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星雲法師:佛教對「戰爭與和平」的看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這個世間,戰爭與和平永遠都糾纏不清。人類自從有歷史以來,無論是東方或西方,大大小小的戰爭從未停歇,因戰爭而導致的人命傷亡、財產損失、建設摧毀、經濟困頓、文化破壞等等慘不忍睹的景象,都是每個人厭惡而不樂見的。

既然安居樂業、和平過日子,是人類所向往的,為何世界各地仍有層出不窮的沖突與戰爭呢?過去中國聖賢討論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惡的問題,佛教的《大乘起信論》則言「一心開二門」,一個是「心真如門」,一個是「心生滅門」,也就是一個屬於善的,一個屬於惡的;一個是永恆的,一個是無常的。所以戰爭與和平,應也是從人性發展出來的文化。

戰爭無疑是殘酷的,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有時伸張正義,推翻暴政,仍須靠戰爭作手段,而且人類的文明與進步,往往也是從破壞之後建設和發展出來的。這個世間永遠是一半一半的,所謂佛的世界一半,魔的世界一半;戰爭、和平也是一半一半。當然,我們要努力把善的一半提升,惡的一半消除。

戰爭的本質是暴力,暴力的驅動,則是人類的自私與執著。因此,人類的一生,可以說都活在戰斗中,從人類的發展史來看,最初是向這塊大地爭取生存;擁有了土地以後,還不能滿足,就征服海洋,求取海洋的財富;有了陸地、海洋,還不能滿足,接著想擴大自己的領土,征服別的國家。於是戰事范圍更從小國擴展到大國,由局部擴展到全面,乃至爆發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至今日,沖突仍在全球各處發生,如持續八年才落幕的兩伊戰爭,及恐怖分子發動美國「九一一」事件,引發美英兩國聯合對阿富汗、伊拉克開戰,還有二○○四年九月俄羅斯校園人質慘案等,都造成巨大傷亡。

佛教認為「萬法唯心造」,我們唯有消除熾盛的貪瞋癡大敵,人人淨化心靈,人類才能遠離戰爭的夢魇,達到真正永久的和平。不過談何容易呢?戰爭與和平,如同矛與盾,矛想抗拒盾,盾也想抗拒矛,怎樣才能和平共存?二○○五年三月四日,星雲大師在美國西來大學遠距教學時,面對來自十個地區,如美國、加拿大、台灣等數百名中外學生,從學生的提問裡,大師精辟分析古今中外戰爭的狀況與影響,也由佛教的觀點,提出消弭戰爭,促進世界和平的具體方法。另外,對現今敏感的海峽兩岸問題,大師也有其中肯獨到的見解。以下是當天「佛教對戰爭與和平的看法」的座談紀實。

時 間:二○○五年三月四日晚間七時三十分至九時

地 點:西來大學遠距教學教室

主持人:星雲大師

英 譯:妙西法師

對 象:西來大學學生及加拿大滿地可、溫哥華、美國紐約、聖路易、奧斯汀、休士頓、舊金山、佛立門、聖地牙哥、台灣信徒大學等十個地區之數百名學生透過網際網路同步上課

--------------------------------------------------------------------------------

一、自古以來人類就有戰爭,每一場戰爭都有很多人命的傷亡、建設的破壞,例如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幾乎沒有停止過戰爭。在世界上,有西元前亞歷山大的東征,六、七世紀阿拉伯帝國的擴展,十一至十三世紀的十字軍東征,蒙古的成吉思汗遠征歐亞兩洲,後來的第一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甚至近代的韓戰、越戰,及現在的美阿戰爭、美伊戰爭等等。為什麼世界上只有戰爭而不能和平呢?

答:世界上戰爭不斷,根本原因是人性的「貪而好戰」,為了想獲得更多的權利、更多的金錢、更多的名位,甚至更多的土地、更多的利益,不斷在利害上奪取,所以就發生了戰爭。以前中國的聖賢把戰爭分為二種,一種是霸道、強權的戰爭;一種是王道、正義的戰爭,是為了實施仁政而革命的戰爭。

被拿破侖稱為「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天才」的希臘亞歷山大大帝,是一位戰無不勝的傳奇帝王。西元前三百多年,亞歷山大征服了小亞細亞、腓尼基、埃及、波斯等國,三十二歲就建立了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龐大帝國。但是,在他戰勝了許多國家,准備入侵印度時,先鋒騎兵隊的馬匹看到印度的武裝大象,驚懼地裹足不前,部下也集體反抗,拒絕前進,亞歷山大只好黯然撤退,不久即壯志未酬的死於巴比倫(《大英百科全書》)。又從《元史》裡,我們也看到蒙古元朝帝國的成吉思汗,其戰軍所到之處血流成河,武力亦橫跨歐亞大陸,而今戰績安在?

在這個世界上,人類自有歷史的幾千年以來,多少國家與國家的戰爭、民族與民族的戰爭、宗教與宗教的戰爭、地方與地方的戰爭,不管是打經濟戰或是打武器戰,是爭奪土地或權勢、名位,總有那麼多人死亡、那麼多財產損失,到今天已致使世間元氣大受傷害,究竟誰是勝利者呢?「大廈千間,夜眠幾尺?積資巨萬,日食幾何?」以佛教的觀點來看,想要擁有世間上的一切,不需要用戰爭來取得,只要大家互相尊重就能擁有。

舉個例子,有位大將率領軍隊攻城掠地,為了鼓舞士氣,他叫部下努力殺敵,完成任務即有重賞。於是士兵們個個氣勢高昂,燒殺搶劫、擄掠摧毀,無所不用其極。攻下城池後,大家向將軍討賞,將軍慷慨的說:「放你們三天假,盡情去玩,城中一切都是你們的!」士兵們放眼望去,城中民眾死的死、逃的逃,要女人沒女人,要喝酒沒酒店。此時一無所有,大家才警悟,戰爭不只是別人的傷亡、失敗,也是自己的失敗;窮兵黩武的結果是兩敗俱傷!

在基督教《聖經》裡,耶稣說:「我到世界來,不是為了和平,是為了戰斗。一家五人將要分爭,三個人和兩個人相爭,父親和兒子相爭,母親和女兒相爭,婆婆和媳婦相爭。」人類具有如此的戰斗性,即是《中阿含經》卷二十五所言:「以欲為本故,王王共诤……民民共诤,國國共诤,彼因斗爭,共相憎故,以種種器杖轉相加害。」因為貪瞋好戰、強取豪奪,才會產生戰爭等暴力行為。

貪瞋強取的根源就是「我」!中國的造字很有趣,像「我」的字形即是立旌旗於戈兵上,有戰斗的意思。我們的煩惱、痛苦從哪裡來?就是有「我」,因「我」而自私,因「我」而執著,因「我」而愛染,因「我」而紛爭;「我」之一念,令人永不安寧。世界上不管是哪一種戰爭,好的、不好的、大的、小的,都是為了「我」才會發生的,比如:執著於我的看法、我的思想、我的意見、我的主義、我的黨派、我的國家……

七、八世紀時,阿拉伯帝國為了擴展勢力,不斷進攻東西北各方國家;十一至十三世紀,基督教世界與回教世界之間,藉宗教之名以行貪婪之實的十字軍東征,都造成烽火蔓延無盡、死傷無數的激烈戰爭。再舉中國為例,每一次的改朝換代,不是都要死傷千百萬人嗎?這個世界光是為了思想、信仰、強權的問題,導致的大大小小戰爭,就不知犧牲了多少生命!真的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戰爭綿綿無盡期」!

