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健康作為一種偏離健康的生理狀態,其表現以主觀感受為主,伴隨各種本能行為障礙或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等症狀,客觀體征極少或沒有,症狀可單一出現,也可以交替或合並出現。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 疲勞感在亞健康狀態的臨床表現中,疲勞是最常見的主訴症狀之一。在生活中有些疲勞,如勞動或運動後所感到的不適,若適當休息就會恢復正常,這種疲勞則屬於生理性疲勞。疲勞可分為:
(1)身體疲勞:即經常疲勞休息了也得不到緩解。疲勞的表現也是多種多樣,如身體乏力懶言、經常打哈欠、老有睡不夠的感覺、不願意活動、肢體酸沉等。
(2)腦性疲勞:多發生於知識分子和管理階層,常表現為頭暈乏力,注意力不易集中或記憶力下降,寫文章總出錯,或提筆忘字,或情緒低落,甚至性格改變。
(3)心理性疲勞:平時總覺得特別“累心”,主要是精神疲勞,常伴有煩躁不安、易怒、失眠、精力不集中、情緒不良,甚至抑郁等,但多不伴有體能的低下。
(4)病理性疲勞:病理性疲勞的特點是如果一個人稍做活動就感到很疲勞,這種疲勞就可能屬於各種疾病的潛伏期或前病態,造成這種疲勞的原因很多,主要的有缺氧、低血糖、體液丟失、電解質不平衡、維生素缺乏、蛋白質缺乏、神經系統功能失常和肌肉本身的病變等,亦常見於某些慢性病如肺結核、貧血、病毒性肝炎、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等。這種疲勞的特點是多伴有體能的下降,經過休息後亦不易恢復,此外,常伴有其他疾病的症狀。
(5)綜合性疲勞:這種疲勞由於綜合了上述疲勞的成因,因而其臨床表現復雜,與人們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有關,如生活節律、飲食的結構、運動的不足或不當等等。
2. 睡眠障礙睡眠障礙包括失眠或嗜睡,特別是失眠,是亞健康狀態最常見的主訴之一。失眠是指持續一段時間夜晚入睡困難,或入睡後易醒且醒後難以入睡,或即使入睡後仍亂夢紛纭等,或者入睡後第二天早上過早地醒來再難入睡等。嗜睡則是指經常困乏欲眠,睡眠時間多卻總是困倦、昏昏欲睡,甚至陣發性睡眠。
3. 食欲不振沒胃口,吃什麼都不香,或者根本就不想吃,有時可能伴有食後胃脘或腹脹。
4. 疼痛主要包括頭痛和肩背痛。頭痛一般分為普通型和偏頭痛。普通型表現較為多樣,如前額痛、兩側颞部、枕後部、巅頂部或者全頭痛等。偏頭痛多部位固定,或左或右,並多局限於頭部一側,往往在緊張、焦慮或生活節律發生變化時發作,這與頭部的血管舒縮功能失調及神經興奮性失調等因素有關,尤其是緊張或持續從事頭部體位不適的工作而誘發。
亞健康狀態的肩背痛是指非頸椎病、肩周炎等器質性疾病造成的疼痛。主要表現是從後脖頸到肩胛(包括肩關節)以上背部為主的疼痛、酸沉、僵硬不適的感覺,常發生於教師、編輯及有關計算機工作的人員,還有學生和司機。由於他們的工作總是相對固定的姿勢,背部的肌肉極易產生疲勞,加之精神高度緊張,心理上又易厭倦機械和單調的工作,幾種因素聯合作用,久而久之就逐漸進入亞健康狀態。
5. 肥胖肥胖分為病理性肥胖和單純性肥胖。病理性肥胖指機體因疾病所引發的肥胖,特別是內分泌紊亂疾病,如皮質醇增多症,或因某些疾病服用激素所致的肥胖等等。單純性肥胖並非由於疾病引起,但其發生率卻很高。主要因飲食不當、運動不足、情志失調或持續的壓力過大,以及家族遺傳等因素所導致。可見形體肥胖,伴有動則氣短、乏力,或伴有眩暈、胸悶,心悸健忘等征候,甚至還可合並臨界高血壓狀態、糖耐量減低等情況,甚至可能引發代謝綜合征、高血壓病或糖尿病等多種疾病。
6. 性功能障礙亞健康狀態的性功能障礙是指非器質性病變引起的性功能異常,主要指性生活的不和諧或性功能的下降。最常見的表現就是患者伴隨著一段時間的疲勞或緊張後,而出現的性功能不同程度的障礙:輕者性欲僅略有減退,或性生活後感覺疲勞,重者性欲明顯減退、甚至毫無性欲,男性出現陽痿、早洩、射精困難等;女性則可見性淡漠、陰冷、性恐懼等。
除了上述症狀以外,亞健康的其他一些常見症狀還有:健忘、煩躁不安、抑郁或消沉、頭暈心悸氣短、大小便異常、免疫功能下降等。
應對措施
亞健康狀態在其內因或外因特別是人為的干預下,可以出現不同的走向,或發展為病態,或恢復至健康狀態,如果亞健康狀態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有可能由量變到質變而轉為疾病,反過來通過自身調節或人為藥物干預則又可能恢復到健康狀態。充分認識亞健康狀態,既認識到其危害性,又能積極地應對,則有助於阻止其向疾病方向轉化。
