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七月十三,恭迎大勢至菩薩聖誕
都攝六根 淨念相繼
【大勢至法王子念佛三昧頌】
服盡軒岐百草丸, 阿伽一味信神丹。
五宗八教橫羅列, 未死偷心孰肯飧。
西方三聖,就是我們經常所看到的,佛像裡面的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叫西方三聖。
阿彌陀佛是表無量光明,無量的壽命,無量的功德。 觀音菩薩是表大慈悲,宇宙的大慈悲。南海普陀山,是觀音菩薩的道場
大勢至菩薩是表喜捨,西方就是大勢至菩薩的道場。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佛經上講,這裡無任何悲痛和苦惱,居民們可以盡情享受諸種快樂,所以叫“極樂”。
阿彌陀佛又被稱作接引佛。
觀音,亦稱觀世音,是西方三聖之一,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左脅侍,是佛教救苦救難的化生。
大勢至菩薩,是西方三聖之一,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右脅侍。據《觀無量壽經》所述,他“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指墮入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得無上力,是故號此菩薩名大勢至”。
西方三聖
大勢至菩薩,梵音名號Mahāsthāmaprāpta,藏音名號Mthu-chen-thob是阿彌陀佛的右脅侍者,又稱大精進菩薩,簡稱為勢至,與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的左脅侍)合稱為“西方三聖”。《悲華經》中說過去有個轉輪聖王,大太子是觀世音菩薩,二太子是大勢至菩薩,三太子是文殊菩薩,四太子是普賢菩薩。後來轉輪聖王修行成佛,即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觀世音和大勢至成為父親的左右脅侍。
大勢至菩薩,梵語稱“摩诃那缽”,現今在極樂世界,為第二順位遞補佛位的菩薩。《觀無量壽經》載,他“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指地獄、餓鬼、畜生‘三惡趨’)得無上力”,因此稱為大勢至菩薩。他頭頂寶瓶內存智慧光,讓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眾生,使眾生解脫血光刀兵之災,得無上之力。
根據《觀無量壽經》記載:大勢至菩薩以獨特的智慧之光遍照世間眾生,使眾生能解脫血光刀兵之災,得無上之力量,威勢自在,因此,大勢至菩薩被認為是光明智慧第一,所到之處天地震動,保護眾生,免受邪魔所害。
大勢至菩薩能夠給您智慧之光,使您在人生道路上一帆風順,事業有成,佛光永照,化煞化凶,吉祥如意,使您能夠隨佛光道路前進,發揮自我的一切智慧,達到理想的境界。
【大勢至簡介】
大勢至菩薩(梵Maha^-stha^ma-pra^pta,藏Mthu-chen-thob)
大勢至。梵語稱「摩诃那缽」,現今在極樂世界,是第二順位遞補佛位的菩薩。淨土信仰中的重要菩薩。又譯作摩诃那缽、得大勢、大勢志、大精進,或簡稱勢至、勢志。為阿彌陀三尊之一,與觀世音菩薩同為阿彌陀佛的脅侍。此彌陀三尊,在我國佛教界被習稱為「西方三聖」。相對於觀音的代表慈悲,大勢至菩薩象征智慧。《觀無量壽經》雲(大正12·344a)︰「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得無上力,是故號此菩薩名大勢至。」
此菩薩與觀音菩薩俱攝護眾生,被視為臨終來迎令得往生極樂世界的菩薩,而廣受崇信。如《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五雲(大正19·128b)︰「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
大勢至與彌陀、觀音二聖,有極深的淵源。在彌陀成佛以前,他即曾與觀世音菩薩共同為彌陀的侍者。在未來世,他也將步觀世音菩薩之後而成佛,名為善住功德寶王佛。
大勢至菩薩心咒:嗡 巴雜 嘿, 嗡 巴雜 詹雜 摩诃噜呵吶吽嘿
