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諾言他堅守一生 煤礦師徒22年演繹親子情緣
燕趙都市網記者 冀保珍 文/圖
當陽光透過玻璃窗照在屋裡每個人身上時,一副天倫之樂的畫面呈現在記者面前,滿屋的空氣中充滿了溫馨的味道,爺爺霍文通和奶奶周金香在沙發上翻看著兒子的一本本獲獎證書,紅彤彤的證書映紅了老人的面頰,那臉上掛滿了自豪的笑容。兒子王臘旭和妻子霍洪香坐在父母的身邊噓寒問暖,孫子孫女也摟著奶奶講著學校裡的趣事兒,一家六口完全沉浸在無以言表的幸福之中。可有誰知道,這樣一個令人羨慕的家庭,原本沒有任何血緣關系,只因兒子王臘旭22年前的一句承諾,他用堅實的臂膀給父母撐起了生的希望,也用他質樸的愛,演繹了超越血親的人間真情。
幸福之家遭遇橫禍
霍文通和周金香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兒子霍景彪1970年出生,女兒霍旭蕾1977年出生,兩個孩子乖巧懂事,丈夫在邢台東龐煤礦工作,妻子在家照顧兩個孩子上學,雖然生活條件一般,但一家人在一起快樂開心,轉眼時光到了1988年,兒子18歲了,考上了石家莊的學校,女兒也11歲了,看著快要成人兒子,夫婦倆也看到了好日子來臨的希望。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一場突來橫禍將這個幸福的家瞬間毀掉了,18歲的兒子在周末回家,到邢台礦物局技校去看他的同學,沒想到在吃藥時,藥物進入到了氣管,當時孩子就昏死過去,他們接到電話趕到時,孩子在邢台礦物局醫院搶救,後又轉到了石家莊和平醫院搶救,為救兒子他們變賣了所有的家產,借遍了所有的親朋,但是25天的搶救治療沒有保住孩子年輕的生命,當年11月15日18歲的霍景彪離開人世,給父母和妹妹留下了永遠的傷痛。
白發人送黑發人的喪子之痛一下子把霍文通夫婦擊垮了,精神上的痛加上搶救兒子花去的4萬多元外債,讓周金香徹底倒下了,她整日以淚洗面,精神恍惚,盡管鄰居和同事勸說和幫助,但誰也無法把夫婦倆從痛苦的深淵裡拉出來,整個煤礦工人村沒有人不知道他家的遭遇,沒有人不為這個家庭的遭遇流淚的,全家人就靠霍文通下井每月100多元的收入生活,還要擠錢還債,那是怎樣的一個狀況令人不敢想象,人們都在陪著他們一家流淚、歎氣和擔憂。
天上掉下個好兒子
或許是老天同情霍文通夫婦的遭遇,讓他們在失去兒子後不久,又賜給他們一個更好的兒子。1990年,在東龐煤礦上班的礦工王臘旭聽說了霍師傅家的遭遇後,天性善良的他抽空就到會霍師傅家看望和勸慰,並幫助神疲力消的夫婦干些活,一來二去,王臘旭和霍師傅夫婦漸漸產生了一種親人般的感情,離家在外的他覺得這裡就像他的家一樣,而霍師傅夫婦也是一天不見王臘旭來就想,每天到下班時間,周媽媽總是不忘給他打個電話,叫他到家吃飯。那年,王臘旭19歲,和霍師傅離世的兒子一般年紀。同齡人的深切感受,更讓他對兩位老人有著非同一般的同情和憐惜。尤其看到周媽媽整日恍惚的神情,並漸漸地把他當作家裡人,王臘旭再也按耐不住內心的情感,他拉住周媽媽的手說:“爸媽,不要難過了,我就是你們的兒子,我來支撐這個家,讓你們二老幸福……”這句情真意切的話,讓霍文通夫婦頓時雙淚長流。
就是這一句承諾,讓原本無血緣關系的兩代人演繹了成了天衣無縫的一對親子情緣。
王臘旭是邢台縣白岸鄉人,在家排行老三,出來參加工作後即在霍師傅所在的煤礦上班。自從走進霍家,他不僅與霍師傅夫婦生活在一起,還每月把下井收入的100多元大部分給了媽媽來還債,自己節儉生活。他曾帶著周媽媽回到自己家鄉,他的親生父母看到兒子的舉動表示了支持。他的舉動也感動了身邊的許多人,善良的他在1991年贏得了一位姑娘的青睐,漂亮賢惠的霍洪香毅然站在了王臘旭的身邊,她要和這個善良有情有義的小伙子一起承擔。二人沒有舉辦婚禮,只有一張結婚證書證明了兩顆心的結合。從此,這個家裡又多了一個支撐。
