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旻法師:法華大意.第一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法 華 大 意

第一集

浙江天台山高明講寺 -- 淨旻法師 主講

2010510(本集時長6021分鐘) 根據講座視頻整理

尊敬的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各位有緣的嘉賓:

我非常的榮幸,受到我們高明寺了文法師的邀請,來到幽溪祖庭,宣揚佛法,廣結勝緣,本人感到非常的榮耀。

作為一個天台的學子,能夠來到我們天台的祖庭,這是百千萬劫難遭遇。那今天呢,想利用兩個小時的時間,跟大家介紹,我們佛教當中,一部非常著名的經典《法華經》,由於時間關系,我們只能談法華大意。

那麼,談到《法華經》,首先跟大家介紹有兩句耳熟能詳的成語,一句叫昙花一現,一句叫天花亂墜,都與花有關。那麼如果我們翻開成語詞典,我們就會發現,原來這兩句耳熟能詳的成語,居然都跟我們的《法華經》有關。首先,昙花一現,形容一件事物是那麼的稀有難得,百年一遇啊,所以叫昙花一現。它出在我們《法華經·方便品》中,「如是妙法諸佛如來 時乃說之 如優昙缽花 時一現耳」,這是經典的原文。那麼有這樣一個出典,我們形成了一個成語,叫昙花一現,形容事物的可貴、稀有,我們以後再說這句話就知道,出在《法華經》中。那麼「天花亂墜」這句成語,跟法華有什麼關系呢?在中國的南北朝,當時的南京叫金陵,有一位高僧,雲光法師,他在南京講《妙法蓮華經》,居然能夠感動天上下花雨,叫花雨缤紛。國清寺有一個雨花殿,講《妙法蓮華經》真能講得天花亂墜啊!當年雲光法師在什麼地方講的《法華經》呢?就在今天的南京雨花台。所以一直到今天,我們還能看到非常漂亮的雨花石,據說都跟當年這一場感天動地的《法華》玄談有著奇妙的關系,所以,這句話本意是褒揚雲光大師,講法之微妙感動天地,天花亂墜。

好,那我們言歸正傳,《法華經》是簡稱,全稱《妙法蓮華經》,一共五個字,是我們佛教創始人本師釋迦牟尼佛晚年,在古印度摩竭陀國首都王捨城的郊外,有一座山叫耆闍崛山,我們一般習慣於稱它為靈鹫山,簡稱靈山,所以靈山會上佛菩薩,啊、靈山。那麼在這樣一座佛教聖山,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講了一部具有終極意義的佛教經典,叫《妙法蓮華經》。

但是非常奇怪,在我們中國的佛教徒當中,又喜歡給它加兩個字,叫《大乘妙法蓮華經》,呃,大家不要小看這兩個字,意義深遠啊!《金剛經》、《地藏經》、《維摩诘經》,都非常有名,但是我們沒有習慣說,《大乘金剛經》、《大乘地藏經》、《大乘維摩诘經》,沒有這樣的叫法。但卻都喜歡把《法華經》稱為《大乘妙法蓮華經》,什麼緣故?難道《金剛經》、《地藏經》、《無量壽經》不是大乘嗎,不是這樣講的。大家想一下,我們佛教當中有一尊佛,叫藥師琉璃光如來,明明叫藥師琉璃光如來,但是在中國佛教徒的口中呢,不這麼叫,把它改一下,叫消災延壽藥師佛,為什麼要改呢?說明一個現象,這一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它的功德何在啊?是能夠讓天下蒼生消災延壽,他具有這樣的功德,所以我們把他改名了,叫他消災延壽藥師佛。實際上經典當中的正式記載,叫藥師琉璃光如來,但是人們喜歡叫他消災延壽藥師佛。那麼《法華經》之所以被我們稱為《大乘妙法蓮華經》,也正是表達了這樣一種現象,就是《法華經》啊,是大乘經典的代表、是大乘佛教的核心、是大乘經典的極致,所以要稱它為《大乘妙法蓮華經》。

