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法師、各位護法信徒:
今天是人生哲學講座的第二天,我所要講的題目是“身心安住的家園”。
我們的心究竟住在哪裡?一般以為心就住在我們的身體裡面,果真如此,那麼我們這個色身又住在什麼地方呢?我們必須知道人的身體就如一所房屋,住久了,自有敗壞的一天;當“我”被迫搬“家”時,就會依業力的輕重各自去輪回了,因此而有住進“高樓大廈”或“茅捨矮屋”的差別。但不管世間法多麼無常,我們所當把握的是現世人生,所應追求的是如何在有限的人身,建立一所可以安住的家園。
但是,要建立這所家園並非容易,不但要有一般建築事業的基層架構和裝潢設計,最重要的是要有從事文化工作的高瞻遠見與誓願精神。大家首先要發願斷除一切煩惱,從此證得清淨自在,才能求身心的安住自在。所以今天在座的各位,人人都必須依持一顆朗朗如晴空般的心,在這兒共承佛法的滋潤,一起來建立我們心目中理想的淨土。如何建立身心安住的家園?我分成下列四點來說明:
一.身心活動的情況
俗話說:“世有百年閒日月,人無一點好身心”意思是說明了盡管世間有多少閒適的歲月,但是人實在難保永恆的清淨自身。為什麼呢?這要歸咎於我們根本不明白身心活動的狀況。
在我們一生當中,最親近相知的朋友,莫過於身心了。不論我們去哪裡,或者做什麼事,身心總是如影隨形,寸步不離地環繞左右。像這樣朝夕相處的朋友,我們從來就不知道去照顧關愛它。平常我們東奔西跑,忙裡忙外,身心便不辭辛勞地隨侍在側,怕我們顛簸受苦,在旁一一替我們承擔了所有苦難。但是,我們從來不知撥空去陪伴這個知己,卻讓它孤獨一生;更不知道好好去對待這位故交,任它迷惑不知所從。仔細想來,我們真是愧對身心。
佛經上有記載,有個人由於平時不太愛惜身心,過度糟蹋身心沒有節制,身心終於不堪負荷敗壞了,等到臨終時,此人才懊悔沒有善待身心,這時身心便開口說話了:“你要掙錢,我替你奔波賺取;你要談戀愛,我也為你分憂解愁;甚至你要打針吃藥,我代你受皮肉之痛。你在世間做了種種事,我就代你受種種的苦。現在你老了,竟然義無反顧要離我而遠去,你真是太沒有心肝了。”
這番話真是令人感動,不禁讓我們要慚愧平日對待身心的薄情寡義了。我們終日汲汲營營,在這滾滾的萬丈紅塵裡,我們究竟在做些什麼事?我們到底又為誰辛苦為誰忙了呢?想想我們每一個人的一生,年輕的時候,窮苦潦倒,雖然沒有萬貫家財,身上總有幾個零用錢可以花用,等到辛辛苦苦創了一番事業,發達了,有了萬兩黃金時,反而身無分文,所有的錢財交給銀行保管去了,或者被不肖子孫揮霍了。在貧困的時候,因為沒有經濟來源,只要有一碗米飯,五、六碗的粗糙米糧也可以囫囵吞食,吃得津津有味,但是等到事業成就,吃得起山珍海味時,卻胃口不好,容不下幾粒白米了。過去沒有地位時,不但隨時可以笑鬧喧嘩,甚至可以任意高歌作樂,但是一旦有了身分地位,反而不敢恣意開口暢言說話了。古德說:“良田萬頃,日食幾何?大廈千間,夜眠八尺。”正足以說明了個中的滄桑和無奈。
而這些情形其實都是自己造成。因為我們尚未找到“自己”,認清自己的本來面目,證悟一個“我”的存在意義和價值。為什麼無錢的我和有錢的我,同是一個“我”的問題,卻有千差萬別的景象呢?我現在問各位一個問題:“你住在哪裡?”大家也許會不假思索回答說:“住在某某路幾號幾樓。”但是各位如果仔想想,你真的住在那裡嗎?我再請問各位:“你的心住在何處?”你說就住在身上。我們的心真的就安住在身上了嗎?除了我們自己之外,我們的身內又住了誰呢?當大限來臨,身體老去了,心又何去何從呢?這些問題,關鍵就在於“假我”和“真我”的分別。
