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的目的是什麼?[摘編]
學佛的目的就是作佛。自度度他。那麼,不作佛行不行呢?佛說三界火宅,我們不成佛,就要在六道中輪回。不作佛,我們就會有煩惱、有憂慮、有生老病死、有三苦、有八苦,身心都不得自在。所以,真正關愛自己,想救渡自己出離苦海,就一定要學佛,學佛就要學作佛,讓自己先離苦,才能幫助眾生離苦,做到自度度他。
我們要學佛,就要明白“修行”幾個字的含義。學佛就在生活與工作中學,修正我們的錯誤想法和行為! “行”是思想、見解、言語、造作、行為有了錯誤,把錯誤修正過來,就是“修行” ,把佛法當作鏡子照自己,千萬不能照別人!自己度自己!發現自己想錯了、看錯了、說錯了、做錯了,就是開悟。悟後起改,改正了錯誤就是“修行”。
給大家講個小故事:在一棵樹下,躺著一只狼。這時候,正好有只小松鼠跑過來。狼一下子撲過去,把小松鼠抓住了。它對小松鼠說:“在吃你以前,請你告訴我,你每天為什麼這麼快樂,蹦來蹦去的。而我的力量等各方面都比你大,但是我為什麼每天愁眉不樂呢?”
小松鼠說:“你先放開我,我就可以告訴你。”
狼放開了小松鼠,小松鼠飛快地爬到樹枝上,告訴狼說:“你為什麼不快樂呢?因為你每天心裡都想著怎麼樣去害別人,怎麼樣能夠捕捉到別人,把別人都吃了。我沒有這些壞心眼,所以就過得非常地快樂啦!”
當然這只是世間的一個小寓言故事。但我們從中也可以得到一個啟示:一個修行者,要真正的快樂自在,必須從我們的內心來獲得。世間人可憐,是因為他還沒有找到一條修行的路,不懂得怎樣來修這顆心。我們雖然知道了修行的這條路,但在這條路上要真正降伏這顆心,就像古人畫的牧牛圖一樣,要降伏那頭牛,而且騎著牛回家,實在需要一個過程。
因為我們有貪心,一、佛教我們修“布施”,布施就是捨,捨貪心;因為我們常常造惡業,二、佛教我們“持戒”,斷惡向善;我們有嗔恚,三、佛教我們修“忍辱”,忍辱是對治嗔恚;四、修“精進”,對治自己的懈怠、懶惰;五、修“禅定”,對治自己的散亂;六、修“般若”,對治自己的愚癡。
佛教給我們這六條,你能夠落實在生活上,落實在工作上,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上,你是行菩薩道。什麼叫行菩薩道?換句話說,你過的是菩薩的生活,不是過凡人的生活。所以,佛法要落實才管用,如果不能落實,這佛法學了多少年,看了多少經典,一條也沒用上,白學了!
學佛有三個字,缺一不可。就是‘聞思修’。聞是聽聞,‘佛法難聞,今已聞。’能夠聽聞佛法,甚為不易。但是聞後,沒有進一步思惟,也是枉然。現在三藏十二部到處都有,可是經藏不會開口宣說。所謂‘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解。’所以必得深入思惟與研究。再說淨土念佛法門是難信之法,若要通達,必得深入經藏才能明白。由此可知,淨土光研究還不行,必須實修。不能實行,就是廢話。要知多聞不如多思,多思不如多行,三者缺一不可。
你學佛多年,還是執著名聞利養,還是執著自私自利,還是隨順煩惱,還是造作惡業,每天還是憂愁,還是苦悶,身、口、意得不到清淨,這說明了什麼?你學佛的功夫不得力,簡直沒有入門,連佛的門路都沒有摸到!
