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佛的九大象征與佛教徒的名稱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教起源於公元前6—5世紀的古印度,是迦毗羅衛國釋迦族的王太子悉達多·喬達摩所創立。佛教於公元前1,世紀左右傳人中國。佛教分北傳、.南傳兩種。北傳佛教為大乘佛教。主要流行於印度、中國、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南傳佛教為小乘佛教,主要流行於斯裡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老撾、馬來西亞等國。盡管世界各國的佛教,因地域不同各具地方民族特色,但卻擁有共同的佛的九大象征。

  1、塔
 
  梵語為SIupa,原為安置佛菩薩、祖師、高僧遺骨,作為供奉禮拜之用的一種墳墓建築。現在成了象征佛教的一種建築物。究其根源,塔的建築可以溯至佛陀。傳說佛陀涅檠後,他的須、發、捨利子等均由國王大臣收取,開建塔供奉。據佛經記載,建造塔有三層意思,一表人勝;二為起信;三為報恩。並為後世佛教徒沿用。建造各種各樣的塔,以珍藏大德高僧生身捨利或經卷等。久而久之,塔式建築就成了佛教建築的典型象征了。
 
  2、法輪
 
  法輪的梵語為Dharmacakra,,是佛教諸多象征物中最有代表性的象征物,它也是佛陀所說教法的象征。所謂
“輪”,原本是古印度的戰車,據說能席卷戰場之敵,可見其威力之大。佛教取其摧破、圓滿等義,象征佛陀教法所具有的窟義:(1)摧破眾生之煩惱;(2)輾轉不停,不滯於—人一處;
(3)圓滿無缺。因此,佛教稱弘法為“轉輪”,的象征,並且,在印度的國旗中至今保留著法輪圖案。
 
  3、蓮花
 
  蓮花是佛教典型的象征0e物。蓮花具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晶質,有香、淨、柔軟、可愛的四德,故佛教常以蓮花來比喻法界的清淨。又蓮花妙香廣布,令見聞者喜悅、吉詳,故,諸佛、菩薩大多以蓮花為座。如西方極樂世界之王阿彌陀佛,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都坐在寶蓮花上;佛教密宗中,以蓮花比喻人的肉團心,表示眾生本來具足之心蓮。經常觀想蓮花可使人清淨光明,所以蓮花歷來受到佛教徒們的珍視。
 
  4、光相
 
  人們常常在佛、菩薩造像上看到一輪圓環形的美麗光環,這就是光相。它象征著佛、菩薩的智慧之光。據說這種神秘的光明可以遍照二切而無所障礙。光相——般分為頭光和身光兩種。頭光是發自眉間的白毫光,頭頂周圍所發的圓光;而身兜則是全身周圍放出的毫光。 5、卐讀作“萬”
 
  是古印度表示吉祥、圓滿、清靜的符號,它也是人們最常見的佛教象征之一。印度教中以此象征濕婆神與毗濕奴神胸前的旋毛;在佛教中,是佛陀的胸、手足、頭發等處所顯現的和,這標記武則天將其定音為“萬”;意為太陽光芒四射或燃燒的火。後來作為佛教吉祥的標記,以表示吉祥萬德。佛教的標志也往往以法輪表示。因為佛之法論如車輪輾轉可摧破眾生煩惱。
 
  6、念珠
 
  念珠是佛教徒念佛持咒用以記數的隨身法器之一,今已成為佛教徒表示身份的標志。念珠因其顆粒數目不同,其意義也有所不同。如108顆念珠,即象征108種煩惱。一般信徒只用寸·八顆手珠,稱羅漢珠。
 
  7、菩提樹  
 
  傳說釋迦牟尼當年就是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修成佛道的。於是,菩提樹就成了佛教關於“覺悟、成道”理想境界的象征。因此菩提樹被佛教徒尊為聖樹,至今許多寺廟仍種植這種樹。
 