佛教崇尚和平,在歷史上從未發生斗爭,不過從另外一方面看,佛教也有不一樣的斗爭,他不向別人斗爭,而是向自己的煩惱斗爭;為了降伏八萬四千煩惱魔軍,取得解脫自在的勝利,而向私欲戰斗。

--------------------------------------------------------------------------------

二、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人,很難想象戰爭的可怕。我們知道大師從小就經歷過中日戰爭與國共內戰,能否請大師描述一下當時的戰爭情境、感受,以及對您日後的影響。

答:我出生在一九二七年,那時正是蔣介石和孫傳芳在鎮江一帶作戰最激烈的時候。之後那幾年也是軍閥割據,戰爭不斷。十歲那一年,日本發動蘆溝橋事變,侵略中國,開始八年的「中日戰爭」。我也跟隨流亡潮各處逃亡、流浪,十二歲出家以後,我也都在抗戰裡成長,不但在死人堆裡躲藏、睡覺,還有多次游走在死亡邊緣的經驗,可以說死了又活,活了又死。那時候小孩子缺少游戲,每當一場戰爭結束,大家就跑去數死人,看看一共打死了多少人,一個、二個、三個……,我們以此為樂。知道哪裡有戰爭,就偷偷地去看如何打仗,看過炮彈「碰」一聲而塵土飛揚的情況;不但見過開槍打死人,也經歷過子彈從自己耳邊呼嘯過去的驚險場面,遇到這個情況,我便趕緊跑去躲起來,等會兒再出來看。有時候跟中國軍人談話,有時候跟日本軍人玩游戲(他們比較不會記恨兒童)……總之,我在槍林彈雨中度過了八年歲月。記得有一次,美國空襲南京,炸彈一丟,碰!還把我們從床上震到地上去。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對日抗戰勝利了,國內又爆發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國共戰爭。我記得我住的那座寺院,白天是國民黨的軍隊來去,夜晚是共產黨的軍隊出沒。那時候我在一間小小的教室裡上課,聽到外面「碰」一聲,就知道又有人被打死了,下了課跑去看,果真路上又多了幾個冤魂;這是經常發生的事情。有時共產黨逮捕我們,說我們是國民黨的國特,要槍斃;有時國民黨逮捕我們,說我們是匪諜,要砍頭。我幼年出家,一分一秒都沒離開出家人的崗位,但是在國共戰爭中,也曾經被共產黨和國民黨抓去坐牢,一下是匪諜,一下是國特,可說活在死亡邊緣,今日不知明日啊!

我於一九四九年來到台灣,當時的台灣正處於白色恐怖時代,我們的安全受到很大的威脅,尤其那時候我還年輕,很容易遭人誤解。不過,後來成就肉身不壞的汐止慈航法師比我更苦,他坐牢坐了一百多天,我還只坐了二十三天,有時候真不知道這一次被抓去了,能不能再回來。從這種種可知當時戰爭淒慘的情況。

一九五○年代,韓戰爆發,炮火之烈真是觸目驚心;一九六○年代,越戰發生,美軍傷亡慘重。乃至現在,美國和阿富汗戰爭之後,又到伊拉克開戰,記得要開戰的那天,我因膽結石正在醫院開刀,把膽囊割除,那時候覺得沒什麼可怕的,因為我已經沒有「膽」了。看到戰爭的場面,雖然不怕,但卻可憐、可悲,在戰爭的炮火之下,又有多少的生命要犧牲,真是何苦啊!

像我現在快八十歲的人,八十年的歲月可以說都是從戰爭裡走過來的,對於戰爭,心中的感受是:殘忍、悲痛又無聊。但是我們如何才能獲得和平,才能讓無辜的民眾免於傷害?生命很寶貴,能來世間一次,如盲龜浮木般,實在不容易,如此無謂的犧牲,極為可惜。想想受害的人那麼多,發動戰爭的人怎能無動於衷呢?

不過,大家不要誤會,以為佛教完全沒有正直、正義的勇氣和力量。釋迦牟尼佛也曾為了降伏魔軍、魔王,殺一個壞人救一百個好人,由此可見佛教是具有維護正義的精神。現在世界科學昌明、物質豐富,任何事情都可以在會議桌上談判,不要只是到戰場上用槍炮子彈去戰斗。一個家庭發生斗爭,互罵、互打已是不美好的事,更何況戰場上性命交關,當然更不值得了。我們祈求每一個人,都能與家人、親友和平相處,慢慢的養成這種好的觀念、好的作為,然後推而廣之,與世界上所有的人和平相處;如此,當能消弭兵禍,世界的和平也能指日可待。期望有這麼一天!

--------------------------------------------------------------------------------

三、雖然戰爭殘酷,但人性好斗,沒有辦法停止。現在世界恐怖分子那麼猖獗,像日本火車毒氣事件、美國九一一、印尼峇裡島爆炸,以及西班牙火車站爆炸事件等等,請問大師,您對這許多的事件,有什麼可以消除戰爭暴力的建議?

答:恐怖分子的暴力事件,一樁接一樁,實在是人間的不幸。恐怖分子殘暴的攻擊行為,當然必須受譴責,也須想辦法制止,最直接的是「以牙還牙」的武力報復。但是如《中阿含經》卷十七《長壽王品》裡,佛陀告誡弟子的:「若以诤止诤,至竟不見止」,報復終非究竟解決之道。武力報復之外,應該還有其他的辦法,像「輿論制裁」、「經濟封鎖」、「旅行限制」、「關懷救濟」,以及運用許多慈悲的力量等等,如暴力事件後,美國一方面以武器轟炸阿富汗,一方面又空投糧食救濟民眾;這是前所未有的戰爭。那時美國一再對外聲明,他們發動戰爭是針對恐怖分子,而非回教徒。

這是以「世界警察」自許的美國,為除暴安良與維護和平的行動表現,但多少年來美國也陷在戰爭泥淖裡無法自拔。美伊戰爭之後,歐美一些官員和經濟專家深為憂心忡忡,他們估計美國對伊拉克戰爭的費用將高達九百九十億至一萬九千二百四十億美元,並且對世界經濟發展會產生:石油價格暴漲、美元匯率暴跌、世界經濟衰退、戰爭及戰後重建耗費巨大、引發貿易戰等五個負面影響。所以對付恐怖分子和暴力,戰爭不是最好的辦法,而且導致的結果是繼續的仇恨、戰斗。假如換個方法,如前面所言,以慈悲、關懷來救濟、教育他們,替他們辦醫院、學校等,來解決他們的困難,時間或許比較久,但也容易達到和平。