講到這裡,我要糾正一個讀音,特別我們佛學院的諸位同學,要特別留意。大家可能剛才已經注意到,我把大乘兩個字,念shèng這個音。其實大多數人是把它念大chéng的,也有念大chèng的,但很少聽到念大shèng。但恰恰這個音的准確讀音是大shèng 而不是大chéng,大家經常會說大乘(chéng)佛教、小乘(chéng)佛教,怎麼今天冒出大乘(shèng)了?跟大家介紹,在古代啊,四匹馬拉的戰車稱為乘(shèng。那麼,一個國家,它的實力體現在軍事上,如果它軍事實力非常地強,那麼它就會有一千輛以上的四匹馬拉的戰車;在那個時代,一個四匹馬拉的戰車,就相當於一輛裝甲車,因此這樣的一支軍隊,擁有這樣軍隊的國家,就稱為千乘(shèng)之國,而擁有這這樣一支龐大軍隊的國王,被稱為千乘(shèng)之君,所以乘是四匹馬拉的戰車。那麼天子就是六匹馬拉的,叫天子駕六。那麼大家也知道,什麼叫大乘啊?就是一輛能夠運載大眾的車輛。什麼叫小乘呢?說是只能運載個人的一輛小車,所以不念chéng 而要念shèng,它是車輛的意思。正像我們的天台山、我們的天台宗,在很多場合,都被念為天tái山、天tái宗,這是外行讀法。到了我們台州,誰也不會這麼去念,不是五台的台,不是台灣的台,是tāi哪,是天tāi宗啊。所以這些細微之處,我們要注意,細節決定成敗,以後一定要注意。

那麼,《妙法蓮華經》在佛教界當中,它是什麼樣一個地位呢?這裡要介紹唐代的一位大師,唐代南山道宣律師,他有一篇著名的序言,是為《妙法蓮華經》寫的,就叫《妙法蓮華經弘傳敘》。

嗯,在佛教界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其他經典咱們都是從經題開始念。《地藏菩薩本願經》,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忉利天宮為母說法。好了,從來沒有聽說過誦《地藏經》要從《地藏經》的序言開始念,沒有。《金剛經》也是如此,《無量壽經》也是如此。唯有《妙法蓮法經》,很多師傅、很多居士讀誦愛持的時候,卻要從弘傳序念起,說明什麼?這篇序言哪,不可思議!所以在中國佛教界,序言非常的多,大家千萬不要以為《金剛經》就沒有序言,《地藏經》就沒有序言,不是的,重要的經典,古往今來都有序言。但是,有兩篇序言卻是名聞遐爾,哪兩篇呢?一篇就是道宣大師的《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另外一篇呢就是唐太宗皇帝作的《大唐三藏聖教序》。這兩篇序言,可以講在佛教界啊,古今相傳,非常的有知名度。

那麼,道宣律師作的這篇序言當中,對《法華經》 作了一個基本的定性,他怎麼定性的呢?他說,「《妙法蓮華經》者,統諸佛降靈之本致也」。什麼叫本?本就是本懷;什麼叫致呢?致就是極致了、無以復加了、至高無上了,我們稱為極致。那麼道宣大師認為《法華經》不僅代表了釋迦牟尼佛一生的度人本懷和講法的極致,而且是一切諸佛。大家注意‘諸佛’兩個字,是概括了十方三世一切佛,就用諸佛兩個字來概括,諸佛降生人間,我們這裡稱為降靈。就是降生人間的度生本懷和說法的極致,都在《妙法蓮華經》裡得到了集中的體現。

