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妙智比丘尼:一個老掉牙的問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一名網友問我:人為什麼活著。我不知道這個問題的重心到底是“人活著的目的是什麼”,還是“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不管怎樣,目的和意義應該是和諧統一的,在我看來。

雖然問題老掉牙了,但即使是老掉牙的人也不一定就把這老掉牙的問題想明白了。它應該被越早弄明白越好。套用慧老的話來說“如果你不了解人為什麼活著,那你活著就是對你的懲罰。”

 

在網上,我認識很多中年人,他們一般在四十歲左右,有些甚至更大。聊天的時候,他們跟我訴說的是生活的迷茫、空虛狀態,這當然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四十而不惑”,我以為這樣。後來我承認是我自己的錯誤,我把每個人都當孔聖人了。

 

在這個物欲橫流、聲色犬馬的時代,人們瘋狂而盲目地追求財富、名聲、權勢,耽著五欲六塵的享樂,朝著一個未知的方向狂奔,從不肯停下腳步問問自己到底在追尋什麼?現在所追尋的東西是否真能讓我們獲得快樂?我們到底是在做自己,還是努力在做別人規劃設計好的自己?我們的價值觀是什麼?我們的人生目標是否有意義?很多人認為這些問題只是一些形而上的思想,和飛速旋轉的現實生活脫節。換句話說,因為現實生活在飛速旋轉,人們來不及或者根本不願意花時間面對這些問題。

 

在一個有關於“痛苦的哲學家”與“快樂的豬”的問卷調查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人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這證明現代人很大程度上並不要求精神層面的思考與覺悟,而只需要物質層面簡單的安逸與享樂。但是,放棄思考與覺悟的結局又是怎樣呢?人們拼命追趕、一路狂奔的結局是極度的精神空虛,心靈沒有歸宿,無休止的焦灼、疲憊、恐懼、浮躁,“快樂的豬”成為一個極度偏執的美好幻想,這違背了追求快樂的初衷,很多人把一生的時間全部傾注在根本不可能讓他快樂的東西之上,譬如名利。

 

叔本華的鐘擺定律揭示了人生的苦性:得不到的時候痛苦,因為得不到;得到了又覺無聊,因為已經得到了。如果你不覺得無聊,那你肯定陷入了執著的困境。你拼命工作好多年才買到的奧迪,一定會迫使你不可遏制地日夜擔心它被損壞。

 

我們了解到,以任何形態存在的生命都有趨樂避苦的共同特性,但眾生追求快樂的方式往往是錯誤的。因為我們追求的對境全是破滅法,把人生寄托在這些虛假不可靠的法上,絕不可能獲得安寧愉悅。一棟別墅、一輛小轎車、一個企業、一群粉絲,哪一樣是真實可靠的呢?物質生活的進步,不斷刺激人類欲望,卻永遠不可能滿足人們的欲望。

 

那麼有人會問:如果這些東西都不值得追求,那我們什麼都不用干了嗎?還有別的東西能讓我們快樂嗎?

 

古希臘哲學家認為人類的最高智慧就是認識自己。我很贊同這個觀點,它接近於佛教禅宗“明心見性”的意思。佛陀四十九年說法,從四聖谛、十二因緣到八正道、四法印,沒有一句不是為了啟迪眾生認識自性,回歸自性。至於“如何獲得快樂”,偉大的世尊早在兩千多年前就給了我們指明了方向。

 

佛陀從來不拐彎抹角,他傳達給眾生的最重要的一個真理是苦谛:人生是一場苦聚。產生苦的原因,就是貪欲。產生貪欲的原因,就是無明無知。要滅除苦,就應該覺悟:萬物並無實體,因緣聚散而已,一切都在變化,生死因果相續,連“我”也是一種幻覺,因此不可在虛妄中執著。由此確立“無我”、“無常”的觀念,抱持“慈、悲、喜、捨”之心,積極培植福慧,以便證悟涅槃,離苦得樂。

 

歸納成一句話:人活著是為了追求覺悟,是為了看破放下,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開發出生命蘊藏的潛能,如此我們才能獲得真實永恆的快樂。

 

我實在難以想像,如果沒有佛教的信仰,人們的精神家園將寄托在何處。

 

上一篇:果欽哲仁波切:念六字大明咒(〈四加行和上師瑜伽〉)
下一篇:妙智比丘尼:偶遇小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