《增一阿含經》卷十六裡記載,勇猛善戰的梵摩達王搶奪長壽王的土地,殺害了他們全家。唯一逃出去的長生童子,當他有機會報仇,正要刺殺梵摩達王之際,忽然想起父親的遺言:「怨怨不休息,自古有此法;無怨能勝怨,此法終不朽。」於是放了梵摩達王,也令對方感動的歸還土地。就這樣,在忍耐、慈悲中,雙方和平地了卻一段惡因緣。

還有,佛陀曾於焰陽下盤坐擋道,令琉璃王兵馬主動休戰;三國時代,諸葛孔明七擒七縱孟獲,最後孟獲心悅誠服,而永絕後患。《法句經》言:「一切皆懼死,莫不畏杖痛,恕己可為譬,勿殺勿行杖,能常安群生,不加諸楚毒,現世不逢害,後世常安隱。」眾生皆樂生懼死,所以有時候殺戮、戰爭,不易求得和平,反而是犧牲、仁愛、慈悲、忍辱,方能得到永久的和平。好比為人處事,人我之間相處若不和諧,是無法得到友誼,只有徒增怨恨罷了。反之,若能愛我們的敵人,尊重他、贊美他、給他方便,便能感化他,而促進彼此的友好。

現在舉世紛纭,政治上的以強欺弱,經濟上的貧富不均,宗教、種族的排擠,男女、地域的分歧,這些之所以不能和平解決的問題,莫不是因為彼此不能平等共存而引起,此即所謂「不平則鳴」。像過去東西德的隔離、現在南北韓、海峽兩岸的分裂,彼此劍拔弩張,常處在緊張的狀態中。到了一九九○年,由於西德對東德的尊重包容,讓柏林圍牆倒塌,人民心中那道無形的圍牆也隨之冰消瓦解,從此整個國家在人我平等共尊的理念下,攜手共創美好的未來。如果南北韓、台海兩岸、以阿之間,能彼此尊重,人我無間,則和平又哪會遙遙無期?

總之,佛教認為凡事不一定要藉由武器解決,也不一定要在沙場上才能一決勝負,我們主張以慈悲來促進和平、以去除我執來促進和平、以寬容來促進和平、以同體共生來促進和平。此外,實行仁政可以代替戰爭,如勤政愛民,使得經濟成長、富足安樂、自由民 主、尊重包容、文化交流等,都是勝利的表征。

--------------------------------------------------------------------------------

四、根據「聯合國憲章」規定,任何國家必須在維持世界和平以及國際安全的前提下,並且經過安理會批准之後,才能采取軍事干預手段來解決國際間的爭端。請問大師,您認為戰爭是維護和平唯一且必要的手段嗎?佛教有什麼方法可以保護國土,使兩國不用戰爭而達到和平?

答:美國總統羅斯福先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快要結束時,發了一個電報到中國,他問太虛大師:「佛教對世界和平的獲得有什麼方案?」太虛大師回答:「無我、慈悲,就能達到和平。」無我、慈悲真能獲得和平嗎?無我,並不是說我死了就是無我,而是能消除、化解「我的思想」、「我的意見」、「我認為」、「我要什麼」的執著。因為這個世界不是一個人的,是大家共有的,必須尊重和包容別人有不同的觀念、意見與欲求。慈悲,就是待人好,能調換彼此的立場,慈悲心就容易生起。所以,「無我、慈悲」不能等閒視之,將此擴展開來,確實能達到世界和平。

國際佛光會成立以來,為了促進世界的友好、和平,我也不斷的提出許多佛教理論,例如「歡喜與融和」,希望世界上每個人都能本著歡喜做事、做人,本著歡喜利世、修行,而且不分種族、國籍,皆能自他融和,和睦相處。如「同體與共生」,法界一切眾生,都是彼此互相依附成就,共存共榮的生命共同體。大家同住在一個地球上,應該捐棄我見偏執,彼此守望相助,以同體來推動眾生平等的思想,以共生來發揚慈悲喜捨的精神,讓地球成為和平安樂的人間淨土。如「尊重與包容」,尊重他人的自由,包容異己的存在。《國語》裡有一段話:「聲一無聽,色一無文,味一無果,物一不講。」意思是只有一種聲音不會好聽,只有一種顏色就沒有文采,只有一種味道不會可口,單一的物品無好壞可言。所以明知別人跟我不同,不過不同沒關系,好比衣服有紅色、白色、黃色,桌子、椅子有方的、長的、圓的;容許很多不同的存在,這個世界才會美好。

還有,如「平等與和平」,平等與和平是一體兩面的真理,真正的平等不是表面上、齊頭式的平等,真正的和平也不是只用嚇阻、限武、禁核等外在措施所能達成,我們要能以大尊重小,以多尊重少,以強尊重弱,以有尊重無,以上尊重下,慈悲寬容,消除我執,以達世界平等共尊,和平共榮。《世界日報》最近也刊載北京胡錦濤先生提出的觀點:「在平等中謀取和平。」──這是言論中最好聽的一句話。因為站在大地上的每個人,雖然有高、矮、胖、瘦的差別,但是立足點都是平等的。

過去台灣說:「我們富有,大陸貧窮」,這樣的說法是不能和平的。後來大陸又說:「我們大陸很大,台灣很小」,這也不能平等。因為不平等,當然彼此就不能達到和平了。以佛教的觀點來說,「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大」裡面包含了很多的「小」個體,才能成其大,而「小」裡面也可以包容「大」。再說一塊大石頭雖然很大,但是不及一顆小小鑽石的價值,所以價值不是以大小來論定。佛教講平等,每一個人都具有清淨的佛性,不但男女平等、國家平等、民族平等、事理平等、有無平等,法界之中一切都是平等的。站在平等的立場來看待一切生命、種族和國家,我想和平就容易達到了。

西元前三世紀左右,印度的阿育王,南征北討,統一國家。雖然所戰皆捷,四方順服,稱臣朝貢,但是所到之處,百姓的目光皆充滿了仇恨。後來他笃信佛法,政風丕變,改以仁道化民,又倡導教育,增加民眾福祉,果然德風遠播,廣為人民所愛戴尊崇。阿育王於是語重心長的說:「力的征服不是真的勝利,法的勝利才是真的勝利。」所以想求得世界和平,必須在法上取得勝利。

《長阿含經》卷二《游行經》記載,摩竭陀國的阿阇世王想攻打跋祇國,但不知勝負如何,便命大臣禹捨前往請教佛陀。此時,阿難站在佛陀後面,佛陀沒回答禹捨的問題,而是轉頭問阿難有關跋祇國的政治與社會狀況。了解跋祇國具有「常開會議、上下和合、尊重法治、以禮教化、孝親敬師、護持正法、接應四方」等國家富強的「七不退法」之後,禹捨知難而退。佛陀以其智慧善巧,化解了一場血腥的戰爭。再如中國南北朝時代,石勒、石虎因佛圖澄慈悲的感化,而放棄殺戮;十六世紀,西班牙人拉斯卡沙斯(B. deLas Casas)為捍衛印第安人的權益而仗義直言,終於阻止查理五世(Charles V.)大帝出兵攻打美洲大陸。

