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問答

 

索達吉堪布香港放生及答記者問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2011年7月31日,堪布在香港接受香港佛門網記者、香港《溫暖人間》雜志記者及台灣佛網記者的采訪,以下是堪布的開示。

1. 問:堪布您好,感謝您再次接受佛門網的采訪,第一個問題是,我們香港習慣把藏傳佛教稱為密宗,漢傳佛教稱為顯宗,您覺得這個稱呼有沒有問題?

上師答:這樣的稱呼是不合理的。藏傳佛教不管是寧瑪派、格魯派、薩迦派、噶舉派、覺囊派,沒有一個宗派是只講密宗、不講顯宗的。完全撇開顯宗或者不修顯宗的宗派,在藏傳佛教中是找不到的。

同樣,把漢傳佛教稱為顯宗也不合理。從佛教傳到漢地的整個歷史看,每個寺院或高僧大德的傳記中,都記載著密宗的內容。包括漢地寺院每天的早晚課,也念誦很多楞嚴咒、大悲咒等密宗咒語。

所以,這樣的稱呼,是後人帶有偏見的一種說法,從中也可以看出,世人對佛教的認識,存在著許多誤區。不管是在藏傳佛教還是漢傳佛教中,顯密都是融會貫通的。

2. 問:弟子代表台灣的佛網向您采訪,能夠采訪您,我們感到非常榮幸。在台灣,透過書籍和網絡等方式,拜讀您著作和教言的人非常多,許多人也因此認識了佛教、趨入了佛門,並進一步全面、深入地學習佛法。今天,藉此機會,想請教您有關於聞思修行的問題,祈請堪布仁波切慈悲開示。

許多人以持咒、念佛、誦經為日常修行的主要功課,我們網站也舉辦念誦方面的在線共修活動。請問,在每一次念誦修法的開始、中間和結尾,應當如何發心與行持,才能使修法更加如法且圓滿,使自他都獲得最大的利益?

上師答:這個問題,其實是佛教中最根本的問題。不論是台灣、香港還是內地各大城市,有很多佛教徒把佛法的核心涵括在念誦經文、名號和咒語上;或者,歸入到一些簡單的儀軌和儀式中。我認為,佛教最根本的內容就是聞思修行,聞思修行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如果你沒有聽聞佛教的真理,而後沒有思維,直接就進入到修行的話,那麼,佛教的基本概念和知識,你就可能不懂。如果你不懂得這些,佛教的目標,佛教的核心和價值就無法體現出來。

比如,你在任何一個網絡或共修道場念經持咒,剛開始時,最重要的是要發菩提心,我們行持任何一個善法,都要發為利益一切眾生的無上菩提心;中間以無緣空性的智慧攝持,如果做不到,也要專心致志地行持;最後,共修的目的不是為自己健康、快樂、發財,而是為天下無邊的一切眾生都得到無上的快樂,為了這個目標而回向。這就是以三殊勝來攝持善根。在行持念佛、持咒等任何一個善法時,三殊勝都不可缺少。

3. 問:無論是內地還是香港,藏傳佛教的信徒們都很喜歡灌頂,不太喜歡聽聞教法,對此,您對香港弟子有什麼建議?

上師答:從總體上來看,內地和香港的居士都喜歡灌頂,喜歡做一些佛事、搞一些儀式。大概在二十年前,內地的佛教徒除了灌頂和持咒外,基本上沒有人系統地學習佛法。但是,近幾年來,內地的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觀。

從2006年起,我們在一些內地城市建立了道場和中心,要求他們次第、全面地學習佛法。這次我來香港,發現香港佛教徒的觀念需要改變。如果不改變,始終是到處求法、求灌頂,說得難聽一點,其實,這是一種迷信的狀態。

雖然求法很好、灌頂很好、持咒也很好,但佛教是一門非常深奧的學問,不經過一定的學習和研究、不經思維,很多道理,你是不會明白的。

剛開始時,很多信眾對佛教抱有信心和熱情,但漸漸地,信心退失了,又沒有佛法的智慧,最後,他們的修行就不能究竟。
以前,藏地信徒也喜歡灌頂,喜歡和上師們一起念頌咒語。後來,以五明佛學院為主的許多高僧大德,在藏區各地要求居士們修四加行、系統地了解佛法。現在,無論走到哪裡,會發現藏地信眾的觀念,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轉變。

我希望,就像在漢地那樣,香港、台灣和附近一些地區的學佛理念, 應從喜歡求法、求灌頂,向系統地學習佛法上轉變。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應該通過各種途徑,讓信徒們了解到這一點。因為他們有信心、有能力通達佛教真理。可是,許多信眾的領頭人卻尚未重視這個問題,也許,他們自身還沒有認識到學習佛法的重要性。我覺得這是一個最關鍵的問題,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4. 問:藏傳佛教有一種入座觀察修的竅訣,能夠將理論學習與實修完美結合,尤其是對成就一個修行人的根本——出離心與菩提心來說,這是一種非常重要而且必須的修法。您能否開示一下觀察修的具體修持方法?

