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法由淨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師於民國六年發明,載於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復高邵麟居士書四,並教給靈巖山寺常住僧眾和有在家弟子。
【原文】
如或猶湧妄波,即用十念記數,則全心力量,施於一聲佛號,雖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淨土者,尚未談及。以人根尚利,不須如此,便能歸一故耳。印光以心難制伏,方識此法之妙。蓋屢試屢驗,非率爾臆說。願與天下後世鈍根者共之,令萬修萬人去耳。
【略釋】
此段出方法名稱“十念記數”,講適用對象為後世鈍根者,具體來說“若未成片,及一切初機用之,皆無不宜,唯益無損。”目的是攝心伏妄。
【原文】
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
【略釋】
在都攝六根的同時,即心裡念清楚,口裡念清楚,耳朵聽清楚,同時隨念隨從一到十記數,一到十反復循環。一到十難記,可分為一到五、五到十兩段,或者1—3,4—6,和7—10三段。讓意根多干一件記數的活,使妄念無處著腳。
【原文】
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晨朝十念,盡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宜。
【略釋】
此段與晨朝十念作比較。兩種方法攝妄的作用相同,晨朝十念是借氣束心,一口氣中盡力能念多少句念多少句,也能使心專注在佛號上,不起妄念。兩種方法的用功方法大不相同。十念記數沒有時間和次數的限制。
【原文】
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彼則身勞而神動,此則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時,或難記數,則懇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復攝心記數。則憧憧往來者,朋從於專注一境之佛號中矣。
【略釋】
與掐珠記數比較。掐珠記數身勞而神動,十念記數身逸而心安。
【原文】
大勢至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則不須論。若吾輩之鈍根,捨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難大難。
【略釋】
說明十念記數之法是鈍根行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的基礎和前方便。
【原文】
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
【略釋】
此段講十念記數念佛法的教相判釋。即淺即深,淺可功夫成片,深得一心不亂。即小即大,小同小乘數息而數佛去妄,大乃乘佛願力往生淨土成佛。如佛說無量壽經雲:“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惟除五逆、誹謗正法。”觀無量壽佛經雲:下品下生者,五逆十惡,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稱南無阿彌陀佛十聲即得往生。祖師立法,與經相合,平時十念記數念佛,訓練成熟,習已成性,臨終自然能夠十念,保障念佛人往生淨土,功德不可思議。
【原文】
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時。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此十念記數,行住坐臥皆無不宜。臥時只宜默念,不可出聲。若出聲,一則不恭,二則傷氣。切記切記。
【略釋】
再比較十念記數念佛與掐珠念佛,掐珠念佛適合行住二時,十念記數行住坐臥都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