現在大陸一些高級干部、老資格革命家,他們一生經歷了無數的斗爭。在探討人類的斗爭史時,他們也發現人類無論在獲取資源和空間,或是深化、擴大民 主政治,都可以不用戰爭、暴力等血腥的手段,而是用和平、共贏的方式來達成。他認為不管是社會主義或資本主義,在走過暴動轟炸迭起、慘烈戰火彌漫的二十世紀之後,「和平演進」才是最正確、最迫切的發展道路。

戰爭不是維護和平唯一的手段,已是普遍的共識。我們常說:「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有理就是法,即慈悲、智慧、善巧、平等、尊重、包容、正義……,能從善心、無我而產生的善行皆是法。依正法、佛法而行,才能贏得和平;用戰爭只有贏得戰爭,永遠不能贏得和平。

--------------------------------------------------------------------------------

五、大師強調「和平演進」是普遍的共識,但是人我的戰爭仍然到處皆有。戰爭的發動有其原因,有人為抵抗侵略,保護國家而戰;有人為擴張勢力,稱霸一方而戰,也有藉懲凶止暴,以正義之名而發動的戰爭。請教大師對這些不同動機之戰爭的看法,另外,所謂「正義之戰」須具備什麼條件?美國對阿富汗、伊拉克的戰爭是正義之戰嗎?

答:各位在美國住的時間比我久,應該更有切身體驗。美阿、美伊戰爭是正義的戰爭嗎?有一些國家專制、獨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站在某一種立場來說,確實需要有人去解救他們。沒有企圖心、無私、為大眾的,就叫做正義之戰;假如有企圖心、自私的念頭,依佛教的戒律而言,即是不清淨。

我比較掛念的是,美伊戰爭如果繼續擴大開來,恐怕會像歷史上的十字軍東征,成為耶、回之間的宗教戰爭,這是更可怕的。為什麼宗教會有戰爭?在於雙方對宗教信仰的執著,好比佛教的阿羅漢,我執已除,但法執難除;他可以放下自我,但是對於真理,卻非常執著,這就是所謂的「所知障」。

一般佛教寺院,一進大門,會有一尊笑咪咪的彌勒佛在門口歡迎,表示用關愛與慈悲來攝受眾生。進了大門,則有一尊韋陀天將,拿著降魔杵、寶劍,意思是關愛與慈悲無法攝受時,只有用武力來折服。好比父親的嚴厲、母親的慈愛,都是孩子成長、教育不可缺的要素,也如春風夏雨、秋霜冬雪,皆為萬物滋長、成熟不可少的條件。

過去美國和阿富汗的戰爭,即是采用「力的折服」與「愛的攝受」雙管齊下的方式。我覺得現在對伊拉克不妨也如法泡制,除了飛機大炮,也在教育、福利上幫助他們。

一個國家要強盛,不能完全沒有國防、沒有武器。過去教宗提倡世界和平時,蘇聯的史達林就問他:「教皇有多少軍隊?」所以,不能沒有武力做後盾,但也不能完全靠武力。如果征服一個國家,而不能征服人心,情形就會像阿育王一樣。過去美國參與韓戰、越戰,現在又與阿富汗、伊拉克戰爭,不過許多問題並沒有解決;問題無法解決,世界上的戰爭就永遠沒辦法止息。我想,美國這麼一個強大的國家,在科學、武器以外,今後對於民權、人道、自由、慈悲各方面,還是要再用心思考和努力。

至於說到戰爭動機的好壞,其實世間上許多事,是對是錯很難講,而且一般人也常常沒有正確的是非觀念,因此,好壞、對錯、是非、曲直,各有立場與堅持,這也是人類紛爭的起源。戰爭有時肇因於強權侵略小國的領土,有時是因為種族歧視,有時則緣於政治利害。如果是為了伸張正義,維護公理,不得不采取「以戰止戰」、「以戰逼和」的手段,戰爭也可以說是慈悲、是愛心、是降魔;此時戰爭就不只是殺傷,是為了救人救世,而透過慈悲的力量來降服邪惡與暴力。

有人認為佛教徒消極避世,無法善盡保衛國家的責任,尤其是上前線殺敵,更與佛教的戒律相違背。事實上,佛教並不完全反對戰爭,端看戰爭的動機為何。佛陀認為一個國家不可以為了擴張武力去侵犯他國,但是為了維護本國人民的安全、自由、平等、幸福,仍須有健全的軍隊來保衛國家人民的生命財產。有位耆那教的軍人請示佛陀有關殺敵衛國的原則,佛陀即告訴他:一個人如果為了一己之私而爭斗,那麼即使戰勝,甚至獲得財富、名位,最終還是不能獲得好的果報。

在《大薩遮尼干子授記經》中,佛陀也指示行仁政的王者要發起正義之戰,討伐無道時,應存三種慈悲心:(一)思惟敵人無慈悲心,殘害生靈百姓,我應阻止對方的惡行,來保護人民;(二)不直接與之戰斗,而以智慧權巧,攻心為上,克敵取勝;(三)以權巧方便,生擒敵方惡魁而不濫殺無辜。從這裡可以了解佛教對所謂的正義之戰、真理之戰的定義與做法。

--------------------------------------------------------------------------------

六、有人說戰爭是經濟、文明的推動力,如在戰爭破壞以後,新的建設會更好,國家重建,經濟隨之發達,也促進各項文化建設。請問大師,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由一個戰敗國變成世界經濟強國,這是戰爭的功勞嗎?請大師跟我們談談戰爭的功與過。

答: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認為自己是強國,德國也認為自己是強國,但是到最後他們不都是因為強國而失敗嗎?日本不是因為戰爭而變成強國,我想他們是因為戰敗而覺悟並發憤圖強,進而重新修正,才會讓國家再度興盛起來。當初日本以強勢的飛機、炮彈,偷襲夏威夷珍珠港,毀壞美國的軍艦和人民的性命,最後並沒有獲得勝利,更沒征服美國。現在日本不用戰爭的方式,而是將電鍋、汽車 Toyota 銷往美國;這才真正征服了美國。所以,人生在世,不一定用力量降伏別人,用關愛、用服務更能讓人信受。假如每一個國家能多替其他國家著想,多給他國幫助、交流、尊重、包容,相信定能讓對方感動而贏得真正的和平。

綜觀整個世界的歷史,可以說就是一本戰爭史,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歐洲各國互相殘殺,以阿戰爭、兩伊戰爭……,亞洲的則有日俄戰爭、泰緬戰爭、美越戰爭……,都是一部部烽火連天,死傷累累的人間慘劇!

