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佛教徒
自從皈依我佛之後,不論是遇見新交舊朋,我都自我表明:我是一個佛教徒!以至與友人寫信,都先落款為“佛弟子李融塵”,然後再寫上“你的朋友李××”。
是的,我是一個佛教徒!我認為這是一個十分光榮的稱號!在人前人後,可以明確宣告自己的身份,何必遮遮掩掩?因為對佛祖釋迦牟尼的信仰是正信。佛祖的教義——換句話說,是佛祖的理論、學說,或者是主義——是宇宙人生的究竟,即真相或絕對真理。愛因斯坦認為佛教“包容自然和精神的兩個方面,是“一種宇宙宗教”。
佛教徒本著佛陀的教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去行事,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不妄語,不飲酒,鑄造美好人生,和諧社會,這是何等的善事。佛陀教導我們,按照藥師佛的十二大願,去創造人生價值,積蓄生天的資糧;又教導我們按照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創造超生極樂的條件,免墮輪回。佛陀的教義,佛陀的理論,既管生前,又管死後,正是存殁均沾。亘古以來,有哪位哲人,哪位賢者,哪位君王,哪位神聖,能了此生死大事?唯有我佛釋氏可也!
佛教徒並不是天生的“聖人”,也會常常犯錯。今“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所以,佛陀教導其弟子要忏悔,要修行——修正言行上的錯誤。且按“六度”去個修之,以向“聖人”,即佛,菩薩升華,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精神境界。
至於自然,即科學方面,融塵知之甚少。而愛因斯坦認為:佛教是“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又能與科學相依共存的宗教”。還認為“佛教這種直覺的智慧,是一切真正科學的原動力”。甚至認為:佛教是“科學的終極歸宿”。他說:“我不是一個宗教徒,如果是的話,我願意做一個佛教徒”。可惜,愛氏於1959年辭世了。如果,再多活幾年,恐怕已經“皈依三寶”佛、法、僧了。
如果一個人是愛氏的弟子的話——不管自認,還是公認,這個人都會有一種自豪感,榮耀感吧!每年諾貝爾獎的得主,如果在他的名字面前加上“愛氏的弟子”“愛氏的門徒”的話,其人欣喜之情,絕非筆墨之所能形容。那麼,作為愛氏所推崇的佛陀弟子,佛陀門徒,也當如是吧?故,筆者融塵,自皈依佛陀後,總自稱“佛弟子”——當然,只是自稱,離公認還遠。但自稱近似發願,能發願,即有目標,向著“佛教徒”的目標前進——亦即向愛因斯坦的宗教目標看齊,旁人豈可笑耶?即使笑之又何妨?所以,我不管旁人的態度如何,總自豪地說:我是一個佛教徒!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地藏王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佛歷二五五五年(辛卯)七月初一
耶歷201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