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方法
你想難不難?咱們這些貪嗔癡,大家自己想一想,敢說斷哪?生氣不生氣,一句不好聽的話,馬上就分別了;買東西,剛排到我這兒,沒有了,很遺憾,這就是貪嗔癡啊。買東西挑好的,正果老法師買東西壞的也要,他說我不要,就會留給別人,這就不是貪心了。但說一切處,貪嗔癡都沒有了,很難做到,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就不是這樣,是帶惑往生,這些惑不需要你破,你只要真生正信,發了正願,你還念佛,求生淨土,就可以往生,往生就是出生死,這個就是最勝方便。
地球上的修行人,雖然有的人開悟了,開悟的極少啊,千個萬個難得一個半個,現在恐怕一億裡頭也難得一個半個,中國十億人口,咱們中國能出十個開悟的人嗎?恐怕不容易,這不是很明顯了,過去有幾位,都圓寂了,有的人自稱是開悟了,實際沒有。
現在有很多人,他真燒香,真磕頭,真祈禱。但要說他信佛嘛,他只是迷信,或者邪信,十分可惜,有很多了,他雖然是信,不能稱為正信,為什麼呢?舉些例子:有些人說,我生前念一句佛,死了後到陰間就多一個元寶,這當然不是正信了,還有人就曉得,死是很痛苦,看到修行人死得好一些,於是他念佛,只求死的時候舒服一點兒,這是第二種,第三種,他就求佛保佑一切吉祥,求現生一切如願,只求世福。第四種就希望,我活著時候很安樂,很舒適,死後也求這樣,第五為了超度亡靈。自己有個親屬他已經死了,很思念他,有什麼辦法呢?於是念佛求對亡者有好處,如上種種千門別類的念佛都不是正信,這樣念不能往生,最後一種,他就認為自己根器不好,學別的自己都不夠,既然學別的都不夠,那麼只好念佛吧,那麼就念佛了。這個也很消極,對於這個佛號功德就信得不夠,這種最多也只能夠生到邊地,這都不是正信。
一般人都會談,我是佛教徒,焉能不信?這由於不知信有深、淺、邪、正之別,許多人皈依佛教仍信外道,這個信心就不正;又有人能信有西方 ,有極樂,有阿彌陀佛,只信到這裡,此信很淺。不是深信,《彌陀要解》指出六信:理、事、自、他、因、果、六者都信才是深信。信有極樂,是信事。信有彌陀是信他。在六信中,只占兩信,僅有三分之一,此信是淺,若要深信,就須明理。
一部華嚴經講的就是“信、解、行、證。”具足信解 ,最重要,首先,是個“信”字。所以在信字上,我們必須要深入,深入這個信,還有一個很要注意的事,就是要“破疑”。《金剛經》贊雲:“破疑生信,絕相超宗,頓亡人法解真空”。破疑,有疑惑要把它破掉,不要聽任它存在,要主動,要作努力,哪些地方有懷疑,要把它破除。破疑,疑與信是對立面,疑破了信就生長了。因為你信了,你就可以理解了,因為你理解了,你就真信了。就這麼循環,這麼增長。信一點,多理解一點,多理解一點,更信一點。更信一點,更深入理解一點。這就對了,信解具足的時候,就怎麼樣?就入佛智慧。就進入到佛的智慧,不要小看他。
人身難得,哪方面難得?天人比人聰明,有福有壽,天人比人好。為什麼不說天人身難得?因為在解決根本問題來說,天人身不如人身。天人享樂放逸,不像人能精進;人身難得而易失,一失人身萬劫難復。這就是說,解決問題的最好機會是人身,但這個機會如電光石火,稍縱即逝。三途一報五千劫,如何得了!因為第一個問題很明顯,活著就是為解決生死,也就是抓住“這一生”機會永超生死。《淨業導》黃念祖
摘自 淨土修行必讀第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