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忍惡無嗔
佛言。惡人聞善。故來擾亂者。汝自禁息。當無嗔責。彼來惡者。而自惡之。
這是第六章,說明了善能勝惡,惡不能勝善。所以前邊那章教人止惡行善,改過自新。但又恐怕有這種人,他怕自己做善事,有惡人來擾亂,所以佛又說這一章經。
‘佛言' :佛說。‘惡人聞善,故來擾亂者':這惡人聽見有善人做善事,他故意來給你麻煩。擾亂就是給你添麻煩,來破壞你做善事。‘汝自禁息':這個時候,你要自己禁息,要很冷靜,很鎮靜的,不要慌,不要nervous(緊張)。
‘當無嗔責' :你不要生嗔恨心,也不要責罵他,不要說他不對。‘彼來惡者':那麼這個來擾亂你,破壞你,給你麻煩的人。‘而自惡之':他是給他自己麻煩,破壞他自己,他是和他自己過不去,這就好像什麼呢?就好像有一個明鏡似的,在這明鏡裡頭現出很丑陋的一個相貌,這很丑陋的相貌,是他自己在鏡子裡現出來的,不是鏡子本身是丑陋的。
這就是說惡人怎麼樣壞,也是他自己的,壞他自己 ;你要是不理他,就沒有事了。你若一理他,怎麼樣啊?你就和他歸伙了,你也變成惡人,和他一個樣子。
第七章 惡還本身
佛言。有人聞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罵佛。佛默不對。罵止。問曰。子以禮從人。其人不納。禮歸子乎。對曰。歸矣。佛言。今子罵我。我今不納。子自持禍。歸子身矣。猶響應聲。影之隨形。終無免離。慎勿為惡。
這是第七章,證明前邊惡者自惡,是惡他自己,所以佛又舉出一個譬喻來說。
‘佛言' :佛說,‘有人開吾守道':有人聽見佛是一個守護修道的人。‘行大仁慈':又修行大仁慈的行門。‘故致罵佛':他故意來到佛的面前罵佛。‘佛默不對':佛聽見他罵,默然不出聲、不講話。‘罵止':等他罵停止了。‘問曰':佛就問他了,‘子以禮從人':說你用禮貌來對待人。‘其人不納':那個人不接受你的禮貌。‘禮歸子乎':濠個禮是不是還回到你自己那兒去呢?還歸到你自己身上嗎?
‘對曰,歸矣' :罵佛的這個人說,不錯!是還回來到我這兒。對方若不接受我行這個禮,這個恭敬,我就把它拿回來。
‘佛言' :佛又說了,‘今子罵我':子,就是你。你現在來罵我,‘我今不納':我不接受你這個罵。你罵我,我也如如不動;你不罵我,我也沒有一回事,我是不被你這個罵的境界轉,我不納你的,不接受你的。‘子自持禍':你罵我,你是不對的,但是你一定有禍患的。‘歸子身矣':把這禍歸到你自己身上去了。‘猶響應聲':就好像你打一個響,就有個聲。如‘影之隨形':好像身影隨著形似的,這個禍一定是跟著你跑的。‘終無免離':你沒有法子免離你罵我的這個禍。‘慎勿為惡':所以我希望所有的人不要做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