上師答:在藏傳佛教中,觀察修所運用的范圍非常之廣。麥彭仁波切在《定解寶燈論》中介紹,修行有二:就是觀察修和安住修。

要觀察修,最初,一定要學習中觀、唯識和因明等論典,通過理論深入觀察和分析的方法,來抉擇心的本性。用這種方式來學習,對遣除我們相續中的懷疑和分別,力量非常大。

昨天,我對香港中文大學一些老師說:“對學生講禅定也許並不重要,講佛教故事也不重要。最關鍵的是,要和他們講有強大說服力的佛教理論。就像我們修房子,先要把凹凸不平的土挖出來,把地弄平,而後,在上面造任何建築都很容易。如果你的地不平,基礎不好,上面的建築也就免談了。”

所以,藏傳佛教一直非常推崇因明和中觀的辨析方法。先通過細致的辨析,從理論上剔除疑惑,堅固正見,這樣,安住修就很容易。因此,麥彭仁波切建議:先觀察修,修到一定的程度,再安住修。那時,才能在心的本性上,真正安住下來。

5. 問:香港有些行者認為:“讀太多的經論沒有用,因為那些都是妄念,會增加自相續的分別。最重要就是實修,經典看得越多,障礙可能越大。”對於這樣的觀點,您是怎麼看的?

上師答:對個別人來說,也有這個可能性。因為眾生的業力是不可思議的。但對大多數人來講,學習經論特別重要。

現在,無論是香港還是內地,很多人都缺乏佛教的基本概念、理論和知識。不要說一般的信徒,即使是在大學中天天講法的老師、研究宗教的博士生也是如此。不是他們沒有智慧,而是他們沒有系統地學習和了解佛法。

因此,首先應該聞思佛經論典,這是非常重要的。經論是否會增加我們的分別?這是不可能的。我以前說過,佛陀的語言跟世間任何人的分別念完全不同,它是智慧的流露,不可能對增加你的煩惱和障礙。佛陀之後的那些高僧大德,像龍猛菩薩、世親論師、無著菩薩以及馬鳴菩薩、玄奘大師,他們的教言是否會增加我們的分別念?也是不可能的。他們不管說什麼,哪怕是說一句開玩笑的話,也對眾生的分別念是有利的。

有些人可能自己不喜歡學習,喜歡禅修。其實所謂的禅修,沒有竅訣是不行的。為什麼漢地禅宗現在要接近斷傳承了?原因也是對理論不夠重視。如果沒有真正的高僧大德一代一代予以指點,你只是看一本書,自己心安下來,這叫禅宗嗎?肯定不是。

沒有一定的傳承和竅訣,你只是念阿彌陀佛,如果沒有真正生起出離心和菩提心,能不能斷輪回的根本?所以,在有些問題上,我認為,佛教徒可能需要做一些真正深入細致的探討。

6. 問:過去,在戒殺吃素、放生護生方面,您賜予世人很多殊勝的法寶,例如《放生功德甘露妙雨》、《悲慘世界》、《藏密素食觀》等。今天,能否再請堪布仁波切做一個勉勵大眾的開示?

上師答:現代西方社會,也有人類種族主義和非人類種族主義之間的尖銳辯論。但對這個問題,我是從整個世界的和平,從環境保護和關愛、尊重生命的理念來說的。這是當前社會面臨的幾個非常突出的問題。

保護人類和動物的生命,從環保角度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價值;站在佛教的立場,從維護生命的功德方面來說,也有莫大的利益。不說其他,每一個人對自己的生命是怎樣的愛護?當生命遭遇危難時,我們是怎樣恐懼?怎樣悲傷?人類如此,地球上任何一個生命也是如此。它們都有生存權和維護自己生命的權利。如果我們為了一時的口腹之欲,踐踏他們的生命,是極不公平、極為殘暴的行為。

當前社會,人們被貪得無厭的欲望驅使,暴殄天物、饕餮大餐的場面,真讓人慘不忍睹,與人間地獄沒有差別。

所以,我提倡素食主義,也非常願意參與到非暴力、非營利的護生、戒殺的活動中。我也發願,在有生之年中,不損害任何一個眾生的生命,並用盡自己的一切力量,來保護這些生命。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到生命的可貴而參與到這樣的活動中來。

7. 問:有很多弟子覺得,雖然學了一些佛教的理論,但這些理論只是在頭腦裡,沒有進入到心中。雖然知道應該怎麼做,可是心卻不能如理去思維、如法去做。也有一位師兄覺得他聽了很多次無常、痛苦、空性的道理,已經懂了,就不再去聽了,認為只要專心修法就可以了。可他們只是知識、邏輯上懂,沒有真正的體悟。怎麼樣才能讓佛法的意義在他們的相續中真正生起呢?

