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
諸位觀眾、諸位菩薩大家好:
現在我們開始演講「見性成佛」,這兩天開始演講見性法門到現在,反應非常熱烈,可見在這個時代,聽經聞法要見性成佛的大有人在,因為見性是轉凡入聖的關鍵所在。見性是每一個人成就聖人必然要經過的洗禮。我引用一位開悟證果聖僧,他按照佛陀的開示修行把它節要,說了四句他開悟證果的理論。他說:
「對境無心了凡塵,無心猶非真修行,
無住生心修六度,方為如來接棒人。」
好莊嚴的四句偈,意思是修道者要如何修呢?他告訴你「對境無心了凡塵」就沒有錯了。對境界不能生心,對境界不能住相,對境界一切塵埃,全部不使其沾粘在你心裡。「對境無心」這才有辦法了斷你凡夫的塵埃,塵埃沒有淨化,如何成佛作祖呢?他才說「對境無心了凡塵」,但是並非對一切人事物不清楚、不明白。不是,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狀況之下,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對境界清楚,但是不會將境界耿耿於懷罣礙在心裡,不會留戀境界,如船過水無痕。無心時法身慧命當下復活了。法身之所以復活是對境無心,否則,外面的塵埃占有你的心,染污你的心,你的法身如何復活呢?所以要「對境無心」,這是修行不可否認的事實。
你外出繞一繞,結果把那些塵勞、塵埃都帶回家裡來,於是一直發牢騷,對境界耿耿於懷,不能忘境,就積一堆病,病在你心裡沒有淨化、沒有解脫,這樣你當然會得到大頭病,什麼大頭病?執著的病。執著就生病就痛苦,不能自性解脫。所以禅師將他開悟的經過寫成偈頌,三言兩語就交代得很清楚了。「對境無心」才有可能「了凡塵」,之所以可以了凡塵就是對一切順境、逆境,好與壞的境界清楚,但不住於心,也惟有心內無境無塵無相無心,才有辦法真正達到解脫。
有一位即將開悟證果的出家師父,下山來買一些日用品,無意中走到一條花街柳巷,剛好有一個妓女對一位員外說了一句話,她說:「你今天來找我,你並無心。」這是世俗人的對話,不過這句話劃過虛空傳到禅師的耳邊,變成不是世間話了。她說:「你今天來找我,是無心的。」當然世間人可以解釋為:「你來這裡沒真心對待我,來這裡是無情無義的。」世間人會這樣解釋。但是這位妓女說出來以後,這句話劃過虛空傳到禅師耳邊,禅師不是如此悟的。他把它悟為「對境無心了凡塵」,我之所以生死輪回就是心中積了一切相,積了一堆心,貪、瞋、癡等無明煩惱,嫉妒心積一大牛車比玉山還高,這些心把我害得很淒慘,令我生生世世墮入輪回中不止不休,我今日要頓斷心中的一切塵境,要了凡塵。這位禅師聽到妓女說「你無心來找我」,當下就見性了。
所以開悟證果要有機緣,因緣成熟,在參到快開悟證果的邊緣,臨門一踢,當下見到真如本性,法身慧命當下復活。這個公案「對境無心了凡塵」是轉凡入聖開悟證果必然要經過的關鍵。但是無心並不代表究竟,你要做的工作還很多,「對境無心」只是消化你心中的一切相、一切塵埃而已。你的真如本性要起妙用,叫做「無心猶非真修行」無心是對於善惡不要思惟,貪瞋癡不要現前,不起惡毒心,不批評是非,說話要隨喜,不生瞋恨、嫉妒、吃醋等心,無心是指這些心不要生起,暫時將你的見思惑伏住,不會隨便動善惡的念頭,把它伏住而已,最後要頓斷三毒,把無明淨化,這才是真正的功夫。