那麼,大家覺得這樣說是不是有點過分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要從人的角度來分析,道宣大師是何許人呢?他首先是一位嚴謹的史學家,他留下了一部著名的典籍叫《續高僧傳》,也叫《唐高僧傳》,這是一部著名的佛教文獻著作。他是一位史學家,同時他又是一位翻譯家,他本人就親自參加過玄奘法師的譯場。當時玄奘法師西天取經,受唐太宗皇帝委托,由國家資助,開設大型譯場,翻譯佛經,當中的譯經大德之中,就有這一位道宣大師,所以他是一位才高八斗的佛教翻譯大師。更重要的是,他是我們中國佛教律宗的創始人,因為他住在終南山的,唐朝長安城的終南山中,所以大家又稱他為南山律師。那麼,南山律師所建立的宗派呢,就叫南山律宗。就像智者大師住在天台山,那麼智者大師就稱為天台大師,天台大師建立的宗派,當然就叫天台宗。好,那麼,道宣律師人格高尚、戒行精嚴,他在終南山修道的時候啊,天人護法、天童送供,這個都有歷史的記載。而且最神奇的是,道宣律師有心髒病,大家說,恩,這麼了不起的高僧也會生病啊?哦,大家不要抱這樣的觀點,佛規定對一切比丘、比丘尼,要四事供養,其中的一種供養就是醫院供養。我們凡夫假借四大以為身,父母所生,吃的五谷雜糧,所以都會有病。所以道宣律師有心髒病,那麼由於他有天人護衛,所以天人從天宮當中,給他開了一張方子,最後道宣律師按方抓藥,把他的心髒病給調好了。那麼大師呢,把這一份從天宮當中傳來的藥方,流傳到了人間,至今在我們中華的醫學寶庫當中,還是赫赫有名,叫天王養心丹,現在藥店當中還能買到這一味中成藥。這個藥為什麼叫天王養心丹呢?就是道宣律師在唐朝的時候傳下來的。正因為大師人格魅力,所以我們相信,他贊歎《法華》不會信口開河,他是有嚴肅的、佛法的悟證,所以他贊美《法華經》是「統諸佛降靈之本致」。

那麼第二部分,我們要從法的角度分析,《法華經》為什麼配稱諸佛降靈的本致呢?我們看《法華經》,有個《如來神力品》,在這個品當中,釋迦牟尼佛明確的告訴我們,他說「如來一切所有之法  如來一切自在神力  如來一切秘要之藏  如來一切甚深之事  皆於此經  宣示顯說」,佛把一切至精、至要、至大的妙意和功德統統融入到法華經典當中。那麼這樣一部經典,難道還不是諸佛的度生本懷和說法極致嗎?所以我們由此可以深信,道宣律師的贊言真實不虛,我們的《妙法蓮華經》的確是大乘佛教第一經!

那麼同時,我們佛教界自古推崇有三部經典,經中之母《華嚴經》、經中之寶《楞嚴經》、經中之王 《法華經》。所以我們所有學修《法華》的佛子啊,都應該無比自豪地相信,我們這一生以來,有幸在百千萬劫當中遇到了經中之王,是非常難得的。

那麼還有一種說法,叫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讀《楞嚴經》可以開悟、讀《法華經》啊必定成佛。那麼大家知道,我們信佛學佛,我們的終極目標是什麼?當然是成佛。所以,這部《法華》是幫助我們成佛的經典,我們怎麼不會去頂戴奉行呢!

那麼同時,《法華經》還和《金光明經》、《仁王般若經》,稱為「護國三經」。我們佛教界 要提倡愛國愛教,那麼我們要為國祈福、為民祈福,我們寺院的天王殿都寫著「風調雨順 國泰民安」。那麼我們怎麼樣去祈福祖國、祈福世界和平呢?大家記住,護國三經當中,《法華經》、《金光明經》和《仁王般若經》,另外兩部經我們讀誦得比較少,。那麼我們只要、要發心回向國泰民安,都可以發願來持誦法華,回向國運昌榮,這是一個法門。所以《法華經》啊,在中國、在日本、在韓國、在越南,在所有的大乘佛教國家,是廣受尊崇、長盛不衰!所以天下有很多法華寺、法華鐘、法華閣、法華經幢,有很多。