大勢至菩薩真言:唵-散-髯髯-娑婆诃
大勢至菩薩的真言種子是「三」字
大勢至菩薩,根據「觀無量壽經」記載大勢至菩薩以獨特的智慧之光遍照世間眾生,使眾生能解脫血光刀兵之災,得無上之力。因此,大勢至菩薩被認為光明智慧第一,所到之處天地震動,保護眾生,免受邪魔所害。
【大勢至菩薩聖誕】
大勢至菩薩聖誕在農歷七月十三。
大勢至菩薩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眾生離三途,得無上力;又彼行時,十方世界一切地皆震動,故稱大勢至。與觀世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之脅侍,世稱西方三聖,觀音菩薩代表慈悲,大勢至菩薩代表喜捨。據觀無量壽經載,其天冠中有五百寶花,一一寶花又有五百寶台,每一寶台皆現十方諸佛之淨妙國土相;頂上之肉髻如缽頭摩花,肉髻中安置一寶瓶;其余身相則與觀世音菩薩大同小異。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大勢至啟教之人也。念佛修淨土之教,二十五位菩薩每人不同,大勢至教我們專修念佛法門,求生淨土。他是淨宗初祖,夏蓮居老居士首先在《淨宗捷要》一書中提出大勢至菩薩為淨宗初祖,在虛空法界提倡念佛法門只有大勢至菩薩。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不改變,成佛之後還是念阿彌陀佛,在十方世界廣度眾生也是用這一句阿彌陀佛,稱之為淨宗初祖,名實相符。
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一般說圓教七八九地菩薩才證到無生忍。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此二句是念佛的方法。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不要借任何方法幫助,心開即與禅宗大徹大悟相應,與密宗三密相應即身成佛相應。自得心開是理一心不亂,入三摩地是證得首楞嚴大定。大勢至與觀世音兩位大菩薩現居此娑婆世界,對念佛人攝取不捨,令離三途,得生淨土。念佛是方法,有智慧才能念佛。世間聰明人未必有智慧。聰明是世智辯聰,為八難之一,八難中任何一難均障礙修道,障礙出三界,障礙了生死、出輪回、成佛道。性體周遍為圓,妙用無礙為通。又妙智所證之理圓通。用念佛的方法,可以達到圓通的境界。
【佛教常識--三法印】
三法印,是釋迦牟尼世尊,自人生現實的生老病死問題中,研究其果,推察其因,所觀察出的現實上的真理,這真理就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般寂靜。”判斷佛法是否究竟,即以此三法印去衡量。“法印”的印就是印玺。國王的印玺可以證明文件的真實有通行無阻的作用,借以比喻佛教的主要教義,也以符合“法印”而證明其為真正佛法掌握了它,便能對一切法通達無礙,所以稱為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並稱三法印,或者加上“有漏皆苦”,亦稱四法印。
【佛教常識--做六度】
“度”的梵語是“波羅蜜多”,字義是“到彼岸”,就是從煩惱的此岸度到覺悟的彼岸的意思。戒、定、慧三學是學佛之人必須經過的途徑,而大乘學人又在戒定慧之外復加布施、忍辱、精進而合稱六度,六度是六個到彼岸的方法。
第一是布施,有三種:凡以物質利益施與大眾的叫做“財施”,包括身外的財物和自身的頭目手足和生命;凡保護大眾的安全使他們沒有怖畏的叫做“無畏施”;凡以真理告知大眾的叫做“法施”。布施可以度铿貪。
第二是持戒,戒也有三種,即防止一切惡行,修集一切善行和饒益有情。菩薩最根本的戒是饒益有情戒,就是一切為了利益大眾,其余所有戒條都要服從這一條。持戒可以度毀犯。
第三是忍辱,即為利益有情故,忍受毀罵打擊,以及饑寒等苦,所謂“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終不放棄救度眾生的志願。忍辱可以度嗔恨。
第四是精進,即不懈息地努力於自度度他、自覺覺他的事業。精進可以度懈怠。
第五是禅定。禅定可以度散亂。
第六是般若,即智慧,為自覺覺他而修禅定和智慧。智慧可以度愚癡。
【大勢至菩薩真言】
唵-散-髯髯-娑婆诃
ong san ran ran so po he
【大勢至菩薩心咒】
