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素應從修心做起
太橋旦曾堪布
一般說來,整個佛教都非常重視吃素,尤其是在我們漢地佛教地區吃素的習俗非常廣泛,歷史也很悠久。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我感到非常敬佩。因為吃素就是我們對自己制定的一個修行的戒律,這也是不傷害生命的一個最直接的手段。正如大寶法王所說:“最好的放生就是自己做到吃素”。佛教徒吃素本身就是一種戒,但能否保持正確的態度,則要取決於保持什麼樣的動機和心態。
某個角度而言“戒”分為三種:一、救難戒。二、善願戒。三、出離戒。它們的分別並非是戒體的差異,而是動機的不同。畏懼惡趣的動機而守戒,此戒為“救難戒”。追逐人天享樂的動機而守戒,此戒則為“善願戒”。為個人超三界、出輪回和獲得解脫的動機而守戒,此戒就成為“小乘戒”。為普度眾生、六度萬行和追求證得佛果的動機而守戒,此戒就成為“大乘戒”。前兩者屬世間法的戒,即是獲得增上生的因。後者才是出世間法的戒,即是證得決定勝的道。增上生是暫時的安樂,決定勝則是究竟的解脫。解脫有兩種,小解脫和大解脫。“出離戒”沒有菩提心的攝持,是屬於小乘的“出離戒”,也是獲得小解脫的因。如果有菩提心攝持的話,它就成為與菩提心一體的“出離戒”,是大乘的“菩薩出離戒”,也是證得大解脫的道。按照大乘佛教的要求,吃素最好的態度應是以菩提心攝持的心態來吃素。
然而,我們並不知道所有吃素的人是否都能保持這樣正確的態度。因為吃素本來就有很多原因存在,有的是因為健康的原因,有的是因為宗教信仰的原因,有的則是因為道德、動物保護和環保的原因。有多種多樣吃素的情況存在。比如:有些人怕墮入三惡道而吃素,這比較類似於“救難戒”。有些人為追求人天果報而吃素,這比較類似於“善願戒”。前者是為了保護自己不墮惡趣而吃素,後者是為了自己享受人天果報而吃素。這種吃素的態度比較狹隘,也很自私。因為這些吃素的態度並不是為了愛護生命或尊重生命而吃素。如果僅以“救難戒”和“善願戒”的態度去吃素的話,那是世間法,不叫真正修行。就好比佛陀的弟弟難陀,剛開始學佛時,他所持守的戒就是“善願戒”。當時佛陀對比丘們說:“誰都不允許與難陀交往。理由是難陀為得人天果報而守戒,我們比丘們是為獲得解脫而守戒,他和我們道行不同,絕不可以和他相處”。從這則故事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持守“善願戒”的前提下所作所為都不屬於真正的修行。
有些人是為自己獲得解脫而吃素,這比較屬於小乘的“出離戒”。雖然是屬於出世間法,但還是小乘的佛教范疇,這種態度不符合大乘佛法修行者吃素的態度。在漢地,有些人是由於民族傳統和習俗的原因而吃素,除了社會團體和民俗環境不允許外,沒有為別的理由而吃素,以這種態度吃素更談不上是真正的修行,只不過是“無記業”罷了。有些人為了美容、保健和身材而吃素。如果這些以站在佛教的角度看這些人,是不符合修行人吃素的態度。但站在世間的角度而言,是非常好的行為,也是很清淨的生活。關於吃素,根據科學和醫學一致的解釋對健康和長壽有非常大的好處。無論是佛教徒還是非佛教徒,世界上大多數的健康長壽的人,都是長期吃素的人。世界上其它宗教裡也有很多吃素的人,吃素並非是佛教所特有,我們也不應該給這些為健康等原因而吃素的人增加更多的負擔。其實這些為健康美貌而吃素的人,很有可能透過吃素的因緣自然而然的進到佛門裡來,能夠與佛教結上善緣。所以僅僅是“吃素”也會是一個引領大眾結緣佛教的方便之門。
佛教徒吃素的最正確態度應是以發起菩提心來吃素,這是大乘佛教的博大精深之所在。大乘佛教吃素的心態正確並不是指我是大乘佛教徒所以大乘佛教吃素是最正確,而是指大乘佛教的思想精神很博大,慈悲智慧很高尚。所以大乘佛教吃素的心態是最正確。大乘佛教的思想和精神是自利利他、自覺覺他和自度度他。無論是佛教徒還是非佛教徒,誰的自相續中具備大乘的思想和精神,誰就是偉大的。大乘行者吃素的態度純粹是為了愛護和拯救生命的利他之心,是大慈大悲之心。大乘行者吃素的態度是對眾生生命生起真實無偽的菩提心而吃素,也是對眾生生命極其高度尊重而吃素。
大乘佛教徒為什麼要對眾生生命生起難忍的慈悲和高度尊重呢?
