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傅味琴居士:修行要明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修行要明理 (1)

傅味琴講於法雨山佛學院 2007.6.27
 
要掃除黑種子,成就白淨種子,
只有從量變到質變,開悟也是自然顯現

提要:

  ■ 因緣復雜,環境變化大,所以我們經常會飄動
  ■ 不淨種子難拔掉,再丟下世俗的種子更不得了
  ■ 要掃黑種子,成就白淨種子,只有從量變到質變,開悟也是自然顯現
  ■ 睡和醒都是自然現象,要明白覺悟也是從累積中成就的
  ■ 不明理而起疑,或退心或苦悶

因緣復雜,環境變化大,所以我們經常會飄動

我們能進佛門修行,這很不簡單,世間上這麼多的眾生,進佛門的畢竟是少數。從三世因果看問題,根子還在於前輩子種下的因,可能不是一世二世的因,所以才會有這樣明顯的區別。我們這一輩子雖然獲得人生,可是離釋迦佛涅槃已經有二千多年了,生活環境變化很大。過去世的種子很復雜,這一輩子的因緣也復雜,周圍的環境隨時隨刻都在發生作用,所以我們經常會飄動。

不淨種子難拔掉,再丟下世俗的種子更不得了

比如咱們點的香,它的煙有時候筆直地上升,有時候往那邊拐,也有時候往這邊飄,有時候形成一個個圈。因為它被周圍的風吹動了,那怕是微弱微弱的風,我們人感受不到,煙也會動。我們的人生也就是這樣,回想我們進佛門前,在世俗生活裡,待了很多年,過去心裡的不淨種子都很難拔掉,如果現在再把世俗的種子丟下去,更不得了,那要到什麼時候才干淨?修行的目標就是要把心修成白淨的心,你煩惱種子不掃干淨,就算它現在沒發生作用,也是一個黑影子。

要掃黑種子,成就白淨種子,
只有從量變到質變,開悟也是自然顯現

怎麼掃干淨,只有一個辦法,從量變到質變。修行就是努力在我們心裡種下白淨的種子,白淨種子越下越多,黑的種子相比之下越來越少,白淨種子比例就越大,大到一定程度就能對過去的煩惱種子,所謂黑種子,起到壓伏、融化的作用。而且整體的性質也會隨之而改變,因為白的摻到黑裡去,黑就變成灰了,再摻進去,灰色就越變越淡了,所以要從量變進入質變。到了質變,你的種種境界就是你成就的境界,就是你開悟的境界。離開這條路你要抓成就抓開悟,是抓不到的。它是量變到質變,自然顯現的,不能想成像變戲法那樣神奇。

睡和醒都是自然現象,
要明白覺悟也是從累積成就的

打個比方,你睡著了,這是自然睡著。你即使通過人為的努力,或者你非常疲勞了,昏沉了,打瞌睡了,但是你出現昏沉、打瞌睡、睡著了,這還是自然現象,人是沒有辦法改變的。再說你醒過來了,醒過來,人也沒有辦法去抓住一個醒過來,我要什麼時候醒過來就什麼時候醒過來。醒過來也是自然醒來,人不可能故意讓自己睡著又故意讓自己醒過來,你今天睡覺,到時候自然會醒過來的,你每天這時候醒過來,天天重復,自然就形成了你的作息習慣,科學上就起個名詞,叫做生物鐘。修行和度眾生也是如此,每個眾生都會起煩惱,只要你每次能及時覺悟,無數次的重復,成就自然就來了,等你修行成就了,你一切都自在,修行就是要有這個過程。在這個過程裡,累積起來的覺悟就會從量變到質變,如果你不明白這個道理,你就會苦悶。

不明理而起疑,或退心或苦悶

質變必然要通過量變,沒有量變,你想抓質變,當然是抓不到了。有人抓不到,就打起了妄想,最容易起的妄想就是疑,原因還在於他不明白修行的道理。疑是五種根本煩惱之一,起疑以後,就要搖擺,最後會發生二種現象,一種,他想:如果我修行得不到成就,這一輩子不是白忙了。還不如在世俗名利上去闖一闖,雖說世間上苦,但世間上也有快樂,這就是退心。這種人善根往往很淺。一方面他過去世在佛法上修得少,另一方面今世世俗環境對他的影響又太深,所以他的覺在和迷的力量對比上,就處於下風。就好像一顆小樹根扎不深,小風吹來搖幾搖,大風吹來連根拔。
 
修行要明理 (2)

傅味琴講於法雨山佛學院 2007.6.27
 
人好急於求成,
就容易忽視在斷煩惱上求覺悟

提要:

  ■ 描繪境界追求神奇,也會使修行人產生苦悶
  ■ 人好急於求成,就容易忽視在斷煩惱上求覺悟
  ■ 有的因苦悶自我封閉,逐漸因執而怒,形成煩惱魔
  ■ 苦悶埋藏在下意識,憋不住了就會往外跑
  ■ 回到世俗的人,投向了色聲香味觸的懷抱就回不來了

描繪境界追求神奇,也會使修行人產生苦悶

還有一種情況,比前面一種好一點,他感到苦悶。剛剛進佛門時總是充滿希望,希望自己能夠快快得到成就,尤其是過去看了很多神奇的故事,世俗上這種作品都經過藝術加工,從我們修行的角度來說,這些書的影響很不好。神話小說已經使很多人迷掉了,但是大家總還有一個印象:這是神話小說。而在佛門裡把修行寫得神乎其神的書可多啦!往往都是在寫修行人的境界,很少寫到,這個修行人得到這樣的成就,在現實生活裡他是怎麼把煩惱轉為覺悟的,他是怎麼從凡夫進入聖人之流的。看到的都是這個人有什麼境界,小的時候這個人能夠見光,後來能夠見到佛菩薩顯現,朝山的時候有什麼奇跡。再後來在修定中突然四面雷鳴,最後空中飛了一圈。這些種子放進去,就形成了今天修行人的苦悶。

人好急於求成,就容易忽視在斷煩惱上求覺悟

為什麼人們對此並不反對呢?因為它能鼓勵人心,看的人著迷了,就會有所追求,就會拼命的修,人們以為這樣能使人產生信心。可是這個信心並不集中在斷煩惱、使你產生覺悟這條路上,而是建立在這種神奇的境界上,必然會促使你去追求這個境界。你有追求的心態,從好的方面來說,促使你往前跑。人好急於求成,你肯定會希望越快越好。就好像小時候學的愚公移山。挖山的人總想早一點把山挖掉,最好是明天就感動上天,一下子把山搬掉了。

有的因苦悶自我封閉,
逐漸因執而怒,形成煩惱魔

初進佛門的人苦悶了,有時候還會跟我說說,我還可以開導他,如果他不說呢?剛才講的第一種人修行沒勁了,他就想再到世俗裡去闖一闖,在世俗上抓點享受。後一種人苦悶了,如果他由於個性關系,也不大歡喜說話,表面上看挺老實的,也不跟人家鬧矛盾,就會由苦悶進入自我封閉。這是一條很危險的路。自我封閉,用佛門的話來說,就是容易著魔了!你別看他坐著不動,他心裡亂七八糟什麼都有。這樣子養成習慣了,就會脫離群眾,加上亂想一通,又是苦悶,結果就會表現出古怪脾氣。因為他自我封閉,不想跟外面溝通,自然會形成只考慮自己不考慮別人;因為他很苦悶,苦悶到最後會出現逆反心理;因為他得不到什麼,逐漸形成固執,容易冒火。到這種程度,科學上說,這個人心理已經不正常了。如果鬧得厲害,在修行上說就是著魔,魔就是煩惱。

苦悶埋藏在下意識,憋不住了就會往外跑

第二種苦悶,跟第一種情況又不同,第一種他苦悶,他就到外面去闖了,第二種人他苦悶到最後,他有種力量想要自己擺脫這個苦悶,會突然來一個反常的行動。有的同學怄氣了,也不跟人家吵架,只是生悶氣。悶氣就是自我封閉的表現,憋不住了,他會什麼也不管,就跑掉了。因為他把苦悶埋藏在下意識裡藏到一定的程度就壓不住了。

回到世俗的人,
投向了色聲香味觸的懷抱就回不來了

有的人跑出去還會回來,有的人回不來了,看他出去了走哪條路。到山林裡去走一圈,他還會回來,假如是到世俗的大城市裡轉一圈,繁華城市裡充滿了色、聲、香、味、觸,可能他回不來了。回來的人還是有善根的,或者他還不想走。
 
修行要明理 (3)

傅味琴講於法雨山佛學院 2007.6.27
 
要自然顯現還得從聞思修來

提要:

  ■ 有的對世俗沒勁,佛門也沒勁,掉在泥坑裡拔不出來
  ■ 要掃除修行上時久生疲厭的苦悶種子,首先要明理
  ■ 要明理,必須廣說法義,掃除執著與神奇的追求
  ■ 四谛法就是捷徑想鑽空子佛也不用說法四十九年了
  ■ 修行只要佛法的路上一步步走就沒有危險了
  ■ 要得自然顯現還得從聞思修來
  ■ 離開了佛法就追求自己的變,會變得奇形怪狀
  ■ 修行不走世俗路,不求境界不苦悶,要走明理斷煩惱的路

