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鄭石巖教授:禅——心的效能訓練 結語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結語
  禅是一種心的效能訓練。
  禅不但是一種生活的適應方式,同時也是人類思想與精神生活的另一個領域。 禅的生活態度是向內的,它的關鍵在於追求性靈的自由,使自己免於物欲的羁絆,不受現象界的欺瞞和迷惑;另一方面要把自己的身、心功能發揮到極至,以免受制於環境。於是一方面要修定,一方面要修慧;這裡所謂的慧,不是控制的、分辨的、邏輯的智能,而是一種非語言的創造力,是直覺的、無為的、神通的。《六祖壇經》上說:
  定慧等持,意中清淨;
  用本無生,雙修是正。
  禅者認為生活上的大用(適應力),乃源自“無生”(即不對外控制和操縱),而它的訓練過程就是禅定和智慧。 現代人使用左腦的智能太多,以致右腦的直覺與創造性荒廢不用,並造成自私、縱欲、焦慮、緊張、疏離的時代病,從而使超惑的精神生活落空。尤有甚者,許多心因性的疾病正向文明的社會襲擊。因此,禅對現代人具有極高的價值,它能使我們的右腦活絡起來,引發創造性的態度,茲歸納禅對現代人的意義如次:
  禅教導我們從無明和成見中解脫出來,從而獲得心靈的自由。
  它引導我們正視生活本身,避免疏離感,創造真正和諧的生活態度。
  禅引導我們體會生活就是道,道必須自己去悟、去發現。生活和道不能抄襲和模仿,不能與別人比較,必須依自己的根性因緣,接受自己,肯定自己。
  禅定給煩躁不安的現代人帶來福音,它是現代人纾解案牍勞神的清醒劑。
  禅定是現代人身心健康的重要訓練方法。
 在緊張的社會裡,生活的法則是“趨與避”,它的特質是“選擇”。因此,我們每天都被“選擇”弄得頭昏眼花,疲憊不堪。禅要我們跳開選擇的陷阱,活在超越的醒覺裡。什麼是超越的覺醒呢?有一次一位記者問法國前總統戴高樂說:“你的立場到底是偏左?還是偏右?” 他說:“我既不偏左也不偏右,而是高高在上。” 這段對話很短,但活潑生動而有智能,戴高樂能把二次大戰後的法國,很快帶上復蘇的坦途,是因為不選擇左、不選擇右,他看到法國真正要的是什麼。 現代人很需要禅的洗滌,禅並不是告訴我們要變成什麼,而是幫助你看清生活的本質是什麼。 現代人最普遍的觀念,就是汲汲於追求。由於盲目的追求,以致生活與工作本末顛倒。把追求功利當目的,將生活和生命視為手段。結果,雖然賺來財富和物質享受,卻犧牲了悅樂自在的精神生活,陷入困頓和空虛之中。 佛陀在《百喻經》中,講一則生動的故事來警惕大家。他說,從前有一個人,到朋友家做客,主人留他吃飯。由於菜肴清淡無味,所以主人在菜裡加了少許鹽,吃起來覺得味道很好。他心裡想著,菜的味道變好,是從鹽那兒來的。少許鹽,味道就那麼好,多些鹽味道一定格外好吃。於是,他向主人索取一杯鹽,一口吃在嘴裡,鹹得發苦,實在受不了。 這個比喻很像在講現代人的貪婪。大家胃口大,欲心強,彼此競相豪奪,以為那是美味。結果弄得苦不堪言,禅機盡失。現代人的精神生活是苦澀的,煩惱塵勞很沉重,是該好好反省的時候了。 禅不是宗教、不是哲學、不是科學,更沒有形態或教條,它是冷靜而投入生活與工作的智慧和態度。受過禅訓練的人是淨定的,有創造力的。一個能淨定而富於創造性的人,便是具有禅機、禅趣和開悟的人。
 

上一篇:果煜法師:漣珠甘露 淨土思想校正
下一篇:果煜法師:漣珠甘露 念佛與十方淨土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