有一位高僧說過,今日的佛教,不是沒有人相信,也不是沒有人研究,而是真正修持的人太少,真正有證悟的人太少。盡管有很多人將佛法的道理說得天花亂墜、頭頭是道,但不付諸實行,不能與現實的生活相結合,佛法說得再多、再好,於事無補。說一丈不如做一寸,好比一個人有很多錢,假如把它鎖在箱子裡不去使用,那麼再多的錢也沒有用,如同廢紙一堆。錢只有在使用時才能發揮出金錢的價值和作用。
為什麼有的人學佛多年,煩惱依舊;求法無量、痛苦如昨?毛病出在結合上。我們平時所說的“學習”二字,真正的含義是有二層意思,“學”是一層,“習”又是一層。習是指練習、實習、結合在一起才能稱為完整的學習。實踐證明,我們的學佛,一分結合就有一分收獲;一分結合就有一分進步。如果學習佛法不能和現實生活相結合,不能和自己的思想與言行相結合,那麼,勢必佛知還是佛知,我見還是我見,學等於白學。例如:佛教導我們要布施,而我們仍然自私、貪而不捨。這種“學管學,聽管聽、做管做”的學佛,怎麼會有進步呢?學佛離開了結合,只能是“畫餅充饑”、“觀梅止渴”自欺欺人。
在生活中,應當說佛法是最務實的,一方面只有依賴它才能從根本上獲得解脫;另一方面,它能夠真正的為我們實際生活與工作解除煩惱、消除障礙。可是自己做的又怎麼樣呢?學佛相當一段時間後,還是老毛病常犯:遇到別人的誇贊立即喜不自勝,遭到別人的中傷馬上還以“顏色”。可見,想把佛法真正落實到實際生活與工作之中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但作為真正的佛子來說是不會畏懼這個難度的。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戰勝它。
金剛經裡有這麼兩句經文:“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所謂一切法、皆是佛法”。它告訴我們一個極其深刻的道理,就是看問題不能只看表面現象,而要看實際,看實效、看實質。佛的這二句話意思是說,是佛法的,有時候不是佛法;不是佛法的,有時卻是佛法。譬如,念佛是佛法、拜佛是佛法、誦經、打坐、布施、持戒全都是佛法,但是,如果你在念佛、拜佛、誦經、打坐時,心裡一直在打妄想,一直在起貪嗔癡念頭,當你在行布施時,抱著沽名釣譽的心理,這時,是佛法,也不是佛法。又如,上課的時候,老師把講廢話的學生叫起來,不准他坐下,對違反校規的學生給予處罰,看起來於佛法無關,事實上,老師是為了維護大多數學生的聽課權利,也是為了教育犯錯的學生,接受教訓,不再重犯。這個時候的處罰,也都變成佛法了。所謂嚴師出高徒,就是此意。
有位高僧大德在解釋佛法時曾說過這麼一句話:“世間的一切善法,都是佛法”。此話講得很透徹,很有道理。好就好在他把佛法和世間法圓融地結合起來了,把佛法的內涵提升到更深入、更全面、更現實的層次。筆者認為“法”誰講的並不重要,關鍵在於是否符合眾生的利益,是否符合佛教的宗旨;要看你的思想行為是否真正體現出佛教的精神。有的人嘴上說嘴上學;有的人心裡想心裡學;而有的人雖然不聲不響,實際比信還信,比學還學。現今社會上的很多做法雖然沒有出現佛法這個名詞,但用佛教的觀點來看,是符合佛法的。比如雷鋒,劉胡蘭,沒有人說他們信佛學佛,但他們的思想境界和人品與佛菩薩是一致的,在佛教徒的心目中,他們是人間的佛菩薩。又如目前政府所開展的“希望工程”,“愛心活動”,“精神文明”,“素質教育”其目的就是為了助人和度人。與佛教的宗旨也是一致的,是完完全全徹徹底底的現代“佛法”。
如果我們真是一個佛教徒的話,就應該積極地投入到這個事事為社會為大眾服務奉獻的行列裡來,獻一份愛心,幫一個窮人、積一份善德,盡一份責任;如果我們真是一個佛教徒的話,就應該認真學習“現代佛法”,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刻苦修行,使自己早日在實際生活與工作上成佛。