中國自古以來,最早是春秋五霸、戰國七雄,讓中國國土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好不容易秦漢一統中國,樹立「秦人漢威」的形象;接下來到了三國時期,連年的戰爭又導致社會動蕩不安,人民飽受極大的苦難,最終由三國歸於晉,才恢復統一。繼而是南北朝、五胡十六國的分裂,統一後有隋唐盛世的出現;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的割據,也是由宋太祖趙匡胤的統一,又恢復至宋明輝煌的時代。翻開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可以說都是一頁頁血淚染成的戰爭史。由此可知,國際之間或各國內部的改朝換代,都是依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因緣法則。

至於功與過怎麼算呢?戰爭死傷無數,又足以摧毀各項文化建設,但是戰爭也促進了人間的文明,有功有過,實難一言以敝之。十九世紀中葉,美國內部的南北戰爭,是因資本主義和勞動主義發生沖突,而引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戰爭。雖然傷亡慘重,但也解放了黑奴,讓後來的黑人享有了基本人權。另外,一九四五年,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使廣島、長崎人民留下永遠難以撫平的傷痛,但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因此才得以提前結束。

佛教肯定並贊美維護公理、維護正義、救人救世、殺生成仁、捨身取義等行為。不過在現實世間裡,也時有遭曲解、濫用、誤用的情形。 好壞善惡難有定論,但我們能確知在三世因果裡,功過是不會有差失的。不管怎麼說,戰爭都是殘忍的,戰爭的破壞力所造成的國破家亡,人民流離失所、亡命傷身、妻離子散種種悲劇,真是不勝枚舉。所以戰爭沒有絕對的勝利,往往要付出慘痛的代價,這是人類必須省思、覺醒的課題。

--------------------------------------------------------------------------------

七、我們明白戰爭必須付出慘痛的代價,人人也都渴望和平。但是當今世界,國家、宗教的對立愈來愈尖銳化,在如此大環境裡,大師您認為人類有希望在將來達到世界和平嗎?從因果循環上來看,我們能否達到真正的和平?有沒有具體方案可付諸實行?

答:大家對和平不可以失去信心,象征敵對、冷漠的東西德「柏林圍牆」不是倒了嗎?基本上,戰爭與和平都在「人為」,如果大家的瞋恨心不止,一直想要用武力去征服別人,當然無法達到和平的目標。

一個家庭裡,兄弟兩人為了爭取家產,造成意見沖突,這時候如果有外人欺負他們,兩兄弟反而會合作來對付他;一個村莊裡,眾人經常意見不合,當其他村莊的人攻擊時,大家卻會通力合作,抵抗外侮。所以,這個世界若想取得和平,可能要等到外星人來侵略我們的時候吧;那時我們就會同心協力,攜手合作一起抵抗外星人。

佛教講「法界一家」,依《華嚴經》所說,宇宙一切萬法都是相互融通,一法可成一切法,一切法可起一法,萬事萬物都是相互依存,相即相入,並存無礙而重重無盡的。如此看來,生活在地球的我們,不是更息息相關嗎?如果每一個人都有「地球村」的觀念,覺得彼此皆是一家人,當外來的侵犯,或地震、海嘯、台風等災難來襲,大家就會互相的關懷與幫助。

印尼與澳洲是毗鄰的大國,但是數十年來,由於歷史、文化、宗教信仰的差異,兩國一直不甚友好。尤其近年來,因澳洲支援東帝汶脫離印尼的獨立運動,以及堅持支援美國的反恐政策和對阿富汗、伊拉克的戰爭,兩國的關系更形惡劣、緊繃。但是,二○○四年十二月,印度洋發生大地震和海嘯,印尼是災情最嚴重,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天災發生後,澳洲卻是提供人力與財物援助最多的國家之一。由於澳洲政府本著「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精神,慷慨援助印尼,這場地震海嘯的天災,竟意外化解了兩國數十年的歷史怨仇!

可見人類只有團結友愛,才能獲取和平。人的眼、耳、鼻、舌、身,好比地球上各個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眼、耳、鼻、舌、身,形相雖然不同,卻是要互相幫助,不管是眼瞎或耳聾,對我們都不利。同理,世界上哪個民族被消滅、哪個國家被打敗、滅亡,我們也不會安全無事的。

所謂團結,是我去跟別人團結,不是要別人來跟我團結;所謂和平,是我去跟別人和平,不是要別人來跟我和平。凡事要求別人先做,比較不容易,應先從自己做起,主動釋出善意,有善因才有善果,如澳洲對印尼的人道救援,便是最好的例子。如果每個國家都能講信、修德、慈悲喜捨、包容異己、不侵略別人、不征服別人,以無我的精神對待其他國家、民族,何愁世界無法和平共存?

《維摩诘經》的《佛國品》裡記載,捨利弗看到娑婆世界有眾多的污濁穢惡,於是生起佛陀因地修行時,心是否不淨的疑惑。佛陀為釋其疑,便以盲者不見日月為喻,告訴捨利弗,看不見佛陀成就莊嚴的淨土,是眾生自己的罪障,然後以足趾按地,一個清淨莊嚴的世界馬上呈現在眼前。今日世界如此紛亂、動蕩,不就是人心不淨,貪瞋癡三毒熾盛,造下諸惡業而感召的果報嗎?「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佛世時,有位外道知道佛陀要來村裡說法,急著將坑坑洞洞的路填平,好讓佛陀行路方便。但是直到佛陀進來村子,道路還是無法填平,佛陀對他說:「心平則地平,你心未平,外界之地永不平!」因此,從因緣果報視之,只要我們心淨、心平,世界就能清淨、和平了!

關於具體方案,理論上說了很多,做不到或沒去執行,也難以達到和平。和平必須經過一些客觀的、無我的、不執著的協調,如聯合國所樹立的法制力量。和平也不是從打敗對方來獲取,是在謙虛厚道、廣施仁愛中自然成就的。我認為佛教的「五戒」有助於世界和平,如《歷代三寶紀》卷九裡寫道:「百家之鄉,十人持五戒,則十人淳謹;千室之邑,百人修十善,則百人和穆……夫能行一善,則去一惡;能去一惡,則息一刑。一刑息於家,萬刑息於國。」奉行五戒的人,不會侵犯他人的生命、財產、身體、信譽及安全;是為淳厚的仁者,人人皆如此,哪還會有戰爭?若進一步實踐菩薩的「六度」精神,則更能饒益有情,讓世界早日趨向和平之境了!

--------------------------------------------------------------------------------

八、大師前面所言「心淨國土淨」、「心平天下平」,真是如醍醐灌頂!但是心中的清淨,談何容易啊?我們雖沒經歷過戰爭,但是各媒體常常教育我們要記取歷史的教訓。如賓拉登造成的恐怖事件,及美伊戰爭,殘殺無辜的種種,都讓人激動不滿;我們心中,已不知不覺延續著歷史的仇恨。請問大師,這些無形中積壓的不滿和仇恨該如何抒解呢?

