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31日,堪布在香港接受香港佛門網記者、香港《溫暖人間》雜志記者及台灣佛網記者的采訪,以下是堪布的開示。
1. 問:堪布您好,感謝您再次接受佛門網的采訪,第一個問題是,我們香港習慣把藏傳佛教稱為密宗,漢傳佛教稱為顯宗,您覺得這個稱呼有沒有問題?
上師答:這樣的稱呼是不合理的。藏傳佛教不管是寧瑪派、格魯派、薩迦派、噶舉派、覺囊派,沒有一個宗派是只講密宗、不講顯宗的。完全撇開顯宗或者不修顯宗的宗派,在藏傳佛教中是找不到的。
同樣,把漢傳佛教稱為顯宗也不合理。從佛教傳到漢地的整個歷史看,每個寺院或高僧大德的傳記中,都記載著密宗的內容。包括漢地寺院每天的早晚課,也念誦很多楞嚴咒、大悲咒等密宗咒語。
所以,這樣的稱呼,是後人帶有偏見的一種說法,從中也可以看出,世人對佛教的認識,存在著許多誤區。不管是在藏傳佛教還是漢傳佛教中,顯密都是融會貫通的。
2. 問:弟子代表台灣的佛網向您采訪,能夠采訪您,我們感到非常榮幸。在台灣,透過書籍和網絡等方式,拜讀您著作和教言的人非常多,許多人也因此認識了佛教、趨入了佛門,並進一步全面、深入地學習佛法。今天,藉此機會,想請教您有關於聞思修行的問題,祈請堪布仁波切慈悲開示。
許多人以持咒、念佛、誦經為日常修行的主要功課,我們網站也舉辦念誦方面的在線共修活動。請問,在每一次念誦修法的開始、中間和結尾,應當如何發心與行持,才能使修法更加如法且圓滿,使自他都獲得最大的利益?
上師答:這個問題,其實是佛教中最根本的問題。不論是台灣、香港還是內地各大城市,有很多佛教徒把佛法的核心涵括在念誦經文、名號和咒語上;或者,歸入到一些簡單的儀軌和儀式中。我認為,佛教最根本的內容就是聞思修行,聞思修行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如果你沒有聽聞佛教的真理,而後沒有思維,直接就進入到修行的話,那麼,佛教的基本概念和知識,你就可能不懂。如果你不懂得這些,佛教的目標,佛教的核心和價值就無法體現出來。
比如,你在任何一個網絡或共修道場念經持咒,剛開始時,最重要的是要發菩提心,我們行持任何一個善法,都要發為利益一切眾生的無上菩提心;中間以無緣空性的智慧攝持,如果做不到,也要專心致志地行持;最後,共修的目的不是為自己健康、快樂、發財,而是為天下無邊的一切眾生都得到無上的快樂,為了這個目標而回向。這就是以三殊勝來攝持善根。在行持念佛、持咒等任何一個善法時,三殊勝都不可缺少。
3. 問:無論是內地還是香港,藏傳佛教的信徒們都很喜歡灌頂,不太喜歡聽聞教法,對此,您對香港弟子有什麼建議?
上師答:從總體上來看,內地和香港的居士都喜歡灌頂,喜歡做一些佛事、搞一些儀式。大概在二十年前,內地的佛教徒除了灌頂和持咒外,基本上沒有人系統地學習佛法。但是,近幾年來,內地的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觀。
從2006年起,我們在一些內地城市建立了道場和中心,要求他們次第、全面地學習佛法。這次我來香港,發現香港佛教徒的觀念需要改變。如果不改變,始終是到處求法、求灌頂,說得難聽一點,其實,這是一種迷信的狀態。
雖然求法很好、灌頂很好、持咒也很好,但佛教是一門非常深奧的學問,不經過一定的學習和研究、不經思維,很多道理,你是不會明白的。
剛開始時,很多信眾對佛教抱有信心和熱情,但漸漸地,信心退失了,又沒有佛法的智慧,最後,他們的修行就不能究竟。
以前,藏地信徒也喜歡灌頂,喜歡和上師們一起念頌咒語。後來,以五明佛學院為主的許多高僧大德,在藏區各地要求居士們修四加行、系統地了解佛法。現在,無論走到哪裡,會發現藏地信眾的觀念,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轉變。
我希望,就像在漢地那樣,香港、台灣和附近一些地區的學佛理念, 應從喜歡求法、求灌頂,向系統地學習佛法上轉變。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應該通過各種途徑,讓信徒們了解到這一點。因為他們有信心、有能力通達佛教真理。可是,許多信眾的領頭人卻尚未重視這個問題,也許,他們自身還沒有認識到學習佛法的重要性。我覺得這是一個最關鍵的問題,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4. 問:藏傳佛教有一種入座觀察修的竅訣,能夠將理論學習與實修完美結合,尤其是對成就一個修行人的根本——出離心與菩提心來說,這是一種非常重要而且必須的修法。您能否開示一下觀察修的具體修持方法?