平時吃飯穿衣、談天說地、嬉笑怒罵的我,是假相而非實在我,真正的我早已被五欲六塵污染了。我們的身體是個爛倉庫,裡面儲藏了許多不良的產品;身體是藏污納垢的根源所在,是種種不清淨念頭,細菌的培孕溫床。這些貪妄、嗔怒、愛欲、癡愚等等細菌,都是導致身心敗壞的病因,再加上倉庫本身的設備不佳,通風不良,如此惡性循環輪回,身心就變成五欲六塵的奴隸,喪失了“真我”的存在。
那麼,既然知道病因的症結,就必須從根本去治療,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胡亂投醫。譬如有人剎那之間生起了偷盜之心,轉念一想如果自己是被偷竊的受害者,一定焦急萬分,這一念的覺知醒察,使他終於放下妄念企圖。雖然此人暫時放棄了邪惡的行為,但是他心中的邪知妄念沒有根本的去除,好比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照樣邪念叢生,妄想紛飛了,那麼,什麼才是根本的解救之道呢?
曾子一日必定反省三次才能心安,這個反省的功夫,其實就是淨化身心的方法,每天勤加拂拭,身心終有呈現本來面目的一天。曾子之所以要天天自省,正是害怕今日之非會變成明日之是,而這種積非成是轉成病菌的過程是我們的肉眼所看不到的,因此我們每天要努力擦拭塵埃,不使愛欲的塵埃污染了我們的身心,這樣一來,身心真正得見清淨,真我便躍然出現無蔽了。
中國有名的大哲學家老子曾說:“人之大患,在吾有身。”佛教也說:“身為苦本。”身心的活動關系著我們生活的苦樂、生命的淨穢與否問題。因此如何認識身心的活動情況,如何導正身心活動的正確方向,是何其的重要!身心的活動究竟在哪裡?身心到底有些什麼活動?身心以財、色、名、食、睡的五欲,以及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塵為活動對象。身體有殺、盜、YIN的活動情形,心理有貪、嗔、癡的狀況;身體有生、老、病、死的現象,心理有生、住、異、滅的變化。身心活動的不正確,導致許多的禍源,種下許多的苦果。
有一天,有一位比丘正在森林中禅坐,突然聽到一些動物在吱吱喳喳爭論不休,烏鴉首先發言說:
“我認為世間上饑渴最痛苦,像我們找不到食物,那種饑腸辘辘的滋味真不好受。”
烏鴉才講完,鴿子也跟著發表意見說:
“不對!這世間最痛苦的是欲望得不到。”
蛇在一旁也說道:
“嗔恨才是世間最為痛苦的事,嗔火尚未燒到別人時,已經把自己燒得焦頭爛額了。”
始終默默不發一言的鹿,終於慢條斯理地說:
“畏懼最痛苦,大家不是天天在擔心獵人的弓箭,不知什麼時候會射中我們嗎?”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七嘴八舌互不相讓,比丘被吵得沒辦法,終於出定告訴這四種動物說:
“你們大家都只說到表面而己,真正的痛苦在於我們的身體,身體才是痛苦的根本。”
有了身體,我們天天要為它沐浴妝扮、抹紅戴綠;因為身體,我們才要辛苦奔波為它吃飯睡覺;由於身心的活動造作,我們也因此有了生死輪回。
佛經上有段關於身心活動的精彩記載,有一天佛陀帶著弟子出外托缽,看到路旁有一個修行人在鞭打一個屍體,弟子很納悶,問對方說:
“這具屍體和你有什麼仇恨,你為什麼要鞭打他?”
