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焦慮、內疚、壓抑、憤怒、沮喪……每個人的身體裡,都有一張關於情緒的地圖。這些情緒不僅帶來心理上的變化,有研究指出,70%以上的人最終還會遭受到情緒對身體器官的“攻擊”。“癌症”與長時間的怨恨有關,常受批評的人愛得關節炎,焦慮和壓力過大會影響腸胃,恐懼則容易緊張,會導致脫發和潰瘍……這些與情緒有關的病,據統計,目前已達到200多種;在所有患病人群中,70%以上都和情緒有關。
情緒是身體的報警信號
“現在人們最愛說的一個字就是"累",不僅累身更累心。”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北京大學首屆企業心理導師施怡彤告訴記者,生存壓力讓很多人越來越情緒化,有些情緒連自己都沒意識到,但身體卻早早地發出了“報警信號”。她曾碰到過不少這樣的案例:廣州某企業的董事長陳先生,一接到大的工作項目就會起滿嘴口瘡,無論吃什麼藥也不管用。潰瘍會持續很長時間,休息一段就好了,可下次接到大項目時又會復發。還有27歲的王女士,在發現丈夫有外遇之後,月經突然停止,一年的時間都沒如期到來,最後查出患有子宮肌瘤。“這是身體在遭遇重大心理創傷之後應激失常的表現,也是心理治療師常說的"心身疾病"。”施怡彤說。
當人情緒變化時,往往伴隨著一系列生理變化。比如恐怖會讓人瞳孔變大、口渴、出汗、臉色發白;而情緒低落或過度緊張時,人會越來越討厭自己的長相,覺得怎麼穿、怎麼梳妝都不順心,然後就會發現自己頭發愛出油、鼻翼出油、心煩冒汗,甚至下體分泌物異常或有味。南京腦科醫院精神二科主任謝世平表示,不管是正面情緒還是負面情緒,長時間處在某種情緒中不能自拔,就會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不同情緒對應不同疾病比如恐懼、焦慮會導致腹部疼痛;批評、內疚引發關節炎;壓抑導致哮喘;經常憤怒的人容易有口臭,還愛發生膿腫;恐懼會引發暈車和痛經。
“胃腸道被認為是最能表達情緒的器官,心理上的點滴波動它們都能未卜先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理醫學科主任季建林告訴記者,在所有的心身疾病中,胃腸疾病是排名第一位的,比如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全球約有10%的人一生中患過該病。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一遇到緊張焦慮的狀況就會胃疼或腹瀉;壓力大的時候根本吃不下飯。司機、警察、記者、急診科醫生等患胃潰瘍的比例最大。其次是皮膚。對很多人來說,緊張時頭皮發癢、煩躁時頭皮屑增加、睡不好狂掉頭發,還有反復無常的荨麻疹、濕疹、痤瘡,都可能是長期不良情緒帶來的後果。第三就是內分泌系統。女性的卵巢、乳腺,男性的前列腺最容易受到不良情緒的沖擊。
大量臨床醫學研究表明,小到感冒,大到冠心病和癌症,都與情緒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充滿心理矛盾、壓抑,經常感到不安全和不愉快的人,免疫力低下,經常感冒、一著急就喉嚨痛;緊張的人則會頭痛、血壓升高,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經常忍氣吞聲的人得癌症的幾率是一般人的三倍。
三招保持好情緒
壞情緒誰都難避免,關鍵是如何將它轉變成好情緒,專家們教了大家以下三招:
凌康桐:一手掌心對准胃部,一手掌心對著丹田,閉上眼,緩慢呼吸。
謝世平:面對壓力情緒無法緩解的時候,可以采取四肢放松法,即深吸氣,然後緩慢呼出,四肢肌肉完全放松。多做幾個回合,直至注意力從壓力這件事上得到轉移。
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主任委員、上海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教授何裕民:“四一二經絡調理法”———四就是合谷、內關、足三裡、太沖四個穴位的按摩,每天兩次,每次五分鐘;一是以腹式呼吸為主的基本氣功鍛煉,每天兩次,每次五分鐘;二就是以兩條腿為主的下蹲運動,每天一次,每次五分鐘。可起到調暢氣血、緩解抑郁的作用。
在亞洲家庭協會行政委員會委員、香港政府專聘情緒管理顧問凌康桐看來,不同的情緒對應著不同的身體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