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快樂的來源(2)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所以,快樂的根源是:

一、身心的健康。身心健康是快樂最重要的條件,西諺雲:"健康生快樂,快樂生健康。"試想,你的身體四大不調,臥病在床,或者你的心中三毒熾盛,障門大開,起惑造業,能快樂嗎?有人說歡笑能補腦,勝於服食藥物;每日笑口常開,身體自然能健康調和。

二、仁慈的心念。有仁慈心腸的人,別人會喜歡接近他,他的仁慈行為會讓人永銘於心。古代高僧大德的仁慈,如智嚴躬處疠坊、高庵看病如己,乃至像智舜割耳救稚、僧群護鴨絕飲,他們悲憫眾生疾苦的精神,不但為時人所崇仰尊敬,也為後人立下仁慈愛物的楷模。

三、虔誠的態度。《禮記·大學》說:"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對人虔敬,可以鄰裡和睦,興家旺國。宗教信仰上對真理的追求也須真心虔誠,方可體悟佛性真如。

四、純淨的信仰。小孩需要依靠父母,生命才得安全;老人需要依靠拐杖,走路才能安穩;黑夜中需要依靠明燈,行人才能看清方向。信仰如同我們的依靠,純淨的信仰能做人生的導航。生活有了信仰,就有勇氣面對困難與壓力;家庭有共同信仰,精神理念相同,自然能和諧。孔子曾雲"仁者不憂",如果能對人生的窮通得失、成敗有無能夠不憂不拒,何愁人生不會自在快樂呢?當然,快樂要經過勤勞努力才能獲得,沒有犧牲奉獻的精神與實踐,無法體會真正的快樂。

最後提供給大家幾點修煉的方法:

第一,不斷的教育。一個人能不斷地求進步,不斷地教育自己,就是一種幸福快樂。《禮記》雲:"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現在社會提倡終身學習,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是人生重要的課題。平時我們可以從生活教育、人格教育以及知識、科技等教育,來提升自我,啟發思想。

第二,願望的實現。有理想,還必須去實踐,兩者相輔相成,才能有豐碩的收獲。只要有願心,世界無遠近;只要肯發心,人間無苦樂。一個人如果能不斷地發願,不斷地發心,進而實踐自己的願望,也是一種快樂。

第三,共事的和諧。與人相處共事,能和諧無爭,互相尊重,互相包容,這是最美滿、最快樂的事。團體的每個分子都很重要,不要妄自菲薄,也不可看輕他人。與人相處,若能抱持你對我錯、你大我小的"老二理念",必能和諧共事,發揮出最大的力量與效率。

第四,真理的徹悟。人生在世,能明白真理是非常幸福快樂的。我們信奉佛教,主要即是享受真理的快樂。世俗的娛樂短暫易逝,法樂裡的歡喜卻深廣無限。世學有漏,佛法無邊;知識變易,真理常新。釋迦牟尼佛未成道時,貴為一國的太子,享受無比的歡樂,得到萬民的景仰;但是他不以皇宮的生活為滿足,不甘願做個庸碌的凡夫,於是捨棄一切的榮華富貴、親族情愛,走上追求真理的道路,最後不僅自己徹悟,也為眾生開創正覺幸福的人生。

佛光菜根譚

知足常樂是"天堂",慈悲喜捨是"道場",

服務助人是"福田",歡喜融合是"樂園"。

佛眼看世界

夢裡明明有六趣,

覺後空空無大千。

 

上一篇:淨空法師:李木源居士癌症的奇跡
下一篇:烏龜會謝恩 驚呆賣龜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