“這具屍體是過去世的我,由於無明煩惱,它做了不少壞事,使我在無始生死中沉淪,因此要鞭打他。”
修行人回答著,轉身卻對另一具屍體禮拜,並散撒香花。佛陀的弟子很奇怪,又問道:
“那麼,這個屍體和你又有什麼關系,你如此的恭敬他呢?”
“這個屍體也是過去世的我,由於它一心向道,懂得修行,因此我才能夠出生為人,並且出家做了修道的人。”
屍骨在此,人在何方?了知真我,不在皮囊。身體只是個囊袋,終有腐壞的一天,身心所造作的業力,將牽引我們去接受應有的果報,同樣的身心活動,心念不正,行為乖戾,將使我們在痛苦深淵中浮沉;心念純淨,行為正直,就能遠離惡途,趨向善道,由此可見身心活動狀況的一致性。而心的力量尤其巨大,不僅維系色身的行、住、坐、臥等等活動狀況,並且關系著一個人的苦樂哀榮,心力之大可以左右一個人的幸福與否。
從前有個老太婆,由於她整天哭喪著臉,從來就不曾笑過,因此人們就稱她為“哭婆”。有一天,有個老禅師路過借宿老太婆家,看到她愁眉不展,淚流滿面,就問她說:
“老婆婆,你為何天天哭泣呢?”
“你不知道我內心的痛苦。”
老禅師一聽,正起臉色細聽她娓娓道來:
“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一個賣傘的青年,二女兒嫁給做面條的人家。每次一出太陽,我就擔心大女兒的傘賣不出去。一看到天下雨,心情就難過,害怕二女兒家的面條沒有陽光曝曬,就沒有生意了。所以,我無時無刻不傷心難過,不得不天天啼哭。”
原來為了這個原故,老禅師於是委婉地告訴她:
“我教你一個快樂的方法,以後你看見太陽出來了,就想著二女兒家的面條有了日曬,生意興隆;天一下雨,你就想起大女兒家的傘生意上門了。這樣一來,你就可以每天笑嘻嘻過日子了。”
老太婆接受了老禅師的意見,從此哭婆變成了笑婆,整天笑呵呵。不再哭喪著臉了。由此可知,心的力量是多麼大啊!心念一轉,海闊天空,人生何其快樂!心境一變,煩惱就是菩提,身心愉快,解脫的涅槃就在眼前了。
有一個失明的女子,生得十分美麗。男子對她都是一見傾心,再見鐘情。可是她認為自己是個殘廢的人而心生自卑,不敢接受男子對她的情愛好感。直到有一名男子對她百般追求,起初她還是心領而已,不敢與他來往,但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最後這個女孩終於受到感動而答應嫁給他。這個男孩聽到這個消息非常歡喜,情不自禁地拿起一面鏡子對著女子說:
“你好漂亮喔!我真是喜歡你。”
女子一聽男孩如此贊美自己,仿佛晴天霹雳,傷心不已。心想:“你這個薄情漢,明明知道我雙目失明,卻故意拿鏡子給我照,分明恥笑我是個瞎子。”她一氣之下,一口回絕了這門婚事,並且大聲喝道:
“你走!走得遠遠的。”
這男孩子扔掉了鏡子,不斷地解釋說:
“你在我心目中本來就是個完美的女子,我從來就不覺得你是個瞎子啊!”
盲眼的女子終於被男孩這分摯情誠意所感動,終於接受了對方的感情說:
“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以為我是瞎子,只有你不把我當作是殘廢的人。你才是真正認識我、愛護我的人啊!”