  8、曼陀羅
 
  是以佛陀跌坐金剛座、菩提座上覺悟為主題所繪畫的一種圖案,用來表現大乘佛教“一即—切,一切即一”的思想。一般意義上的曼陀羅是“道場”的意思。但在密宗當中,曼陀羅則有多種象征意義:佛覺悟的境界;觀想的界;以圖像繪出佛菩薩布陣的情形,作為修行密法時觀想的對象。
 
  9、六色旗
 
  據佛典記載,釋迦牟尼成道時,聖體曾放出紅、黃、橙、白、藍及五色混合色。基於這一佛教界普遍性信仰,1952年在日本召開的世界佛教徒聯合會第二次大會,決定將六色旗作為今後世界佛教信仰的一大象征。

佛教徒有許多的名稱,名稱大體上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對佛教徒的正式稱呼,如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優婆賽、優婆夷等。一類是對佛教徒的別稱,如僧、沙門、和尚、阇梨、頭陀。
 
《佛教徒的名稱》一、比丘,意思是乞士,稱呼年滿20歲的正式出家的男性佛教信徒。比丘要受“具足戒”,即對正式出家的佛教徒規定的較完整的戒律。
 
    二、比丘尼,意思是乞士女,稱呼年滿20歲的正式出家的女性佛教信徒。相傳佛教中最早的比丘尼是釋迦牟尼的姨母。比丘尼要受“具足戒”。
 
    三、沙彌,意思是息慈、求寂等,稱呼年齡不滿20歲但已滿14歲的少男出家者。他們雖然還不能受具足戒但也要受許多佛教戒律的約束,—般受持“十戒”。
 
   
四、沙彌尼,意思是勤策女,稱呼年齡已到14歲但還不到18歲的少女出家者。她們雖然不受“具足戒”的約束,但也有很強的行為規范要遵守。比如,不得於避處自弄身體、不得照鏡子化妝等。
 
   
五、式叉摩尼,意思是學法女,稱呼年滿18歲但還不滿20歲的沙彌尼,她們專修“四根本戒”和“六法”。之所以要沙彌尼再經兩年的式叉摩那時期才受具足戒,是因為要檢驗女弟子會不會懷孕。
 
    六、優婆塞,意思是清信士、近事男,稱呼在家修行的男性佛教信眾。這些信眾雖然沒有出家,但也要對自己的行為按佛教的教義加以約束,遵守“三皈五戒”。
 
    七、優婆夷,意思是清信女、近事女,稱呼在家修行的女性佛教信眾。她們與優婆塞同樣,也要對自己的行為按佛教的一定要求加以限制,遵守“三皈五戒”。
 
《佛教徒名稱的別稱》

   
一、僧,梵文音譯“僧伽”的簡稱,意譯為“和合眾”,就是眾多的出家人和合相處在一起。所以僧實際上是一種集體稱呼,一名出家人不能稱為僧,由四個以上信奉佛法、遵守戒律的人所組成的組織才能稱為“僧”。

二、沙門,梵文音譯,也譯為“桑門”。沙門本是對古印度婆羅門教以外的其他宗教修行者的一個總的稱呼。但傳人我國後,就成為佛教徒特有的一個稱呼。 
   
三、和尚,也稱“和上”。在我國,“和尚”的稱呼最為常見。其實,和尚本來是對有相當地位、學問並堪為僧師的男性佛教徒的尊稱,在古印度曾有博士之稱,不是任何一個普通的僧人都能使用這個稱呼的。 
   
四、阇梨,阇梨的含義與和尚相近,也是梵文的音譯,意譯為教授、規范正行等,即熟悉佛教徒的行為准則,能糾正弟子行為的一類教徒。阇梨與和尚的區別在於和尚的資歷比阇梨深。
 
五、頭陀,對一類佛教徒的稱呼,原意是抖擻、棄除等。正宗的“頭陀”要拋棄一切物質生活的拖累,雲游天下,修苦行,以乞食為生。所以也稱呼頭陀為“苦行僧”。

 

上一篇:無辜的生命,向我未能來到人間的寶寶忏悔
下一篇:宣化上人與妙祥法師關於大悲咒的精彩問答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