可悲的是,我們有很多佛教徒不能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佛教,不能用正確的方法來學習佛法。他們想問題做事情不依正確與否為標准。我們學佛也好,做事也好,應該堅持“實事求是”的方針,一切從實際出發,講結合求實效,不能偏見,不能執著。誰講得正確,誰講得符合佛理,不管是誰,我們應該都聽,誰能發揚佛教精神,誰能依法奉行,無論是誰,我們都向他學,這才是佛教所提倡的“正知正見”和“平等心” ,可是我們大多數修行人是依人不依法,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學什麼干什麼。
我們有些人把燒香拜佛當成學佛的主要途徑;有的人一天三課,把誦經念佛當成修持學佛的全部內容,他們將學佛與現實生活,將學佛與社會實踐,將學與用,總是象油和水似的結合不起來。筆者認為,真正的學佛,真正的修持,是要從現實的生活行為裡表現出戒定慧,在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沒有貪嗔癡。學佛只有結合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實實在在的利益。
很多學佛人的態度是“貪”各種法,就如神道教修行者一樣,想要修得各種道法,用此“作法”助人(想賺錢或得名)或降服鬼神(以顯示自己的威神力!)。
還有的人跑跑這個寺廟,跑跑那個道場,就是天天跟在“大師”身邊或到處參加法會,所得到也只是很有限的一點點人天福報或一些佛緣而已,了脫生死的事還未入門呢。學佛人一定要能自覺到非好好學佛不可,自覺到三界如火宅,若不認真學佛很難了生脫死永出六道輪回。因此,迅速精進學佛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若能如此,則佛道不遠矣。若非如此(很多人),則學佛成為其“殺時間”(消磨時間)之用,也許假日無處去也沒事做就去學佛,一旦有“要事”或“樂事”(諸如賺鈔票或享樂之事)則學佛擺一邊,也有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或“刺激一下”就精進幾天,過了則又麻木了,諸如此類,想要了生死就難如登天,要以佛法渡生那更不用說了。
要知道,時間快如火箭,轉眼人就白了頭,一旦無常到來,“頃刻一聲鑼鼓盡,不知何處是家鄉”,黃泉路上昏昏暗暗,隨業輪回,無有盡期。
為什麼現在我們修得這麼難?有時候精進,有時候懈怠,反反復復,斷斷續續的呢?就是因為沒有真正的出離心,看不破這個、放不下那個、還在留戀這個花花世界。
如果越修越自在、越學越清醒、越修越勤奮,這樣才叫修行。現在都是越修越傻,真正的善知識你不愛聽,今天聽這個人說學這個好,明天聽那個人說學那個也好,天天變花樣。哪有那樣學佛的?把自己搞的就像個傻瓜了,這樣學佛能學成嗎?
學佛要找到佛的根,佛的根是發菩提心。“菩提”是覺悟、智慧的意思。菩提心一發,所有一切罪障都消除了,所有一切冤親債主都得福了。我們菩提心一發就成無上道,就入圓教初住的位置,用這個心念佛就決定得往生。菩提心一發,就出了十法界,菩提心周遍虛空法界,太大了,十法界圈子太小,把十法界擠破就出去了。
妄想分別執著是妄心,妄心是輪回心,用輪回心修什麼樣的法還是出不了輪回,如何把輪回心轉成菩提心,決定不用妄想分別執著,你的心就是菩提心。積功累德多少無關緊要,最重要的是以真心去做,以真心積的小功小德,也能往生。用妄心去積功累德,不能往生,果報是三界有漏的福報。小善小利、小功小德用真誠心去修行,凡聖同居土往生的人。只要常常讀誦、思惟體會、落實在生活上,就是積功累德,就是深心、大悲心的落實。
只要有一個眾生,你不喜歡他、討厭他、嗔恨他、不想度他,你就沒有菩提心。
念念想眾生,念念想社會,菩提心就現前,念念想自己,菩提心就沒了。
真正的修行人,干什麼活都不會覺得累,積福消業嗎!打掃衛生的時候是抹業障,擦煩惱。不干淨是你的心,心不干淨才是真不干淨,你把不干淨的心弄干淨了,這就是修行。你看你現在,家裡弄得亂七八糟的,自己搞得髒兮兮的,一百個人看見,一百個人傷心,哪有這樣的學佛人?哪有這樣的修行者?像傻子一樣,胡裡胡塗地學,什麼時候能解脫,什麼時候能成佛?所有的三界眾生包括天人、天王和梵輪王都贊歎、恭敬、供養佛菩薩。我們不是在學佛嗎?可是你連周圍幾個人的贊歎和恭敬都沒有得到。