嗡,巴雜,嘿,嗡,巴雜,詹雜,摩诃噜呵吶吽嘿。
又譯音: 嗡,巴扎,嘿,嗡,巴扎,詹扎,摩诃噜卡吶吽嘿。
注音: ōng,bā zhá,hēi, ōng,bā zhá,zhān zhá,mó hē lū kǎ nà hōng hēi
【大勢至菩薩的寶瓶,化身,成就,及加持】
【大勢至菩薩像贊】
如子憶母勤念佛, 都攝六根耳聽著。
若依大士此開示, 因心各得契果覺。
大勢至菩薩頭頂的肉髻上,有一寶瓶,和觀音菩薩的頭上不一樣。觀世音菩薩他那個帽子中間,有一尊立著的化佛像,而大勢至菩薩頭上的肉髻頂上,頂著一個寶瓶。盛諸光明,這盛字念作陳,裝也,他那瓶子裡面,裝著光明。他裝光明有什麼用?普現佛事,即種種的佛事,都能在那光明中顯現出來。例如念佛拜佛,或者講經說法,或是打齋供眾,凡是三寶的事,都叫做佛事,都能在那寶瓶的光明裡面現出來。
大勢至菩薩另外一個德號,叫做無邊光菩薩,他的身光,能照見十方世界,而且他身上每一個毛孔的光,都能照見十方世界,他又何必在頭上頂一個瓶子,瓶子中裝光明現佛事呢?這有一個大原因在裡面。那瓶子裡面,最初不是盛著光明,是盛他父母的遺骨。他聽見阿彌陀佛說:父母的恩最重,當兒女的欲想報答父母恩,很難報答,必須自己修行辦道,把父母度脫三界,這樣才能報答父母恩。大勢至菩薩最初發心修道之時,他的父母早已棄世,若是父母在世,他還可以勸導父母信佛、修行,使父母了脫三界,可是他的父母已經棄世了,他想起來,這是最大的遺憾。他要怎樣才能報父母呢?於是將他父母的遺骨,用瓶子盛起來,頂在自己的頭上,來修行辦道,將自己修行辦道的功德,時時回向父母,祈求三寶加被他的父母能夠得道,超出三界。
那時候大勢至菩薩初發心出家,還是個凡夫,他父母的遺骨,亦是凡夫的骨頭,因為大勢至菩薩勇猛精進辦道之故,他自己轉凡成聖,成了大菩薩。他每天修行辦道,每天給他父母回向,因此那瓶子裡面,他父母的遺骨,亦起了變化,本來他頭頂上的瓶子,是個凡夫用的瓶子,這時候,變成一個寶瓶,他那父母的遺骨,是凡夫的骨頭,這時候變了,變成一片光明——骨頭化了,化成光明。
大勢至證了菩薩果,能運用種種神通變化,利益眾生,他父母的遺骨,變成了光明,亦能夠神通變化,普現佛事,利益眾生。他那頭上瓶子裡的光明,就是打從這樣來的。
------------------------------------------
印光大師——大勢至菩薩的化身
我在十八歲的時候,畢業於上海女子中學,我有一位叫張孝娟的女同學,住在西門潤安裡,是和我交誼最深的,她的母親張太太,把我當作她的親女兒一樣,所以我也以“阿母”叫她,常常放學後,我就住在孝娟家。
民國二十五年、國歷十一月二十三日那天晚上,我也住在孝娟家,與孝娟睡一張床,中宵的時候睡著了,夢到觀世音菩薩立在一個小島上,島的四周都是大海,水天一色,觀世音菩薩身長丈許,璎珞莊嚴著,手裡拿著淨水瓶,就如同畫裡畫的一樣。我自己則在一葉小船上,小船駛近了小島,菩薩招收告訴我說:“大勢至菩薩,現在就在上海教化眾生,你怎麼昏迷,不去聽他講法呢?”,我當時不知道怎麼回答。菩薩又說:“印光和尚就是大勢至菩薩化身,再過四年教化因緣就完了啊。”,菩薩說完就消失了。這個時候,忽然起了驚濤駭浪,小船幾乎翻了。我大聲呼叫救命,這個時候孝娟把我推醒了,說:“信芳,你做什麼惡夢了?”,我就把夢告訴她了,我們都相互笑笑沒事了。
第二天,我把夢告訴了孝娟媽媽張太太,並問她有沒有菩薩名叫大勢至,有沒有和尚叫印光,張太太一直信佛,大驚,說:“大勢至菩薩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啊,印光和尚的名字,我過去聽孝娟的父親說,是普陀山的得道高僧。”,我又問印光和尚現在在上海沒有,張太太說:“這個我也不知道”,我此時悶悶不解,又第二天,看《申報》,見報上登有丙子護國息災法會通告,才知道上海有人請印光和尚來上海在覺園主持法會。這個時候,才覺得這個夢如此奇特,我和孝娟、孝娟媽媽都驚詫得不得了。我們三人也就一起去了覺園,聽印光大師說法,三個人一同皈依了大師,大師賜我的法名是慧芬、張太太是慧范、孝娟是慧英。
慚愧我自己業障深重,沒有能精進修行,現在已經有了孩子,整天終日忙忙碌碌,念佛求生淨土的事情也荒廢了,昨天得到一位姓蘇的朋友的信,說“印光大師已經在靈巖山坐化往生了。”,哀哉,大師已經走了,真的是化緣四年,竟然完全如夢中菩薩說得一樣。我也算是和大師有一段佛門的因緣,不能一句話也不說點,我流下淚寫下了這點不成文的字,寄到上海《覺有情半月刊》發表,藉以表達我對大師的哀悼!南無大勢至菩薩!
