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普獻法師:寶積經講記 菩薩摩诃薩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法師講《寶積經》第1-2集 主 題:寶積經第1-2集

主講人:普獻法師

地 點:曉光空佛院

這個地方講到「菩薩摩诃薩」,「摩诃」是大的意思。大菩薩,就是不是單單發一個菩提心,菩薩是經過多生多劫累積了許許多多的功德,經常在聽經聞法,修菩薩道,所以這些大菩薩就稱為不退的菩薩。我們講的「不退菩薩」,就叫做阿惟越致,在《彌陀經》裡面就翻成阿毗跋致,簡單講「不退」。

這些大菩薩,第一個是信不退。十信裡面有第六信的時候,信心不再退了。

我們信佛學佛的人,有的時候很容易動,在六信以前就像鴻毛,像這個毛隨風飄,但是到七信以後不再退了,這個叫做信不退。

還有一種是位不退,他的位置果位不再退了,這個要到十住菩薩裡面第六住,就不會退到小乘的果位。我們現在發菩提心,修啊修啊修,修一陣子以後,做好心做好事反而被人毀謗,退心了。「哎呀!我自了生死就算了」,這叫做退位了,從大乘的位置退到小乘的位置。但是如果證到第六住菩薩的時候,他不會再退了,菩提心不會退掉。

第三個是證不退。十地菩薩證悟到初地的時候,對甚深的法性一得永得,不會退失,這是證不退。

第四種是行不退。就是行為的行,我們念成行。行不退是八地菩薩證到清淨心的時候,他念念不斷的向上,不會有一念染污的心停滯不進,不會這個樣子的。

所以我們講「不退」的話,一個是信心不退,一個是位不退,然後證不退,第四個就是行不退。

八地菩薩證到「行不退」了,他每一個念頭都是清淨的念頭,每一個念頭他的智慧不斷的再增長。舉個簡單例子來講,譬如說我們現在白天頭腦清醒,可是一睡覺的時候呢,這個心就不清醒了,胡思亂想作夢一場,甚至還有惡念。

那麼證到這種行不退的時候,每一念都是覺悟的念頭,每一個行為都是清淨的行為,就像水順流而下,入這個大海,跟大海連結在一起以後的那種力量是多麼的大。菩薩摩诃薩,他們都是不退的菩薩。

這個是講到釋迦牟尼佛講這部經的時間、地點以及人數有哪些,那麼這個人數裡面有修解脫道的八千位比丘,行菩薩道的有一萬六千,還有在家的、國王大臣,可見這部經在講經說法是多麼的殊勝。

接著說這些大菩薩們都是「悉皆一生當成無上正真大道」,剛才我們講到這些菩薩都是信不退、位不退、證不退、行不退的大菩薩,所以悉皆一生當成無上正真大道。「無上正真大道」有時候翻成菩提大道。那麼「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說這些大菩薩很快的就會成佛的,可見他們的福德智慧是非常的高超圓滿。

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經典裡面經常提到的就是彌勒菩薩,也就是當來要成佛的彌勒菩薩。不單單是只有彌勒菩薩,包括所有發菩提心、信佛學佛的菩薩,包括我們開始信佛學佛發菩提心的人,都是一樣,將來都是要成佛,只不過是說我們還必須經過千生萬世才能成佛。

釋迦牟尼佛在講《大寶積經》的時候,來聽經聞法的這些大菩薩,悉皆一生當成無上正真大道,就是他們下一生(來生)就可以成佛,可見這些大菩薩智慧非常非常的高,他還是來聽這部經。那麼我們各位無論是初發心,或者是久發心菩薩道的同學們,我們開始來研究這部經,我們是何等的福德。相信透過這部經,讓我們了解真正的行菩薩道,是應該如何發心、如何修學、如何去證悟佛陀所說的圓滿的證法。

我們一方面慶幸有這麼一個機緣來研究佛菩薩這麼圓滿的一部經典,希望這個學期我們能在這部經當中得到一個正確的觀念,正確的修行的方法,千萬不要去走那種偏方。怎麼偏方呢?想走捷徑,一步登天,透過一經一論、一個佛號、一個咒,然後不願意去深入經藏、智慧如海,這種修偏了的方法,對佛教來講是很大傷害。我們也不願意去走這個捷徑,我們應該怎麼樣的來發心、來修行、來證果,它有一定的次第。透過這部經我們就了解正常道的修行方法,並不是遠離人間去找一個什麼很美滿的世界,在那邊就可以成佛,不是這樣子的。就當下這個現實人生當中,怎麼去超越它、認識它、了解它,而不被它所轉,這是這部經提供我們一個重要的修行方法。

 

上一篇:傅味琴居士:<明月觀>帶修前的開示
下一篇:傅味琴居士:得暖位,先要修好歡喜心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