲得涅槃完全是快樂的本性並沒有絲毫的痛苦,從內心中發出唯一的希求,是涅槃與出世的解脫,這樣發出離心的話,才能真正踏上了求證解脫之路。這是“道” 谛。道以小乘而論,自求解脫的歷程即是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與無學道等五種;以大乘而論,為他求解脫的歷程即是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與無學道等五種。我們怎麼進入五種道呢?首先要皈依佛門,然後聽聞佛法,聞了再思考,最後把內容應用到自己的心上而實際修證。發菩提心,布施行善、修持八正道、持受戒律、禅修入定、生起無我空性的智慧,修學三十七菩提助道品法,才能進入五種道。當你為自己而生起真正的出離心以後,你就算是小乘的入道。此處“入道”的意思是指進入小乘次第的第一步;當你為一切眾生而生起真正的出離心以後,你就算是大乘的入道。所以出離心是很重要,但菩提心更重要。
現在很多藏地的佛教徒,都不願意聽聞佛法,也不願意思考四谛的思想,更不願意修加行,直接就想修密宗、大手印、大圓滿等法;在漢地的佛教徒裡也有很多不願意聞法學佛,行善念經,直接就想修禅宗、大圓滿的人。禅宗、密宗、大圓滿法門當然是很好的法門,但大家要觀察自己的根器合適不合適,如果你沒有上等的根器與智慧的話,你修也修不好,修了一段時間沒有什麼提高,反而對佛法產生了邪見,就像狐狸夢想背大象一樣。
現在很多佛教徒看到一些高僧大德的傳記,在傳記裡,有些高僧上師一指點就覺悟,有些大德教一些訣竅就開悟,這樣的說法不僅是在藏地,而在漢傳禅宗裡也有,所以很多佛教徒不願意學佛修法,持戒行善,希望自己也有一天那些高僧大德那樣能夠頓悟,他們根本不觀察自己的根器與智慧,反而認為他們能做到,我也能做到,這樣的想法不能說不對的,但要看自己的能力和智慧。開悟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我有個弟子,皈依漢傳佛教,參禅很多年,我們第一次見面時,跟我講了很多禅師的傳奇故事,當時我不了解禅宗,沒法替她分析,五年過去了,我們又見面時,她又講禅師的故事,我跟她說,你還是打好顯宗的基礎,或者學一些密宗吧!她就說:“謝謝你的指教,但學習那些法門浪費時間,很難成佛的。禅宗成佛很快,只要明心見性就能成佛。”我就耐心地跟她說:“明心見性說起來很簡單,你也會說,我也會說。意義也知道。但是你明心見性了嗎?”現在很多人會說明心見性,真正明心見性的人很稀少,因為我們的學佛修法只不過是紙上談兵,沒有下功夫,也沒有認真思考,所以修不出來。修行不在法門的高低,而在內心慧根之上,所以我們看到的,聽到的每一部法門都不能小看,只有應用自己的智慧,認真地思考,認真的修行,最後一定能獲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