有情人終於成了美眷。由此可見心念有多大的力量!一個心念可以促成一對的佳偶,假使這個女子情到深處還不免自卑心的作祟,不能根除心上的魔障,就算有地久天長的山盟海誓也是惘然。所以,心的活動雖然千變萬化深不可測,但仍然是一念之間的瞬息變化而已。有人一轉念便能改邪歸正,增品向上。有的人卻始終徘徊在死胡同裡不得脫身,就是這個緣故。我們明白了身心活動的情況之後,更要進一步去了解身心淨化的方法,唯有清淨的身心才能證悟自性,得到究竟的快樂。
二.身心淨化的方法
我們的身心無時無刻不在活動,在種種的活動之中,難免產生種種的煩惱病患。佛經上說:“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就已說明了要消除業障,就必須根治我們身心的污垢,而醫治的方法,就是淨化。
平時我們的衣服穿髒了,要洗淨才能再穿。我們每日沐浴洗澡也是同樣的道理,要洗滌身上的垢物。因此,在先天上,我們早就具備“清潔”的知能,知道轉淨是什麼樣的狀況,這些天賦都是與生俱有的。但是並非人人對“淨化”的功夫都有相當的了解,例如有人洗起衣物便能潔白如新,有的人費盡九牛二虎之力,還是洗不清藏污納垢的死角,這是由於對人生的明朗度不夠,不能照見本來面目的緣故。
佛教談到身心淨化的方法,真是不勝枚舉,譬如念佛、看經、作福等都是好方法,其中以“念佛”最為方便實在,也是最為直接的途徑。談到淨化身心,以般若智慧來照破無明煩惱固然是可行之法,用慈悲心可以淨化身心,發願心也可以淨化身心,乃至修行苦練都可以達到身心淨化的目的。而在種種的修持法門中,卻以“念佛”最為簡易捷便,而且三根普被人人可行。
“念佛”一般說來就是念“阿彌陀佛”。一早起來,心如朗朗晴空一塵不染,逢人一聲阿彌陀佛,正是象征“一日之計在於晨”的積極精神。有客人來訪,為了表示歡迎,也念一聲阿彌陀佛,無形中給對方“賓至如歸”的親切。客人要告辭了,一聲阿彌陀佛,代表道別和離情;有人饋贈厚禮,不知道用什麼話來感激對方,一聲阿彌陀佛,表達了無限謝意。看見有人不小心跌倒了,前去扶助也稱念一聲阿彌陀佛,表示真誠的關懷,真是功德無量。
這聲阿彌陀佛可以代表諸多的感激、招呼、愛護等意思。不過阿彌陀佛並非事到臨頭才掛在口上,而是平時養成習慣,隨機稱念。常有念佛的習慣,久而久之,自然就能默化潛移了。“臨時抱佛腳”,不但於事無補,根本就已蔑視阿彌陀佛的至高崇聖和念佛的本來道理。例如時下一般莘莘學子受困於升學壓力,平時貪玩把書本束之高閣,直到考試臨頭了才猛啃書,求佛菩薩保佑,結果不但成績未盡理想,身心也同時萎靡不振了。這就是“臨時抱佛腳”徒勞無功的道理。如果能把讀書列為日常生活的一環,正如平時的行住坐臥一樣的生活化,自然就能安全進入軌道,順利完成求學過程。而念佛也同此道理,一定要平時稱念,把念佛生活化、習慣化、平實化。
有些人不相信念佛的力量,覺得“阿彌陀佛”才四個字,那裡可能包括了恻隱、感激、關懷、親切、正義等深意,甚至也能消災延壽,增福添慧,真是不可思議。其實這是確切不虛的道理。有個信徒禮請法師到他家裡誦經做佛事,法師開口就誦念阿彌陀佛。這個人聽了,在一旁瞪眼睛說道:
“喂!老和尚,請你來誦經消災,你怎麼三句不離阿彌陀佛呢!”
法師不語,兀自反覆地稱念不絕。
“喂!阿彌陀佛真有這麼大的力量嗎?”
法師被他這麼一問,突然出其不備地罵了他一句:“混蛋!”這個人莫名甚妙地被罵,心裡很不是滋味,卷起袖子,一付來勢洶洶的樣子,很不服氣地道:
“你是個出家人,怎麼可以出口傷人呢?”
法師哈哈大笑說:
“哈!混蛋才兩個字,就有這麼大的力量了,阿彌陀佛四個字,怎麼沒有力量呢?”