理由有三:一、過去的時候一切眾生曾經是父母,二、現在的時候一切眾生是修行的所依助緣,三、將來的時候一切眾生是未來的佛陀。首先我們應認知:過去的時候一切眾生曾經是我們的父母親,包括牛、羊、老鼠、螃蟹、蟑螂、螞蟻等等都曾經做過我們的父母,殺害它們就等於殺害父母,吃了它們就等於吃了父母。《毗奈耶經》中記載說:有個人特別疼愛兒子,為兒子造了很多很多的業。臨死時,由於放不下兒子,竟轉生成了一頭自家的牛。後來他的兒子把這牛殺了,吃了牛肉。牛死後,再次轉生為自家的牛,兒子又把它殺了。第三次他仍轉生為自家的牛,當兒子再次准備殺它時,捨利子出現在他家的門口。透過神通觀察:發現牛一直在自言自語說:“我已經來兩次了,都被你殺了。我最愛的兒子啊,現在你又要殺我,我非常難受,實在是忍受不了,又沒辦法抵抗啊。”尊者將此話告訴了“牛”的兒子,後來兒子就把這頭牛放了生。根據這個公案,我們毫無疑問的獲知,當下我們經常吃的肉,過去生曾是我們的父母親人。
其次,我們應認知:現在的時候一切眾生是修行的所依助緣,是修行路上不可或缺的修行對象。寂天菩薩在《入行論》中說:“修法所依緣,有情等諸佛,敬佛不敬眾,豈有此言教”。所以,從修行所依助緣的角度而言,眾生與佛的作用是相等的。若以修行所依的助緣來說,佛和眾生是同等的重要,那我們為什麼只尊重佛陀而不尊重眾生呢?我們修行人必須平等的去尊重眾生,因為沒有它們我們就無法生起菩提心,沒有菩提心就無法達成六度萬行等等的福慧資糧。沒有福慧資糧,成佛豈不是空談。正如《華嚴經》中說:“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心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龍樹菩薩也說過:“眾生菩提因,若欲成佛果,於眾敬如師”。一切眾生是行者趨入菩提的根本因,如果想要成佛的話,應當將眾生與自己的上師一樣地恭敬承侍。所有的眾生對我們的恩德都是不可思議的,如果殺害或吃掉它們,等同於我們對它們恩將仇報。
再次我們應認知:未來的時候一切眾生是未來的佛陀,由於一切眾生生命皆有佛性,它們都將是未來的佛,傷害它們就等於傷害諸佛,吃了它們就等於吃了諸佛。正如《二觀察續》雲:“眾生本為佛,然為客塵遮,垢淨即現佛”。噶舉祖師岡波巴大師在《解脫莊嚴寶論》中說:“所謂法性真如無有差別者,佛陀的真如和眾生的真如沒有賢劣、大小和高下的差別故,眾生具有如來藏”。第三世大寶法王在《大手印祈願文》中說:“眾生自性即是佛,然而迷故漂輪回,於受無窮苦有情,願生難忍大悲心。”巴珠仁波切也說:“我們聞法眾眷屬也同樣具有如來藏,已獲得了珍寶人身,並遇到了善知識以方便教言攝受,所以是未來佛”。在這方面有大量的教證理證和實踐例證的詳實資料,此處不再詳細說明。根據大乘佛教的觀點,從上述的過去、現在、未來時等三個角度去思維而不殺害生命,並在嚴格要求吃素的前提下,愛護生命、救護生命,尊重生命。即便是在健康情況不佳為了補充身體的營養而吃肉時,也要加倍地為它們做回向和超度。
在很多佛經中,都曾以教證和理證充分證明過一切有情眾生都曾做過我們的父母、他們現在是我們修行的助緣,未來是成就的佛陀,但這種說法不一定會被所有人能理解或接受,這是佛教特有的主張。因為唯一佛陀的遍知一切的智慧,方能通達眾生曾是父母、現在是修行之助緣以及將來他們是佛陀的深奧道理。其它的宗教都沒有這樣的理念,包括基督教的慈悲也僅僅是局限在人類,而不是對所有生命。所以對於半信半疑、甚至不信佛的人而言,佛法的道理講得再精彩也起不了任何作用。即使你不承認這些道理,但也不應該殺害眾生生命。至少我們應該從人性珍惜自己生命的角度去思維,所有一切生命都有珍愛自己生命的本能,任何一個有情眾生都不願意被別人或其他物種所殺害,都有存活的希求和生存的權力。如同我們的生命是我們自己的一般,它的生命也是它自己的。
它們也不願意遭受痛苦,也一樣的需求得到快樂。就像西藏偉大的智者更頓曲派曾經所說;“沒有腿腳的蚯蚓為尋找快樂而漂泊,沒有眼睛的螞蟻也為追求安寧而游蕩,總而言之所有一切眾生都為獲得快樂而生存”。所以我們怎麼可以只尊重人類而輕視其他的生命呢?我們怎麼可以只關懷人類而傷害脆弱的其他生命呢?連地球上的一方一土,一草一木,一切眾生都有與人類共享和使用的權力,更何況是屬於它自己的生命。這地球上一切資源,並非是為獨一無二的人類所提供,而是為一切生命眾生而提供。我們人類不應該過度貪婪,更不應該殺害無辜的生命,否則其後果是非常悲慘的。
如今還有一些學佛的人往往落入一種極端。比如:某個人雖然做到長期吃素,也經常去寺廟做些朝拜、燒香供佛等佛事,只注重外在表面上的形式,而不注重內在的修行。作為一個佛弟子,做人的修養、品格,一天比一天要提高;自己內心的煩惱、妄想,一天比一天要減少,這才是修行的目的。燒香、磕頭、朝拜等佛事行為這些都不過是修行的方法,方便而已。方便怎麼可以變成修行本身?吃素應該從修心開始做起,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吃素的形式上。很多人嚴格執著吃素,但往往忽略修心本身。這豈不是捨本逐末了嗎?