他又說「無住生心修六度」這是真功夫。什麼叫做「無住」?就是不住貪瞋癡,煩惱雜草完全不住在你的心裡。那要生出什麼心?行持六度波羅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等六度要行持,你證得空,得解脫;你證得空,得大智慧,但是你有智慧,你的慈悲心若沒有圓滿,也是一樣成不了佛。「無住生心修六度」要布施廣結善緣,為成佛鋪路,要持戒、忍辱、精進,要學禅定,最後般若智慧開時,頓斷無明煩惱轉凡入聖。所以「無住」就是「真空」,「生心」就是「妙有」,要淨化貪瞋癡,使其不能在我們的心裡停駐,要真空,起慈悲喜捨的妙有,度化穹宇無盡的眾生。所以告訴你要「無住生心」生什麼心?六度萬行的心。如果你如此行持,「方為如來接棒人」,你才是真正繼承了十方諸佛的衣缽,方堪稱為「接棒人」。
你若沒有「無住生心修六度」的話,你雖然出三界卻沉空守寂。證空卻住空,證涅槃住涅槃,你只是聲聞、緣覺、阿羅漢之類,你不能代表佛教的全部,雖然你是佛的弟子,但只是自了漢、自度自利而已,無法達成佛陀出世度眾生的本懷,為以偏概全局部性的而已。你應如何呢?「無住生心修六度」這才是菩薩道真正的精神,不但自度又度人,自利且利人,作為眾生「不請之友」,如此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才是佛真正出世的本懷!才堪稱如來接棒人。不如此如何繼承佛的衣缽呢?你想荷擔如來的家業,續佛慧命,不要把佛法斷送在你的手中。所以二乘人度眾生隨緣而已,沒辦法像菩薩那樣大公無私作為不請之友,能無盡度化眾生離苦得樂,修六度、行持六度,道理在此。這內容真莊嚴,三藏十二部教典不論怎麼講,都沒有離開這四句偈的內容。再念一次:
「對境無心了凡塵,無心猶非真修行,
無住生心修六度,方為如來接棒人。」
我們修道聽了很多經,學了很多法,但是卻無從入門,學太多卻不知要如何修,這是大多數人常碰到的問題,今天我教大家行持這四句偈,你修行就有個入門處。「對境無心了凡塵,無心猶非真修行,無住生心修六度,方為如來接棒人。」聽起來真是大快人心,聽起來會起歡喜心,有個入門、入道之處,所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與開悟聖僧「無住生心修六度」大同小異。「無住生心」,「無住」是什麼意思?就是放下一切萬緣,完全淨化心裡所有塵埃,一切三毒淨化,無明三惑全部頓斷,無所住,就可見到本體,見到如來藏,見到一真法界,見到大圓鏡智,見到法身、見到佛性的時候,就叫做「真空」。應無所住,即見到本體。
再者,「而生其心」生什麼心?見到真空不是代表就沒事了,見到真空如果沒有「生其心」,變成斷滅,就成了二乘人,這不是佛陀的本意,要「而生其心」,生慈悲喜捨的心,叫做真空妙有。見到真如本性即轉凡入聖,但是不要忘了要「倒駕慈航」發起大慈悲心、大喜大捨的心,無盡的度化眾生,這才是完整的佛法。「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涵意就是這樣。也就是所謂「無住生心修六度萬行,方為如來接棒人。」
