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王雷泉教授:走進精神公園——訪王雷泉副教授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走進精神公園

——訪王雷泉副教授

江子
 
王雷泉先生是近年來我國宗教研究界嶄露頭角的青年學者,復旦大學哲學系副主任,中國宗教學會理事,譯著有《神與西方思想》、《禅與精神分析》、《特異心理學縱橫談》及大批學術論文。今年二月,他受國家宗教事務局之托,率在復旦大學宗教干部專修科學習的部分省市宗教干部來湘,贛兩省考察佛教禅宗傳播網絡,記者就有關學術問題采訪了他。

記:禅學在當代中國已有重興的勢頭,可望與西方禅學研究熱遙相呼應了嗎?

王:中國是禅學的故鄉,但當代對它的研究基本上是空白。禅是本世紀初,通過日本鈴木大拙博士等人傳到美國、歐洲去的,以至於有些西方禅者認為是日本“產品”,大批歐美人士到日本學禅,台灣的法師只能去日本才能拿到學位。蘊藏禅文化豐富傳統、遺址的中國在世界禅學熱中竟被冷落,這不能不說是中國學術界的悲哀。美國已有幾十所禅學中心,法國、英國、比利時、德國也都建有禅學研究機構,禅學在西方確實聲勢較大。今年三月北京大學將召開的中日禅學研討會,也只好由日本學者唱主角。現在禅由“出口轉內銷”了,一批西方學者的禅學著作已被翻譯過來,每年都有不少日本信徒來中國尋根禮祖。歷史上,六祖慧能創立的南禅從廣東進入湖南、江西,湘、贛是南禅的興盛之地。但遺憾的是,今天這些遺址大都傾圮破壞。日本花園大學禅文化研究所四十多位師生來湖南祭祖,在醴陵雲巖寺廢墟挖出一塊禅宗宗祖墓碑。他們感歎:這在日本是國寶,在中國卻如一錢不值的一坯黃土。國內曾極左地將宗教作“精神鴉片”批判,這確實抑制了人們對禅文化進行客觀的認識與研究的可能性。

記:有學者稱,宗教是一種信仰地掌握世界的方式,它把握的是已知世界與未知世界,已控力量與未控力量之間永恆存在的“空白地帶”,宗教的消亡,至少在可見的將來是不可能的,禅在西方的“熱”,是否可引起一些啟發?

王:西方的禅熱,有幾個原因。西方的哲學傳統,是主客兩分的二元論:人與自然、人與上帝、精神與肉體,理性與非理性等等互相對立。一次大戰後,西方價值觀念發生危機,理性文化發生崩潰,尼采喊出了西方人共同的聲音:上帝死了!一種空前的懷疑意識彌漫西方思想界,禅作為東方思想一部分引起了他們的注意。禅宗認為,這個世界是相互關聯不可分割的,沒有任何部分可以真正脫離其余部分。這對精神與物質、意識與潛意識方面一向有重大分裂的西方文化,可以提供深刻而清新的有完整感的世界觀。加上禅與維特根斯坦哲學、存在主義、玄妙語言學、科學哲學及心理治療等純粹西方產物具有相似性、親和力。因此,巴瑞特稱:“禅對西方人確有一些殷切需要的福音。”

禅是佛教的精華,鈴木大拙說:“禅就是覺悟的修行。”覺悟並不意味著擺脫塵世,而相反是要積極介入生活。所謂:“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日常生活就是覺悟之路。完美的人,應是動物性、社會性、超越性的統一,禅的經驗歸根結底就是超越,但它將人的內在性與超越性緊緊結合,成佛不離世間,草木皆可成佛,佛就是覺悟了的人。

禅是研究與實踐人的超越性的,這不光是宗教問題,也是哲學問題。因此,禅自有其生命力。

記:中國氣功素有儒、道、釋、醫、武五大主要流派,氣功曾與宗教結下不解之緣。氣功與禅有什麼關系?

王:在我看來,氣功有三個層次:硬氣功是低級階段,道家氣功是中期階段,佛家氣功是高級階段。所謂“練體還精、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很清楚地說明了三個階段。道家功追求打通大小周天,煉丹,還不忘“執著”。氣功的核心在練神不在練氣,佛家功破“執著”而重神思,因此我認為它高於道家功。氣功不同於宗教,它主要是強健身體的手段,國內”氣功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目前推動氣功熱的流行功法。不是高級功法。氣功本身要發展,必須有高深的東西來引導。禅能起提高作用,它的“定學”可以說是氣功,但又不是一般所說的氣功,主要是完整的“練神”。西方人從他們的觀念出發,認為“禅既不是一種哲學,又不是一種秘教,既非泛神論,又非一神論”,但他們都建立很多的禅定中心,每天去打坐幾小時,他們並不教這是練“氣功”,從中卻得到很多益處。

記:中國禅學的再興,可成為聯接東西方思想的紐帶,它的作用除此之外……?

王:我國在思想文化方面正在放棄舊時“大統一”觀念,鼓勵形成一個多元化的文化思想和意識形態局面,不管是什麼思潮,只要能穩定社會,提高人的思想素質,就有其存在的意義。現實是:商品經濟過程中帶來的負面價值,造成道德觀念混亂。先哲曾說:資本的發展,是以道德淪喪為代價,必須有東西來克制它。我認為精神生活的平衡就是克制的辦法,人的精神生活需要治理,應建立一些“精神公園”。各種各樣的“公園”都應有,澄清人的思想境界,促人向上。禅強調“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自言“念佛一聲,漱口三日”,體現他反對任何權威,反偶像反教條,注重個體自由,高揚人的主體性。禅把修行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是有積極意義的。有些人可以接受禅的思想,禅便起到了保持“精神生態平衡”的作用。

 (原載1989年3月23日湖南《新聞圖片報》)
 

 

上一篇:果煜法師:禅悟密法 總結:中道與法身
下一篇:果煜法師:禅悟密法 歇後語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