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三主要道論》講記(三)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三主要道論》講記(三)
達真堪布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在這裡給大家簡單地講一下《三主要道論》,這是宗喀巴大師所造的一個論典。這個論典雖然詞句很少,很短;但它的內容非常深奧,也可以說包含了所有經典的精華。“三主要道”是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必須要過的三個最重要、最根本的關,所以,我們若是真心想解脫,真心想成佛,首先一定要明白這三個道理,一定要掌握這三個要義,一定要在相續中建立這三個正知正見。
第一個是出離心。我們為什麼要發清淨的出離心呢?因為如果沒有出離心,就不能超出三界,就無法擺脫輪回之苦。所以,如果真心想解脫,首先就要在自己的相續中建立清淨的出離心,然後再進一步學修菩提心與空性智慧。但出離心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在相續中產生的,而是通過正確的方法修出來的。若想在自己的相續中產生出離心,唯一的方法就是修習四外加行——人身難得、壽命無常、輪回過患、因果不虛。只有懂得了佛講的這些最基本的道理,並對這些道理產生了真正定解的時候,才能產生出離心。
這些道理,我們也明白一些,也會說一些,在表面上也算是很精通。但是我們還是沒有真正地體會到,也沒有產生真正的定解。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在相續中產生出離心也非常困難。因為這些前提、基礎的修法,修得還不是很扎實,也不是很精通。
宗喀巴大師講的,生起出離心唯一的方法就是修習四外加行。只有把四外加行徹底弄明白了,對這些道理有甚深的感受和體會了,才能產生真正的出離心。這是唯一的方便之路,也是唯一的方法。除此之外,不會有更好的渠道,不會有更好的方法。我們學習《三主要道論》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對這些道理有一個甚深的感悟、體會,將它們印刻在自己的相續中。
我經常強調四外加行,因為若是沒有修好四外加行,不能產生出離心。若是沒有出離心的基礎,不能超出三界,也不能擺脫輪回的痛苦;若是沒有出離心的基礎,沒有出離心的攝持,無論我們所修的法再高,在表面上再精進,也不會有任何成就。
我為什麼經常強調這些,為什麼這次也是不止一次地、反復地強調這些呢?因為這個問題很突出,也很普遍,尤其是在內地。有很多人盡管也在學法修行,但是因為都沒有真正地學修這些最基礎的法,所以始終沒有得到修法的利益,導致很多人開始懷疑佛法,開始灰心退步了。原因就是不明理,修法沒有次第。
所以,大家一定要思維、觀察,一定要抓住這個最突出的問題,解決這個最重要的問題。我們要仔細思維觀察:在自己的相續中有沒有產生出離心?自己雖然也在學佛、修行,但是有沒有按佛理、按次第學修?有沒有明白、掌握這些最基本的道理?這很重要。
“出離心生起之量。”“之量”就是衡量,就是怎麼衡量在相續中是否產生出離心。我們都知道首先要修出離心,都知道如果沒有出離心的基礎與攝持而盲修瞎煉的危害,我們也知道修出離心的方法。但是,怎麼衡量在自己的相續中是否產生出離心呢?
