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故事

 

多情乃佛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多情乃佛心

    從前,一個老太婆供養一個住茅棚的出家人,這個出家人每天都參禅打坐,老太婆呢,每天都派一個女孩子給他送飯,這樣過了二十年。有一天,老太婆想檢查一下這個出家人修行的境界,所以,就派了個年輕漂亮的女孩子去試探他,叫她在送飯的時候,突然把他抱住,問他感受怎麼樣。女孩子就照樣做了,問他感受怎麼樣。這個出家人回答說:“枯木倚寒巖,三冬無暖氣。”這個出家人被抱住的時候就像干枯的樹枝靠在冰冷的石頭上,嚴冬裡沒有熱氣的東西。老太婆知道後說:“我們把一個俗人,供養了二十年。”於是,就把這個出家人趕走了,並一把火燒了茅棚。這就是“婆子燒庵”的公案。
    這就是說老太婆對這個出家人的修行境界不認可、不滿意。當然,一個漂亮的女孩子抱住你,你能像木頭一樣不動心,這不是一個平常人能做到的,但這卻不是佛法的境界。這個出家人被趕走以後,便遍參明師,苦究本來,如此過了三年,他又回到老太婆那裡,老太婆還用相同的方法考驗他。當女孩子抱住他的時候,他對這個女孩子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終得老太婆首肯。
    其實,佛法的境界是要我們的心不動,但又能如實覺知一切,在動和不動之間,這就是“中道”。我們修行,其實就是修心,這個心,就是一顆平常心,如如不動的心。一說到“不動”,我們就會理解偏差,認為學佛人的心就像石頭一樣堅硬、生冷。
    當年,跟隨白隱禅師參禅修行的一位老太婆,她心愛的孫女不幸夭折了,老太婆悲痛得泣不成聲,圍在一旁觀望的其他老婦人見狀,不禁脫口埋怨說:“你不是一直也在白隱禅師門下參禅修行嗎?孫女夭折就亂了方寸,悲傷失態,成何體統?”沒想到那位老婆婆聽了他人的怨言後反駁說:“你們哪裡知道,我為孫女流的是珍珠淚!”這才是學佛人的心,雖然佛心可以超越喜怒哀樂,但是佛心通過肉體展現在我們面前時,既有悲哀憂傷,更有歡樂欣喜。正所謂: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在佛教看來,一切眾生都是“有情”,只要是一個正常人,都會有喜怒哀樂、親情、友情、愛情。學佛,是由眾生來學,是由凡夫開始的。佛教徒並不需要排斥感情生活,但看其能不能以理性來指導感性,以感性來融合理性,以智慧來指導情感。如果佛教只提倡“不動心”、“離欲”,則一般人無法進入佛門。如果佛的教化中沒有“情”的成分,也很難教化眾生。所以,我們學佛人應該有這樣的理念:以出世之心為入世之事,先生活再生死,覺悟人生,奉獻人生,融入社會。這也是佛教的“慈悲”。何謂慈悲?“慈能予樂”,想辦法使別人快樂,並且以別人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悲能拔苦”,時刻都要想盡一切辦法來解決別人的痛苦。當然,佛法的“慈悲”,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愛心”。愛及一切有情的心。
    因此,佛心是一顆完全放開的心,也是一顆最“多情”的心。

 

上一篇:感謝神秀國師
下一篇:誰來教化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