吃素不是修行本身,而是修行的助緣,也是方便。佛教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我們,在修行路途中應該放下對方便的執著而提升修行本身,借助這些助緣來渡過輪回苦海,並到達涅槃的彼岸。在修行的路上總是放不下對方便執著的這些人,好比渡過大海的游客到達彼岸時,放不下船一樣非常可笑。
尊者密勒日巴大師也曾經說過:“無論你是對世間法執著,還是對修行的形式上執著,都是一樣離不開執著。就像一個人是被鐵鏈綁住,還是被金鏈綁住,是一樣的道理,其作用都是束縛”。修行本身是斷除煩惱和增上功德。學佛是為了覺悟宇宙人生的真谛,是長養慈悲和了達智慧的真理。學佛不是注重表相的東西,更不是沉迷在修學佛法的表面形式上。我們學佛人應該學佛越久,對表面形式上的執著越減少;學佛越久,內在的知見越有提升;吃素時間越久,越是應該充滿廣大的慈悲和包容的胸懷。
我們有些佛弟子吃素多年,而且吃素吃得很執著、很嚴格,連牛奶都不喝等等,但內心的貪嗔癡仍然沒有改變,絲毫沒有減少,關愛生命的心、慈悲心也一點沒有增上。有些人吃素以後反而脾氣非常糟糕,為人處事特別不圓融,自大自私的習氣越來越強,對人對事都非常冷漠,一點人情味都沒有了,常常愁眉苦臉,沒有生命活力,這樣吃素吃得真的很可憐。
在一個地方有一位老居士,她嚴格吃素並苦修了很多年。有一次,她的家人在做飯的時候,不小心在菜裡面加了一些含有肉味的調料,被她發現了,這個老居士立刻勃然大怒的質問家人:“你們明明知道我是嚴格吃素的佛教徒,為什麼還故意在我的菜裡面加肉食調料?你們這樣做會毀了我的修行!”她不但發怒,還進行惡口。我們平常在餐廳裡吃飯的時候也經常看到類似這樣的情況發生,如果菜湯裡發現肉食調料的時候,有些居士會找老板吵架,有些居士直接對服務員發脾氣。這樣的發怒一是不應該,二也沒有必要,因為我們是佛教徒,應以身作則,給家人做個榜樣。而且發怒的罪業非常嚴重,嗔恚心的破壞力很可怕。寂天菩薩在《入行論》中說:“一嗔能摧毀,千劫所積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諸福善”。意思是說即使是千劫中通過布施和供奉諸佛等獲得的善業福報,只要你生氣發怒一次,就會將全部福善功德抵消干淨。
經常有一些修行非常好的活佛、堪布和我聊天說:“現在很多地方不少人吃素,也很普遍,可在他們的身上卻很少看到發自內心的熱情、慈悲和喜悅,反而感覺他們對待生活非常冷淡,並且比較容易不開心,有時甚至莫名其妙地發火”。我就跟他們開玩笑說:“由於他們在長期吃素,可能身體缺乏營養。根據藏醫學的解釋,身體缺乏營養時,體內的氣容易上升,引發對情緒的影響,容易莫名其妙地不開心,甚至會發脾氣”。在藏地有些大德不一定長期吃素,但他們的內心充滿著慈悲,對眾生情誼非常深厚,只要呆在他們身邊就會感到舒適溫暖,總是不想離開。每當我回憶起小時候依止他們的事情時,我都會潸然流淚。他們既有高尚的品質,為人處事也非常圓融,又證悟至高無上的境界,能通達一切諸法的實相。他們雖然沒有長期吃素,但為什麼能做到如此的境界?因為他們在生活裡的點點滴滴中一直沒有離開真正的修行,並抓住了修行的重點和核心——慈悲與智慧。
有些學佛人在很多地方只追求表面形式,這種情況非常普遍,但仔細觀察,其中確實不乏缺少正知正見的情況,沉迷在民間信仰之中,這是很可惜的事情。由於內心缺乏正知正見,所以做表面上的所謂修行,最後並沒有成為真正的修行。有一些皈依佛門已經多年的修行人,努力苦修,生活簡樸,吃素多年,覺得自己已經修行很好了,一旦看到有些佛教徒吃肉,馬上就對他產生他怎麼可以吃肉等的想法,邪見頓生,甚至誹謗或衡量他人過患。像這樣的人,吃素不就變成了修行上的障礙嗎?這還有功德嗎?像這種吃素,只是他的“色蘊”在吃素,並未起到提升自己生命品質的作用。這樣吃素也是一種執著,更是一種造業。當我們看到別人吃肉的時候,應該接納包容,不要分別,訓練自己的心胸廣大,包容一切,勤奮培養自己的清淨觀。
