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鄭石巖教授:禅——心的效能訓練 作者簡介 序 前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禅--心的效能訓練》

作者簡介
  鄭石巖教授,中國台灣政治大學教育學碩士,曾赴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深造研究,從事心理咨詢與教學研究多年來;對佛學與禅學素有修持,是融心理學、教育學與禅學於日常生活應用的倡言人。著作豐富,包括“生活禅徑”“生命教育”系列圖書三十多本,是積極入世,以書度的人的典范。
  這裡沒有奧妙玄機,卻看出生命的微笑。這裡沒有生財之道,卻讓心靈從此自由。
  我們或許無緣聽到鄭教授的課,但借著他的書,我們仍可以得到他的禅修心得,並據此實踐而達至個人的現世淨化與進化,從過去經驗解脫、開放自我的心靈,在生活體驗品嘗禅味的喜悅。
  ——著名漫畫家 蔡志忠
  有些問題之所以成為問題,是我們看待它們的眼光狹隘。鄭教授的書讓我站得更高,從而擁有更開闊的視野。讀後,我心欣然。
  ——北京人民廣播電視台“首都生活廣播”心理節目主持人 馬維


  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東方的哲學家們已經開始對“禅坐、冥想”作深入的研究與實踐,而其中鑽研得最透徹的要屬西方的佛陀了!
  佛陀除了悟出人生痛苦的原因,也提出現世解脫痛苦的實踐方法。而這個方法即是借著禅定、冥想和日常生活中的實踐修行,而達成對個人身心的自我控制。禅定是佛教的根本,佛法如果離開了禅定和生活的實踐,就會變成虛妄不實的玄學空談了!而禅定的修行有一定的次第方法,因此由一個好的禅師把我們引進門是必要的。
  十年前的一個夏日夜晚,我有幸能到鄭石巖先生的家中聆聽他說禅,從滿室的大藏經典、佛堂和他悅樂的家庭歡笑聲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什麼是禅喜的生活。
  鄭石巖教授的心理學家、教育家背景,使得他很善於掌握禅的核心與實踐的次第方法,因此,他的禅學很淺顯而易行。我們或許無緣聽到鄭教授的課,但借著他的書,我們仍可以得到他的禅修心得,並據此實踐而達至個人的現世淨化與進化,從過去經驗中解脫,開放自我的心靈,在生活體驗中品嘗禅味的喜悅。

前 言
  人因為容易陷入執著,所以經常生活在成見、偏見和刻板觀念之中。相對的,我們卻生活在不斷變動的現實,生活是不確定的、變動的。尤其是現代人,生活在變遷快速的社會裡,如果執著於過去的情緒、態度和觀念,就會發生適應上的困難。
  人注定要用智慧面對現實,用創意解決問題,用清醒的態度面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禅正是一種心的訓練課程,讓每一個人更清醒、更有效能地面對人生。
  禅的功用就在訓練自己的心。它讓人從貪婪、敵意、野心、享樂和放縱中解脫;使自己的智慧自然地運作,去過清醒、有效能的生活。同時,在禅的修持中,也能看出生命的豐富意義和希望。
  現代人生活在嚴重的情感污染之中,心中的藍圖是扭曲的,因為大家把生活當手段,把工作和占有當目的。結果,生活變得乏味,情緒開始低落,身心健康受到摧殘。最普遍的心理症狀是緊張、焦慮、憂郁和充滿敵意。
  禅是現代人尋求精神悅樂、充實生活和發揮潛能的處方。透過禅的訓練,可提升心的效能,既可生活得好,工作得以順利;更重要的是,它能幫助我們找到生命的終極意義。
  我年少學禅,及長,從事心理咨詢工作多年,很能了解現代人心靈生活的困擾,也相信禅是開啟現代人過悅樂生活的鑰匙。這幾年來,抑郁症已成為新的流行病,家庭功能低落,離婚率提高,虛擬人格特質的青少年增加。我們的社會性格似乎也有了問題。
  雖然我們的科技進步,物質文明仍然向前推進,但心靈的生活卻變得紊亂、不安和茫然。我認為禅應是現代人最好的方劑。禅的訓練課程中有幾個重點,是現代人不可不學的素養。它們是:
  學習不放縱自己的情欲:你想當生活的主人,就得使它臣服於你,為你服務,而不是你成為它的奴隸。
  調伏自己的心,讓它不再執著於敵意、不安、成見、偏見和情欲之中。這能使心力變得清醒、有效能。
  面對真實,看清生活、工作和生命的真相,不致迷失人生的方向。
  解開執著或情感污染的系縛,發現心靈深處的真我;從中找到真正皈依處,看出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禅的訓練,使人更清醒,領受到更多生活的安定、自在和悅樂。這是現代人克服情緒紛擾的良方。
  禅是心的效能訓練,是21世紀的現代人必須修煉的功課。
  本書精要地介紹禅的幾個重要課題,包括禅心、禅行、禅燈、禅機、禅喜、禅悟及禅坐。每一個部分都與現代生活相銜接,並以實用、易懂的語言,將它呈現給讀者,以方便讀者作自我訓練。

 

 

上一篇:果煜法師:漣珠甘露 專注與遍布
下一篇:果煜法師:漣珠甘露 從數息到內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