修後於諸輪回福,剎那不生羨慕心, 日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
宗喀巴大師在這裡講,我們應該從兩個方面來衡量:一個是從輪回的角度,對世間法,對世間的安樂、名聞利養——名譽、聲望、財富、地位等人天的福報,對自己的家人、兒女、親朋好友,有沒有貪戀、貪著之心?若是沒有這些貪心,可以算是有出離心。另外一個,從佛法的角度,就是有沒有真心實意地追求解脫。
“剎那不生羨慕心”。對世間法,對世間的福報,對人天的安樂,沒有絲毫的貪戀之心、羨慕之心、欲望之心,日日夜夜都在追求解脫,尋求解脫。
“爾時已生出離心”,到這個時候才算是有出離心,才可以說是在相續中產生了出離心。這兩個條件:一個是對世間法、對人天的安樂沒有絲毫的貪戀之心;第二個是日日夜夜、時時刻刻尋求解脫。這兩個條件都具足了,才算有出離心了。這是衡量自己的相續中是否有出離心最標准、最明確的方法。 倘若於此出離心,未以菩提心攝持, 不成菩提樂因故,智者當發菩提心。
接著,就是發菩提心,首先是發菩提心的理由。我們為什麼要發菩提心呢?因為,雖然在相續中產生了出離心,但是如果沒有廣大、清淨的菩提心的攝持,也不能得到佛果,不能得到圓滿的福德和智慧,不能享受這些無漏的功德和無漏的安樂。
如果只有出離心而沒有菩提心,不管我們再怎麼認真、精進地學修,最好的結果也只能取得小乘的成就,獲得聲聞、緣覺的果位。盡管這也算是解脫,因為已經超出了輪回、超出了三界,但還不是最究竟的解脫,其功德、福德和智慧,都不是圓滿、究竟的,不是了義的,因此也沒有太大的意義。所以想要得到最究竟、最了義、最圓滿的功德、福德和智慧,就要發菩提心。
我經常跟大家講,菩提心是大乘一切修法的前提,是大乘和小乘的唯一界限。判斷自己是不是大乘修行者,就要看有沒有發清淨的菩提心。無論你修的是什麼法,若是相續中沒有產生菩提心,沒有菩提心的攝持,那麼統統不是大乘佛法,也不是大乘修行者,最終也不會得到圓滿的成就及究竟了義的智慧。所以說,菩提心非常重要,必須要發菩提心,這就是要發菩提心的理由。
然後就是如何發菩提心。菩提心也和出離心一樣,不是無緣無故就能產生的,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發出來的,它也是通過正確的方法修出來的。
那怎麼修菩提心呢?什麼是發菩提心唯一的方式與方法呢?就是修四無量心。首先要知道知母、知恩、報恩。六道中的眾生,都曾經無數次地做過我們的父母,他們做我們父母的時候,都撫育過我們,慈愛過我們,對我們恩重如山。但是我們這些父母眾生,現在大部分都在地獄裡感受著地獄的痛苦。還有的在餓鬼道、傍生道、阿修羅道、天道,或者人道裡感受著痛苦。 思為猛烈四瀑沖,難擋業索緊束縛, 困於我執鐵網內,無明黑暗所籠罩。
輾轉投生三有中,不斷感受三大苦, 成此慘狀諸慈母,是故當發殊勝心。
“四瀑沖”指的是生、老、病、死四苦。生苦,每個人都要出生。我們不管是在母胎裡,還是出生的時候,都要感受很多難忍的痛苦,你們對此應該有所了解。所有的嬰兒都是,剛生下來,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都流著淚水,到這個世界的第一個聲音就是哭聲。有誰是笑著出生的?沒有,都是哭著、喊著出生的。這說明什麼?說明他在出生的過程中有好多痛苦,要不然他為什麼哭,為什麼喊呢?
然後就是老苦。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老人六根衰退了,四大衰弱了——眼睛也不好用了,耳朵也不好使了,手腳也不靈活了,吃再好的東西也吃不出味道,穿再好的衣服也感覺不到舒服。還會生各種病,會離開人群,離開家庭。人老了的時候,不會有人看,不會有人問,也不會有人照顧——這些老年人所感受的痛苦也非常難忍。
還有病苦。我們先不說大病,只說小病。我們突然頭疼了,就忍受不了了,身體再強壯、相貌再美麗也沒有用;一旦生病,立即會躺在床上,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這是病苦。
還有死苦。臨終的時候四大分離的痛苦非常難忍,進入中陰的時候,會出現各種恐怖的現象。真的難以忍受!
