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果戒法師:正確選擇善知識與依止師才能真實受益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正確選擇善知識與依止師才能真實受益

 現在全國各地學佛的人越來越多,可是明佛理的,真實受益的卻很少,其原因就是亂跑,亂信,亂學,沒有方向,只知道事相上用功,不知內心覺悟,沒有依止師。如何依止師父,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學佛過程中必須要依止善知識,才能逐漸明理,這一點,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的說法是一致的。並沒有說學藏傳佛教必須要依止上師,學漢傳佛教就不需要依止師父,沒有這樣的說法。每一個教派、每一個宗派都有他們的師父。依止善知識在學佛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在學佛的弟子中,有很多人在依止師父的心態方面還是會出現一些問題。有些人為了想學習東西而依止善知識,有些人親近師父是想要得到加持,除去工作、生活、感情上的挫折,有些人依止師父是為了能得到消災免難,有些人依止的目的是想要得到權力,有些人(尤其是女眾)是為了解決感情上的問題。所以從依止師父這方面來說,不同的學佛人帶著不同的目的來依止不同的善知識,這是正常的事情,能否成就,遇緣不同,因為我們都是凡夫、都被錯誤的思想所污染,所以要讓每個人都帶著正確的心態依止善知識是很難的。現代社會裡,人們受到環境的污染,電視、電腦、報紙的影響,真的以虔敬、純淨的心依止師父是很難的。我們學佛的人如果不能以正確的心態依止善知識,是很難受益的。在佛陀的教法裡,依止師父的目的是為了在善知識那裡能得解脫的方法,這樣的心態才是正確的。

 佛的經典中談到過很多關於善知識的內容。雖然學佛必須要親近善知識,但是在依止善知識、親近善知識之前必須先要觀察,因為在現在末法時代要能遇到具德的善知識還是很難的。不明佛理,搞迷信的很多,魔強法弱,如果不鑒別,就容易出現以盲領盲,最後都掉進六道的大坑裡。一方面是末法時代的關系,誘惑力無處不在,另一方面是自己慧少、福淺的關系。所以,在找依止師的時候要善於觀察。第一個就是他通達大乘佛法,另一個是他具有菩提心,他具備為了菩提心、守戒律,甚至可以失去生命的信心,具備這樣兩點就可以。但是這位善知識有沒有通達佛法的真實義,弟子卻是很難觀察到的。佛法方面弟子自己都不懂,又怎麼能觀察善知識是否在佛法方面通達呢。要觀察善知識是很難的。說難也不難,首先看他是不是真正為眾生破迷開悟,宣揚佛陀的教育,我們可以通過事實來觀察。是否慈眼視眾生,講出的法是否與經論一致,是否不見世間過?對眾生做出了什麼樣的奉獻?他的一舉一動是不是真正為了眾生,還是貪生怕死,有沒有自私自利的心,有沒有貪癡慢,名聞利養,能否真正吃苦了業,還是貪圖享受?要在實際生活中觀察,這是很重要的。

 我們依止善知識是為了了脫生死,為了離苦得樂,為了成佛,我們不用找一個年青的相貌好的師父,不需要找一個聲音好的會唱的等等的師父。哪一位師父能引導我們走佛法解脫的道路,哪一位師父具有開示佛法的智慧,我們就應該依止哪位師父。這些特質(德行、願力)都具備的話,他長得不好看也沒問題。對佛法有正確、通達的認識,具備慈悲心,不管他是年輕的、老的、有錢的還是貧窮的,都是值得依止的。

 佛陀講,在依止師父的時候要像對待醫生一樣。舉例來說,師父就像醫生,專治眾生心病的心理醫生,佛法像是良藥,修持佛法像是治病,自己則是病人,這是種比喻。自己在生病的時候找醫生,不管他漂亮不漂亮,身材好不好,聲音好不好,只要這位醫生有能力治療我們的病,我們不管他長相怎樣,不管他是否貧窮,都會請他治療我們的疾病。所以我們要以了生死的心態來依止善知識,虔敬心、菩提心、出離心非常重要的,沒有善知識指導修行,怎樣精進也不會受益的。不可以把師父當做明星、歌星來崇拜,現在追隨師父的信徒很多都像追明星、歌星一樣,這是一種不正確的心態。

 我們得了煩惱的心病,只有善知識才能化解心靈的病苦。我們要看哪一位師父有佛法的良藥,就去依止他,不管他年老、年輕,依止善知識就要像找大夫一樣,找到真正的大夫才能解除心靈的病苦,才能找到方向。果戒敬勉有緣的同修。阿彌陀佛!

                                                       摘自  淨土修行必讀第二集

 

上一篇:印光大師:深信淨土後,方可學余宗
下一篇:龍王和他的女兒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