有的對世俗沒勁,
佛門也沒勁,掉在泥坑裡拔不出來

第一種人只會片面的想,第二種好一點,他能兩面想,一面想我修行沒什麼進步,也沒得到什麼境界,一面想既然走上這條路了,不走下去難道再回到世俗生活上去啊!世俗生活中我也走過的,實在沒勁,結果變成世俗生活沒勁,佛門裡也沒勁,掉在這個泥坑裡拔不出來了。

要掃除修行上時久生疲厭的苦悶種子,首先要明理

講到這裡,就特別給你們指出來,某些人身上發生的苦悶、煩惱、徬徨,都起源於他不明白修行的道理,他本人仍然在糊裡糊塗。那麼糊裡糊塗嘛就糊裡糊塗吧!你就在這兒當個小和尚,天天撞鐘就撞鐘吧,總是給你吃飽穿暖,這倒好辦了。他聽聽法,慢慢懂得多了,於是急於求成。說他不懂嘛,他確實懂一點,說他懂嘛,實在不懂。結果吊在半空裡,形成了苦悶,這樣修行就失去了快樂。這就是通常說的時久生疲厭。要掃除你們過去由於不明理而種下的懷疑的這種種子,首先要樹立正確的觀念,掃除你過去所受的種種錯誤的影響。

要明理,必須廣說法義,
掃除執著與神奇的追求

你一心想成就,這個發心是好的,可是你要修行呀!修行首先要明理。你明白了道理,你只要天天這麼做就可以了,你拼命去執著一個成就干什麼呢?成佛也是自然顯現呀!所以釋迦佛說實無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可證,就是要糾正這個偏向。佛教的智慧就深在這兒。深了不好理解,所以首先要廣,廣就是要分析得詳詳細細,廣說大說,你聽多了慢慢才能轉過來。尤其是現在末法時期,影響修行的種子,包括對神奇的追求實在太多了。好比地面的骯髒太多了,那你只能廣掃大掃,來個大掃除。

四谛法就是捷徑
想鑽空子佛也不用說法四十九年了

末法時期,還有一種錯誤,有人因為急於求成,一時拿不到好處,他就想投機取巧,想找一個捷徑,或者找個空子鑽一鑽,最好今天發心明天就成就,於是他到處參拜名師。真的有捷徑,佛也用不著說四十九年法了。當初釋迦佛鹿野苑度五比丘,說的四谛法,這就是釋迦佛給他們的捷徑。五比丘聽了四谛法當下就證阿羅漢果了,這麼快。

像我初中兩年級都沒及格,後來想靠自學考大學。也不想想在這麼短的時間裡能把考大學的基礎全都搞清楚嗎?結果拿到一個准考證就高興啊,我要考大學啦!那麼叫我畫一條運河從哪裡開始到哪裡完,我實在畫不出來,就用筆隨便畫了一條直線,這能考上嗎?

修行只要佛法的路上一步步走就沒有危險了

所以修行要有顆平常心,別想得神乎其神;修行要在生活裡修,這句話也是不錯的;修行不要有所追求,也不要有所想像,你只要在佛法的路上一步一步走,你就沒有危險了,將來自然會有成就顯現。就好比你晚上睡著了,隨便你做什麼夢,老虎來了、獅子來了、高山上掉下來,你沒事的,到時候你自然會醒過來了。修行要明白這個理呀!

要得自然顯現還得從聞思修來

我再舉一個例子,我一講法,精神就特別好,這也是自然顯現。要知道我講法前可沒有吃過人參啊!本來我講法前總感覺到今天講的時間可能不長,結果每一次都超時,一講法那些法上的話自然會冒出來的,可見,這也是自然顯現。這怎麼來的呢?就是從聞思修來的聞,這麼長年代以來,天天聽法;思呢?整理筆記,想想哪些地方我還不懂;修呢?天天去實踐就是修。自然顯現就是這麼來的呀!別脫離實際去想一套。

離開了佛法就追求自己的變,會變得奇形怪狀

昨天我剛到時,有人說我臉跟從前不一樣了,變圓了,變年輕了,使人看了覺得很舒服。我想不至於變得這麼快吧,才兩個星期。所以當你發生變化的時候,別人看得出,你自己還不知道。如果你真的去追求自己這麼變那麼變,結果成了奇形怪狀。

修行不走世俗路,
不求境界不苦悶,要走明理斷煩惱的路

所以修行的路子千萬不要走錯,不能走世俗的路子,也不能走追求境界的路子,也不能走苦悶懷疑的路子。要走斷煩惱的路就一定要走明理這條道路。
 

 

上一篇:普獻法師:寶積經講記 直心的正行
下一篇:普獻法師:寶積經講記 菩薩敗壞之相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