這個故事說明了念佛的意義與利益,有些人夜間走路害怕神鬼,步步驚魂膽戰心驚的,便會唱起歌來壯膽,有了歌聲陪伴,走在暗路上自然就不怕幢幢的鬼影了。連歌聲都有如此力量,何況是稱念阿彌陀佛的洪名聖號呢?為什麼稱念阿彌陀佛有如此大力量呢?阿彌陀佛四個字,照中國的語意是“無量壽、無量光”的意思。無量光象征阿彌陀在空間上,如同麗日普照無遠弗屆,光芒四射恆常不變,阿彌陀佛度化眾生的慈悲也是綿延不絕,所度的眾生更是無涯無際,無量壽代表阿彌陀佛在時間上,生命亘古常新,不生不滅。宇宙萬物唯一超越時空局限的“阿彌陀佛”,就是真理本身。唯有阿彌陀佛四個字,才能橫遍十方、豎窮三際,無所不包,無所不容。
我個人在念佛的過程中有一些心得和經驗,有一次我主持佛七,佛七期間對念佛有特別的體會,有一天早上醒來,刷牙、盥洗時,口中自然就在稱念阿彌陀佛;清水浸灑臉上,如同承受阿彌陀佛的甘露法雨,那麼清涼舒服,一下子神采都飛揚了起來。吃飯的時候,也在念阿彌陀佛,感覺上不是在吃飯,而是在供養佛陀,一種無量功德的喜悅流露了。走在路上一步一步地也在念阿彌陀佛,感覺不是腳力在走,而是羽翼在飛,那麼輕盈自在,身心如釋重負地寬闊起來,真是無上的快樂。這種心身的闊大,帶領我走入“無我”的境界。整個身心融入虛空之狀態,而“空”一直是我受益匪淺的寶藏,所謂真空生妙有,從阿彌陀佛的四字洪名之中,生出無限的功德。
我從念佛當中體驗到宗教的信仰,是必須經過透悟的。一直到現在,我習慣成自然隨時隨地都是一聲阿彌陀佛。甚至坐在車上,看到窗外沿路的電線桿,我每見一根就口誦一聲阿彌陀佛,一根一聲,交互成趣。每根柱子仿佛都是如來現身說法,我從中證悟了佛法就在一切日常機用的道理。各位在座的大家,無論男女,不分老幼,都可以一起來念佛。目前社會普遍呈現精神壓力的緊縮狀態,人人要求安身立命已經是很困難了,何況還要建立一所身心安住的家園,真不是容易。如果你把念佛當成日行一務,天天去念,自然修行有成,所謂“誠於中,形於外”,有精誠做憑據,便能找到安住身心的地方了。
從前有一個姓王的人,他開了一家打鐵店,每次一邊敲敲打打,就一邊稱念阿彌陀佛,幾十年過去了,一直都維持念佛的習慣。他預知自己即將往生淨土,於是就坐在打鐵的台上說了四句話:“叮叮當當,久煉成鋼,時辰已到,吾往西方。”然後恍似老僧入定,立地圓寂了。可見念佛並非出家人的專利,而是每一個人的權利。佛教始終有一個偉大的觀念“人人皆可成佛”,就是這個道理。因此,不論各位從事什麼行業,都可以藉念佛的修行,求得身心的自在安住。
以下我介紹念佛的幾種法門:
(一)三到:口到、耳到、心到
三到是念佛的基本要理,不僅要口誦清楚,耳聽明白,更要了然於心。口、耳、心三到齊全了,自然就能得到靈應。現代青年自命甚高,對念佛不屑一顧,認為這是老太婆的事情,這種錯誤的知見竟使青年無法領受念佛的好處,成為徘徊於極樂淨土門外的無緣人,實在是十分可惜的憾事。
有一則笑話說西方極樂世界有個倉庫,裡面放置了許多眼睛、耳朵、嘴巴、手、腳等東西,這是什麼意思呢?譬如現在有人用眼睛看人念佛,眼睛便可以往生淨土。耳朵聽人念佛號,耳朵就能往生淨土。用手數念珠,手就可以往生淨土。有的人眼也不看,耳也不聽,只有腳跟著大家繞佛,腳也能往生淨土。有的人懶惰成習,連耳朵、眼睛都不願去聽去看,只顧用心去感受,心便能往生淨土。但是如果口、耳、心三樣都能同時用力,自然都能一起往生極樂世界了。希望我們各位不僅只是身上的某一部門能夠往生西方,而是整個身心都能跻登蓮品。
(二)三要:信心、願力、行持