答:冤冤相報何時了?因為戰爭而累積延續的歷史仇恨,會讓人間如煉獄般痛苦!這一兩年,因為伊拉克的問題,美國和歐洲共產國家的關系每下愈況。為了改善彼此的惡劣關系,布希總統於今年(2005年)二月前往歐洲進行「和解之旅」。雖然有些歐洲大陸國家質疑美國「反恐」、「限制核武擴散」、「民 主外銷」等美名背後隱藏著追求霸權的動機。但是,至少反映各國領袖已能坐在會議桌前談判,理性的面對各種尖銳問題。

「和解」是走向和平必經之路。和解的前提,則是雙方須敞開心胸,伸出真誠的友誼之手,或勇於認錯、虛心忏悔。古往今來,無論一個國家或一個團體,主事者乃至組成的分子,能夠「認錯」與否,往往就是成敗得失的關鍵所在。古時候的中國凡有災禍,皇帝就下诏罪己,以求撫平人心。1998年,美國總統柯林頓因為绯聞案而鬧得滿城風雨。起初柯林頓不肯認錯,在大法官面前做不實的證辭,結果引起民眾反感,險遭國會議員彈劾。後來他勇敢、公開地向全美國的人民道歉,終於獲得民意支援,而穩住總統的寶座。可見不管是個人、團體或國家,唯有「勇於認錯」,才能獲得大家的寬恕與諒解,才有機會重新站起來。

在這方面,我們還可以從最近發生的兩件事來作比較。日本因為不肯對侵略中國、南京大屠 殺之事認錯,甚至篡改教科書,試圖湮滅歷史證據,中國於是紛紛掀起激烈的反日示威游行。相反的,德國在二次大戰後,視納粹為資本主義獨裁政權,而與它劃清界線。今年(2005年)一月二十七日,德國及全球四十多個國家元首聚集波蘭,紀念二次大戰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六十周年,並進行一連串的戰爭反思活動。

從德日兩國的心態和行為,我們明白:勇於認錯,才能贏得別人的寬恕;寬恕別人,自己也才能獲得平安平靜。人,不怕犯錯,就怕沒有「認錯的勇氣」。親子之間、師生之間、朋友之間,甚至主管和部屬之間,都應具有「勇於認錯」的美德,才能溫馨祥和,彼此也才有進步成長的空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牽涉層面更廣,一個政策、一個指令、一個動作,就是千萬人乃至上億人的性命禍福,怎能不慎,怎能錯而不改,讓錯誤一直延續下去呢?

如何抒解仇恨?《八大人覺經》指示我們應「不念舊惡」,以寬大的度量容人,猶如大海之深廣,能涵納任何污穢之物,且不失其清淨;又如虛空之寬大,能包容任何美丑之物,而不礙其自在。《出曜經·忿怒品》說:「不可怨以怨,終已得休息;行忍得息怨,此名如來法。」意思是以怨報怨,永遠不能息怨,唯有以德報怨,才能結束一切冤怨的糾纏。例如提婆達多雖然一再和佛陀作對,甚至三番兩次設計陷害佛陀,但是,在《四分律》卷四十裡,我們也看到有一次提婆達多生病,群醫束手無策,佛陀還是關心的前往探視,並為他治病。

《優婆塞戒經》卷三說:「少恩加己,思欲大報;於己怨者,恆生善心。」學習虛空、大海涵容萬物的寬廣,以善心、以因緣觀來看待周圍發生的一切事,就能生起悲憫心而澆息瞋恨之火了。畢竟「冤家宜解不宜結」,過去的歷史固然不容抹殺,一味的尋仇,只有加深恨意,唯有前瞻性的記取教訓,防微杜漸,根本上促進彼此了解,互助合作,才是長久相安之道。

--------------------------------------------------------------------------------

九、宗教的慈悲、寬容,實在令人感佩!之前大師說過佛教從未發動過戰爭,讓我們了解佛教確實是愛好和平的宗教。不過,我們好奇如果有外來的侵犯,也是「罵不還口,打不還手」嗎?聽說佛教在歷史上也受過強權的壓制、暴力的迫害,佛教徒是如何面對的?可否請大師為我們說明。

答:佛教的教理告訴我們要慈悲安忍、戒貪止瞋,而治貪瞋最好的方法就是「忍辱」。《佛遺教經》言:「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若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一般而言,忍貧、忍饑、忍病、忍苦、忍勞、忍打、忍罵還算容易,唯有忍氣、忍受委屈、忍恨的掙扎最難消解。

其實,忍耐不是懦弱的行為。真正的菩薩行者,能忍受別人的瞋恚、辱罵、毒打,而不加以報復,他們對於世間的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等境界,心不為所動,一切煩惱皆不能染。他們以忍耐為力,以慈悲為力,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所以能排除萬難,饒益眾生。所以,忍耐實在是天地間最尊貴的包容雅量,是宇宙中最偉大的和平動力!

當然,忍辱並非一昧的「罵不還口,打不還手」,如果攸關佛教或大眾安危,面對強權壓制或暴力迫害,許多高僧大德也會挺身而出,運用智慧或善巧方便來化解災難、救國濟民。《折疑論》一書記載,東漢明帝永平年間,佛教初傳中國的時候,遭到道教的抗拒,當時一些有法術的道士,要求和佛教公開比斗神通,較量哪一家的道行高深。代表佛教的迦葉摩騰、竺法蘭二位法師,就是以神通之力擊敗道教,贏得漢明帝的崇敬,也讓佛教在中國播下了種子。

《佛祖統紀》裡寫道:五胡十六國時,佛圖澄見後趙王石勒殘殺無辜,心生憐憫,於是以神通、咒術等方便度化石勒,石勒自此皈依佛教。石勒死後,暴虐殘忍的石虎繼任為王,佛圖澄又以神通救活其子,讓他對佛教產生信心,使百姓免於多次的殺戮之苦。《宋高僧傳》亦載,唐朝的隱峰禅師以神通化解正在交戰中的軍隊,使一場悲慘的戰爭化於無形。

俗話說「非常時用非常法」,在道德澆薄,人心危殆的亂世裡,有時講說佛法的道理,無法應急拯救時弊,要藉由神通來解決問題,好比醫治患有陳年夙疾的病患,要施用重藥一樣,先救急,然後再慢慢療養。神通雖然不是究竟的解脫之道,但是有時卻是弘法度眾的方便法門。

也有運用智慧來折服強權的,在佛教文學史上居重要地位的《彌蘭陀王問經》(漢譯《那先比丘經》)是一代表。西元前二世紀的彌蘭陀王博學多聞,通曉世間一切學問,他的聰明才干,英勇謀略,被當時印度人稱為「全印度最偉大的君王」。他尤其善與各家議論,往往所向無敵。他聽說已證得阿羅漢果的那先比丘,修證兼具,便派人將其迎請到宮中,共同論法。那先比丘便是以其智慧,用各種善巧譬喻,解說緣起、無我、業報、輪回、涅槃等佛教基本教義,使得彌蘭陀王心悅誠服,而信仰佛法。

《梁高僧傳》記載,南朝劉宋時的慧琳法師,學通內外,善識治國之方。宋文帝禮請他為宰相來治理國家,常常與其議論機密,慧琳法師也被稱為「黑衣宰相」、「紫衣宰相」,意思就是以出家人的身分來輔佐國家之事。

除了智慧,也有不少高僧以膽識氣魄來面對權勢的壓抑。據《續高僧傳》所載,唐太宗在位期間,道士凌越僧侶之上,智實法師向皇帝上奏,極力申論尊道排佛的不當。皇帝大為震怒,當廷用刑杖責打智實法師,並令他換上百姓衣服,將他流放嶺南。有人譏笑智實法師自不量力,不懂進退之道,智實法師慨然歎說:「吾固知勢不可為,所以爭者,欲後世知大唐有僧耳!」智實法師要後世的人知道,即使在佛教蒙難的時代,唐朝還是有僧格在。

