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黃念祖居士《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第三卷13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

(十方佛贊第二十三)

菩薩戒弟子郓城夏蓮居會集各譯敬分章次

金剛乘三昧耶戒弟子黃念祖敬解

第三卷

   十方佛贊第二十三

  本品(一)初明十方佛贊。(二)次明佛贊深意。(三)末明一念淨信不可思議功德。

  復次阿難:東方恆河沙數世界,一一界中如恆沙佛,各出廣長舌相,放無量光,說誠實言,稱贊無量壽佛不可思議功德。南西北方恆沙世界,諸佛稱贊亦復如是;四維上下恆沙世界,諸佛稱贊亦復如是。

  (一)首標東方,順世俗故,日出東方。東方世界,數如恆河之沙。一一界中各有恆河沙數之佛。一一佛‘各出廣長舌相,放無量光,說誠實言’。‘廣長舌相’乃卅二相之一。舌廣而長,柔軟紅薄,出口能覆面至發際。《圓中鈔》蘧庵師曰:‘出廣長舌,表無虛妄。無量劫來,口離四過,故感此相。’又《鈔》曰:‘惟世尊多劫實語,故舌相廣長,超異常人。然有常相、現相不同。若常相者,縮之雖常在口,伸之則能覆面,上至發際。此曾令外道生信。所示如此也。若夫現相,又有大小不同。’如《阿彌陀經》曰:‘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經言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即殊勝之‘現相’。此經大小二本相校,大本末言‘遍覆’,而言‘放無量光’。故知舌相即是此光,此光即是舌相,無二無別。今言‘放無量光’,故知法音所被,當不止三千大千世界。又《圓中鈔》繼雲:‘《法華》言高而不言廣。故曰上至梵世。此經言廣,而不言高。故曰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要知二經,大小相齊。但文互略,故各舉一邊。悉是表無虛妄。現此以敦聞者之信耳。又義,《法華》明豎出三界,故但言高。此經明橫出三界,故但言廣。若即豎而橫,即橫而豎,文雖互略,義必相齊。’鈔義精妙,啟人深信。

  又慈恩師雲:‘佛之舌相,證小,則覆面門,以至發際。今覆大千,證大事也。’又雲:‘菩薩得覆面舌相,故其言無二,悉真實故。則覆面之舌,已無妄語,況覆大千乎!’。是故我等,於佛之所贊,應生實信。

  ‘說誠實言’。說至誠無妄,真實不虛之言。《彌陀疏鈔》曰:‘誠實,明必可信。以誠則真懇無偽。實則審谛不虛。所謂獅子吼,無畏說,千聖復起不能易,萬世守之則為楷者也。’又雲:‘純真絕妄,萬劫如然。言誠實者,孰過於是。’故知諸佛所贊,‘無量壽佛不可思議功德’,乃極真極實之言,千佛出世不能改易,萬代遵守不可違失。純是真實,無有虛妄。是故我等鹹當谛信,慎莫懷疑。‘不可思議功德’,見前第十一品注。

  下復舉十方恆沙諸佛,亦復如是稱贊彌陀。《會疏》曰:‘雖諸佛所證,平等是一。念佛往生利益,彌陀不共妙法,故諸佛讓德,而令歸一佛。是第十七願成就也。’意謂,佛佛道同,所證平等,無有高下。但念佛往生法門,乃彌陀不共之妙法。故其利益,亦是不共。是故諸佛推讓其德,欲顯一切諸佛無邊功德,悉歸彌陀一佛。欲令十方眾生,悉入彌陀願海,往生極樂世界。此正顯彌陀本願第十七‘諸佛稱歎願’之成就。十方佛贊,始能名聞十方,普攝無邊眾生,會歸極樂也。

  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眾生聞彼佛名,發清淨心。憶念受持,歸依供養。乃至能發一念淨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願生彼國。隨願皆生,得不退轉,乃至無上正等菩提。

  (二)上表諸佛贊歎之本因。蓋欲眾生聞名生信,發願求生,悉證無上菩提也。《會疏》曰:‘是則第十八願成就。一部宗歸,唯在於斯。所以者何?雖四十八願皆殊勝,以念彿往生為最要。雖一一成就皆難思,而此成就為不共,故諸佛贊歎。’‘聞彼佛名’者,《教行信證》曰:‘言聞者,眾生聞佛願生起本末,無有疑心,是曰聞也。’聞名得福,故能生淨信之心。‘清淨心’者,無疑之信心也。又無垢之淨心也。《勝鬘寶窟上》曰:‘清淨心,淨者信也。起淨信之心,又不雜煩惱心,名為淨心。’。‘憶念受持’。‘受’者,信受。‘持’者,堅持。‘憶’者,憶佛功德,‘念’者,念佛名號。‘歸依’者,謂身心歸向,依止不捨。‘供養’者,《玄贊》曰:‘進財行以為供。有所攝資為養。’所言‘財行’,指二種供養:一財供養。指香花、飲食、湯藥、財物、頭目腦髓、大地山河等等器物。二法供養。如說修行,以為供養。《彌陀疏鈔》曰:‘清涼大師雲:“高齊大行和尚,宗崇念佛,以四字教诏。謂信憶二字,不離於心。稱敬二字,不離於口”。’即本經‘憶念受持,歸依供養’之旨。《疏鈔》雲:‘往生淨土,要須有信。千信即千生。萬信即萬生。信佛名字,諸佛即救,諸佛即護。心常憶佛,口常稱佛,身常敬佛,始名深信。任意早晚,終無再住閻浮之法。此策發信心,最為切要也。’