信心、願力、行持是往生淨土的三要門,淨土法門易行難信,我們要往生極樂世界,首先要對西方淨土建立堅定不移的信心,確信有此法門,堅信三根可達,然後發願往生,切實實踐修持,必然能成。好比病患投醫,先要相信醫生的診斷,然後立志和醫生合作要把病治好,努力服用藥方,如此一來,沈疴的久病也能痊愈。
(三)三聲:大聲、小聲、心聲
大聲念佛是口出大聲,朗朗誦念佛號,讓阿彌陀佛的無邊功德加護身心,將無謂的煩惱雜念去除,念念彌陀聖號,便能往生極樂世界。所謂小聲念佛就是在平時的進退行止之間,譬如走路舉步、言笑寢食等日常生活中,輕輕稱念佛號。而心聲則是在家庭、學校等不便說話或開口的公共場所,乃至一切地方,隨時隨地將佛號默念於心,念念不離心,我心就是彌陀,如此必可擴大自己的身心與彌陀合而為一。
(四)三業:身拜、口念、意想
念佛要三業一起著力,身體一起一伏,緩慢莊嚴地頂禮彌陀,口中清清晰晰地稱念彌陀聖號,意念明明白白地觀想阿彌陀佛的慈悲,三業並用,必能水到渠成。
(五)三法:持名、觀想、實相
念佛法門有多種門徑,大要之有三種方法,一種為誦持阿彌陀佛聖號的持名,這是最為大眾平常所采用的方法。一種為默默觀想阿彌陀佛的光明、慈悲、莊嚴、殊勝等種種功德的方法,這種方法更進一步,注重意念的專精不二。另外一種為實相念法。念佛的步驟,首先以稱念彌陀佛號的正念來去除妄想散念,以正定來止住紛亂,但是如此還有念佛的人與被念的佛號,人境對待不能融合,念佛之道在以正念妄念,最後連這念佛的一念也泯除,念而不念,不念而念,這無念而念念於心的境界,就是實相的念佛。
(六)三時:平時、忙時、亡時
念佛是隨時隨地、不分晝夜的,不但平時的行住坐臥要稱念不斷,連忙碌的分分秒秒也要把握念佛的機緣,尤其是臨終一刻,更要用功勇猛,一心不亂、念念在茲,才能金台接引,隨念往生。
白居易有一首詩說:“余年近七十,不復事吟哦,看經費眼力,作福畏奔波。何以度心眼,一聲阿彌陀,行也阿彌陀,坐也阿彌陀,縱饒忙似箭,不離阿彌陀,達人應笑我,多卻阿彌陀。達也作麼生,不達又如何?普勸法界眾,同念阿彌陀。”這首詩將稱念阿彌陀佛聖號的利益與妙用描寫的最為貼切淋漓,淨化身心要念阿彌陀,何況未來要脫離輪回苦,更需要稱念阿彌陀。
(七)三利:利己、利人、利國
念佛不但能使自己增品向上,還可以利人。為什麼念佛能利人呢?一個人念佛有成,無時無刻不將彌陀的慈悲智慧稱誦在心,自然不生妄念,不侵犯人,更不會傷害眾生,在這種情況下,社會便能呈現祥和的景象,所有邪惡暴戾、欺騙搶奪自然隱避不見了,而正義、公理、仁愛等善良道德自然推行,人民就能安居樂業,國家更能萬世太平。因此,念佛的效力和神用實在功德無量。
三.身心安住的家園
明了身心活動的狀況,並且知道淨化身心的方法,接著要積極去建立我們幸福美滿的家園。什麼樣的標准才可以稱作我們美滿的家園呢?我提出幾點供各位參考:
(一)沒有骯髒的污染,只有清淨的環境
現在社會正在提倡美化人生運動,美化環境、美化學校、美化公共場所、美化社會、美化笑容。尤其是美化笑容最為重要,每一個人如果都面帶慈藹的笑容,打一個照面都能會心地莞爾一笑,不但調和了人際關系,更能增進社會的生趣祥和,達到社會美化的效果。但是這一切美化社會、美化人生的工作應該從美化家園做起,因為一個人如果缺乏家庭的溫暖與關照,縱然裝出一臉勉強的笑容,這個微笑也不能永恆隽永的。因此首先要美化我們的自家庭園,建設一個不但融洽而且藝術化的家庭,每一個人出門,都帶著一顆微笑的心,走在路上觸目盡是皆大歡喜、萬象俱新的景象,這個社會還有不進步的道理嗎?
