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還是“隨習氣”
超然法師
學佛人最常用的一個詞是什麼?
不是“阿彌陀佛”,就是“隨緣”了。
"隨緣吧!”——當我們無可奈何的時候,會這樣安慰自己;
“隨緣啊!”——當我們想滿足自己欲望的時候,會這樣包裝自己;
“隨緣啦!”——當我們懶散而不想精進的時候,會這樣開脫自己。
其實,這些都是在隨順習氣,而不是在隨順因緣。
什麼叫做“隨緣”?
——就是“隨順因緣”的簡稱。
它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隨因”,二是“隨緣”。
所謂的“隨因”,就是要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與方向,牢牢地跟隨著它,就如同向日葵跟隨陽光一樣。
對於學佛人來說,這個目標就是我們的菩薩願。
——它就是我們一生,乃至於生生世世當中要跟隨的目標與方向。
菩薩願不是空洞的,它應當落實到自己的這一生當中。就在這一生,每個人都應當有自己修學的目標。或者是開悟自性,或者是證悟法身,或者是往生淨土,等等。
“隨因”是根本,“隨緣”是方便。
有了長久的菩薩願,也有了今生修學的目標,人就有了主心骨,有了一股天地間的浩然之氣。
也有了佛菩薩與三寶的加持和擁護。
——雖然看不見,但是,在修行的過程當中,不思議的力量就會逐漸顯現。
有了“隨因”的目標,就可以實踐“隨緣”的方便了。
所謂的“隨緣”,就是對於外在的一切,凡事不強求,心中不掛念。有什麼樣的外在緣分,就隨順著它而生活,隨順著它而學習,隨順著它而修行。
——隨順著它而一步步走向“隨因”的人生目標。
可是,如果外在因緣無法提供簡單而基本的生活,或者無法提供學習和修行的空間與自由。
——那麼,就不應當再隨順它了。
“良禽擇木而棲”——這時應當選擇“隨緣離開”。
哪怕對方是是親人和朋友,哪怕那裡有看得到的富貴榮華與錦繡前程。既然已經沒有了學習和修行的自由空間,就應當果斷地選擇離開。
——這才是真正的“隨緣”。
因為“隨因”,所以“隨緣”。
也許有人會問,你這不是執著嗎?為什麼一定要隨這個因呢?難道不能“隨緣”放棄它嗎?
——是的,它是一種執著。然而,它是覺悟路上必不可少的一種執著。悉達多太子,要是沒有這種執著的話,怎麼可能會圓滿佛果呢!請聽太子是如何說的吧:
“不成正覺,不起此座!”
——多麼強烈的執著啊!然而,正是它,正是這種堅定不移的“隨因”,引領著太子走向了最終的覺悟。
十幾年以來,從出家以前,一直到現在,因為我給自己樹立了人生目標,我不曾懷疑過它。無論自己的習氣煩惱是如何的粗重,我都堅持著“隨因”,然後“隨緣”。每一次“隨緣離開”,都會有很多親人和友人不理解,他們一次次地因為我放棄看似優厚的條件而惋惜,一次次地看著我從城市墮落到鄉村而搖頭。
——只有我自己明白,我是一株跟隨著陽光的向日葵,我的福慧資糧於無形之間,正在茁壯成長。
承蒙三寶的加持,內心的執著與煩惱正在消融,如同北方初夏的寒冰,我看到了它們的末日。
如是“隨因”,如是“隨緣”,是名“隨順因緣”。
反之,如果為了滿足自己的名利欲望,為了一點點微不足道的生活享受,就放棄“隨因”的人生目標。雖然他自己美其名曰“隨緣”,可實際上,他是在“隨順習氣”。
——不要說什麼菩薩願了,就是他當初的修學目標,也絕無實現的可能。
在漫漫的生死長河當中,他將流轉不息。
——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如經中所說,他將“為智者之所憐憫”。
但願大家都能夠樹立菩薩願,都能夠樹立今生的修學目標,都能夠“隨因”地堅持這個目標,“隨緣”地去實現它,不要“隨順習氣”而放棄。正是:
“一句隨緣太隨便,其中滋味少人知。”
但願大家都能夠如是“隨緣”,而不要“隨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