一九四零年十二月七日楊信芳記
摘自《印光大師永思集》
----------------------------------------
【大勢至菩薩受記緣起】
根據《悲華經》記載,過去阿彌陀佛仍為轉輪王時,大勢至菩薩為第二王子,名字為‘尼摩’。當時寶藏如來為轉輪王(阿彌陀佛)及第一太子(觀世音菩薩)授記以後,第二王子也禀白佛陀:“世尊,如我以所有身口意業清淨無染的福德善根,全部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遍出功德光明佛(即觀世音菩薩)初成佛道時,我必於時首先請佛轉大法輪。跟隨彼佛說法度化,於其中間行菩薩道利益有情。此佛進入涅槃之後,直至正法滅盡之時,我緊臨其後,入補佛位圓滿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當我成佛之後,所作弘法利生的種種佛事,我國土世界的種種清淨莊嚴,以及入涅盤後,正法住世的時間,都和遍出功德光明佛所作所有,平等無異。”此時寶藏如來告訴第二王子:“你今日所願攝取的清淨莊嚴國土世界,必定如你所願。你將於如是最殊勝的清淨世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名號為‘善住珍寶山王如來’。由於你發願攝取廣大殊勝清淨莊嚴的世界,因此命名你為‘得大勢’。”大勢至菩薩與觀世音菩薩,同行同願,無量劫以來,彼此不相違離,乃至莊嚴淨土,先後次第成佛,其所修功德也等無差別。
據《觀無量壽經》說:“以智慧力,拔三塗苦,得無上樂,故名大勢至。”《思益經》說:“我投足一處,震動大千,及魔宮殿,故名得大勢。”大是所證之法身,以法身豎窮橫遍,故名大;勢是能證之般若,以般若智內破煩惱惑,外伏諸魔怨,故名勢;至是究竟義,即解脫德,以菩薩位鄰極聖,證近於佛故名至。所以《悲華經》卷三說,當阿彌陀佛入滅後,由觀世音菩薩補其位;觀世音菩薩入滅後,則由大勢至菩薩補處成佛,掌握化權,號善住珍寶山王如來。他“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指地獄、餓鬼、畜生‘三惡趨’)得無上力”,因此稱為大勢至菩薩。他頭頂寶瓶內存智慧光,讓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眾生,使眾生解脫血火刀兵之災,得無上之力。
-------------------------------------
【大勢至菩薩念佛成就】
大勢至菩薩以都攝六根,念佛法門而證道,他經歷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及等覺、妙覺,由念佛至成道的52個階段;據《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說,大勢至菩薩於往昔劫中,得遇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佛;彼佛即以念佛法門,而開示之。這超日月光佛,實際上就是阿彌陀佛。按《無量壽經》稱阿彌陀佛亦號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炎王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以光明立佛,分十二號,阿彌陀佛一名,具十二光明;全歸於阿彌陀佛一名,包含無遺。這超日月光佛所示之法,圓頓直捷,甚深切要。大勢至菩薩於聞法後,嚴謹受教,精進修持,即由念佛而證得三昧。這便是大勢至往昔發心修行之因緣與證得念佛三昧之來源。此法門圓頓真捷,簡便易修。
----------------------------------------
【大勢至菩薩化現形象】
關於大勢至菩薩的形象,據《觀無量壽經》說,這位菩薩的身量大小與觀世音菩薩相等,圓光四射的范圍是各一百二十五由旬,照至二百五十由旬。全身光量呈紫金色,也是照遍十方國土,讓有緣眾生親眼得見。只要見其一毛孔所放之光,就等於見到十方無量諸佛的淨妙光明,所以大勢至菩薩也名叫無量光菩薩。因為他一個毛孔的光,就與十方無量諸佛光明一樣地廣照無邊。就像觀世音菩薩以慈悲光遍照一切眾生一樣,此菩薩以智慧光遍照一切處,具有使眾生脫離三途之苦的無上光明力量,所以大勢至菩薩名號的意思,就是智慧的大勢遍至十方。大勢至菩薩的天冠上有五百寶華,一寶華有五百寶台,一一台中,皆能顯現十方諸佛淨妙國土。大勢至菩薩的肉髻像紅蓮花,肉髻上有一寶瓶,內裡裝著智慧光明,用以濟度一切眾生。其他一切相好與觀世音菩薩正等無異。
大勢至菩薩舉足行路時,十方世界的一切都會震動,而當大地震動的地方,會生出五百億寶華。一一寶華都顯得高尚莊嚴,其莊嚴就像極樂世界一般。大勢至菩薩坐下來時,本國七寶地面會一時為之搖動,隨著勢力逐漸擴展,下至金光佛國,上至光明王佛國都震動起來。上下兩國土之間出現塵數般三尊之分身,全都雲集到極樂國土,充塞整個空中,坐於寶蓮座上,演說甚深妙法,以渡濟苦惱眾生。據《阿喇多羅陀羅尼阿噜力品》載,觀世音、大勢至二菩薩,俱呈純金色白焰光,右手執白拂,左手執蓮花,大勢至菩薩之形體比觀世音菩薩略小。在密教胎藏界曼茶羅中,位於觀音院內列上方第二位,全身肉色,左手持開合蓮花,右手屈中間三指,置於胸前,坐於赤蓮花上。密號持輪金剛,三昧耶形為未開敷之蓮花。
----------------------------------------
【十方諸佛菩薩殊勝力量總集:金剛手菩薩】
雲何此中隼,卒鹫頓生懼?誰有此妙力,除暗生歡喜?
