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明一法師:隨順世緣幫助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隨順世緣幫助人

 

前幾天寫了日記《隨順世緣關嗔門》,講到我們常常在嗔恨心起來的時候,就什麼也不管了,戒律、法律、良心、道德全部拋到九霄雲外去了。甚至還不用起嗔恨心,就是自己的習氣來了,或者說是不按照自己的意願(的確也是善的)去做,都會發生很多的障礙。這樣自然就不能隨順世緣了。所以我們要守戒律來幫助我們關閉嗔恨之心。

所以,自己常常是連日常生活中遇到最討厭的蚊子,自己也在想方設法去發現它們的美麗或者說是好處。因為自己的修行實在太差,對於這些事情就沒有辦法做到無功用的程度。因為要想從內心裡面去喜歡蚊子或者說是惡性人,自己實在還差遠了。所以,極樂世界離我自己還是要經過十萬億佛土。

今天誦《華嚴經》時發現,這種情況就是典型的魔業在障礙自己去到極樂世界。先看經文:

“佛子!菩薩摩诃薩有十種魔。何等為十?所謂:蘊魔,生諸取故;煩惱魔,恆雜染故;業魔,能障礙故;心魔,起高慢故;死魔,捨生處故;天魔,自憍縱故;善根魔,恆執取故;三昧魔,久耽味故;善知識魔,起著心故;菩提法智魔,不願捨離故。是為十。菩薩摩诃薩應作方便,速求遠離。

“佛子!菩薩摩诃薩有十種魔業。何等為十?所謂: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是為魔業;惡心布施,瞋心持戒,捨惡性人,遠懈怠者,輕慢亂意,譏嫌惡慧,是為魔業;於甚深法心生悭吝,有堪化者而不為說,若得財利恭敬供養,雖非法器而強為說,是為魔業;不樂聽聞諸波羅蜜,假使聞說而不修行,雖亦修行多生懈怠,以懈怠故,志意狹劣,不求無上大菩提法,是為魔業;遠善知識,近惡知識,樂求二乘,不樂受生,志尚涅槃離欲寂靜,是為魔業;於菩薩所起瞋恚心,惡眼視之,求其罪釁,說其過惡,斷彼所有財利供養,是為魔業;誹謗正法不樂聽聞,假使得聞便生毀呰,見人說法不生尊重,言自說是,余說悉非,是為魔業;樂學世論巧述文詞,開闡二乘,隱覆深法,或以妙義授非其人,遠離菩提住於邪道,是為魔業;已得解脫、已安隱者常樂親近而供養之,未得解脫、未安隱者不肯親近亦不教化,是為魔業;增長我慢,無有恭敬,於諸眾生多行惱害,不求正法真實智慧,其心弊惡難可開悟,是為魔業。是為十。菩薩摩诃薩應速遠離,勤求佛業。

“佛子!菩薩摩诃薩有十種捨離魔業。何等為十?所謂:近善知識恭敬供養,捨離魔業;不自尊舉,不自贊歎,捨離魔業;於佛深法信解不謗,捨離魔業;未曾忘失一切智心,捨離魔業;勤修妙行恆不放逸,捨離魔業;常求一切菩薩藏法,捨離魔業;恆演說法,心無疲倦,捨離魔業;歸依十方一切諸佛,起救護想,捨離魔業;信受憶念一切諸佛,神力加持,捨離魔業;與一切菩薩同種善根,平等無二,捨離魔業。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能出離一切魔道。”

在這段經文的最後一段,很明確地列舉出了十種捨離魔業的方法。既然經文裡面都有講了,我自己想那麼就應該按照經文的內容來做。別的事情先不說,在這裡先說說自己的捨惡性人是魔業的問題,經文裡面講得很清楚,對治的辦法就是“不自尊舉,不自贊歎”。

自己平時就知道要保持低調,正像自己的日記裡面常常寫的那樣,把自己放在低一點;放在邊上一點;放在……這樣做事情就會順利很多。所以,不但教別人這樣把自己放在低位,自己自然是先要處於這種低位的。因為自己早已經嘗到過這樣做的甜頭。

嘴巴上說說很容易,而且教起別人來也很容易。但是,事情到了自己頭上的時候就難了。比如蚊子,咬你還要嗡嗡叫地煩你,有的時候真的感覺它就是一個強盜。如何才能把自己的位置放在它的下面一點呢?這實在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這也是自己一直在想辦法做到的事情。

找了很多蚊子的好處,觀察了很久它的外形,一直在試圖想辦法把它看得美好一點。也的確找到了一些它的好處,比如它孜孜不倦地要咬人和飛來飛去的努力,的確是值得自己去學習;比如它現在白天也出來活動,試圖咬人和飛來飛去地努力,也給自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為蚊子在自己的眼裡,白天應該是在睡大覺的。

觀察久了,他的外形的確也不是那麼令人討厭,尤其是它安靜地伏在某個地方不飛來飛去,並且不想咬人的時候。還有看到它的努力與精進,為了生存或者說是為了繁衍下一代,不惜生命地在危險的地方(很容易就會被我們打死,而且是屍骨無存)吸血。一想到這裡,感覺自己的確還不如它。

可是,當自己被咬的騷癢難忍的時候,常常還是不自覺地討厭它,甚至還會無意識地驅趕乃至打死它。最最要命的是,自己好不容易對它產生的一點點好感同時消失逮盡。所以,要想把自己的位置放到它的下面實在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自己只能慢慢地繼續努力。

 

 後面敬請關注《隨順世緣善助人》

 

上一篇:鳝救婢疾,店東放生
下一篇:念佛不僅是老年人的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