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聽五祖寺方丈見忍禅師講過這樣一個老故事:公元前四世紀,有一個原本十分繁榮的國家,自新國王繼承王位掌管大權後,勵精圖治不眠不休,可國家卻日漸衰弱蕭條。新國王十分震驚,大惑不解,前往名山寺廟,尋求大師指點。國王來到一座古剎,看到大師靜靜地端坐在於石頭之上,眺望著鄰近的山谷。國王說明來意後,摒住呼吸虔誠地等著大師的教誨。大師卻不發一言,微笑著示意隨他下山。
山下有一條又寬又大的河。來到河邊,大師面對河水冥思片刻,便在岸邊架起一堆柴禾。天色暗了,柴堆被點燃,火苗愈來愈大。大師讓國王跟他一起坐在火堆旁,默默地看著熊熊烈火劃破夜空,直到黎明。天色漸亮,火焰慢慢地熄滅了。大師這才開口說話:“現在你明白你無法像前任國王一樣,維持國家繁榮昌盛的原因了嗎?”國王依然困惑:“請原諒我的無知,望大師開示。”
大師沒有直接回答,反而問道:“昨天一個晚上,熊熊的火焰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國王答說:“晚上呈現的火焰,那麼強大威武,劃破夜空的黑暗,似乎有著挑戰萬物、橫掃一切障礙的力量。”
“那熊熊烈火過後,留下了什麼?”
“目前只有一堆灰燼與一些余溫而已。”
“那我們身旁的這條大河,經過了一個晚上,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河水靜靜地流著,很安靜,幾乎沒有感到它的存在。”
“這條河流過之處,你看到什麼景象?”
“綠油油的大地,盛開的花朵,欣欣向榮的大樹。”
大師走到河邊,望著緩緩流過的河水,不再說話,留下國王若有所悟地靜靜深思——火可以向夜空挑戰,但在燒盡所有的物品後只留下灰燼;水永無聲息地流著,滋養綠油油的大地、盛開的花朵,還有欣欣向榮的大樹。國王明白了:沉靜是一種力量,一種勝過任何轟轟烈烈的力量!
“沉”是深沉,“靜”是寧靜;養德煉才,“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深沉無以深刻持久。有成語“虛懷若谷”,山谷幽深而寬廣,若谷的胸懷能容納萬物卻永不盈滿,這是謙虛而深沉的美。
古人說:心靜如止水。水是至柔的,“止水”是沉靜的。至柔的人生,才時時和別人維持良善關系,處處想到能利益社會和眾人。這是一種溫柔而寧靜的品質,是佛書上講的“大慈大悲”,是一種仁慈的力量。“止水”,摒棄了表面上的熱熱鬧鬧,紛紛擾擾,隨波逐流以及種種喧囂和浮躁。“止水”之美,是一種寧靜美。
大千世界,宇宙人間,高山流水,大漠雲天,湖光如鏡,秋波生煙,花開花落,月圓月缺……都蘊藏著無盡的美。感受這無盡之美須用心靜觀,而沉靜方能靜觀,“萬物靜觀皆自得”,如此,才有美麗的人生。
沉靜是一種修養,是一種美麗。擁擠的世間,喧囂的人群,沉靜是一種至上的境界。傾聽自己的心跳,感受思想的脈動,回歸真實的自己;凝視亘古不語的大山,解讀廣袤無垠的大海,體味生命的渺小與普通及深刻與偉大,這就是沉靜。
焦灼急躁不是沉靜,憤憤不平不是沉靜,耳紅面赤的爭執、歇斯底裡的大喊大叫、三五成群的叽叽喳喳、咋咋唬唬的裝腔作勢、無趣無聊的自吹自擂、舉止粗野的打打鬧鬧、扯著嗓子的宣洩怪叫、敗則一蹶不振勝則高呼狂笑……這些與沉靜永遠無緣。
沉靜是一種妙悟之境。黃昏之際,信步走入郊外的山中,於凝眸的一瞬,會驚覺紅風衣在竹林中一閃而沒,一路奔騰喧嘩的瀑布竟了無聲息,懸而不瀉,這份沉靜而神秘的感覺會不由自主地隨鳥聲而深入心中;卓立山頂,看一天暮色悄然奏成一支箫管,看突至的穎悟化作山下的燈火漸次點燃……這時,所有的困惑、煩惱如泥沙混濁的溪流,在沉靜的愉悅裡,在大自然的啟迪與撫慰中,淡而化去。