一個人自己能做到吃素是很好的,相當不容易,我們非常隨喜贊歎!但是,千萬不應該因為自己能做到吃素而對別人不吃素起邪見。我們畢竟是凡夫,所以總是自以為是,自己做到的事情,發現別人做不到,就立刻有反應。你想一想這樣的修行能如法嗎?這不是修行的障礙又是什麼呢?看到別人做不到像自己一樣吃素的時候,第一個反應是——瞧不起人家。這樣吃素不就變成輕視別人的助緣了嗎?第二個反應是——別人做不到吃素的事情,自己已經做到了,感到自己比別人厲害,比別人優秀,由此生起我慢。於是,吃素又變成產生我慢的因素了。這非常可怕!我慢高山難存德水啊!這樣的修行不但沒有解決修行上的障礙,反而助長了我們的煩惱。
佛陀為我們宣說佛法的目的是為了調伏“我執”和對治“煩惱”,而不是增上煩惱的助緣。每個人都具備不同的優點,但所有人優點的呈現是不一樣的,大家的優點也有千差萬別。自己做得到的不一定別人也能做得到。同樣的道理,別人做得到的,我們也不一定能做得到。我們不能總是拿自己的優點去跟別人的缺點比,而應該拿別人的優點來跟自己的缺點比,這樣才會發現自己人格上的問題和修行上的不足。否則,我們永遠發現不了自己做人和修行上的很多缺點。
雖然我們的導師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偉大無與倫比,佛陀的法教殊勝不可思議,再加上從古至今的高僧大德們很了不起。但看如今整個社會現象中,除了這些優秀的大德們以外,我們佛教徒很少能成為人們的楷模。而在基督教的教團中,我們看到他們的信徒相處和睦、彼此愛護包容,對人對事以誠相待,實實在在地幫助別人做一些實事、好事,令我感動,也感到慚愧。既然我們佛教有這麼偉大的導師,有這麼殊勝的教法,又有很好的善知識在引導,為什麼我們有些佛教徒的言談舉止、修養作為和為人處事的方法還都很不圓融、不正常,甚至存在極端怪僻的狀況?我感到非常遺憾!當然一方面是有無明業力影響的原因,使人們體會不到佛教的偉大;另一方面的確是我們並沒有做到遵循佛陀的教誨去依教奉行。在我們所謂的修行上,往往只注重和停留在形式上,而未真正深入拓展內心的潛能——慈悲與智慧。形式上貌似修行,裝模作樣,怎能提升內在的優秀生命品質?!只有我們內在優秀的生命品質自然而然真實的顯現出來了,才具有感染力,才能感動別人,才能令人信服。
最後,希望我們佛弟子要盡心盡力、想方設法地將佛教的博愛精神和智慧精髓,真正落實運用在實際生活當中,使所有的人類社會,包括非佛教徒,都能甚深地體會到佛教博大精深的思想。無論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肩負著的使命。既然我們大家還肩負著服務眾生的使命,那麼服務眾生就應該從不殺害生命開始做起。而不殺害生命又應該從吃素開始做起,吃素就應該從修心開始做起。這點非常重要,我本人也正在努力當中,也願所有的修行人都能夠相互提醒和指點。我真心的希望所有教派的修行人都能踏上解脫的正確軌道,並迅速啟迪智慧,淨化心靈,更好的服務一切眾生。這是我們大家的責任!佛法得以廣大的弘揚也是我們所有佛教徒的心願!祈願大家吉祥如意!法喜充滿!修證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