那麼在敦煌出土的和目前存世的大量的抄經文物,抄經、古代的抄經當中。我們發現哪,抄《法華經》哪,可以說是名列前茅,跟《金剛經》、《心經》一樣,成為大家非常熱衷去供養書寫的經卷。清朝的乾隆皇帝,以及他的爺爺康熙皇帝,這都是中國上非常有為的皇帝,他們祖孫兩位啊合稱康乾盛世,而這兩位日理萬機的帝王,居然還分別多次抄寫《妙法蓮華經》,康熙的我沒有統計,乾隆皇帝手抄《妙法蓮華經》目前還存世的,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和我們北京的故宮博物院不下三部。你想想,一個皇帝呀,日理萬機呀,他要用他的工筆正楷一絲不苟的抄寫《法華經》。《法華經》多少字啊?六萬九千多字,那麼連標點呢,八萬多字。所以叫「六萬余言七軸裝  無邊妙義廣含藏」啊,這是我們明代的一位皇帝對《法華經》作的御贊當中唱贊美的。《法華經》六萬九千多字,將近七萬字,乾隆皇帝起碼抄過三次。

而且根據歷史的記載,中國唐宋以來,國家實行試經度僧制度。就是說,出家為僧是一件神聖的事情,不是你想出家就能出家的,不是張三李四都可以出家的。就是說,唐宋的時候佛教為什麼興盛,就是對出家這一關有一個嚴格的把關。用什麼把關?就叫試經度僧,要通過經典的考試,才能給你度牒,國家才能允許你去出家。我們唐代的玄奘法師,就是經過嚴格的考試,才取得出家的資格的。所以唐宋以來,中國的政府和佛教界公認的這個試經科目,就是以《妙法蓮華經》為主的考試,包括讀誦、包括解義,你才具備有出家的條件,可想而知《法華經》在佛教界的一個地位。

那麼正因為這部經典很重要,所以自古以來啊,很多翻譯家都喜歡翻譯《法華經》,就像《心經》,前前後後是吧,翻了有九(七)種。那麼《法華經》呢?至少根據記載,被翻譯過六次,六次被介紹到中國,從梵文本、從龜茲文本翻譯成中文,但是由於歲月滄桑,我們目前能夠看到的只剩下三種版本,所以通常稱為六譯三存。翻譯,翻譯過六回,保存下來的只剩下三種了,叫六譯三存。那麼最古老的版本,是西晉的時候,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結束了,三國歸晉,晉朝的皇帝姓司馬的。西晉的時候,在我們中國的甘肅那一帶不有個敦煌嗎?在敦煌那一帶,有一位著名的譯經高僧叫竺法護尊者,大家稱他為敦煌菩薩。這一位敦煌菩薩,在晉武帝太康七年的時候,相當於公元286年,翻譯了第一部《法華經》,當然當時還不叫《法華經》,叫《正法華經》,正大光明的正,《正法華經》,十卷二十七品。那麼過了一百二十年,著名的姚秦三藏法師,鸠摩羅什大師在逍遙園翻譯了,這一次翻譯呢,取名叫《妙法蓮華經》。那麼這個跟《正法華經》差了一百二十年,一百二十年後,鸠摩羅什法師翻譯的。那麼姚秦,這是我們佛教界的稱呼,在史學界呢一般習慣於稱後秦,前後的後,有所謂前秦後秦。那麼佛教界呢,因為當時這個時代的皇帝,姓姚的,所以稱他為姚秦。就像宋代,稱趙宋,因為皇帝叫趙匡胤,趙宋。唐代有叫李唐的,李淵建立的,李唐。所以這裡叫姚秦,那麼實際上就是後秦。但是鸠摩羅什法師當年翻譯的呢,是七卷二十七品,為什麼?沒有提婆達多品。又過了不到二百年,隋朝的時候,有兩位天竺的僧人,這個天竺啊就是今天的古印度。印度兩位高僧,一個呢叫闍那笈多,一個叫達摩笈多,這兩位高僧合譯了一部經典,對《法華經》重新進行翻譯。但是這一次不是純粹的翻譯,他是重點參考了鸠摩羅什法師的版本,所以他是編譯,這部經呢叫《添品法華經》,就是增添了一品,添了一品,是添品,《添品法華經》是七卷二十八品。