不是一般的苦啊!生、老、病、死四苦就如同被猛烈的瀑流沖擊著一般,很難遮擋,很難逃脫。
此外,來世還要承受各種業報。我們都想得到快樂,都想過幸福的生活,但是因為被業力牽引著,被業報束縛著而得不到自在,得不到自由。
我們做任何事都想成功,但是不一定能達到目的,不一定能實現願望。我們也想解脫,也想成佛;也想精進,也想認真學修。但是都做不到這些,就是因為業力的作用。我們宿世的父母同樣也在時時刻刻感受著折磨與痛苦,但是他們不明理,不知道事實的真相。被無明的黑暗籠罩著,很難掙脫。
我們這些凡夫,不知道什麼是事實的真相,把假當成真,把苦當成樂,多愚癡,多顛倒啊!我經常跟大家講,要放下,但是不能放棄;要隨緣,但是不能隨便。可都做不到,因為怕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怕達不到自己的目的,所以放不下。
怕得不到,怕失去,都牽掛、執著。而事實的真相是放下了才能得到,才不會失去;隨緣了才能順利,才能達到目的,才能實現自己的真正願望。佛這樣勸請眾生,我也這樣勸請大家:隨緣,不要攀緣。但是很多人都在攀緣!
為什麼做不到隨緣?就是因為不明理。若是明理了,了知了事實的真相,就沒有什麼做不到的,自然而然就做到了。
做不到,就是因為無明的黑暗不讓我們見到事實的真相。在夜晚的黑暗中,我們找不到前進的正確方向。同樣,在六道中,在輪回中,我們無法能夠找到解脫之道,無法能夠見到事實真相。
我們這些宿世的父母也是如此,處在無明的黑暗中不知去向,多痛苦、多可憐啊!還有這些執著——人我執,法我執——其實這都是不存在的,但是我們都當成真有、實有了。如果我們有了這些無明、我執,就會產生各種煩惱與非理作意,然後就會造業。最後就要感受業果,就得不到自在、自由。現在我們知道了,了解了這些事實,對父母眾生不能見死不救啊!
我們跟他們不一樣,因為我們得到了人身,聞到了佛法,而且遇到了上師。有學佛的機緣,有修行的機會。我們可以依靠人身學法修行,讓自己今生解脫,讓自己圓滿成就。等到那個時候,我們有能力了,有德行了,有福報了,有智慧了,我們就可以拔除他們的痛苦,可以給予他們安樂。那個時候,才是自覺覺他,自度度他。
有這麼好的機緣,我們為什麼還不下決心?不去行動,不去精進修學,還在流轉輪回,還在繼續造業呢?這不是自欺欺人、害人害己嗎?通過這樣反復思維,反復觀察,最終就能產生真正的菩提心。我們經常強調慈悲,都會說慈悲。你也慈悲,我也慈悲,大家都慈悲。我們始終把“慈悲”兩個字掛在嘴上,但是在實際行動上做到了嗎?什麼叫慈心,什麼叫悲心?什麼叫慈無量心,什麼叫悲無量心?這個慈悲心怎樣才能產生?難啊!
我經常講,修慈無量心和悲無量心,首先要修捨無量心。什麼叫捨無量心呢?捨有兩個概念,一個是捨棄對親朋好友的貪念,一個是捨棄對怨敵仇人的怨恨——對所有的眾生都要保持一個平等的心態。
能不能把所有的眾生都當作自己的父母?能不能把所有的眾生都當作自己的兒女?能不能平等地對待所有的人?能不能平等地接受所有的事?如果不能,就不能產生真實無偽的慈悲心和菩提心。
宗喀巴大師在《三主要道論》裡講的這些,就是在告訴我們這是學佛的一種思維方式、觀察方式。通過這種方式來學修,來訓練自己的心態,從而發出真實無偽的菩提心。菩提心有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兩種,這裡主要指的世俗菩提心,就是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在自己的相續中有沒有這樣的願望?有沒有立下這樣的誓言?有沒有這樣的發心?如果不是刻意發的,而是自然而然就有的,這個時候才算是有菩提心——這是發菩提心。
今天就講到這裡。祝大家吉祥圓滿,扎西德勒!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
|
|
|
|
|
上一篇:達真堪布:《三主要道論》講記(二)
下一篇:達真堪布:《三主要道論》講記(四)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