上師答:在藏傳佛教中,觀察修所運用的范圍非常之廣。麥彭仁波切在《定解寶燈論》中介紹,修行有二:就是觀察修和安住修。
要觀察修,最初,一定要學習中觀、唯識和因明等論典,通過理論深入觀察和分析的方法,來抉擇心的本性。用這種方式來學習,對遣除我們相續中的懷疑和分別,力量非常大。
昨天,我對香港中文大學一些老師說:“對學生講禅定也許並不重要,講佛教故事也不重要。最關鍵的是,要和他們講有強大說服力的佛教理論。就像我們修房子,先要把凹凸不平的土挖出來,把地弄平,而後,在上面造任何建築都很容易。如果你的地不平,基礎不好,上面的建築也就免談了。”
所以,藏傳佛教一直非常推崇因明和中觀的辨析方法。先通過細致的辨析,從理論上剔除疑惑,堅固正見,這樣,安住修就很容易。因此,麥彭仁波切建議:先觀察修,修到一定的程度,再安住修。那時,才能在心的本性上,真正安住下來。
5. 問:香港有些行者認為:“讀太多的經論沒有用,因為那些都是妄念,會增加自相續的分別。最重要就是實修,經典看得越多,障礙可能越大。”對於這樣的觀點,您是怎麼看的?
上師答:對個別人來說,也有這個可能性。因為眾生的業力是不可思議的。但對大多數人來講,學習經論特別重要。
現在,無論是香港還是內地,很多人都缺乏佛教的基本概念、理論和知識。不要說一般的信徒,即使是在大學中天天講法的老師、研究宗教的博士生也是如此。不是他們沒有智慧,而是他們沒有系統地學習和了解佛法。
因此,首先應該聞思佛經論典,這是非常重要的。經論是否會增加我們的分別?這是不可能的。我以前說過,佛陀的語言跟世間任何人的分別念完全不同,它是智慧的流露,不可能對增加你的煩惱和障礙。佛陀之後的那些高僧大德,像龍猛菩薩、世親論師、無著菩薩以及馬鳴菩薩、玄奘大師,他們的教言是否會增加我們的分別念?也是不可能的。他們不管說什麼,哪怕是說一句開玩笑的話,也對眾生的分別念是有利的。
有些人可能自己不喜歡學習,喜歡禅修。其實所謂的禅修,沒有竅訣是不行的。為什麼漢地禅宗現在要接近斷傳承了?原因也是對理論不夠重視。如果沒有真正的高僧大德一代一代予以指點,你只是看一本書,自己心安下來,這叫禅宗嗎?肯定不是。
沒有一定的傳承和竅訣,你只是念阿彌陀佛,如果沒有真正生起出離心和菩提心,能不能斷輪回的根本?所以,在有些問題上,我認為,佛教徒可能需要做一些真正深入細致的探討。
6. 問:過去,在戒殺吃素、放生護生方面,您賜予世人很多殊勝的法寶,例如《放生功德甘露妙雨》、《悲慘世界》、《藏密素食觀》等。今天,能否再請堪布仁波切做一個勉勵大眾的開示?
上師答:現代西方社會,也有人類種族主義和非人類種族主義之間的尖銳辯論。但對這個問題,我是從整個世界的和平,從環境保護和關愛、尊重生命的理念來說的。這是當前社會面臨的幾個非常突出的問題。
保護人類和動物的生命,從環保角度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價值;站在佛教的立場,從維護生命的功德方面來說,也有莫大的利益。不說其他,每一個人對自己的生命是怎樣的愛護?當生命遭遇危難時,我們是怎樣恐懼?怎樣悲傷?人類如此,地球上任何一個生命也是如此。它們都有生存權和維護自己生命的權利。如果我們為了一時的口腹之欲,踐踏他們的生命,是極不公平、極為殘暴的行為。
當前社會,人們被貪得無厭的欲望驅使,暴殄天物、饕餮大餐的場面,真讓人慘不忍睹,與人間地獄沒有差別。
所以,我提倡素食主義,也非常願意參與到非暴力、非營利的護生、戒殺的活動中。我也發願,在有生之年中,不損害任何一個眾生的生命,並用盡自己的一切力量,來保護這些生命。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到生命的可貴而參與到這樣的活動中來。
7. 問:有很多弟子覺得,雖然學了一些佛教的理論,但這些理論只是在頭腦裡,沒有進入到心中。雖然知道應該怎麼做,可是心卻不能如理去思維、如法去做。也有一位師兄覺得他聽了很多次無常、痛苦、空性的道理,已經懂了,就不再去聽了,認為只要專心修法就可以了。可他們只是知識、邏輯上懂,沒有真正的體悟。怎麼樣才能讓佛法的意義在他們的相續中真正生起呢?