你要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和真理,知道一切法的真相和真理,知道生死的來源與去處。把這些道理弄明白,這叫學佛修行。“明心見性”說起來很神,實際上沒有什麼可神的。什麼叫明心見性?實實在在地說,就是讓你找到你自己。你到現在還沒有找到你自己,沒有弄明白自己的心到底在哪裡,總是這樣胡裡胡塗地過日子,難道這還不愚癡嗎?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是只有眼睛沒有腿。這樣的人,雖然有遠大的理想,也懂得很多的道理,但由於他沒有腿,所以不會有什麼成就,所謂的理想不過是空想而已,懂得一點道理也不過是說食數寶。
還有一種人有腿沒有眼睛。盡管他的腿很健康,一天能走很多路,由於他沒有眼睛,不過是盲闖而已,毫無方向地在那裡走。也許走來走去,仍在原地方,根本沒有挪窩。這種人,也不可能有什麼成就,因為他沒有目標,沒有方向。
在佛教裡邊,有眼睛沒有腿,比喻有理論沒有實踐。這種人往往把佛法的道理講得一套又一套,修行的理路也懂得一點,但就是不肯去做,或者想做又下不了決心。這種人雖然能說,但由於不能行,所以他永遠也不能到達目的地,永遠只能停留在替人數珍寶的階段。
有腿沒有眼睛,比喻對佛法的道理、修行的要領並不十分了解,或者根本就不了解,只知道跟著人從形式上去念經拜佛。這種人修行只不過是盲修瞎煉而已。盲修瞎煉是不能夠到達目的地。因為他不知道究竟應該怎麼修,修行的路途當中有哪些問題,他並不了解。
從無始以來,我們造了無量無邊的業,這些業習使我們只要遇到一點事情,就會不由自主地產生分別、妄想和不平等的心,我們根本就不能做自己的主。所以,我們要在每一個境界到來的時候,去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覺照能力,磨練自己。這就叫“歷境驗心”——在一切所緣的境界上來考驗自己的心是不是平等,是不是光明自在,是不是能夠解脫。在事修上,如果我們能夠把“當面關”一一打得破,在一切所緣的境界上不起好丑是非之心,不起好惡之心,那就說明我們在事修上有了一定的工夫。
事修離不開理悟的指導,反過來,事修的積累又能增進我們的理悟,兩者互相增進,到了最後,我們就能夠從解悟躍進到證悟。證悟和解悟有什麼不同呢?解悟等於是看地圖,看旅游指南;證悟就是我們根據地圖或旅游指南親自去走了一番,對於所經歷的境界,一切都了如指掌,不會再有迷惑。修行的要求和目的,就是要“從聞思修,入三摩地”,解行並重,由解入行,最後入證。平常我們總在說如何修、如何學,真正到了節骨眼上,卻不能主宰自己,往往為當下的煩惱所轉,這說明我們在事修上下的工夫還不夠,還沒有達到證悟。
只說不修,就等於到佛門中白走一遭,一無所得,那是很可惜的。好比一個人到了寶所,卻不識寶,空手而歸,那不是浪費時間嗎?對出家人而言,只說不修不但是空手而歸,而且還要袈裟下失卻人身,那更是非常可惜、非常悲慘的事情!所以我一再要求,每個人一定要發起痛念生死的心。怎樣才叫做“痛念”呢?就是“大事未明,如喪考妣”——生死這件大事沒有弄明白,就好象死了父母一樣悲哀!要發這樣的痛念生死心是很不容易的。佛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你卻說這三界還是挺好玩的!出離心發不起來,修行也就自然談不上。只有真正地認識到人生的痛苦,認識到三界無安、猶如火宅,認識到生死煩惱時時刻刻在逼惱著我們,你才有可能真正地發起出離心,你才肯真正地用功修行。
每個人的面目不同,其因果也不同,每個人在往昔生生世世所欠下的債也不同。有些人欠債太多了,到這個世界上來,還也還不清,所謂「債台高築」,也就是業障之台,一天比一天高,一天比一天深,債上加債,糾纏不清。這是什麼緣故呢? 是因為往昔專門放高利貸,借錢給人,利上加利,貪得無餍,自己以為占了便宜,結果是自己吃了虧,業障一天比一天重,終於拔不出腿來了!
