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轉載
華山思過崖:從修行次第談知足寡欲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從修行次第談知足寡欲
華山思過崖師兄
曾經和一位善知識品茶論道,善知識談到曾國藩,不禁贊許的說道:自古做到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事者,只有曾國藩一人啊。
曾國藩這個人到底有什麼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呢?在《保富法》中,聶雲台說道:當年曾國藩負責發行兩淮鹽票,發行價格是100兩一張,後來漲到一萬兩一張,當時江浙兩淮,家裡只要有一張鹽票,就是大富貴之家。曾國藩家裡當時卻一張也沒有。曾國藩如果要搞個幾百張鹽票,是非常容易的事情,為什麼他不搞?原因只有深入他的家庭才知道,他家裡一直維持著做官前的生活習慣,生活簡單而清貧,家裡的夫人還是早晨就起來紡織,紡織出來的布賣錢貼補家用。
淨空老法師在新加坡講解的188集《無量壽經》中說過:真有福報的人你不認識,一定是享清福,生活簡單,沒人打擾他的功夫,沒有人知道他。世間法和出世間法都不沾染。(沾染出世間法,例如經常說自己讀經多少部。或者好點的雖然不說,但心裡沾沾自喜,果報是去鬼道做多財鬼)。
為什麼提曾國藩,因為孔子的學說接近佛家小乘修行思想。都是從格物開始。印光大師說格物,是格除五欲,如同格斗,所以叫“格”。這是一切佛法世間法修行的根本所在。沒有這個功夫,沒有知足寡欲的境界,那麼你為自己求福分還來不及,哪裡還談得上幫助眾生。 菩薩發心最難保持,保持的方法只有安貧樂道。
有人說:我先滿足自己,我雖然欲望比較多,但是五欲名色財食睡,我只有兩種三種,我用其余時間力量幫助眾生。這是自己欺騙自己。要知道“欲不可長”,欲望沒有邊際。美國投資銀行的高管,他的別墅的院子有中國一個市那麼大,院子裡有座山,可以滑雪。還有中國現在有車有別墅不算什麼,一些有錢人爭買直升飛機,你一輩子爭也爭不完,最後一看,腳下已是萬丈深淵。淨空法師說:魔鬼每天搞出種種花樣,把你的定功騙沒了,把你辛辛苦苦賺的錢也都騙走了。
當年淨空法師發現自己的師父李炳南老師每天吃兩餐,中午只吃一個小饅頭,淨空法師也學,但是怎麼也不行,怎麼都要吃兩個小饅頭。李炳南老師每月生活費2美金,做的事情卻相當於五個人的工作量。過去老師都是不直接告訴學生,要學生去悟。淨空法師悟出能量有95%消耗在妄想上的道理,得到老師的肯定答復。這個沒有功夫學不到,但是李炳南老師說:一定要這樣努力,人到無求品自高。淨空老法師的弟子陳大惠,也是賣了車到處弘法,他自己說自己曾經一個月消費300元。確實,求人難,求自己容易,老法師經常說:往生淨土是自性邊上的事情,求別人難,這求自己還有什麼難的。我以前幾年就是完全不明白這個道理,從不留任何儲蓄,多年來每天平均消費1000左右,認為這是放生修的福分,是一種光榮。沒錢自然還會再來,可因為過分奢侈,善神哪裡肯那麼幫助你,助漲你的欲望和奢靡啊。去年底開始困難,陷入僵局,後來困難的時候,找自己妹妹借錢都不容易,雖然妹妹沒事,但是也要考慮妹夫的臉色。自己節儉知足,何必求人,哎學佛要多聽講經,多聽教誨啊,早聽何必犯錯。
“人到無求品自高”啊。這個無求往高說,是修福而不著相,不居功。品自高是上品往生之意。
財富從布施中來,布施來的福分必須全部再布施出去,自己的低生活要求滿足就可,不可多留。為什麼,如果不再布施出去,留在自己享用,都是禍患。我認識一個香港人,他每年賺2000多萬,可以說很有錢了,他有兩個老婆,很多女朋友,他和我說他的錢很多要用來買補藥,否則應付不了那麼多老婆。他有一次借我的通行證買特價補藥,是純植物的,我在車上,看到一克就要2700元,他都是一斤兩斤的買。還買鮑魚請客,三個鮑魚就30000元。如果有錢就干這些的話,我覺得實在是無聊透頂。老法師說:惜福一般延壽,所謂祿盡人亡。沒有比較長壽命,我們的修行也難以成就。
煩惱重的人,越補越毒。吃進去都被煩惱同化,都是毒品啊。清靜心是解毒的,因為清靜心生法喜,“法喜是一切養生中的上乘”(老法師所說)。慈悲心是解毒的,因為慈悲心是和宇宙真相相應。
五欲六塵,都是往生的障礙,你有一個都不能往生。為什麼,往生是信願行,你喜歡這個世界,這個世界還有你的五欲六塵,你如何往生。藕益大師說願分兩個,有厭離娑婆和求生極樂兩重意思。有五欲六塵就是不願離娑婆。知足寡欲,品味般若智慧,歡喜無量。何必抓住六塵不放,六塵都是“一合相”,震動產生的。在裡面執著煩惱不是自找苦吃嗎。《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般若經》說: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這些都是無所有,不可得的,在裡面有何享受可言,都是虛假的接觸,生滅相。
要了解般若智慧,可以看江味農居士的《金剛經講義》,周止庵居士的《心經诠注》,谛閒大師的《圓覺經親聞記》。 學佛是人生最大的享受,是說般若。 否則和善友品茶論道,也是莫大樂事。
下面才說到修行次第。我學佛一直在找次第,找綱領,和下手的地方。後來知道佛法有不止一個下手的地方。第一是知足寡欲(因為十法界依正莊嚴了不可得,所以要知足寡欲)
第二是斷惡修善,斷惡修善就是修福。次序是淨業三福的次序,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啥,修十善業。(具體參考老法師講解的淨業三福,很精彩)
第三是六度菩薩行(修菩薩心要有菩薩心,慈悲心,離相修行才可成為六度波羅蜜)
有能力者一定修最高的普賢行,修普賢行可高品位往生,修好可生方便有余土。所謂離一切相,修一切法,我們斷惡修善,雖然處於修行次第下面,但是也要不著相,甚至我們的生活工作都不著相。這是佛法圓融之處,只有圓融才是次第,次第不離開圓融,這才是真修。
如何處處不著相,就用反聞聞自性。見到大千世界,千般事物,都知道是“因緣所生法,一合相”,不太執著,可以受用,但不執著。工作需要用腦,工作的時候就放下佛號,工作完就提起佛號。工作不需要用腦,就邊工作邊念佛。體會般若智慧,多聽經聞法,作為念佛助行。 事情要做,但是事情來之前不牽掛,事情過去不留戀回味,心不留痕跡,不拖泥帶水。
|
|
|
|
|
|
上一篇: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冷美人”學佛發財記
下一篇:秋季四大養生方法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