現在有喊出“爸爸回家吃晚飯”的口號,什麼原因導致一家人不能團圓共食呢?主要還是夫妻的心理建設未臻健全。先生一天工作下來,身心疲憊回到家裡,無非只是盼望著嬌妻的守候和一屋的清潔溫馨,但是做太太卻未能把家庭整理得窗明幾淨,致使先生回家,一眼望去便是滿幢污垢,慘不忍睹,既不能消除疲勞,反而加重煩躁,先生下班只好另尋他歡,免得回家受氣了。因此,為人妻子的當守本分,把家布置成溫暖的樂園;做人丈夫的應盡職責照顧家庭,互相體諒和關照,攜手建立幸福的家園。
(二)沒有經濟的占有,只有均富的日用
一般家庭主婦的觀念是先生只有掙錢的義務,沒有擁錢的權利,其實正確的想法應該是“先生有使用金錢的權利,而太太有保管金錢的權利”。假如一對夫妻不了解經濟的真谛,不知道金錢的處理方法,誤以為家財萬貫,買得起洋樓大廈,吃得起珍肴美食,穿得起绫羅綢緞才是富有,或是雙方一意操權統財,都會造成家庭問題,引起家庭危機的,其實一個家庭的生活要建立在衣食無缺、和睦互敬的原則上,日用足以自給,不向外求便夠了,何況夫妻幸福的條件本來就不是建立在金錢的互賴,而是對彼此感情的終生信任。
(三)沒有猜疑的誤會,只有互相的信任
幸福美滿的家園要建立在彼此的坦誠、互相的信任之上,猜忌、懷疑只會毀掉辛辛苦苦所建設的家庭。
佛經上有一則譬喻:有一對年輕夫婦新婚燕爾,有一天丈夫提議到地窖去拿酒來對飲作樂,他打開酒罎子嗅著芳香撲鼻的陳年老酒,那裡知道頭一低下,看到壇裡有一個年輕力壯的青年,不由怒氣中生,上來大罵妻子說:
“不要臉的女人,竟然背著我偷人,還把人藏在酒壇裡。”
妻子受了不白之冤,氣憤地跑到地窖,打開酒壇一看,妒火中燒,指著丈夫破口大罵:
“沒良心的東西,自己金屋藏嬌,把個女人裝在酒壇裡,反過來冤枉我。”
兩個人你一句、我一語,彼此正在謾罵不可開交時,他們所皈依的婆羅門師父恰巧經過,兩夫妻趕快拉住師父為他們評評理,婆羅門走到酒壇前,打開一看,不由分說拿起拐杖打兩人的頭說:
“哼!不肖的徒弟,竟然瞞著我,再拜別的婆羅門為師父。”不等兩夫妻分辯,氣沖沖地拂袖而去。
兩夫妻一看把師父氣走了,互相搬出惡毒的語言,罵著對方。這時走來了一位托缽乞食的比丘,問明了原因,帶著怒令智昏的兩夫妻,來到惹禍的酒壇之前,隨手拿起一塊大石頭,對著酒壇用力投擲下去,只聽“啷當”一聲,男人、女人、婆羅門等一切假相,霎時均化為幻有。猜疑、誤會使原本快樂的家園變成愁雲密布的囚牢,唯有彼此信任、互相肯定,才能建造安住身心的快樂家園。
(四)沒有人我的是非,只有和諧的眷屬
我們的社會充滿人我是非、恩怨利害,見不得別人有好處,放不下別人比自己強,互相攻讦、毀謗,彼此打擊、破壞對方。祥和安樂的家園是彼此尊重,互相禮讓,一人有慶,與有榮焉,別人有成就,能夠隨喜功德,贊歎歡喜。不管有緣無緣,大家都是一家人,和諧美滿,其樂融融!
