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願第一條「眾生無邊誓願度」,一定要發度眾生的心願。為什麼要發這個願?前面曾經跟諸位說過,菩薩如果要不度眾生、不教化眾生、不幫助眾生,他的菩提心顯現不出來,換句話說,他自己的修學,功德就不能夠圓滿。這個道理並不難懂,我們世間人常講,「教學相長,師資道合」。老師教學生,學生也常常啟發老師;老師因學生發問、疑情,或者是日常生活當中,老師看到常常感悟,這個感應幫助他開悟,要不接觸學生,那怎麼能成功。所以,圓滿的性德一定要靠接觸廣大群眾,才能夠圓滿的現起,這就是善財為什麼最後要五十三參,就這麼個道理,他要不參學,他的智慧就不能圓滿。所以在這個世間,任何人、任何生活的方式、任何行業,他都要去參訪,在這裡面啟發智慧,讓他智慧達到真正的圓滿。
由此可知,修行不是關在家裡修,關在家裡決定修不成,這一點諸位同修必須要知道。關在家裡享福,享福哪裡會把智慧給享出來的,沒這個道理。我們也曾經聽到佛門在家、出家的,在家居士也有,閉關、住茅篷、禁足,我們也常常聽說。這些事有的,可不是初學人能夠學的,那是哪些人?他通過參學,二智圓滿成就了;這兩種智慧就是根本智、後得智,他已經圓滿了。換句話說,畢業了,沒地方再去好參學了。這個時候,應該要發願教化眾生,自己智慧成就了就要教人,這個是諸佛如來的常規、規矩。成佛之後干什麼?成佛之後不是沒事情做,不是蹲在佛龛裡讓人家供養、禮拜,不是干這個;成佛之後就要普度眾生,就要干這個事情。教化眾生,佛法是師道,諸位要知道,佛法是師道,師是很尊貴的,尊師重道。古時候佛法跟世法都一樣,「只聞來學,未聞往教」,老師不能說找到學生家裡「我來教你」,這個話說不出,哪有這麼狂妄的人!你有多大本事,你敢教人?所以佛菩薩成佛之後,也非常謙虛,不敢說:「我有學問,我有德行,可以為人師。」不敢說這個話。師是別人尊稱他的,自己決定不敢稱師,別人尊稱他。那怎麼辦?自己真的成就了,又不好意思給人說,人家也不認識他,怎麼肯跟他學?所以就來耍一個花招,這個花招就是閉關、住山、禁足。這個意思就是向社會廣大的群眾宣布,「我的智慧德能有了成就,不必到外頭參學了,你們那些參學的人,都可以到我這裡來」,意思就是這個。
所以閉關是因為沒有法緣,沒有人請他去講經,就用這個方法;用這個方法是等待法緣,也就是等待別人來請法,一面等待,一面自己進修,「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那裡等待。古時候求學的人,我們要親近善知識,誰是善知識?名氣大的、聲望高的,現代人講知名度很高的人,未必是真善知識。哪些是真善知識?到處去打聽,哪個地方有沒有人閉關?打聽到有人閉關,閉關的人就是真善知識,可以到他那裡去參學、去請教。如果你提出的這些疑問,他不能夠替你解決,你可以把他那個關門打開,「出來,跟我一道去參學,你還沒有資格閉關。」還得一道去當學生。閉關就是當學生圓滿了,可以作老師了。所以師道是很尊嚴的,必須要有人請法,佛菩薩才出來講經說法。
當年釋迦牟尼佛出現於世,他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這示現證果,也就是成就究竟圓滿的智慧德能。成就之後得要弘法利生,沒有人認識他、沒有人請他,在這個狀況之下,他就要入般涅盤,就在那坐化。實在講太可惜了,佛到這個世間來不容易。人間沒有人認識,還好天人有神通,他們認識,所以他們下降到這個世間來,為我們世人請法。哪些天人?淨居天人,淨居天是四禅五不還天,難怪他們都是修行人,他們不是普通人。
大乘無量壽經 (第十四集) 1998/6/6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3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