再如《出三藏紀集》卷十五記載,東晉廬山慧遠大師在時局混亂時,以其德望辯才破斥邪說。更著《沙門不敬王者論》言:「……袈裟非朝宗之服,缽盂非廊廟之器,沙門塵外之人,不應致敬王者。」他不畏王權,力爭沙門的超然地位,也使佛法得以流布江南而不墜。

另外,在日人森下大圓所著,我翻譯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一書中,提到空也上人因見盜賊造惡業,流下悲憫的淚水,而感動盜賊放下屠刀,改邪歸正。如此以慈悲教化的例子,更是多不勝舉。從以上所舉的事例,可知佛教雖然愛好和平,反對武力戰斗,但是為真理、為佛教、為大眾,也是當仁不讓,會隨機運用神通、智慧、膽識、慈悲等來面對強權暴力,來化險為夷。

--------------------------------------------------------------------------------

十、除了國際戰爭、國內戰爭,還有種族之間、宗教之間、男女之間……各式各樣的戰爭無日不有,是不是人際之間就潛伏著危險的引爆線?另外,我們個人也有所謂的「天人交戰」,又該如何處理呢?

答:世界上,國與國分,地與地分,尤其人與人分,最為危險。世界上,最難處理的問題,不是貧富,不是智愚,是種族、人際的問題。以中國來說,漢滿蒙回藏是過去千百年來的情結,始終擾亂著中國的政局,難以安寧。一直到孫中山先生倡導「五族共和」,這些種族情結才慢慢獲得和解。

種族的紛歧,有的是地理環境使然,有的是語言和風俗習慣,也有因人種膚色不同,而相互排擠。即使是同文同種的種族裡,也會有貧富貴賤之分,更形成種種不能和諧相聚的情結。現在異國通婚的情形雖然日愈普遍,但是白人婦女嫁給黑人的畢竟不多。所以,不能否認,有些種族仍有其天生的優越感,有的種族則被認定為次等的。

所幸現在科學發達,科學家已經發現,人類基因有改變的希望。現在不但有復制羊、復制牛,甚至還可以復制人。假使未來科學家能改變黑人的基因,讓黑人一出生就成為白人,這不但可以獲得世界諾 貝爾和 平獎,也是科學界造福人類的偉大之功呢!不過,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我們每個人都要有「眾生平等」的觀念。唯有打從心裡尊重對方,才是獲致和平的根本之道。

多年來我一直鼓勵大家要做「地球人」。我們生存在這個地球,每個人彼此都有親密關系,因此,能有「同體共生」的思想,就能消弭人際之間的戰爭;能認同「同體共生」理念者,也才有資格成為廿一世紀的現代人!

說到「天人交戰」,佛教常說世間上最可怕的敵人不在外面,而是我們自己內心的貪瞋癡等八萬四千煩惱魔軍。如《大智度論》所說修行人有欲、憂愁、愛、睡眠、怖畏、疑、三毒、虛妄之名聞利養、自高慢大等十種煩惱魔軍。《四十二章經》言:「人為道,譬如一人與萬人戰,被鉀操兵,出門欲戰。意怯膽弱,乃自退走;或半道還;或格斗而死;或得大勝,還國高遷。」形容出家修行如披盔甲上戰場,與百萬煩惱魔軍作戰,心性怯弱者,大多半途而廢,唯有堅持願力者能夠達到最後的勝利。這些貪欲、嫉妒、瞋恨、懈怠等種種無明煩惱的邪魔比真正的敵人還要可怕,會擾得我們無法安心平靜的過日子。如何降伏心中的魔軍?這裡提供幾個方法:

(一)以反省為糾察:我們常言:「不怕念頭起,只怕覺照遲。」曾子也說:「吾日三省吾身」,能時時自我反省檢討的人,不易犯錯,犯了錯也會即時修改;他的道德人格必然是高尚磊落的。

(二)以慚愧為明鏡:《佛遺教經》言:「慚恥之服,於諸莊嚴,最為第一。」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犯下過失,心存慚愧,至誠忏悔,就能使我們的心靈常保清淨,如明鏡般光潔亮麗。

(三)以正見為盔甲:戰場上的盔甲可以抵御強敵,保衛自身,而正見就是我們心中的盔甲,可以抵御外境的誘惑。正見因緣果報、善惡業力、無常苦空等真理,能擊退心中不正的念頭,正見的盔甲可使我們遠離煩惱的毒害。

(四)以智慧為刀箭:文殊菩薩手持智慧寶劍,即象征以智慧砍伐煩惱魔軍。《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言:「以智慧劍,斬煩惱賊,破生死軍,摧伏魔怨,荷負一切,令諸眾生皆得解脫。」所以,有智慧才能斬斷煩惱的荊棘。

(五)以精進為力量:凡事要能如上戰場般精進勇猛,不生畏懼,不會退縮,才能沖鋒陷陣,克服困難。

(六)以慈悲為戰術:瞋恨會使人失去理智,進而不擇手段地毀滅一切。所以,以瞋不能止瞋,唯有慈悲才能化解瞋恚,消除人我紛爭。

(七)以六度為大軍:統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六度的大軍,可以征服煩惱大敵,從生死迷界抵達涅槃解脫的彼岸。

(八)以真心為主帥:六根之賊會擾亂我們,使我們造下種種惡業,是因為無「明主」領導,如果能找回我們本自具有的清淨真如佛性,以它為主帥,就能行走在光明的康莊大道上。

人的一生就如同在戰場上過日子,但不是拿刀、拿槍、拿炮彈跟別人作戰,而是跟自己的內心作戰,所以每一個人都要經過千生萬死的「死」,才能再生。當「天人交戰」時,如果平時能具備以上的修行功夫:常常自我反省、忏悔,平日以真如為統帥,領導六度的大軍,有正見的盔甲、智慧的炮彈、慈悲的戰術,何愁不能戰勝敵人?唯有降服心中的魔怨,自淨其意,才能成為真正的勝利者。

--------------------------------------------------------------------------------

十一、不管在中國或是全世界,我們聽到許多人對大師的贊歎與尊敬。大師今年提到「共生吉祥」,是不是運用這四個字,就能促進中國和台灣兩岸的和平,讓雙方降低緊張關系?或者大師還有什麼箴言可以提供給我們?

答:每年快到春節,我都會思考如何讓大家生活美滿、讓社會和諧進步,所以總會寫個字來祝福祈願。目前台灣因為選舉的關系,族群之間的沖突越來越嚴重,讓我不勝感慨,因此就有了共生才能吉祥的想法。除了「共生」,還要「和解」。台灣的“行政院院長”謝長廷先生,他今年一上任也提出「共生和解」的理念。

今年的農歷新春,佛光山舉辦花藝展,裡面布置了一個「虎豹山林區」。山林中有獅子、老虎、大象、長頸鹿、山羊、熊貓各種動物,肉食動物、草食動物都生活在一起。我在園區上方題字為「虎豹山林,共生和解」;動物都要和平,人類還不要和平嗎?

