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明一法師:擬化他人要方便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擬化他人要方便

自己常常引用六祖的話:“欲擬化他人,自須有方便,勿另彼有疑,即是自性現。”這裡要強調一下,這裡的方便不是隨便亂說的,一定是真實語,不妄語等,否則就會出下流了。所以,方便是自己靈光或者說是自己的智慧的顯現,不是信口開河的下流。

我們知道,佛陀的身、口、意三業是絕對清淨的,所以他是不妄語者……。他的方便教導是如何做到的?我們注意看看佛經就知道了。他所講的都是很實際的內容,如果一個話題無法以實際的內容(過去的公案或者典故)來說明的時候,他就用比喻來解釋。

再看看我們的祖師,表面上好像是個個在信口開河,說東道西,甚至呵佛罵祖,鞭風打雨。但是應該知道,他們實際上並沒有亂說,對於被說的對象來說,的確是真語者、不妄語者……我們不要因為自己的淺薄之見,不能理解他們對話的原因而妄自菲薄。

最典型的莫過覺鐵嘴與安楞嚴兩位祖師的所說。趙州殁後,有人問他的弟子覺鐵嘴:“承聞趙州有庭前柏樹子話,是否?”覺鐵嘴說:“無”。這和“事實”完全矛盾,因為趙州此言是眾所周知的,覺鐵嘴自己也知道得很清楚。提問者提出這個問題,是想就“柏樹子”意義來試驗一下他的洞察力。又進一步追問:“往來皆謂: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州曰:‘庭前柏樹子’。上座何得言無?”鐵嘴說:“先師實無此語,和尚莫謗先師好。”(《五燈會元》卷四,244頁)而安楞嚴就是不把大眾認為斷錯句的《楞嚴經》*改過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正是他們得道之處,是他們安身立命之地,所以他們是真實語者,是不妄語者。

自己也常常說:“要在守五戒[1],行十善*的前提下,殺了他!”而自己也常常是這樣“殺人”的。比如前幾天有一個行者打坐腿子疼,半天下不來地,自己上前作勢要狠狠踢他。結果才不到半個月的時間,他就能很快下地飛跑了。在好心幫助別人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好,這一下“殺人”是否守著戒律。

所以,一定要注意戒律,在“殺人”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好是不是在幫助他,他是否能接受這個幫助,否則還是不要輕易行事。行為上如此,言說上也是一樣。你這一句話是否有意義?沒有考慮清楚之前,千萬不要輕易開口,否則就常常是好心做壞事。這也是菩薩道的自利利他的實際行動。

記得剛學佛的時候就看過一篇老前輩的教導,大意是說做任何事情前要先思量好。做這件事,是否對修行有利?是否對他人有利?是否對佛教有利?如果是,就努力去做,如果不是,就不要去做。自己也是因此很受益的,這樣做後,可以減少自己很多的麻煩與煩惱,給自己的修行帶來很大的幫助。

另外一點,在宣傳的時候,可以多學學佛陀的辦法,實在沒有例子或者公案等情況下就使用比喻。比喻應用得好,會產生很好的效果,也很容易讓人接受。千萬不要隨意無中生有,一定要做到言行一致。如果做不到的時候最好閉口,以免產生負面影響。這點一定要注意,這雖然只是有一點點的差別,但結果可是很嚴重的。真的是毫厘有差,天地懸隔啊!
 


[1]  五戒者,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YIN;四、不妄語;五、不飲酒。五戒是做人的基本准則。

 

上一篇:達真堪布:接受別人的布施會消耗福報嗎?
下一篇:達真堪布:出離心是勇敢的心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