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問答

 

信佛和個性解放矛盾嗎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問:從發展趨勢來看,人類社會是不斷追求個人自由和個性解放的,然而宗教是依賴權威和崇拜權威的,建立在信仰和敬畏的基礎上,“信”是第一位的,而且往往是無條件的“信”,這是不是會和追求個性解放的趨勢有矛盾?

    答:一般宗教都講究權威,佛教中也有權威人物,那就是佛陀。但佛陀是民主的,他曾告誡他的弟子們:你們對我所說的教法可以斟酌,可以懷疑,你們要領會了再接受。基於這樣一個傳統,禅宗就提出了“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的主張。佛法的基本理論是緣起,緣起揭示了世界的萬事萬物都是相互依賴著存在,沒有獨存的、唯一的主宰。從緣起的意義上,佛教又提出了眾生平等的理念,眾生和眾生是平等的,眾生和佛陀也是平等的。佛陀告誡他的弟子們,在修學上,要“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佛陀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當年佛陀要入滅的時候,有些人就在想,佛陀入滅後該由誰來領導僧團,由誰來代替佛陀的權威身份?可是,佛陀入滅之時,並沒有另立一個佛陀,而是要求弟子們以戒為師,以法為師。

  所以,佛法在修行上,一方面重視自己的努力,一方面重視經教的修學,重視對法的掌握,而不是像其他宗教那樣,僅僅憑借對主的仰賴就能獲得救度。雖然佛教也重視善知識的重要性,但親近善知識的重要性是在於更好地掌握法,所以佛教中又有四依四不依的思想,要我們“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而佛教的僧團更是一個民主、法治的團體,每個人都要依法生活,依戒生活,並沒有所謂的特權階層。

  至於說到個性解放和人類對自由的追求,我覺得這一點和佛教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過去,人們往往把佛教當作是迷信,但我覺得佛教恰恰是“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什麼是迷信呢?迷信是無知和執著的意思。通常,人們都是生活在無知和執著的狀態中,我們不僅容易對宗教產生盲目崇拜,事實上,對生活中的許多人和事都容易產生盲目的崇拜。有人會崇拜金錢,以為金錢萬能,這種人不是財迷嗎?有人會崇拜權力,以為有權就有一切,這種人不是權迷嗎?有人會崇拜歌星、球星,不管他們的人品如何,卻把他們當作心中的偶像,這種人不是星迷嗎?正是因為這種錯誤觀念和盲目崇拜,給我們的人生帶來許多煩惱和痛苦。因此,錯誤觀念就是煩惱產生的根源。學習佛法正是要把我們的心從困惑中解脫出來,一個人只有放棄所有的錯誤知見,心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才能擁有真正的自由。 一個人只有放棄所有的錯誤知見,心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才能擁有真正的自由.心地中含藏著無量的良性的與不良的種子。心為萬法之本,能生一切諸法,如地能生萬物:眾生之心猶如大地,谷物和瓜果都從大地生發。修行者須依心而起行:修正錯謬的觀念和行為,以盼恢復本性原來具足的智慧和德能,因為凡夫心中含藏了可開顯為佛果的菩提種子。佛法關乎性德,指向性德。修行應努力與性德相應。陽光樹影下的路面,給人以奇特的感覺,似乎那路面有著如蛋糕般的彈性,很想在上面走一走,體驗一下是何種感覺。我想會是有彈性的感覺。心想事成嘛!

“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才是自由、解放的境界。不過差不多要用一生努力追求才可能實現,之前都不能隨心所欲,必須忍苦而修。但為了最終的自由解放,這苦吃得非常值得。

既然是“追求個人自由和個性解放”,所以自由、解放就不是輕易可得的,必須要付出,付出自由、解放之前的不自由、不解放。

現代人所說的“個人自由和個性解放”,是讓人的貪嗔癡三毒自由解放。這就好比給一個人吸毒的自由,那後果是個人就知道。 現代人所說的“個人自由和個性解放”,是讓人的貪嗔癡三毒自由解放。這就好比給一個人吸毒的自由,那後果是個人就知道。所以,幾乎沒有人會去追求吸毒的自由。若人人都能真正知道貪嗔癡三毒,其毒遠遠大於毒品,那也就不會有世間人所謂的“追求個人自由和個性解放”了。 若人人都能真正知道貪嗔癡三毒,其毒遠遠大於毒品,那也就不會有世間人所謂的“追求個人自由和個性解放”,而是爭先恐後地去“戒毒所”戒毒了,哪怕“戒毒所”再不自由,也會毫無怨言,並認為那是理所應當。 一個人只有放棄所有的錯誤知見,心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才能擁有真正的自由...好啊,心的解放,才是真正的樂。學習佛法正是要把我們的心從困惑中解脫出來,一個人只有放棄所有的錯誤知見,心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才能擁有真正的自由。——歡喜信受!

 

上一篇:大安法師:臨終不論什麼情況,乃至昏迷,亦得往生嗎?
下一篇:蔡禮旭:身教者從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