西元一八五一年,美國政府欲向印地安人購買土地,當時的酋長西雅圖回了一封信,信裡寫道:「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芬芳撲鼻的花朵是我們的姐妹,鹿兒、馬群和雄鷹都是我們的兄弟。嚴峻的山峰、晶瑩的露水,以及我們人類,都是一家人……白人所射殺的千萬頭野牛,被棄置大草原,任其腐爛……發生在野獸身上的,很快也會發生在人類身上……所有的一切都是相互關連的……」

這篇被公認為「環保」上極重要的一份聲明,感人而明確的指出天、地、人、萬物是生命共同體。「毛之不存,皮將焉附」?大自然及所有人類、萬事萬物,可以說都是我們生存的載體,怎能輕易毀損、消滅?假如現在有一個好戰的人,把世界上的人全部都殺光、打敗了,他肚子餓了,誰來煮飯給他吃;冷了,誰來做衣服給他穿?人類的生存是彼此相互依賴的,別人存在,我才能存在呀!

最近有些台灣政客常高呼「去中國化」。我覺得不可思議,「去中國化」不就是「去自己」嗎?平日我們吃的是中國菜,穿的是中國衣服,說的是中國話,住的是中國土地,祖先是中國人,親戚朋友也是中國人……這些全都和中國脫不了干系。如果去除了中國化,還有我們自己嗎?

有兩個以上的人存在,就會有戰爭;有接觸、有碰撞,就會有傷害。但是世界上各種生命的存在,又都如「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一般親密,因此,必須共生才能吉祥,才能促進和平。

依中國習俗,今年是雞年,我在佛光山國際花藝展裡,做了一只會念佛、能講各種語言的大公雞,也因今年兩岸飛機直航,我在大公雞下面又提了「機年春曉」四個字。不論科學多發達、物質文明多進步,溝通交流才是人類生存、繁衍的動力,也唯有溝通交流才是達到和平的不二法門。雞年春節飛機直航,是兩岸溝通交流的第一步,破曉的和平曙光應已在望了吧!

--------------------------------------------------------------------------------

十二、最後,請大師從佛教的立場,再詳細為我們說明如何才能消弭戰爭,促進世界和平?

答: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渴望和平,也都要求能過安定、福樂、沒有戰爭、沒有恐懼的生活。但是由於「內有不平不和之心為因,外有不和不平之事為緣,彼此互相影響,世界才永無寧日」。因此只重視限武、禁核等外在措施,不重視內心的淨化,是無法達到真正究竟的和平。

世界斗爭不息的根本,源於我們內在的無明我執,以及人類貪求權力、名譽的欲望。因此,要根治世界的亂源,須從人們的心靈淨化做起,從眾生心中去實現人心的和平。從實踐佛教的無我、慈悲、尊重、和平的教義,可以幫助我們完成世界的真正和平。

(一)以「無我觀」致力和平:「我」是紛爭的根源。《法華經·譬喻品》說:「深著我見,增益瞋恚。」欲求世界的和平,必須無我,無我才能大公,大公才能無私,無私才能和平。佛陀曾對比丘開示:「衣服不慎撕破,內心會懊喪;樹葉在身旁掉落,內心毫不介意。實因衣服有我執而起愛染,樹葉與己無關,不起愛染也。」

佛陀說法時,常以「緣起無我」的正見,糾正眾生以自我為中心的謬見。無我,則無對待、無顛倒,以無我的精神處事待人、利益眾生,才不會有糾紛、偏差。所以想要求得和平,正本清源之道,首先要消除心中的我執。

(二)以「慈悲行」實踐和平:慈悲是佛法的根本,「一切法若無慈悲,皆為魔法;一切法若有慈悲,則皆佛法」。佛教所提倡的慈悲,不但要以同體的慈悲來解救眾生,更要用無緣的慈悲為廣大眾生救苦救難;不僅要消極地不做惡事,更要積極地行善;不只是一時口號的慈悲,還須力行務實的慈悲;不唯以圖利求償而行慈悲,更要無相無償而行慈悲。能如此,則見他人痛苦時,即能以悲心拔除其苦厄。《涅槃經》言:「慈息貪欲,悲止瞋恚。」每個人能以慈悲相待,則一切眾生皆能得福樂。

(三)以「尊重心」謀求和平:我們都喜歡被人尊重,卻容易忽略去尊重別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尊重他人的基本原則。沒有尊重,彼此猜忌,彼此輕視,怎能和平相處?沒有尊重的和平,不能持久;欲圖持久的和平,必須建立尊重之心。

中國戰國時代,因為蔺相如與廉頗的相互尊重,趙國文武大臣得以和平相處,趙國也才能避免強鄰的侵擾,這便是化戾氣為祥和,中國傳頌千古的「將相和」故事。

每個人在其生存空間裡,都有發揮一己之長的地方,就如眉毛在人的顏面上,與眼睛、鼻子比起來,似乎沒什麼具體的功用,但微妙的是少了它,人的顏面就不像個人。再如我們的五個手指,也是因互相尊重,才能團結成一個拳頭;拳頭才有力量,有力量才能謀求和平。

(四)以「平等心」進取和平:平等與和平是一體兩面的真理。當初佛陀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初成道時,即宣告:「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此一生佛平等的宣言,實為萬億眾生得救的明燈。

佛陀成立僧團,標舉「六和敬」,以思想、法制、經濟、語言、身行、心意為民主平等的原則。佛陀常說:「我不攝受眾,我亦是僧數。」佛陀常為有病比丘洗滌身體,替失明弟子穿針縫衣,向初學比丘忏摩,佛陀以平等心與僧團大眾相處,從未以統治者自居。另外,從「四不可輕」、「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男女皆能為僧」、「四姓皆可出家」、「不輕後學」等主張,也可以看到佛教和樂、平實、平等的風范。

平等必須人我共尊,不是用強制的手段逼迫對方就范。平等更需要彼此立場互易,要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設想,才能建立自他平等的相處。欲求世界和平,就要建立平等心,大國小國要平等相處,各種族之間要平等相處,唯有在平等的觀念之下,人人平等共尊,才能謀取世界的和平。

自由與和平是人類心靈生活的最高追求,尤其處在這個是非顛倒,戰爭迭起的時代裡,大家對和平更是渴望不已。我認為要世界和平,必須做到下列六點:

1.在人我瞋恨嫉妒之間,散播溫和體貼的慈悲;

2.在彼此恩怨仇視之處,付出忍耐寬恕的諒解。

3.在利害得失懷疑之際,培養恢宏笃定的信心。

4.在世間黑暗無光之地,點燃般若智慧的明燈。

5.在生活潦倒困頓之時,提起樂觀進取的希望。

6.在內心憂悲苦惱之境,給予清涼喜樂的安慰。

如果每個人都自許為「和平使者」,隨時實踐這六點,相信世界永久和平之日很快就會來臨!

 

上一篇:星雲法師:佛教對「素食問題」的看法
下一篇:星雲法師:佛教對「殺生問題」的看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