由於周媽媽的精神遭受了太大的打擊,一度臥床生活都不能自理了,兒媳每頓飯都端到床邊,兒子、兒媳精心照料著媽媽的生活,梳頭、洗臉,吃藥、每件都做的體貼入微,衣服床單總是洗的干干淨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王臘旭夫妻倆用一顆愛心捂熱了周媽媽的心,打開了她關閉的心門,使她對生活又有了希望,就這樣用了三年的時間,周媽媽的身體基本恢復了,但兒媳還是照顧的非常周到,從不讓媽媽洗衣做飯,更不讓干家務。進霍門數年來,霍洪香從不捨得自己買一件衣服,他們一個心思就是盡快還債。
2005年的一天夜裡,周媽媽突然肚子疼的厲害,深夜醫院的醫生多數下班了,老伴急束手無策,正巧兒子下夜班回來,二話沒說背起媽媽就直奔醫院,一裡多的路程兒子累的滿頭大汗,氣喘噓噓,直到給媽媽輸上液,才坐下來,陪著媽媽一直到天亮。周媽媽常常感歎:“孩子和我們沒有任何關系,叫爸爸媽媽這麼多年,都是內心深處愛的呼喚,我們沒有給他任何回報,也給不了他什麼回報,但他依然比親兒子做的還好,我有福遇到了這樣的好兒子好兒媳,今生無憾。”
霍家現代版孝子故事
1992年孫子霍奕博出生,1994年孫女霍奕利出生,兩個孩子的相繼出生,給這個家增添了無限的歡樂和幸福,為了讓兩位老人更安心,王臘旭夫妻決定,讓本該姓王的孩子們姓霍,兩個孩子也是乖巧喜人,爺爺奶奶疼愛不夠,一家人一直擠在30多平方米的房子裡,但他們的心裡是幸福的。時間到了1995年,在他們一家人的齊心努力下,終於還清了所有的債務。這一年霍文通也退休了,每月只有600多元的退休金,兩個還是生活得捉襟見肘,隨著時間的推移,礦上的收入也在不斷地增加,家裡的生活也日益好轉,兩個孩子學習優異,王臘旭也在邢台買了房子,霍文通夫婦的房子也換成了70多平米的樓房,生活條件改善了,可王臘旭夫妻孝敬父母的心依然,他們雖然不住在一起了,但父母的一切都讓他們牽掛,每天他們都會給父母打個電話,問問生活身體怎樣,每到周日休息,就帶著孩子回到工人村一家人吃個團圓飯,兒媳要給父母洗衣服,還常給父母買新衣服,知道爸媽愛吃肉,他們就經常送一些肉、雞旦,出差無論到哪裡,兩個人都忘不了給媽媽買些特產回來,兒媳還給婆婆買了首飾。每到老人生日,他們都要在飯店訂桌酒席,給老人過生日,讓他們的晚年享盡幸福。
說起兒子媳婦,周媽媽誇個不停,她說他和老伴的幸福都是兩個孩子20多年來給予的,他們很知足,很感激,許多鄰居羨慕他家的幸福生活,誇王臘旭是個孝子。鄰居劉阿姨和賈阿姨聽說記者采訪周媽媽家的事情,都熱情地向記者介紹他們多年來目睹的感人情節,賈阿姨說,有一次她到周媽媽家串門,碰巧周媽媽崴了腳,聽說媽媽崴腳了,王臘旭和妻子放下所有的事情趕了回來,一進門王臘旭就急著要看媽媽腳怎樣了,比親生的孩子做得還自然還真切,讓賈阿姨感動的當場流了淚。
20多年來,一家六口互相體貼、關心甚至讓他們忘記了沒有血緣的事實,孫子、孫女更是不知道爺爺奶奶不是親的,在他們的心中,爸爸媽媽都是孝順父母的好人,他們在爸爸媽媽身上學到了做人的道理,可是當孫子聽說爺爺奶奶不是爸爸媽媽的親生父母時,他們更加敬佩自己的爸爸媽媽了,懂事的孫子孫女說:“爺爺奶奶就是親的,永遠都是親的,我們長大了也會孝敬您們的。”
好人事業有成
王臘旭不僅在家是個出了名的孝子,在單位也是兢兢業業的優秀人才,從井下一線的工人到走上領導崗位,他每一步都走的扎扎實實,多次榮獲冀中能源集團公司、冀中股份公司、邢東礦生產標兵、勞動模范、十佳黨員、黨風廉正個人等榮譽稱號。盡管做了令人感動和贊賞的舉動,可他卻時時處處都非常低調,他說中國自古就有孝敬老人的傳統美德,他只是做了他應該做的事情,父母失去了他們的親生兒子,心靈受到沉重的打擊,他就想替同齡的霍景彪盡一份義務和責任。從他22年前說出那句話,他就沒有想過放棄,他們之間已經沒有了血緣的概念,在他心裡這就是自己的親生父母,他會繼續做好兒子該做的事情,讓父母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