上師答:一般來說,從理論上搞懂是非常困難的。我從小信佛,真正拋棄工作出家,到現在也已經二十多年了。在這二十多年中,雖然不算特別精進,但還是夜以繼日地學習佛教理論並實修。盡管如此,不要說中觀和大圓滿的甚深理論,就是生命無常和輪回痛苦這些道理,我在理論上也沒有搞懂。

所以,我每次去書店,只要看見與《前行》相關的實修法,不論是理論還是公案,我都會去買,一直到現在都是這樣。每次,當我看到“無常”的教證和公案,雖然十年前看過,但現在看時,對我修行的幫助更大了。

薩迦班智達在《格言寶藏論》中說:大海對多少水都可以容納,智者對多少知識都可以吸收。因此,有些人可能對佛法的重要性和利益還不明白,表面上過了一遍文字之後,以為就了解佛法了。佛教課程不像其他課程,學完一年級的課,到了二年級的時候,就不需要學了,學了也沒有什麼意義的。很多高僧大德和智者一輩子都在修無常、修輪回痛苦。像華智仁波切那麼有智慧的人,一生也聽了二十五遍《前行》。在相續不斷熏習理論的基礎上,還要實修。
有些人覺得自己已經什麼都懂了,不需要再聽了,這種滿足感,會不會是一種傲慢?

8. 問:現在科技發展速度很快,包括網絡這種新的傳播方式也是日新月異。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面對物質的誘惑和挑戰,比起老一輩人強大許多倍。請問在這種環境下,應當培養什麼樣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應當具有何種思想與精神,才能夠走上一條真正安樂之道?

上師答:人類已經到達二十一世紀,人們對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科技發展給我們帶來生活便利的同時,也帶來許多危害。此時,人們重尋真理,這是非常重要和可喜的。九十年代,美國科技發展到巅峰之時,網絡及信息行業大發其財。到了二十一世紀初,在美國和西方國家,網絡已轉而成為尋求真理的地方。大家在虛擬的社區相聚,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
現代人類對知識的渴求越來越強烈。但無論是內地還是其他發展中地區,都相當於美國早期社會,把目光放在經濟發展上,價值觀著眼於“錢”上。他們的人生觀,就是在短暫的幾十年中過得快樂。

我認為,不管是青少年還是知識分子,對人類意識形態需要做一個真正的思考,否則,沿襲現在的人生觀,恐怕算不上是一種具有深遠意義的生活目標。我希望人們能通過網絡傳播的途徑,了解佛教的真理,讓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生命真正的意義。其價值,要遠遠超過金錢帶來的滿足。

9. 問:有些藏傳佛教的弟子相信接受灌頂後,再念一點咒語就能即生成佛。但按照您的說法,好像沒那麼簡單,還要研讀很多經論。您能不能說一下,從凡夫到成佛的次第、條件是怎樣的?光靠灌頂行嗎?

上師答:依靠灌頂修一些簡單的法有沒有成就的?是有成就的,但那是利根者。就像禅宗六祖慧能及曹洞宗的一些弟子,僅僅一個簡單的表示法,就有當下悟道的,也有參悟的。密宗大圓滿傳承祖師及其弟子,也依靠自己的信心、具德上師的加持,在因緣聚合之時,證悟了心的本性。這樣的事例,不僅歷史上有,現在也有。

現在的藏地,也流傳著一些充滿了奇跡的修行人事跡,這是不可否認的。但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比較保險、比較普遍的方法是從次第修起。我非常贊歎先學習、了解佛法,有了一定的智慧後,信心就不容易改變。否則,第一年佛在心中,第十年佛在天邊。這種現象,現在越來越多了。如果最初,我們能系統地學習佛法,十年後,我們對佛法的信心就會越來越堅定,決不會變色和退失的。

灌頂有灌頂的意義和加持,但是,灌頂之後要修密法,修密法則要有密法的基礎。這個基礎包括理論和前行,而在理論和實踐之間,也需要有一個過程。

大圓滿祖師全知無垢光尊者在《句義寶藏論》中說,我的本來清淨的大圓滿,只有聞思究竟的人才能通達。麥彭仁波切在《定解寶燈論》中說:要究竟大圓滿的本來清淨,就一定要通達中觀,如果未通達遠離一切戲論的空性見,則不可能證達大圓滿的本來清淨。

當然,對極個別人來說,不一定要經過艱苦的聞思。依靠上師的一個灌頂、一個簡單的明示,當下就能大徹大悟。所以,分析任何一個問題都要一分為二,不能一概而論,也不能用簡單的語言妄下定論。

 

上一篇:淨空法師:殺了蟑螂是否有果報
下一篇:吃放生龜,即日喪命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