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外加行之一 暇滿難得】
7、珍惜暇滿人身
——得到人身需要具足的條件之一修持十種善業
達真堪布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是百日共修的第七天,也是第一階段的最後一天。我們再來仔細觀察一下我們的人身。
我們在輾轉輪回的過程中,想再一次得到人身,尤其是暇滿的人身,幾乎是不可能的。想再次得到,要具足很多因緣。不說別的,只說其中的一個因:斷惡行善——斷十種惡業,行十種善業。
我們首先看看什麼叫十種惡業,十種善業;什麼叫行善、什麼叫斷惡。
十善業包括身三業、口四業、意三業。
身三業。斷除殺生叫斷惡;愛護一切生命叫行善。斷除不與取,不偷盜叫斷惡;行持布施叫行善。斷除邪YIN叫斷惡;護持戒律叫行善。
口四業。斷除妄語叫斷惡;說實話,說谛實語叫行善。斷除離間語,不挑撥離間叫斷惡;化解別人的怨恨叫行善。斷除惡語,不說別人不愛聽的話叫斷惡;說悅耳語,說好聽的話,說別人愛聽的話叫行善。斷除绮語(沒有用的話、閒話)叫斷惡;精進念誦叫行善。
意三業。斷除貪心叫斷惡;當持捨心叫行善。斷除嗔恨心,不能起傷害別人的心叫斷惡;修持饒益心叫行善。斷除愚癡,遠離邪知邪見叫斷惡;有正知正見叫行善。現在的人哪有行善斷惡?好好想一想自己的行為,有嗎?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還想再一次得到人身,不可能!沒有種因哪能結果?沒有播種哪有收獲?想得到人身,除了這些因之外還要有別的因,什麼廣大布施、護持圓滿戒律等等。這些因都具足了,才能得到人身,才能投生到阿修羅、人、天人三善道。我還沒有說得到暇滿人身呢。
佛經裡對人身難得也有許多比喻。其中一個是:假使整個三千大千世界是一片汪洋大海,海面上漂著一塊有孔的木板,海底有一只盲龜,一百年才浮上海面一次。盲龜沒有眼睛,找不到木板,木板沒有“心”,也不會去尋找盲龜,他們的相遇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以偶爾的機緣,盲龜的頭頸會鑽進木板的孔中。想要在六道輪回當中得到人身,比讓盲龜的頭頸鑽入木板的孔中還難,幾乎是不可能的。還有另外一個比喻:在光滑的牆面上撒一把豆,想讓豆子停在牆上不動,這也是不可能的。再想得到人身,比讓豆子留在牆上還要難。
我們再來看看眾生數量的差別。經中說:“地獄眾生猶如夜晚繁星,而餓鬼則如白晝之星;餓鬼眾生猶如夜晚繁星,而傍生則如白晝之星;傍生眾生如夜晚繁星,而善趣眾生則如白晝之星。”此外又說:“地獄眾生猶如大地的微塵,餓鬼眾生猶如恆河沙,傍生猶如酒糟,阿修羅猶如彌漫的大雪,而人及天人僅僅像指甲上的微塵一樣。”總之,善趣的身體極其稀少,夏季僅僅一方草地上存在的生物,或僅僅一個蟻穴中螞蟻的數量,也超過了南瞻部洲的人數。人與傍生的比例顯而易見,我們能看見的這些動物,還只是傍生道中的一小部分。
這樣一看,人已經非常非常的稀少了,在所有的人當中,出生在有佛法的地方和沒有佛法的地方的人一比,前者就更少;在有佛法的地方,信佛和不信佛的人一比,信佛的人只有幾個;信佛的人裡,有修持的和沒有修持的人一比,真正有修持的人只有幾個;有修持的人當中,有成就的人就更少了。如果不具足暇滿,即使在世間法方面聰明伶俐,智勇雙全,也只是普通人身而已,也可以把他們稱為相似者、災禍者、無心者、空返者。這種人入寶山空手而回,就像手中已得到如意寶,它能滿足你的一切心願,但你沒有認識到它的價值,不去珍惜它,把它扔在垃圾桶裡,那它對於你來說,跟石頭有什麼區別呢?
投生為人的機會特別特別的少,我們一定要明白這些道理,不明白這些道理,不知道人身的價值,就根本不會去珍惜。如意寶一般的暇滿人身我們已經得到,但若認識不到它的價值,我們跟螞蟻那些傍生還有什麼區別?黃金很少很貴重,你為什麼不把它們做項鏈、耳環等這些飾物?為什麼要做垃圾桶呢?多愚癡啊!還覺得自己很聰明,是不是?
這樣的暇滿人身不是偶然僥幸獲得的,而是在多生累劫中積集福德智慧二種資糧的果報,如今才獲得了具有十八種暇滿的人身。
如果你認為菩提心不重要,你就好好行善斷惡,別造惡業,多做善事,這很簡單。修人天福報,這是最基本的。如果你不這樣修,連人身都得不到。如果連這些都沒有做好,就要墮落惡趣裡,下地獄、投生餓鬼、轉生傍生,沒有別的出路。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墮落地獄,沒有投生餓鬼,但是在我們的相續中已經有了下地獄的因,投生餓鬼的因,投生傍生的因。誰也不能確定自己死亡的時間,死期一到,因緣具足,立即墮入惡趣。
看看我們曾經造下的墮入惡趣的因!誰沒有殺過生?誰沒有嗔恨心?誰沒有吝啬心、貪心?殺業特別重的人只有一個地方可去——地獄。貪心特別重,總是拿別人的東西,總想占別人的便宜,這些都是投生餓鬼的因。愚癡、吝啬的人很容易投生傍生,在我們的相續中已經有了這些因。怎麼辦?統統地忏悔、統統地消業。業力現前的時候,像洪水一樣,誰也擋不住!趁著現在機緣還沒有成熟,我們一定要把自己所做的這些惡業都消除,都清淨,把所有的債都還上。
金厄瓦格西的一生一直修持善法,善知識仲頓巴說,“弟子呀,應當去除身體的疲勞,否則四大不調,會生病的。”金厄瓦格西說:“身體健康固然好,但我一想到暇滿難得時,就覺得無有空閒休息。”金厄瓦格西念誦了九億遍不動佛心咒,一生中從未睡眠過。所以我們在相續中沒有生起對輪回的厭離心之前,也應當像過去的大德前輩一樣精進修持。
祝大家吉祥圓滿,扎西德勒!
節選自《佛光普照·百日共修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