有的欠人做父親的債,有的欠人做母親的債,有的欠人做妻子的債,有的欠人做丈夫的債,有的欠人做兒子的債,有的欠人做女兒的債。所謂「父母的饑荒,倫常的賬碼」,種種的因緣,乃促成你我今生命運的安排。
可是一般人不明白一切都是前因後果,定業難逃,所以有時候還不認賬,還想扛債不還,明明欠人的債,卻不承認。因為不明道理怨天、怨地,所以釀成世界上種種麻煩的發生 -- 你有你的麻煩,我有我的麻煩,他有他的麻煩,各人有糾纏不清、善惡夾雜的因果。偶爾遇到佛教,聽了佛理,便明白一點;可是今天明白了,明天又胡塗了;後天又想明白,大後天又胡塗了。於是變成智愚平等的局面,智能和愚癡平均,胡塗時便不想修道,明白時便想修道。可是修道的時候很少,胡塗的時候很多,因此所修的不及所丟的,智慧也一天不如一天,而愚癡卻一天比一天增加,在無明驅使之下,便做出很多胡塗事。心裡胡塗,進一步身上也胡塗了;心裡有貪瞋癡,變做出了殺、盜、YIN,這些胡塗事。
所以有時家庭眷屬不和,父子不和、母女不和、夫婦不和、兄弟不和、姊妹不和、兄妹不和,種種問題就發生了。發生了,自己還不甘心,總認為自己命太苦,反而覺得很受委曲。其實這都是前因後果的定律,以前種下的因,如今結果了,有什麼好怨呢?所以「是故知命者,不立巖牆之下,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首先要明白因果,不要再種胡塗因果,要種清淨的因果,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要再把善惡混淆不清,是飛不明,若能黑白分明,真假了然,便有機會返本還原,回復到本有的性淨明體、妙真如性。
一個修行人真的很忙,他顧不得別人對自己怎麼樣,毀謗呀、贊歎呀、或者外緣上制造障礙等等,他都無所謂。他主要是看護好自己的這顆心,不能讓它有一念的偏離。當然如果有很好的外緣來幫助我們降伏這顆心,我們也應該好好地接受。降伏自心的過程,只有依靠自己去做,別人只能外緣上給予一些引導、開示。或者談一談他的體會。每個人的根性不同,你可以選擇與自己相應的方法,來讓心住在正念當中。最簡單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要訓練能生慚愧心。也許我第一念錯了,但第二念馬上要能糾正過來,絕對不讓它重緣思覺,繼續錯下去的。如果你不用上心,即使你在念佛修行,也根本沒有在用功。因為你只是隨著別人在念佛,你沒有真正地把這句佛從口裡念出來,從耳朵聽進去,然後讓心念在這句佛號中。不管外面的境界如何,不會影響你。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也要這樣的應用,雖然身在動中,但是我的心要保持正念,不能讓它動。從早到晚,一定要讓心住在正念當中,不要浪費每一個心念。念念不空過,念念成佛道。
諸位!修行是修什麼?這個不好修,那個不好修,修一輩子只有徒增煩惱。有人說:“我業障很重。”你問問他,什麼是業障?他也說不出來。罪業很重,什麼是罪業,他也搞不清楚!《地藏經》上講得清楚,“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罪業是什麼?罪業就是起心動念,就是打妄想。由此可知,學佛人他學什麼東西?就是把妄想去掉而已。妄想去掉,心就定,心就清淨,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
學佛到底學的是什麼,修的是什麼,這個一定要搞清楚!絕對不是我念了多少部經、念了多少部論,我也會寫、我也會講,那沒有用處的,那些世間人都會!把佛法當作世間一種學問去研究,他搞的是佛學,不是學佛。
學佛是要搞戒定慧,佛學是搞世智辯聰,完全是兩樁事情!學佛,成就的是功德;佛學,成就是造業,不但功德沒有,說老實話,福德也沒有。真正說老實話,那是造業!