那我剛才講《心經》,我剛才說錯了,不是九個版本,保留到今天《心經》有七個版本。那麼在七個版本當中,大家最推崇的是誰的版本?唐三藏的版本、玄奘的版本,兩百六十個字。那麼《法華經》雖然有三種,我們今天一致流通的還是鸠摩羅什法師的版本,為什麼呢?因為鸠摩羅什法師臨終的時候,有過一個預言,驚天預言,這個預言太大了,驚天動地。他怎麼說?假設我一生翻譯的佛典,沒有違背佛意、沒有翻錯的話,我百年之後化身荼毗啊!我們出家人哪是火化的,佛教提倡火化。那麼我百年之後我火化之後,我舌根不壞。阿,佛教比較奇特,不叫舌頭叫舌根,六根嘛,眼根耳根鼻根,舌根、就舌頭不壞。大家想想,這是多麼荒誕的一種說法啊,是不是?舌頭是什麼,是一塊肌肉而已啊,在大火中歷煉、火化,你把骨頭都燒碎了,怎麼舌頭能夠不壞呢?匪夷所思!但根據歷史的記載,鸠摩羅什法師圓寂、荼毗之後,果然他的舌根卷成一卷,看上去像什麼呢?像一卷紫銅片,紅褐色的紫銅片,很簿、很輕,變成了金屬卷狀物。而且用金屬去叩擊它呢,可以發出非常清脆的聲音,就像我們師傅敲引罄一樣。呵,當然,在座各位對一千多年前的記載,大可以姑妄聽之,真正內心能不能接受,很難講。那麼我跟大家介紹九十年代出現的同樣的一個歷史的重復,這件事情發生在江蘇靈巖山,江蘇靈巖山大家知道有一個佛學院,叫中國佛學院靈巖山分院。在那裡有一位老法師叫法因法師,他一生兩大愛好,一個呢,是讀誦書寫《法華經》;一個特長呢,他是教唯識學的。大家覺得奇怪了,他喜歡《法華經》,怎麼不學天台學?怎麼學唯識學?各人因緣。其實《妙法蓮華經》自古弘揚的也不是天台一家,而以天台為代表的。其實華嚴宗也弘揚《法華經》、禅宗也弘揚《法華經》、法相宗也弘揚《法華經》。法相宗的開山鼻祖,玄奘法師的弟子窺基大師,留下了一部著名的寶典,叫《妙法蓮華經玄贊》,就是專門注解《法華經》的。後來民國年間太虛大師重講法華,就是以窺基大師的《玄贊》作為參考資料,因此,學法相者也推崇法華。那麼這位法因法師他曾經‘刺血’書寫過一部《法華》血經,他一生讀誦《法華》、弘揚《法華》,他也講過《法華經》。結果在九十年代,具體年份我沒記清,在蘇州靈巖山往生之後、火化,舌根不壞,他的舌頭也像當年鸠摩羅什法師一樣,卷成了一個卷卷,紅褐色的猶如紫銅,現在珍藏在蘇州靈巖山寺,大家可以繼續探訪,看這件事情是天外奇談還是實有其事?這就是佛教自古以來的一種靈應現象之一。包括佛教大量的感應,乃至肉身不壞現象,捨利子現象,怎麼解釋,有待我們去探索。

大家要知道,科學能夠解釋的很多很多,科學不能解釋的更多更多,因為科學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後後勝於前前。今天的科學解釋不了的現象,絕不等於不科學,三十年後、五十年後也許可以解釋。所以,我們對於宗教現象當中的‘神異’現象,不要妄加論斷,最好是存而不論可也,存而不論比較好。

