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和聰明[摘編]
現代漢語詞典上說:智慧-辨析判斷,發明創造的能力。聰明-智力發達,記憶和理解能力強。先祖造字,有其深遠的意思,單從字面上來看,智是日字底一個知識的知,也就是說要日益增長的知識,才叫做智。智和慧這兩個字不能拆分,有智沒慧是不圓滿的。所以常常將智和慧連在一起。慧字非常有意思,就是一顆心上面一個掃地的掃半邊,再上面是兩個豐收的豐字。我理解為,由於我們日益增長的見識、知識。形形色色五花八門,染濁了我們的心,將知識中的糟粕用掃帚從心靈上掃除,才可以獲得人生和事業的雙豐收。這便是智慧!
聰明從字面解釋為:聰字是聽覺靈敏。明字是明亮、明白、公開顯露在外。中國人受儒、釋、道思想熏習數千年,形成了含蓄、內斂的性格。不喜張揚!因此在中國聰明一般是長者對孩童的溢美之詞。聰明經常和‘小’相連,在中國人的睿智深處,智慧與聰明有別。智慧再小都被喻為大智慧,聰明再多都是小聰明!
智慧和聰明是兩回事,聰明是指一個人在能力方面的素質,例如好的記憶力、理解力、想像力,反應靈敏,等等。具備這些素質,再加上主觀努力和客觀機遇,你就可以在社會上獲得成功,成為一個能干的政治家、博學的學者、精明的商人之類。但是,無論你怎麼聰明,如果沒有足夠的智慧,你的成就終究談不上偉大。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從古到今,聰明人非常多,偉人卻很少。
智慧不是一種才能,而是一種人生覺悟,一種開闊的胸懷和眼光。一個人在社會上也許成功,也許失敗,如果他是智慧的,他就不會把這些看得太重要,而能夠站在人世間一切成敗之上,以這種方式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
智慧和知識不同,知識是透過學習得來,經過不斷增加累積而成就,例如科技、天文、地理……等專業就是知識。而智慧是本具的,非從外得;時時檢討反省,看看心當中有沒有過失?有沒有貪心、嗔心、癡心、慢心?如果有就改正,慢慢轉化自己的習氣,使這念心像止水一樣平靜,像鏡子一樣沒有塵垢,本具的智慧就會現前。
有智慧的人未必聰明,如寓言塞翁失馬中的塞翁,愚公移山中的愚公,他們眼裡看見的不是即時的利益,而是日後的好處,因為日後的大利,他們肯去吃眼前的苦。這樣的人肯定不是聰明人,但他卻是一個有智慧的人。
有一個古老的西藏故事說,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多隆的喇嘛,遠近馳名。一天,他看到有一個人在繞塔。“你在繞塔,很好,”多隆說:“但如果你能夠修行,不是更好嗎?”那個人就對自己說:“既然如此,我最好讀經。”於是他就開始勤奮讀經。一天,多隆又見到他。“讀經當然很好,”多隆說:“但如果你能夠修行,不是更好嗎?”
人性中自私的本性在當今經濟躁動之下,猙獰的伸出尖利的牙齒,厚此薄彼、損人利己等情況愈演愈烈,社會變成了玩謀弄術的職場。所謂的聰明人憑自己的一些手腕和鑽營功夫獲得了一些蠅頭小利而沾沾自喜、得意忘形。更多的聰明人,正為著那一點可憐的小利,不惜出賣朋友、出賣良知、甚至出賣尊嚴…在‘私’字的引領下,人們在‘色、受、想、行、識’的五蘊中輪回,隨業流轉。
眾生聰明反被聰明誤。中外古今,有無數的聰明人,這些小聰明的人,哪個能夠證成菩提的?全部被聰明所耽誤了,耽誤了他的青春,耽誤了他的前途,耽誤了他一生,耽誤他的法身慧命,耽誤他了生脫死的機緣,破壞了他的正知正見,因而墮落無明的窠臼裡。
智慧是度生死輪回的寶筏,智慧是透視魔境的一把無形利劍,智慧是游戲人間的摩尼珠,智慧是六道眾生的眼目,智慧是登涅的法船,智慧是諸佛所證所護,智慧是十法界的大火炬,智慧是超越三界不離三界的明燈。
菩薩道的行者,不得投機取巧、想走捷徑、想不勞而獲、叫別人替我消災、替我修行;天天說修行,修行又怕苦,而自己卻不肯修行,得過且過,恍恍惚惚度日,了此殘生。如此之輩,最沒有智慧,知見最差,業障最重,習氣深厚,欲得成佛,望洋興歎,遙遙無期,無有是處。
智慧人人本具,心清淨、平靜就有高度的智慧。佛經中提到“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佛性就是我們的覺性,大眾聽法這念靈知靈覺的心性。假使這念覺性起了煩惱,做事情就會失去章法,看不清楚真實狀況。所以,佛法強調“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念心清淨,覺性彰顯,就能產生智慧。
我們大家都好好想想,該如何做個真正的佛弟子吧!!今日,我們雖已聽聞佛法,了知解脫真理,仍屬覺悟的初步。唯有如實修行,善加珍重,時時將佛法落實於生活中,方為真佛子!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老實念佛,專修專念一句佛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摘自 淨土修行必讀第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