在我國,慢性病的預防措施包括一級預防(病因)、二級預防(發病)以及三級預防(傷殘)內容。亞健康是一級預防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1.調整生活節律,保證睡眠。科學的休息是保持身體良好狀態的重要基礎,經常加班加點,無規律的工作、生活以及過度的夜生活,都會嚴重影響人的睡眠和體能的恢復。
世界上最傷害健康的事莫過於睡不好覺。通常情況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睡眠模式。睡眠時間不能少於5小時,或多於10小時,因為多睡或少睡都對身體不利。睡眠不單在時間上有要求,在質量上也有講究。睡眠質量高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入睡快,第二睡得深。對於失眠,要以平常心對待,不要背思想包袱,積極尋找原因並設法消除。晚上睡眠是恢復疲勞的最好時刻,所以要重視每天晚上的睡眠,減少夜生活,創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保持臥室安靜,避免睡前飽食和飲用咖啡、茶葉等興奮性飲料,睡前適當散步放松。
2.適當運動鍛煉。有規律的適當的體育鍛煉是改善和保持身體健康有效的方法之一。適度的運動鍛煉不僅可以增強人的體質,增加體力,而且可以使人身心愉悅,在減輕心理壓力的同時,還可以降低不利的膽固醇和血壓,減少某些疾病的發生。但是,運動的形式和運動量應該根據個人的年齡、體質和職業的不同而進行不同的選擇,運動要適量,過猶與不及,均對身體產生不利的影響。
3.培養良好生活習慣。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包括飲食、煙草、酒精和藥物的消費及運動是決定一個人健康的主要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為主要是指那些不懂得養生、不懂得營養、不講衛生、性格不健全的生活方式和行為。1991年世界衛生組織向全世界提出6種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①吸煙;②酗酒;③營養不平衡;④運動不足;⑤應激能力下降;⑤交通事故。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威脅人們健康的不僅僅是疾病,更多地是現代文明病、富貴病,又叫生活方式病。而誘發過度的物欲和消費,是以人的健康消耗為代價,過量飲用酒類、咖啡、飲料等,或暴飲暴食,或過度夜生活導致睡眠不足、體力透支的工作方式,吸煙等等,都可能引起身體的功能和素質的下降,進入亞健康狀態。
我國衛生部門提出了建立良好衛生習慣的8條要求,即:
(1)心胸豁達,情緒樂觀;
(2)勞逸結合,堅持鍛煉;
(3)生活規律,善於閒暇;
(4)營養適當,防止肥胖;
(5)不吸煙,不酗酒;
(6)家庭和諧,適應環境;
(7)與人為善,自尊自重;
(8)愛好清潔,注意安全。
4.調節心理,保持良好心態。不良情緒是一種消極的精神心理狀態,因此必須通過心理活動進行調節,既不能強行壓制,又不能無所顧忌地加以發洩,傷人害己,否則會帶來新的煩惱,引起更為嚴重的不良情緒。
人的情緒狀態、心理因素對很多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有很大的影響。遇到壓力要積極面對,對於不良的刺激要善於忘卻,不要總是壓抑在心中,要以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積極處理。克服性格缺陷,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建立自信心,保持年輕和積極的心態。心理上的衰老,最易引發機體功能的低下,對生活應該具有熱情,積極而年輕的心態,有助於擺脫亞健康狀態。
情緒不僅與亞健康狀態的發生相關,也與其轉歸關系密切。情緒包括心境、激情、應激等。對情緒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偏激、不固執、不保守、不鑽牛角尖,要客觀全面,情緒才會健康。最重要的是情緒的智慧如何,即情商(EQ)怎樣。有些人的智商很高,但是事業不一定有成,家庭不一定幸福,生活不一定如意。因為智商很難測定一個人的成就,更難判定一個人的社會適應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情緒調控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而這些與人的成功與幸福關系很大。情商不僅被看成個人的基本素質,也是成功與幸福的重要因素,同時是個體最重要的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