上師答:一般來說,從理論上搞懂是非常困難的。我從小信佛,真正拋棄工作出家,到現在也已經二十多年了。在這二十多年中,雖然不算特別精進,但還是夜以繼日地學習佛教理論並實修。盡管如此,不要說中觀和大圓滿的甚深理論,就是生命無常和輪回痛苦這些道理,我在理論上也沒有搞懂。
所以,我每次去書店,只要看見與《前行》相關的實修法,不論是理論還是公案,我都會去買,一直到現在都是這樣。每次,當我看到“無常”的教證和公案,雖然十年前看過,但現在看時,對我修行的幫助更大了。
薩迦班智達在《格言寶藏論》中說:大海對多少水都可以容納,智者對多少知識都可以吸收。因此,有些人可能對佛法的重要性和利益還不明白,表面上過了一遍文字之後,以為就了解佛法了。佛教課程不像其他課程,學完一年級的課,到了二年級的時候,就不需要學了,學了也沒有什麼意義的。很多高僧大德和智者一輩子都在修無常、修輪回痛苦。像華智仁波切那麼有智慧的人,一生也聽了二十五遍《前行》。在相續不斷熏習理論的基礎上,還要實修。
有些人覺得自己已經什麼都懂了,不需要再聽了,這種滿足感,會不會是一種傲慢?
8. 問:現在科技發展速度很快,包括網絡這種新的傳播方式也是日新月異。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面對物質的誘惑和挑戰,比起老一輩人強大許多倍。請問在這種環境下,應當培養什麼樣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應當具有何種思想與精神,才能夠走上一條真正安樂之道?
上師答:人類已經到達二十一世紀,人們對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科技發展給我們帶來生活便利的同時,也帶來許多危害。此時,人們重尋真理,這是非常重要和可喜的。九十年代,美國科技發展到巅峰之時,網絡及信息行業大發其財。到了二十一世紀初,在美國和西方國家,網絡已轉而成為尋求真理的地方。大家在虛擬的社區相聚,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
現代人類對知識的渴求越來越強烈。但無論是內地還是其他發展中地區,都相當於美國早期社會,把目光放在經濟發展上,價值觀著眼於“錢”上。他們的人生觀,就是在短暫的幾十年中過得快樂。
我認為,不管是青少年還是知識分子,對人類意識形態需要做一個真正的思考,否則,沿襲現在的人生觀,恐怕算不上是一種具有深遠意義的生活目標。我希望人們能通過網絡傳播的途徑,了解佛教的真理,讓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生命真正的意義。其價值,要遠遠超過金錢帶來的滿足。
9. 問:有些藏傳佛教的弟子相信接受灌頂後,再念一點咒語就能即生成佛。但按照您的說法,好像沒那麼簡單,還要研讀很多經論。您能不能說一下,從凡夫到成佛的次第、條件是怎樣的?光靠灌頂行嗎?
上師答:依靠灌頂修一些簡單的法有沒有成就的?是有成就的,但那是利根者。就像禅宗六祖慧能及曹洞宗的一些弟子,僅僅一個簡單的表示法,就有當下悟道的,也有參悟的。密宗大圓滿傳承祖師及其弟子,也依靠自己的信心、具德上師的加持,在因緣聚合之時,證悟了心的本性。這樣的事例,不僅歷史上有,現在也有。
現在的藏地,也流傳著一些充滿了奇跡的修行人事跡,這是不可否認的。但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比較保險、比較普遍的方法是從次第修起。我非常贊歎先學習、了解佛法,有了一定的智慧後,信心就不容易改變。否則,第一年佛在心中,第十年佛在天邊。這種現象,現在越來越多了。如果最初,我們能系統地學習佛法,十年後,我們對佛法的信心就會越來越堅定,決不會變色和退失的。
灌頂有灌頂的意義和加持,但是,灌頂之後要修密法,修密法則要有密法的基礎。這個基礎包括理論和前行,而在理論和實踐之間,也需要有一個過程。
大圓滿祖師全知無垢光尊者在《句義寶藏論》中說,我的本來清淨的大圓滿,只有聞思究竟的人才能通達。麥彭仁波切在《定解寶燈論》中說:要究竟大圓滿的本來清淨,就一定要通達中觀,如果未通達遠離一切戲論的空性見,則不可能證達大圓滿的本來清淨。
當然,對極個別人來說,不一定要經過艱苦的聞思。依靠上師的一個灌頂、一個簡單的明示,當下就能大徹大悟。所以,分析任何一個問題都要一分為二,不能一概而論,也不能用簡單的語言妄下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