那麼,今天我們看到的鸠摩羅什法師的版本,已經從七卷二十七品,變成了七卷二十八品。所以我要告訴大家,今天的版本跟當年鸠摩羅什法師的版本有三處不同,增添了三處。第一,增加了《提婆達多品》,是完整的一品,不是鸠摩羅什法師翻譯的,是隋朝的時候加進去的;第二呢,又增加了普門品的偈頌,《普門品》的長行,散文部分是鸠摩羅什法師翻譯的,但是後面的偈子,這個偈子啊不是鸠摩羅什法師翻譯的,是後來隋朝的法師翻譯了之後添加進去,使之更臻完美;第三塊呢,就是陀羅尼品當中,有一個藥王菩薩的咒,藥王菩薩的咒,是玄奘法師翻譯的,後人把它放進去,放到陀羅尼品中去。經過這樣三個添加,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版本,這是一個完本,也是一個定本。所以,姚秦時代翻譯出來,大概到了唐代定型,流傳到今天。

那麼這部《法華經》在印度的時候,就得到了大家的重視,經中之王嘛。但可惜的是,從印度翻譯成中文的注解《法華經》的版本,目前只能看到一種,就是世親菩薩造的《妙法蓮華經論》兩卷。大家知道印度佛教史上,有非常著名的兩位菩薩,他們是親哥倆,哥哥叫無著菩薩,弟弟叫世親菩薩。世親菩薩有的時候也翻譯成天親菩薩,比如《往生論》,就署名叫天親菩薩造,實際上我們知道就是世親菩薩造的。那麼世親菩薩在印度造了一部《法華經論》,今天我們還能看到,但其他印度高僧注解《法華經》的版本,我們再也無福看到了。

但是我們中國的歷代高僧,弘揚《法華》古今不絕。那麼這裡有一個古老的統計,誰統計的呢?就是我們這座高明寺的大師,幽溪傳燈大師在明朝末年作了一部《法華新注》,新舊的新,以前的注解是舊注,我來作一部新注。幽溪傳燈大師在我們高明寺作的這本注解當中,對古代的《法華經》的弘傳啊有過一個考證,他說在隋唐之前,當時,中國叫南北朝,南北朝的時候佛教非常的興盛,這尤其在南朝,梁武帝他是個佛教徒,他受過菩薩戒。那麼南北朝的時候,注解《法華經》成為一時的風尚,當時呢就有七十多家、七十多家來注解《法華經》。所以他總結說,從漢朝到唐朝,注解《法華經》的就達到四千余軸,換句話講,有四千多卷《法華經》注解,可以說是數量驚人哪。

但是今天我們還能看到的,通過對大正大藏經的統計,通過對《卐續藏》的統計,實際上已經少得可憐了。四千多卷,到唐朝就已經四千多卷了,這個宋元明清還不算。但是我們今天能看到的呢,《大正藏》當中啊,一共有九家十五種,有十五種《法華經》注解;在《卐續藏》當中呢,有四十七家六十六種。大家想想,也不多啊,十五種加六十六種,就目前我們能看到的古人的注解,經過歲月滄桑保留到今天的,就剩下這麼七十來種了。

那麼明朝有四大高僧,靈峰蕅益大師,他有一句話,為什麼我們古人這麼重視這部《法華經》,為什麼這麼多人去注解它,那麼在這麼多的注解當中,誰的注解最為權威?靈峰蕅益大師有了一段評論,他說,「此一部經乃如來究竟極談  具明施設 一代時教 所以然 之線索  如家業之有總帳簿  如天子之有九鼎也」。他說法華經啊,就像一戶人家的帳本一樣的,家裡頭有多少寶貝,有多少財富,統統在這個總帳簿裡面登記明白;又如天子必有九鼎,我們說定鼎天下,貴為天子要鑄九鼎,以示國威。那麼,《法華經》就像是皇帝的九鼎,就像是一個家財的一個帳簿,非常重要的,是關鍵性的東西。「非精研智者大師之《玄義》《文句》不盡此經之奧」,這是靈峰大師的一個經驗之談,他認為古今這麼多法華經的注解當中,最為經典的,你如果不去研究智者大師的《玄義》和智者大師的《法華文句》這兩部疏,是不足以盡此經之奧也,它的奧妙堂奧,你是進不去的,所以是高推智者。

