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大圓滿—淨土法門(淨土法門是真正大圓滿一、二)
達照法師
第一節修行的五個要點
淨土宗第十一代祖師省庵大師寫過一篇《勸發菩提心文》,大家可能都讀過。大師在《勸發菩提心文》中教我們要發菩提心,並列舉了八種發心,要我們加以揀擇,即“真假、正邪、大小、圓偏”。我們大家可以經常用來對照一下自己,勘驗一下自己發的心到底是哪一種,是否全部具足了前面的“真、正、大、圓”這四種,捨棄了“假、邪、小、偏”的後四種。在整個佛法修行的道路上,我們看到有些人修行非常辛苦,每天在像修苦行一樣,非常精進,非常用功,但是煩惱沒什麼減少,習氣也一樣。為什麼會這樣?究其原因,在於他不知道佛法修行的真正要點在哪裡,卻在不重要的地方拼命用功,重要的要點不知道用,非常辛苦,但收獲比較少。剖析其原因,就是有五個方面沒有完全做到,這五點是我們修證佛法非常重要的要點。具體而言:
1. 對三寶的信心
第一個要點,對佛菩薩的信心、對三寶的信心。對三寶的信心,就是我們知道佛是真正覺悟的聖人,只要念佛,佛都會加持我、保佑我;法是世間一切萬法中,最正確、最偉大、最圓滿的法,是最了不起覺悟的法;僧就是出家人,是真正的老師。對三寶的信心不論什麼時候別松動,稍微對三寶有松動,你內心中對佛信心若不具足,隨你怎麼辛苦修行用功,到最後縱然不落入外道也沒成就。所以第一點必須要記住,不論我們修行哪個法門,對三寶的信心始終不能動搖,把對三寶信心放在第一位,是我們人生的終極目標。我們生命最圓滿的境界就是成佛,未圓滿的境界就是菩薩,而菩薩比我們也覺悟,他是自覺覺他,我們凡夫完全迷失沒有自覺,羅漢小乘他也可自覺。因此說知道佛法僧三寶,是我們生命最圓滿的歸宿、最圓滿的皈依,這種信心不管是何時何地都不要松動。如果稍微有些松動,你修行上、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和煩惱的事情在心裡就會生起來,從而障礙修行。
2.發出離心和菩提心
第二個要點,就是自己要知道怎麼發心。我們看有些修行人,有些人說這人真發心,怎麼真發心呢?就是平時看見他坐在那念佛,或者在寺廟裡布施,或者拜佛,比較辛苦,就說這個人真發心,但是是不是真發心不能看表面。我們每個人都要反觀自己,扪心自問是不是真發心。如果是沒有真正發心修行,就會今天聽著佛法、用功好就用一天兩天,第三天就沒勁,第四天就不用功,第五天別人說說又去用功用一下,沒聽經沒聽說用功就不用了;聽到經,剛聽了以後有一天兩天好,有些人有一個星期好,一個星期沒聽經以後,又和平時一樣了,不知道用功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在於沒有動力,如同汽車動力壞啦,動力很不好,經常需要修理。我們講經說法聽經就是修動力,大家都有感覺,聽經之後用功就會精進,不聽又會懶惰了。為什麼呢,發心還沒有真正成就。發心要發兩種心:第一種是出離心,第二種是菩提心,也就是說要了生死,要圓滿成佛。
了生死就是出離心。我們真正有想了生死沒有?若沒想了生死,皈依三寶也好,修行也好,實際你還是做基礎工作,正在打好初步的基礎,做修行的准備工作,不是真正修行,離真正的修行還很遠。因為真正修行的第二個條件,就是你要生起想了生死的心。了生死是什麼意思呢?了生死不是說我現在就死了,了生死就是了解生死,進而了斷生死當中帶給我們的一切煩惱。了生死有兩個內容:了解生死和了脫生死。了解生死,就是我們要曉得為什麼有生、有老、有病、有死,我們前世在哪,後世在哪,有沒有辦法把握。真正了生死的人有辦法把握,沒了生死的人沒辦法把握。沒了生死的人明天做什麼事,等一下貪心會生起來否,會發脾氣否,這些根本不知道,都是隨業受報,業到來,環境到來,他隨業受報,自己沒辦法把握。因此,發心的第一種就是發出離心。