我們不能離開五欲六塵,在五欲六塵中淨化解脫了凡塵,達到心中無相、無住、無塵、無境,心空境寂,這時候我們的法身當下顯露,你日夜的訴求,追求的對象「明心見性」在此時開花結果了。無念、無住、無相、無塵,那是什麼呢?「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心行處滅,言語道斷」。既然心裡無念、無住、無相、無塵,那就是你的本來面目,你的本地風光,就是你訴求要見的佛性,向你老人家恭喜。要達這種境界,你要下很大的功夫,所以人人最後的訴求就是見到我們清淨光明的理體,我們的佛性,我們的真如本性,我們的如來藏性。無念、無住、無相、無境,心地萬法不立,一塵不染,光明的本性非常自在解脫。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無來無去,不一不異,自性解脫。
諸位,這個道理說來容易明白,但你要真正去做,達到無住不容易,要達無相、無住,在生活中多布施、多做功德、多做善事,藉境驗心,看你的境界達到什麼程度,做不做得到?程度如何?偶而驗一下心。所以六度萬行第一度為「布施度」,我常鼓勵別人多布施、多喜捨、多做功德、鋪路造橋,幫忙需要幫忙的人,教化一切人民百姓,這是對的。有一次,自覺只教別人布施,何妨自己也來布施看看。
二十年前我剛出家,都教人要多喜捨多做功德,但只教別人布施,自己不布施也不行。若有機會自己也布施看看。當時我一個人住在山上潛心自修,研究三藏十二部教典,藉以充實自己。初出家經費不夠,那時有人來看我時布施一元二元、一角二角,我省吃儉用把它存起來,存了好多年才存到五萬元做為生活費。那時有一位同參道友要建寺,心想機會來了,我也來布施看看,就將這五萬元布施給我的同參道友建佛寺。糟了,布施完以後,我的心連續五、六天很不捨。原本想藉布施來對治悭貪的心,達到布施波羅蜜。布施五萬元卻沒有解脫,想起來很慚愧。睡覺的時候,躺在床上虛空中就浮現五萬元的鈔票,到廁所時拿衛生紙,衛生紙變成五萬元,吃飯時在我的缽裡浮現五萬元,走路的時候五萬元在半空中閃閃爍爍,相當不自在,如何談解脫呢?我這才想通,布施要真槍實彈。別人布施十萬元、二十萬元、幾百萬元都不會心痛,自己才布施五萬元而已,就相當不自在,差一點後悔。我這才知道自己的心裡,充滿了相,充滿了塵埃,五萬元占有我的心,將光明本性覆蓋住了,使我相當不自在。
那五、六天心裡很難過,每每想起那五萬元,衛生紙變成五萬元,碗裡面浮現五萬元,睡覺的時候虛空中浮現五萬元,簡直無法入眠,這才知道自己布施功夫不夠。雖有在修行,但是布施五萬元後就心痛五、六天,後來心想我都教信徒喜捨,如果信徒人人像我這樣,那不就糟了嗎?叫人布施,自己卻後悔布施。後來用般若智慧來疏通,想想:布施五萬元建寺,寺裡讓人共修,可以修行、參禅、悟道,可以讓人聽經聞法,可以令人離苦得樂、轉凡入聖,令人開悟證果,來聽見性成佛的法門,讓眾生和我們一樣,人人共證菩提成就佛道,何樂而不為呢?用般若智慧疏通自己的煩惱,將心裡的塵埃,完全置之於度外,拋之於汪洋大海,一剎那間,喔!內心轉為清涼,歡喜心一直現前,一切相、一切念、一切塵埃,同一時間塵埃落地,自性自在。前後多久?第八天才釋懷。你想想看,布施是好事情,但是卻帶來煩惱和懊悔,真是沒功夫。第八天才恢復正常,不然連走路都失神,差點撞上牆壁,這才知道布施不簡單呢!