  (三)特標‘一念淨信’,‘至心願生’,亦普隨願得生之不可思議功德。‘一念’者,《會疏》曰:‘明往生正因,唯在信一念,不依念多少故。’又《教行信證》曰:‘言一念者,信心無二心,故曰一念,是名一心。一心則清淨報土真因也。獲得金剛真心者,橫超五趣八難道。必獲現生十種益。一者冥眾護持益,(乃至)十者,入正定聚益也。’(以上明‘一念’,以下明‘淨信’。)又《彌陀疏鈔》曰:‘信即心淨。《成唯識論》雲:“信者,謂於實德,能深忍樂欲。心淨為性。何言心淨,以心勝故。如水清珠,能清濁水。又諸染法,各自有相。唯有不信,自相渾濁。復能渾濁余心心所。如極穢物,自穢穢他。信正翻彼,故淨為相。”今修淨土,主乎心淨。信為急務,明亦甚矣。’是故《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曰:‘安樂世界,所有佛法,不可思議。神通現化,種種方便,不可思議。若能有信如是之事,當知是人不可思議。所得業報亦不可思議。’又《要解》曰:‘唯有大智,方能谛信。’《安樂集》依《論注》立三心。一者淳心,信心深厚也。二者一心,信心純一也。三者相續心,信心相續不雜余念也。並曰:‘若能相續,則是一心。但能一心,即是淳心。具此三心,若不生者,無有是處。’

  綜觀諸經論:《疏紗》謂‘信即心淨’《鼓音經》謂能信如是之事者,不可思議。《要解》謂信即大智。《安樂集》謂‘具此三心(信心)若不生者,無有是處’。皆明淨信極為可貴。今經復冠以‘一念’,而為‘一念淨信’,當知此之信心,則在百尺竿頭又進一步,非思量所能及。禅宗四祖《信心銘》曰:‘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語道斷,非去來今。’正與此一味。《會疏》謂為‘往生正因’。《教行信證》稱為‘清淨報土真因’;並謂一念即一心,(《止觀五》曰:‘一心具十法界。’故知一心者,乃萬有之實體,亦即真如也。)復稱為金剛真心,皆能開人心目。茲不多贅,以免蛇足。

  ‘至心回向。願生彼國’。‘至心’即《觀經》中之至誠心。《四帖疏》曰:‘至者真。誠者實。欲明一切眾生身口意業,所修解行,必須真實心中作。不得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內懷虛假。貪嗔邪偽,奸詐百端。惡性難侵,(指惡性牢固)事同蛇蠍。雖起三業,名為雜毒之善。亦名虛假之行。不名真實業也。’‘回向’者,以自身一切所修之善根,向於眾生,又向於佛道也。下雲‘願生彼國’者,乃回自身之信行而趣向往生也。亦即《觀經》三心中之回向發願心。經曰:‘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會疏》曰:‘凡就回向,有自力回向,有他力回向。如回自因行,趣向來果,是為自力。專投佛願,不用自策勵,是名他力。是非凡情回向,故亦名不回向。(不依自力,專靠他力,如是之回向非凡情所能知,故稱之為不回向。)《大品般若》雲:“菩薩如是回向,則不墮想顛倒、見顛倒、心顛倒。何以故?是菩薩不貪著回向故。是名無上回向。”(凡情目之為不回向,實則無上回向)’蓋淨土是他力法門,彌陀六字洪名與一乘願海均是他力。今依靠佛願,回向,往生,是為無上回向。是故能生一念淨信,將所有善根,至誠回向,則‘隨願皆生’。如《會疏》所開示:‘唯在信一念,不依念多少’也。又《要解》雲:‘若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銅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中日兩國大德,萬裡同風,同以信願為往生之主因,皆是人天眼目。又《彌陀疏鈔》亦曰:‘但有願者,無一不生。方知願力,如是廣大,焉可不信,焉可不願。’修淨業者,於本經之‘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與《小本》之‘信願持名’,實應刻骨銘心,不可暫忽。

  又《無量壽經起信論》亦明‘一念’與‘至心回向’之旨。論曰:‘一念至心回向,即得往生。行者誠能一念信入,何須更論種種功勳。一切眾生流浪生死,惟此一念,更無二念。乃至發真歸元,成等正覺,唯此一念,亦無二念。《大智度論》雲:“行般若波羅蜜者,一念能散十方一切如恆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大地諸山微塵。”一念之力,不可思議。如是念佛,即心是佛,即佛是心,非內非外,無縛無脫。盡山河大地、十方虛空,無一芥子許竟是無量壽佛現身說法處。乃至離即離非,頓入如來大光明藏。’

 

  • 謝謝來訪!歡迎經常來上品蓮生的空間 訪問交流

    請在谷歌或百度中搜索“上品蓮生的空間”,即可進入本空間。

  • 點擊(上品蓮生的空間 )即可進入


  •  

     

    上一篇:不是路到盡頭,而是該轉彎了
    下一篇:宣化上人:不吃肉庶幾能挽回末劫之降臨!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