怎麼發出離心呢?要認識到人生的生老病死,壽命無常,死亡一定會到來,死期卻不知道,也就是說死肯定會死,但什麼時候死我們不曉得,每個人都一樣。大家現在坐在這裡,有些人感覺自己很快就會死,一般人感覺自己還不會死,還早著,都當做不會死。實際來說每個人都會死,對死有把握沒有呢,估計大部分人都沒把握,根本不知道我們下一世會做什麼、下一世會怎樣。對於我們所擁有的生命、對我們的身體、對我們的想法,你沒辦法把握,這個問題是人生中最大的一個問題,這是了解我們生死的問題。生活當中,還有很多煩惱想不通的事,看不習慣的事,對生活中的煩惱痛苦不如意,也要把它了脫掉。平時所作的,掙錢或者蓋房子、買車、出去旅游,這些是暫時緩解生活中的煩惱,這些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旅游回來了你還是你,煩惱時出去玩一下,轉回來那個煩惱還是你的。世間的方法沒辦法真正從根本上解決我們生死煩惱,比如這株煩惱的樹在這裡,樹枝樹葉砍掉一些,樹根你沒辦法斷。
發出離心去了生死,就是要把我們人生煩惱的根斷掉。這種出離心若生起來,要曉得人生幾十年以前怎麼樣、以後怎麼樣,或者我現在的煩惱妄想從哪裡生起來,要仔細觀察。仔細觀察,光靠自己想也想不通,必須要聽經聞法,通過經典的指導逐步明了。佛經教我們,生命有生老病死,有六道輪回,這世有因緣果報,過去所做的一切這世來受報,那麼現在我們所做的善業,以後有善的果,惡的業有惡的果報。這樣因果緣起觀察仔細,看清楚以後,那麼想到這世我們內心當中,若有貪嗔癡三毒,三毒的結果是地獄餓鬼畜生。看到我們每個人內心當中都有貪心嗔心,會發脾氣,會暴躁,都有愚癡心,這樣看來我們的人身想保持住也很困難。雖然今世做人,但臨終以後貪嗔癡三毒若先發現,那麼三惡道的果報馬上現出來,就會沉淪苦趣,感受眾苦逼迫。從而確定人生苦、生老病死苦、三惡道苦,業報不虛。
業報就是所做的一切業,善業也好,惡業也好,身口意三業所有的行為的果報,一定會轉到自己身上。唯識宗裡面說阿賴耶識,就是我們的第八識(神識)有這個功能,它裡面所存的皆是我們日常行為中身口意三業的一切種子。大家所有的想法說法做法,都會在大腦中阿賴耶識保存好。因此,我們干不好的事情,盡管是自己知道而別人不知道,但是留在心中也會傷害自己,也會痛苦;做善的事情別人誰也不知道,但自己心裡好過,心裡面舒服。不管別人知道不知道,我們所有的行為都會成為自己心中的種子,這些種子一旦因緣成熟就會出現,從而驅動我們投胎轉世,哪種種子力量最強、力量最大,這種種子先成熟。我們平時如果貪嗔癡三種心先成熟,就下三惡道;我們有正義感,好比做人講道德,道德的心先成熟,我們轉世就做人,是有福報的人。
所以,認識到輪回規律,認識到三惡道的苦,認識到人生苦短、去日苦多,我們都要發出離心。不但自己個人人生短暫,還看到我們身邊很多人,有些人生病年齡很小就死了,就二三歲也一世,七八十歲也一世,但是一世有多長根本沒辦法定。我們沒有這樣的智慧,沒有這樣的眼光,沒有這樣的定力,看到我們生命有多長久,但我們內心中第八識所有一切業都會記住。如有我執在那裡,一切痛苦皆從我執生起來,所以必須要生起了生死的心。現在都感覺有一個“我”,參禅或者打坐、念佛,以後慢慢會了解到我們所謂的“我”是沒有的。其實,你現在不承認無我,你現在內心若承認無我,你感覺到無我,想到無我,所有一切煩惱痛苦都會慢慢地解決。
真正的真相是無我的,我們大家感覺有個“我”,所以出離心一定要生起來。出離心如果不生起來,沒想了生死,僅僅是求佛菩薩保佑家庭順利、子孫滿堂、生意興隆,就當你今生都順利也不過是人天福報,或者是雖然有福,仍然煩惱重重,有福難享。大家看有很多人,因為他福報大,因此生活中沒有痛苦,但他根本沒辦法修行,也沒想到修行,等他福報享完以後,內心的煩惱又會生出來。一個人無論他有多少福報,在這世間無論怎麼享福、享受榮華富貴,他內心中的貪嗔癡一定存在,除非他是解脫生死的聖人。這是真相,大家看自己的內心,如理如法地思維就會知道和確定下來。生起了生死的出離心以後,按照我們對生死出離的心,知道生死六道輪回的痛苦,看到別人也同樣痛苦,還要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就是希望一切眾生都圓滿,都離開痛苦、得到快樂。這個發心若發起來了,第二個條件發心就具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