那麼今天呢,我在這裡呢,向大家也作一個推介,當然我不敢推介《法華玄義》、《法華文句》。這個雖然說二十卷,二十卷《玄義》、二十卷《文句》啊,字義深奧、妙義深邃啊!沒有相當的古文修養和佛學功底以及坐冷板凳的耐性,可以講看個三五頁就頭大了。那麼我們今天,如果有心要學《法華經》,這個,我有兩個層次的推薦。

一個層次的推薦就是比較高層次的,比如我們佛學院的同學們,我們研究天台宗的學者。那麼你即便不看《玄義》、《文句》,你要看兩部古書,都是蕅益大師的。一部是《法華玄義節要》,你看不了《玄義》的原文,二十卷你看不了,你就看兩卷、看兩卷,那麼《法華玄義》的節要,要好好地研究,這是專門講經題的;另外一部呢,叫《法華會義》,十六卷,那麼它相比《法華文句》呢,要簿的多,也要淺顯一些了。這裡我重點推薦現在廣東尼眾佛學院出版的一個精裝本《法華會義》,是分段標點本,我看到了,我覺得標點得相當不錯。我們佛學院的法師,想辦法到廣東尼眾佛學院,去想想辦法。這部分段標點本很適合我們現代人來看,現代人這個古文修養有限哪,不看分段本、不看標點本哪,如入五裡霧中啊,這個標點有它的好處。

那麼對於一般的同修,我推薦兩部書,就更另淺顯了。一部是宋代聞達大師的《法華經句解》,大家說你怎麼推薦宋代人的書還說很淺?因為這部書我也曾經翻印過這個一些,跟大家結緣。當時我還沒出家的時候,我就作了一個小小的集資,從香港找到了這麼一本版本,是民國年間上海醫學書局的一個新排本,這部《法華經句解》啊非常地淺顯,它就是專講消文釋義的。雖然是宋朝人的作品,但是楊仁山居士非常地推崇,他認為是古今讀法華的最好的一個入門讀本。你看這部《法華經句解》,法華經的文詞句意,表面上的文詞句意你都能把它讀通了。所以這部書可以推薦一下。還有一部就更另淺顯,就是現代台灣法鼓山聖嚴法師的作品,題目叫做《絕妙說法》,小標題叫《法華經講要》,現在呢,我們已經引進版權了,北京的宗教文化出版社,已經有簡體字重印版。《法華經講要》講得非常好,也是以天台宗的立場來注解法華,我看我們現代人,如果想要了解《法華》,這部書是最好的一部教材。

那麼從研究弘揚受持《法華經》,在中國直接派生出一個宗派,那就是中國佛教八宗之祖的天台宗。在日本呢,又稱為天台法華宗。那麼,也正因為我們天台山,是天台宗的發源地,也正因為《法華經》是天台宗的立宗之經,所以才有今天下午的這麼一段法緣,讓我在這裡跟大家介紹《法華》。那麼,每一個宗派實際上都是幫助人們認識佛教、修正佛教的一種門徑而已,八大宗派就是八種認識佛教、修證佛教的門徑,那麼我們與天台有緣,選擇了天台宗。

天台宗最有名的一個貢獻,對佛教最重大的貢獻,就是對整體佛法作了一個完美的歸納和評估,我們把這一種歸納和評估的體系稱之為判教。那麼天台宗的判教學說,是所有宗派判教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最卓越的,它把佛一生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余會,作了一個劃分,劃分為五個時間段,我們通稱為「五時」

宋朝的杭州有個孤山,大家知道杭州有斷橋,杭州有孤山。孤山有一位智圓法師,作了一首偈說,「華嚴最初三七日  阿含十二方等八  二十二年般若談  法華涅槃共八載」這樣一首偈呢,來歸納天台宗的五時判教說。但是呢,實際上講,這是別五時,別五時是不圓滿的。