沉靜是一種准備,是一種積蓄,是再度寬闊浩瀚的序曲,是即將澎湃奔湧的前奏。沉靜是沉澱,她過濾了混濁,把澄明還原進了那種叫深刻的東西。
沉靜把生存和思索的空間拓展得無比高遠,把思想的目光延伸到了地平線以及地平線以外的地方,在那裡發現著、探尋著。
沉靜把沉靜者的胸懷橫向地拉伸向他所能承受的限度——如此的限度是一種素質又是一種享受,面對和向往著開闊,沉靜構成了一種自覺的加速度狀態。
沉靜是內質,是文明,是發源地又是終點。在這兩點之間,過程是漫長而遙遠的,正是這樣遙遠的行程構成了努力的艱難中的痛楚、寂寞和美麗。走在通向沉靜的羊腸小道上,無暇欣賞風景,如果說什麼是風景的話,汗水、腳印乃至於迷茫就是風景,當它變得愈來愈清晰愈來愈美麗的過程就是境界升高的過程。不必擔心無人欣賞,他們的欣賞和自己的欣賞比起來在某種程度上是微不足道的。
沉靜是一種內涵,是高密度的質量的濃縮。她不追求外射,但無時無刻不在輻射著樸素的光輝,在援救了自己的同時又在浸潤著比自己更需要援救的他人。比起熱衷於教化的布道者們,沉靜的擁有者是智慧的高邁而有抱負的,因為,他們選擇和擁有了屬於、回歸和超越。
沉靜是一種文化積澱。她的外化是甘於寂寞,不動聲色;她的內核是沉著自信,默默進取,容納一切又超越一切。當唐宋詩詞的盛世繁華成為了遙遠的絕響,“五四”飛揚的個性已成明日黃花;當那麼多的文字垃圾伴隨那麼多自我感覺良好的互相吹捧在沾沾自喜,在沐猴而冠,有人嗟歎:那些追風逐雲、浮光掠影,僅僅滿足於踏花歸來馬蹄香的匆匆行者,如果沒有一顆甘於寂寞、淡泊名利的沉靜的心,何以克制浮躁,博采眾長,將繼承、移植、創新有機地融為一體,將智慧與詩思的芽苗長成俯瞰世界的參天大樹?
沉靜是一種人生的姿態。沉靜不是出世,而是“采菊東籬下”的那份悠然。沉靜不是冷漠,而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那份灑脫。
沉靜與年齡無關,卻與閱歷結緣。閱世越多,體會越深。倘記憶之閘拉起,沉靜會助你把持住一顆平常心。那些失之交臂的遺憾,那些有意無意的錯失;那些目睹了他人春風得意後的艷羨、自卑、甚至嫉妒,都會在沉靜的提示下一笑相忘。因為,一切都是句號,一切又是起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憂樂循環風水輪轉,其妙谛不在結局,而在過程。只要自己曾全力付出,就安之若素,問心無愧。沉靜在此時,於內是自持、自省、自重、自強;於外是安祥的氣度、沉著的步履,是嚴師益友,以及一雙脈脈無語的眼睛……
走向沉靜是一種選擇,又是一場磨難。這是一場靈魂的搏斗,其對手是無形的、強大的,在很大程度上它就是你自己。和它斗爭需要深刻地認識對方,這種認識比認識他人更困難。你得拷問自己,得向自己心靈深處發起進攻,向自己的道德文化和把握水准發出置疑,並毫不容情地加以鞭笞,甚至要鞭笞得體無完膚、狼狽不堪。
“靜坐無所為,春來草自青。”惟有讓流水平靜下來,太陽和月亮才能在它的表面上顯現倒影。當人沉靜下來,才能看清所有干擾清晰思考,蒙蔽真實感情,影響智慧判斷,以及阻礙自己找到答案的問題所在,才能在自己的內心深處保留一處夢想可以停駐的寧靜地方。
在沒有人知道自己的付出時,不去表白。在沒有人懂得自己的價值的時候,不去炫耀。在沒有人理解自己的志趣時,活著自己——活著自己的執著,活著自己的單純,活著別人讀不懂的癡醉,活著自己美麗的夢想,這不是淡泊而是沉靜。沉靜是不需要結果來慰藉自己的,沉靜本身就是生命的麥子,是生活賦予的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