(五)沒有怨敵的相殘,只有互助的友愛
佛經上有一則六根會議的寓言,有一天眼、耳、鼻、口一起向眉毛抗議,毫無用處的眉毛為什麼高高在上,而各有所司的眼、耳、鼻、口卻要屈居下面呢?眉毛被攻擊得招架不住,只好知趣地跑到最下面。但是大家一看,眉毛在下面很古怪,不像個人,不得已請眉毛又回到原位,這時大家終於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眉毛的無用乃真正的大用;覺悟到互助互愛才能共存,相殘相殺只有滅亡。唇亡齒寒,憂戚與共,如兄如弟互相友愛的家園,才是我們身心所要安住的家園。
(六)沒有生活的勞累,只有安樂的滿足
在我們的現實生存世間,我們要為糊口的三餐,如牛似馬的勞苦疲累不已,一生為了日用所需,忙忙碌碌攢聚經營。身心安住的理想家園,不必為生活而奔波困擾,享受“一池荷葉衣無盡,數樹松花食有余”的恬淡快樂。
(七)沒有階級的差別,只有大眾的平等
我們的社會有秉賦上的賢愚智劣的先天不同,更有職位上貴賤輕重的人為差異。不合理的制度,制造了人間許多的矛盾、沖突,形成不平等的階級歧視,譬如中國過去的帝王封建社會、印度的四種姓制度。從過去到現在,社會上第一太少了,絕對的權威只能有一個,而佛門有許多的第一。淨土宗的弟子們說:“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阿彌陀固然是第一,十方三世任何一佛也是第一,因為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一佛。佛佛固然道同不二,眾生與佛也是平等無別,在佛教看來,任何一個眾生都是具足佛性,無比尊貴,何來階級的差別呢?
(八)沒有迫害,只有德化的和平
娑婆世界裡,由於立場的不同、利害的沖突,仍然不能免迫害,尤其遇上暴君專權掌政,人民所受的痛苦更是罄竹難書。身心安住的理想家園,有的只是道德的感化,而不是權術的控制;過的是和平自主的生活,而不是恐懼躲藏的苦難。快樂家園的政治生活,是轉輪聖王德化的理想政治,而不是專橫逼迫的權化政治。
四.身心永恆的歸宿
極樂世界是我們幸福的國土,是身心永久的故鄉;涅槃解脫是我們安樂的世界,是身心安住的家園;清淨佛國是我們究竟的依止,是身心永恆歸宿。但是極樂世界的往生,需要靠現世人生的千番歷煉、百般修行,才能達到不生不滅的境地。涅槃的證悟需要落實於生死苦海,去觀照染淨不二的實相,才能成就涅槃的解脫妙果。佛國的完成不在他方世界,也不在未來流光,而在當下人間淨土的建立,現世人生的莊嚴。因此,我們目前所要努力的是去淨化我們的現世生活,使它成為美滿、幸福、快樂、光明的歸宿,能夠如此,這個歸宿必定是我們身心得以安住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