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黃威南居士:我是六祖嗎?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我是六祖嗎?

作者:黃威南

曾經有一次,與老朋友談論一些關於佛法的問題,老友突然冒出一句:“你怎麼知道我不是六祖?”接著又說:“你怎麼知道自己不是六祖惠能同樣的根器?”朋友說這話的原因是因為我一時感歎:自己斷然不是六祖那樣的人物,所以讀了《壇經》還是懵懵懂懂,無法領略禅意,而在措辭時用了“我們”這個詞。當時彼此一笑置之。此事卻在腦海中留下了印象,“我是六祖嗎?”這個玩笑式的問題,卻引起了興趣:究竟是甚麼樣的個性,甚麼樣的行持,才成就六祖惠能大師那樣的人物,在佛法中達到那樣的成就?最近,讀了一篇憨山大師的開示,

這篇開示是大師應他在曹溪的弟子們“遙乞開示”之請,老人殷殷囑咐,所做的“最後開示”(見大師原語)。原文收錄在《憨山老人夢游集》中。老人自己在開示前加上“最後”兩個字,讓人聯想起華人傳統有這麼一種說法:“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也就讓人感受到大師所要強調的真實性、重要性,希望聞者珍惜、保重之意。同時,也似乎表達了大師在一生的經歷見聞,自修及教學之後,最後決定性的,一種成熟的結論式言語,提示的是關鍵性的,決定修行成就與否的要點。

開示中有一句:“沙彌若思老人,不若思念佛,思念六祖也。若思念佛,當來必有見佛之時,若得見佛,便是出生死時也。”此語說來情真意切,感覺老人慈容就在眼前,讓人動容,內心亦為之而悸動。也是在勉勵修行人在學佛的過程當中常常想念佛的身影及言行示范,也常常想念歷代傳承佛法、實踐佛法,得到佛法真實利益,影響時人及後人的祖師典范,向他們學習。

憨山大師開示道:“思念六祖:當初一賣柴漢耳。如何得今日人天供養?再思今日供養:乃從拋卻母親恩愛,走向黃梅會下,負石舂米,辛苦中來。再思 六祖:三更入黃梅方丈,得受衣缽,憑何知見,向五百眾中,獨自得之。且人人一個臭皮袋,死了三五日,便臭爛不堪。為何六祖一具肉身,千年以來,如生一般。此是何等修行?得如此堅固不壞!”想想當年賣柴維生的他,再苦,回家也有母親關愛,也不過只是照顧自己及老母,回家總還有母愛溫暖的照顧,攢多幾個錢後再討個太太,組織個溫馨家庭,總也不致於要在寺院裡煮大鍋飯,侍候那麼多人!最後還落得千裡逃亡!接受了衣缽,所謂的祖師銜頭只是一個沉重的使命擔子,沒有寺院財產的繼承權、沒有掌聲榮耀,只有落荒而逃和躲躲藏藏…沒有名利,還得被妒忌,獵人隊裡是做苦工啊!這樣的辛苦所為何來?所得的到底是個甚麼“法”,這真是耐人尋味。肉身不壞,受人天供養,到底憑的是甚麼?我們所景仰的又是甚麼?當起這個祖師的“樂趣”究竟何在?我們又想向他老人家討個甚麼?

大師提點:“沙彌如此細細一一思想,思想不透,但將《壇經》熟讀,細參,參之又參,全部不能,但只將‘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句,蘊在胸中,行住坐臥,吃茶吃飯搬柴運水,迎賓待客,二六時中,一切處,頭頭提撕,直使現前定要見本來無一物,是個甚麼?如何是不惹塵埃的光景!若能如此用心,是名參禅;若參到自信不疑之地,則能真見六祖面目。方知老人鼻孔,方是沙彌真正出家了生死的時節也。若不肯向己心中苦求本分事,空思老人,有何利益?”空思老人無益,空思六祖,空思成佛,若是不肯向自己心中“苦求本分事”,好好反省自己、檢討自己:是否已經履行了自己的職責?是否善盡了為人的責任?是否善用自己的身口意?“塵埃”即是我們所接觸的六塵,這一切紛紛萬象是否擾亂了我們的情緒,迷失了自己?讓貪嗔癡蒙蔽了良知,混淆了視聽和思維?如陀螺般輪轉回旋得不能自己?乃至精疲力盡,狂亂無助?何不回過頭來,收拾心神,好好整理一番,恢復一個清爽慈悲、歡喜可親的自己?《壇經》中,六祖得法之後做了甚麼榜樣給我們看呢?他禮讓,他謙遜,繼續潛藏修學,沒有輕慢獵人隊裡不了解佛法的一群,沒有標榜自己,自然、溫和,在任何環境中游走自如,沒有失落感,沒有不得志的感慨…腳步依然踏實穩健:不論是六祖、賣柴漢,或是獵人隊裡低下無名的幫傭,“春有百花秋有月”依舊沒有甚麼不同啊!又何必一定要讓“祖師”這一“物”橫在心頭,而錯過了涼風冬雪呢?

“一往諸沙彌,但知親受老人教導,唯習威儀動靜,禮誦文字而已。若從今日始,都與沙彌所請開示如此,一力做工夫,方是老人真實訓誨。”在嘴巴上練功,或是擺擺架式,樣子看來是很像,不僅可以“顧影自憐”,自我陶醉、自我欺騙一番,可能也有一些看戲看熱鬧看得如癡如醉的“歌迷、影迷”,虛有其表而沒有內涵,表面謙和而內心怒火沖天,燃燒的是自己的法身慧命,破壞的是自己的身心健康!“一力做工夫”五個字,就是老人真實的教誨,自古成功源自努力耕耘,絕無不勞而獲,克服習氣、調伏自己,才是修行內容;文字老練,文采紛紛,或是口沫橫飛,只是表面的提醒,唯有一心做鈍工夫,去磨煉自己、淘煉自己,才能洗盡習氣見真心,去蕪存菁。讀了此句,真是不勝唏噓!多少年的迷途,純是自誤!

多言無益,正因為:“說一丈,不如行一寸”,於是有了這樣的感慨和提醒:“老人老矣,此乃最後開示也。若錯過今日,將來縱向十方世界參訪知識,總是他家活計,慎勿以老人此言為空談也。”老人的話語重心長,對我們是一記當頭棒喝!他說:“縱向十方世界參訪知識,總是他家活計”-他家活計換得的是他家營生,我們自家總得自己干活討生計,我們自己的生活才有著落:我們總得自己干活啊!

 

上一篇:黃威南居士:太太的眼淚
下一篇:超殊勝:神奇的求財方法(看完了你一定就明白怎麼樣求財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