這世間有許多人,佛法懂得不少,對於淨土念佛法門不能接受,什麼原因?“佛”說了,他前生是三惡道來的。這個法門是特別法門,他當然不能接受!他不但不能接受,他還隨便批評,甚至毀謗弘揚這個法門的人。
有的修行人脾氣大,無明貢高更加強烈,那就是在盲修瞎練。如你真正的修行,啊!太快樂了!清淨的地方 感覺到寂靜,污濁邋遢的地方一樣感覺到快樂、清淨。諸位!在這娑婆世界你想找清淨嗎?錯打了妄想!想找清淨,到西方極樂世界,那才是真正清淨;那裡想找污染都找不到。這世界就是這樣!大家覺悟喔!不要自己找苦吃了,所以讀經是修定。讀經有兩種讀法,兩種目的。
第一種方法,求根本智,那種讀法,恭恭敬敬,從“如是我聞”到“信受奉行”,念得一個字沒念錯,一句沒念錯,字字分明,不去求解,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懷疑,這種讀法就是修定、修根本智。根本智就是般若經上講的般若無知,我們修無知。讀經想想這句什麼意思,那一段怎麼解釋,就壞了,讀經的目的破壞掉了。讀經是修定,讀一小時,修一小時定,修定的方法很多,淨宗是用讀經、念佛,密宗持咒,都是修根本智的方法。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統統是修定。
第二種方法,隨文入觀,已經得到根本智、得到定,才有這種能力,把經裡佛所講的理論、境界跟自己的心融合成一體。那是高境界,心跟經融成一片,是真功夫。
信心不具足,還有懷疑,遇到境界還會動心,就要聽經、讀經。
讀經的目的是在學道,應該怎樣學?一部經,從一部經下手。如果沒有得定,沒開悟,絕對不看第二部經。自古以來祖祖相傳,歷代凡有成就的人,都是用這個方法。凡是失敗的人都是自作聰明,不肯遵守老祖宗的舊規矩。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一門深入是修定,長時熏修是從定裡開慧。
他喜歡的東西太多了,一樣也放不下,他不是真修,真修的人不但世間一切放下,佛法也放下。選一部經,一門深入,從一部經成就戒定慧、成就清淨心、成就根本智,根本智得到之後再求解,那個解是正解,不會曲解、錯解。沒有根本智,心不清淨,看經不理解,聽講意思也錯會了。關鍵是在用心。要如法的修學,要修真實的清淨心,清淨心起用就是智慧。
讀經真正的作用,是用它來修正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行,決定不是念這個經佛菩薩喜歡,念給他聽。今天造惡業,回去念幾遍經,佛菩薩就原諒你、消你的罪業了,那是自欺欺人。
真用功,不是你一天讀多少部經,如果你的思想、言行,跟經上講的完全不相應,一天讀兩百遍也枉然。
讀經一定要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一部經要一次讀完,分幾段讀效果就低,就差很多很多。讀經時絕對不能有任何事情干擾。在家讀經最好把電話拔掉,用清淨心讀才能收到效果。讀經如果常常有干擾,常常間斷,這種讀經是幫助你熟悉,是練習階段,沒什麼大作用。讀經要求不夾雜、不間斷,等於是跟打仗一樣,這不是練習,一定要求得到真實的功德效果。
單靠念佛,靠修定,就好比需要十年才能明心見性。如果能聽經、研教,可能三、五年就開悟了。因為念佛,貪嗔癡慢用佛號壓了,壓到飽和點壓不住就爆發了。聽經聞法這個智慧是什麼?是你一面用定壓,一面用智慧化解,把它化掉了,就沒有了。
我們修法的目的只是為了脫生死或渡眾生,若不想了生死或渡生則何用修法?要了生死或渡生,修行者最重要的在於能“自覺”,覺他 ,若不自覺、覺他,別人勸你了生死或渡生,那效果很有限,相信各位有此種經驗。修行者一定要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學佛?我們要專修專念一句佛號往生西方
阿彌陀佛!
摘自 淨土修行必讀第三集
請求;師兄給傳播一下; 淨土修行必讀第三集書內容:佛法不離世間法、佛法就在生活與工作中:多數博文帶有《佛教小故事》,讓更多的師兄們能夠看到此書.功德無量.阿彌陀佛!!。下載:網址: http://shouningsi.fjs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