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東漢水平七年的一天夜晚,正在洛陽皇城南宮裡熟睡的漢明帝劉莊,忽然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了一個身高一丈六尺的金色巨人,披著日月光輝,在他的宮殿上空環繞飛行。劉莊一下子嚇醒了。他非常迷信鬼神,不知這夢是凶是吉,於是便召集群臣問夢。大臣們聽了劉莊的敘述,個個啞口無言,答對不上。這時候,有個叫傅毅的大臣站了出來,引古論今,侃侃而談。
傅毅說,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神州山川震動,江河泛濫,當天夜裡,西方的天空上又出現了五彩雲霓。昭王見了十分驚慌,以為是天降災難。可是,太史蘇由卻從容不迫地說:“這種跡像,都是西方誕生大聖人的征兆。據臣占卜,這位大聖所倡導的佛教,要過一千年之後,方能傳入我國。”屈指算來,如今離那時不多不少恰恰一千年了。陛下昨夜夢中所見的“金人”,應是當年西方天竺國(即古印度)的得道者,號曰“佛——此夢正是佛法東傳我國的先兆!
聽了傅毅這番高談闊論,漢明帝不僅深信不疑,事後,還特地派遣郎中蔡愔和博士弟子秦景等十二人,前往西方尋求佛法。
蔡愔、秦景一行拜別劉莊,離開洛陽,踏上了西行的漫長道路。他們一路上穿過一望無際的沙漠,踏越荒無人煙的戈壁,餐風飲露,艱難跋涉,一年後,終於來到了大月氏國(今中亞阿富汗一帶)。這裡佛寺林立,寶塔到處可見,佛教早已廣泛傳播。於是,他們便停止西進,開始在那裡搜集佛教經籍和佛的畫像。在大月氏逗留期間,他們又結識了兩位正在當地傳道的天竺僧人:竺法蘭和攝摩騰。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之後,蔡愔等人就邀請兩位天竺僧人到東土傳教,他們也欣然答應了。於是,蔡情、秦景就開始收拾行裝,把一大堆用竹簡抄錄的佛經和搜集到的一批佛像集中起來,用一匹白馬馱上,便和兩位天竺僧人離開大月氏,啟程東歸。
永平九年,蔡惰、秦景一行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又回到了京城洛陽。漢明帝劉莊十分高興,在南宮殿堂接見了兩位天竺僧人,並向他們詢問了佛法要旨以及流傳情況。接見以後,又特意將他們安排在鴻胪寺(當時的外交官署)住,專門從事梵文佛經的翻譯工作。
第二年,劉莊又根據他們二人的建議,在洛陽雍門(洛陽西門有三,中為雍門)外三裡,御道北面,按照古天竺的建築樣式,起造僧院。兩年後,僧院建成,為紀念白馬馱經,取名白馬寺。
從那時起,原來用作官署之稱的“寺”(如鴻胪寺、大理寺等),也就開始成為一般僧院的泛稱了。
蔡惜等人取回的佛經,名叫《四十二章經》,也就是佛教傳入我國後的第一部經卷。劉莊十分珍惜這些經卷,把它們存放在蘭台石室(猶如現在的國家圖書館、檔案館)中,帶回來的那些佛像,劉莊又拿去張掛在顯節陵(為劉莊生前建成的壽陵)中的殿堂上。
竺法蘭和攝摩騰搬進了白馬寺的清涼台上,常年在那裡翻譯佛經,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現在,白馬寺山門裡邊的東西兩側,有兩座饅頭般的青冢,就是兩位天竺僧人長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