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魔王的第一大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什麼是魔?如何對治?

魔有四種,各有司主:一為陰魔,毒害眾生佛性;二為煩惱魔,障礙眾生證菩提聖果;三為死魔,斷取眾生法身慧命;四為天魔,不喜眾生出離三界,故對佛及修道者作種種擾亂。

佛陀為我們指出了六種對治之法:

一、 觀一切法如同幻相,則破陰魔;見一切法皆是空相,則破煩惱魔;見一切法不生不滅,則破死魔;根除驕慢,則破天魔。

二、用四谛法對治:知道“苦”,能破陰魔;遠離“集”,能破煩惱魔;證悟“寂滅”,能破死魔;修“道”,能破天魔。

三、用苦、空、無常、無我對治:見到由因緣和合而生的一切理法皆是“苦”,則破陰魔;見到一切有為法“無常”,則破煩惱魔;見到一切法真實“無我”,則破死魔;見到一切法“寂靜涅盤”,則破天魔。

四、用六度波羅蜜心法來對治。

       1.布施:菩薩如果能對這個身沒有貪執,捨去這個身而行布施,布施時回向菩提,能破陰魔;布施時遠離悭貪的心,能破煩惱魔;觀財物乃至一切皆無常,能破死魔;為了利益一切眾生而修慈悲布施,能破天魔。

       2.持戒:菩薩不因為有“我見”而受持清淨的戒律,能破陰魔;菩薩不因為有“貪”而受持清淨的戒律,能破煩惱魔;為了遠離生死的過失而受持清淨的戒律,能破死魔;能發心令毀禁戒律的人都能受持清淨的戒律而受持淨戒,能破天魔。

       3.忍辱:菩薩不見 “我”而修於忍辱,能破陰魔;不見 “眾生相”而修忍辱,能破煩惱魔;不見“生死”,能破死魔;不見“菩提”,能破天魔。

       4.精進:菩薩勤修精進,他的身寂靜,能破陰魔;勤行精進,他的心寂靜,能破煩惱魔;勤行精進,觀一切法無生,能破死魔;勤行精進,為了調伏一切眾生令他們出離生死,能破天魔。

       5.禅定:菩薩不為這個五陰具足的身體而修集禅定,能破陰魔;不執著於三界十八界處而修集禅定,能破煩惱魔;不執著入處修集禅定,能破死魔;所有一切善回向於菩提,能破天魔。

       6.般若(智慧):菩薩知道五陰的智慧方便,能破陰魔;知道三界十八界的智慧方便,能破煩惱魔;知道入的智慧方便,能破死魔;以如是等種種智慧方便回向菩提,能破天魔。

五、以空、無相、無願法門對治:菩薩觀一切法都是“空相”,則破陰魔;觀一切法皆是“無相”,則破煩惱魔;觀一切法皆是無願,則破死魔;具足如是三法而回向菩提,則破天魔。

六、用正觀四念處對治:菩薩觀身以及身處不覺不著,能破陰魔;觀感受和感受處不覺不著,能破煩惱魔;觀心及心處不覺不著,能破死魔;觀一切法及法處不覺不著,能破天魔。作如是的觀法,終不退失菩提心,能破四魔;如果執著於“我相”,則會增長魔事。

魔以惱害眾生修正法、求出離、證菩提為業,放生,為魔第一大怕。

一、放生是救眾生的第一大法門,沒有什麼比這個更有效。

二、放生是度眾生入佛法第一大快法,沒有什麼跟這個比得上。試想你所放的眾生哪個不謝你、哪個對佛不感恩戴德、哪個將來不護持佛法呢?他們因佛得救。

三,放生是使自己、使所救眾生快速入佛門,縮短成佛過程的第一大法。眾生於極度恐懼中得救,對其宣講佛法,相信它們必是終生難忘,日日思維,將來來人間修行,信心堅固,無可摧也,裨使佛法興旺,

四,放生是眾生循環相救第一大法。眾生因放生得救,將來必歡喜放生救眾生。

放生之人上合天道,下度眾生,魔亦不能為害。

一、殺一放生人,等於殺無量眾生,這個罪誰都承擔不起。

二、害一放生人,等於斷了無量眾生的佛種。魔王神通智慧知道祂們會因此永處惡道、不得解脫,這個因果他們也是不敢承擔的。

最後注意:放生可令你人丁興旺、家庭和睦、事運發達……有說不盡的利益,但所有這些都是副產品。放生直指心性。放生就是慈悲、救急、救命!放生就是發最大的菩提心!

放生是如此的重要和不可思議,為魔王第一大怕。魔王只能通過一些法子來打擊報復使你自己退心,到時你不想放生就不是祂的過失了。各位同修,切記呀。

肉身不壞的清嚴法師在世時,有次感染重病,沉病纏綿,起居不便。雖服藥石,誦經禮忏,試種種法,效果不彰。乃發願放生,不久重病即得痊愈。是故放生者,乃消災解厄之最後法寶也。

十方諸佛神聖的保佑加持力,運心平等,猶如大風無所不吹。而眾生猶如大船,上載業障大石,業障石重,雖蒙大風所吹,其船仍走欲進乏力。若走業障石輕,則一路順風。故最根本消業之道,乃在清心寡欲,自淨其意,猶如把業障石去入煩惱大海,船身自可漸輕。然眾生業重,丟石入海,費時猶多。欲取捷徑,莫如發大心、立大願、行大功。發心積德,好像把船上小帆,換成大帆,除非業重船沉大海,不然只要經大風一吹,一定一帆風順,速達解脫彼岸。積德中以放生功德令人覺得難以思議。

宋時,張奎,錢塘人。小時候到溪邊捕魚剖之,不小心誤傷指頭,心中乃悟我傷一指如此痛楚,魚遭剖割,其痛何如,遂將一籃魚盡放之。常戒殺放生。後夢一人贈以大魚,乃生一子,登進士為永州太守,累世富厚。若人欲求子,或求子秀孫賢者,力行放生,必能遂意。

某富翁生一個癡呆兒子,富翁亦是深感煩惱。一天有道士來化緣,手摩其兒子頭頂言:「官官好一生相,惜殺業太重,靈竅不開耳。」富翁心有所悟,從此活物不送入廚房。後有一日,路見乞丐提花蛇一條,身又未帶錢,乃勸一個開市店的友人買蛇放生。夜夢花衣人來謝,欲助公子讀書成名。後來其子,忽吐黑水數斗,穎悟異常,登甲榜。是故放生可消殺業,得智慧與功名。

明朝吳文英平生好勸人放生為善,日久每令人厭煩。朋友譏之曰;「你勸人為善;究竟善在於別人,又不在於你,何苦令人如此生厭」。後來聽雪禅師告之曰:「我聞經中說一人勸一人,作福兩平分」。於是吳文英勸人更加賣力,終其一生,沒有災厄坎坷之憂。

戒殺吃齋之最高表現即是放生。吃不了素者,亦可放生積功補過。

舉凡求壽、求子、求健康、求智慧,欲消災解厄,想行事順利,試種種法,效果不顯著者,可力行放生,必能感應迅速,圓滿所求。何以故?人生最重自由,眾生界亦復如是;給眾生解脫自由,即是給自己如意自在。

寬宏大量,處處給人方便者,這亦是一種放生。

 

上一篇:不救一蟲,何以救天下
下一篇:買鞋與佛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