思已望空際,喜見金剛手,願以此欣喜,遠罪隨密主!
—— 《入菩薩行論》
大勢至菩薩又稱金剛手菩薩或秘密主,在密宗中金剛手代表金剛部,為諸佛意業,金剛手形象具有多種,最為常見的有一面二臂三目、頭帶骷髅冠表示五佛五智,身藍黑色,右手怒拳持金剛杵上舉,左手怒拳持金剛鉤繩當胸,下著虎皮裙,足右曲、左伸,立於般若烈焰之中,憤怒之像更顯現護持佛法的威力。金剛手統一切金剛護法。金剛手菩薩還是與顯教西方三聖中的大勢至菩薩同體而異名的菩薩。
金剛手菩薩的金剛杵,是十方諸佛菩薩賜予威力灌頂的一種標志,據有關佛經記載,它的威力相當大。《佛說如來不可思議秘密大乘經》中(宋朝法護等翻譯),專門有一段講金剛杵的公案,晉美彭措法王如意寶講《八大菩薩傳記》時也提到過。當年佛陀在世時,一天金剛手菩薩等大小乘眷屬集聚在佛陀身邊。阿阇世王見金剛手菩薩手持金剛杵,好像很輕的樣子,就懷疑道:“這個金剛杵,到底有多重呢?”金剛手菩薩回答:“此杵不重不輕,它觀待於人心,沒有固定重量。在傲慢者面前顯得特別重,而在謙虛者面前顯得特別輕。”
阿阇世王試了一下,但使盡全力,金剛杵也絲毫不動。本來他對自己的力氣頗具信心,因為他率軍作戰時,神勇無比,能降伏很多軍隊,但面對金剛杵時,卻不能動它分毫。他覺得特別稀有,就讓帝釋天試試。帝釋天以前與阿修羅作戰時,輕而易舉可拿起阿修羅王的大車,像風車般在空中回轉,但竟也動不了金剛杵。帝釋天又請“神通第一”的目犍連試試,本來目犍連能把大海水放在手掌上,轉動世界就像用手指轉動硬幣般輕松,可以制止空中的日月運行,能把須彌山丟進梵天世界,但也無法移動小小的金剛杵。
大家都非常驚訝,目犍連以為自己的神通退失了,就到佛陀面前詢問。佛陀說:“你的神通力並沒有減少。不過,由於菩薩的威力及其加持力,才使菩薩以下的任何人,使出多少力氣也不能移動這只金剛杵。”佛陀還說,聲聞和世間人比不上菩薩,菩薩有不可思議的威力,並宣講了菩薩因地時的修行十法,比如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終不肯捨棄正法;對人虛懷若谷,絕不在尚未得悟者面前,誇耀自己的證悟;憐憫許多弱小者,絕不毀損他們,等等。通過這十法因緣,成就了金剛手菩薩如是的威力。
------------------------------------
大佛頂首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唐天竺沙門般刺密谛譯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大勢至菩薩像贊】
如子憶母勤念佛, 都攝六根耳聽著。
若依大士此開示, 因心各得契果覺。
【大勢至菩薩偈贊】
勢至菩薩德無疆,輔弼彌陀作慈航。
救苦直同觀自在,導西不異普賢王。
修因遍用根塵識,證果俱獲圓通常。
攝念佛人歸淨土,此恩永劫莫能忘。
大勢至利生深,專主念佛法門。如子憶母憶世尊,直下即蒙恩。
因心果覺兩相契,立刻返本還源。都攝六根妙難論,願遍界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