所以我們蕅益大師作了一部《教觀綱宗》,在這部書當中特別強調了天台判教啊,有別五時、有通五時。也就是說,雖然這是阿含時,阿含講了十二年,但是對根性只能聽阿含的眾生來講,佛在這個時階段的一個主旋律是講阿含,但是遇到個別有通教根性的、有別教根性的、是堪受大化的、能夠聽菩薩藏的人來講,佛難道也給他講初級的《阿含》嗎?不是的。在阿含十二年當中,佛對有緣眾生也在講方等、也在講般若。反過來說,佛說般若經的時候,遇到一個小乘根機的人,他只能聽阿含佛法,難道佛就不給他講阿含了嗎?還要兼講阿含,這才是真正的通五時的概念。

好,所以在《法華經》的五時判教當中呢,把法華……。在天台宗的五時判教當中,把《法華經》劃歸為佛陀說法的最高、最圓之時。最高、最圓之時,所以稱為純圓、獨妙,純粹的圓教,獨一的妙法。獨者,無雙也,沒有雙了。純圓獨妙

那麼天台宗又參考了《華嚴》,用五味配五時。什麼叫五味呢?他說,一頭奶牛牽過來,奶牛擠出來的第一道是什麼?我們說,就是奶嘛,好,這個奶是俗稱,我們書面上叫乳,就是說現在的乳制品,「乳」,從牛出乳,這是第一道。那麼這個乳味是最正宗、最原始的本味,我們現在說叫原味,這個相當於華嚴時。從乳呢加以提煉,奶酪的「酪」,從乳出酪,這是第一次提升了,但是呢,它是相當於阿含時的教法。從酪出生酥,我們酥油茶的「酥」,酥有分兩種,初級的叫生酥,高級的叫熟酥。就像普洱茶有生茶有熟茶,嘿嘿,那麼這個生酥呢,就相當於方等時;熟酥呢,比方等時更高一個層、層級,就是般若時。那麼最後從熟酥繼續提煉,提煉出牛奶的最高精華,我們叫什麼?叫醍醐,這個「醍醐」,我們就把它對應「法華涅槃時」,就是天台宗五時判教當中的最高最圓滿的時期。這個時期佛重點說了兩部大經,一部就是《妙法蓮華經》,一部就是《大般涅槃經》四十卷。《法華》《涅槃》稱為佛家之雙璧,純圓獨妙之法。

所以今天呢,跟大家是什麼啊?是、就、去、去近距離的、去走近《法華經》,淺嘗醍醐味,淺淺的嘗一下醍醐味。

所以我們現在約略地講一下經題,當然不能按照天台家的這種講法來分,我們就大眾化地講。「妙法蓮華經」五個字,它的梵語叫「薩達磨」「芬陀利迦」「修多羅」,這個讀音是這樣的,梵音讀音。那麼,這個「薩達磨」 翻譯成中文哪,就翻譯成正法,或者翻譯成妙法;「芬陀利迦」就是白蓮花的意思;「修多羅」就是經。所以如果我們要直譯這部經的題目、題目啊,應該叫「妙法白蓮華經」、「白蓮華經」。所以我看到西藏版本,藏文版的《法華經》就叫《妙法白蓮華經》。白蓮花就叫芬陀利花,因此,大家只知道用蓮花來喻妙法,但不知道它不是用黃蓮花喻、也不是用青蓮花喻、也不是用紅蓮花喻,而是用白色的蓮花。為什麼要用白?白者無暇,象征著純淨。所以印度崇尚白,一般印度老百姓都穿白衣服的,所以我們把在家人稱為白衣居士。那不是白衣天使呵,不是護士呵,他白衣,印度古代的民風,俗家人是穿白衣的。那麼又把半個月稱為白月,半個月稱為黑月。又把善法稱為白法,把惡法稱為黑法,這白是象征著善、象征著清淨。因此,妙法蓮花的這個花朵,這朵蓮花是白蓮花。這個「妙」,你可以理解為微妙、圓妙、勝妙,它是用來修飾和形容這個法的。這個佛法,是什麼法呢?哦!微妙之法、圓妙之法、聖妙之法,這是形容這個法。所以《法華經·方便品》當中,佛說,「我法妙難思」,我法微妙難思議、我法妙難思,所以稱之為妙法,就是這個意思。

 

 

上一篇:淨空法師法語:知道難,做不難!
下一篇:凡事多往好處想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