你看,這樣如何談解脫?如何談修行呢?實在心生慚愧啊!慚愧是很斯文的話,真的會生羞恥心。所以我們修道要真槍實彈,不要紙上談兵,布施不是用嘴巴說,要付諸行動,慈悲也不是口號,要付諸行動。所以我們剛開始無法多布施一點,布施太多會痛苦,那就布施少一點,布施到不會心痛時,然後再慢慢增加,最後將財施喜捨完,不會心痛的話,這個人就算入道了,這才是有功夫。
布施是如此,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這六度波羅密,亦復如是。應該如何?「無住生心而修六度萬行」這樣才真正是如來接棒人,問何原因?因為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這些法也是生生滅滅,既然一切法是如幻如化,不可得,不可住,得也得不住,住也住不得。因為諸法是無我空性、緣生緣滅。所以我們修道就是如此,修行就是修此幻化佛事、水月道場,在空幻的佛事當中去得去住。
的確,例如如本法師在此講經,已將近三十分鐘,這也是水月道場,幻化佛事。如幻如化、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你說它是假,如果是假的話,有那麼多人聽聞佛法後,冷暖自知智慧開啟,明白道理,所以不可說它是假的。你也不可以說它是真的,若是真的,那麼剛才講了三十分鐘,請問這三十分鐘如幻如化,如今又何在呢?不存在了。它如幻如化不可得、是假相,但是在假相當中,在言談當中,真理在宣流變化中啟發你多少善根,成熟你多少慈悲喜捨,讓你見性成佛啊!所以佛陀說得對:
「轉大幻化*輪,做幻化的佛事,在幻化的佛事,幻化的*輪中,令眾生明心見性,開悟證果。」
如此說來,講經說法重要嗎?非常重要。因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皆以弘法布教度化無量眾生,成就他無量辯才,無量的福報,成就他無量的大智慧,無量的大慈大悲,為自己鋪路,廣結無量法緣。所以佛陀講經說法時來支持他、贊助他、莊嚴道場的、共襄盛舉的有幾萬人幾億人,無量無邊啊!所以有一句話說:「未成佛道先結人緣」有道理。佛陀講經的時候,聽眾是人山人海好幾億人,天上的天神、陸海空所有的孤魂野鬼、天龍八部、諸佛菩薩全都駕臨聽佛陀講經說法。人民百姓也都扶老攜幼在道場內聽佛陀講經說法,這是佛陀多生累劫和所有的人廣結善緣所致,因此佛陀說「未成佛道先結人緣」道理在此。
若不結善緣,人緣、人脈就狹隘,做起事來障礙一堆。人面廣闊的人,面面俱到的人,做事情能得心應手,扭轉乾坤無所障礙,這是多生累劫與人結善緣,廣結法緣所致。所以佛陀主張我們要多講經說法,對自己而言能增長大慈悲、大智慧,別人聽聞我們講經說法,也能悟明見性成佛的道理,對方得大法益可開悟證果,可見「轉大幻化*輪,做幻化的佛事。」重要嗎?非常重要。因為非常重要,如本法師發了一個願:「生生世世不來人間便罷,若來人間要無盡講經說法,度化無量有情,讓每一個人和我們一樣,步向無上佛道,最後成就佛道。」開悟聖僧的四句偈再念一遍:
「對境無心了凡塵,無心猶非真修行,
無住生心修六度,方為如來接棒人。」
這四句偈不但莊嚴,且讓人知道修行的門路。接下來要說佛法談修行,要在生活中去體悟、去正覺,佛法不能離開生活,離開生活沒有佛法。過去無量諸佛、現在諸佛、未來諸佛若脫離這種觀念而說佛法的話,皆為魔說。事實上,十方三世所有諸佛,之所以講經說法,無非是為了啟示我們,佛法要在生活中去覺悟。所以有一位開悟證果的聖僧,他在生活當中悟明佛法見性以後,說出四句偈,我們來看他悟的理論:
「搬柴運水非別物,穿衣吃飯亦是他,
來來去去不著相,法王出世更無差。」
這四句偈非常莊嚴。他說「搬柴運水非別物,穿衣吃飯亦是他,來來去去不著相,法王出世更無差。」這位禅師有一天在搬柴、砍柴時心中反問:是誰在砍柴?誰在搬柴?誰在運水?誰在扛水?之後他就悟入了「非別物」。原來沒有佛性,誰有辦法搬柴、砍柴呢?沒有佛性,誰有能力搬水、運水呢?「非別物」不是別人,是佛性支持住,你才能夠搬水、運水、砍柴、搬柴,所以說非別物,這就是暗中啟示我們,無佛性在搬柴運水,你只是行屍走肉、一具屍體而已。一具屍體沒有精神支持,有能力去搬柴運水嗎?百分之百沒辦法。也因為沒辦法,所以唯有佛性在作用,你才能搬柴運水呀!所以在擔柴運水當中回光返照、明心見性。他又說不但搬柴運水是佛性的作用,乃至穿衣吃飯亦是他,誰在穿衣服?誰有能力穿衣服?之所以有能力穿衣服,就是佛性有分別、有知覺、有作用,因此才會穿衣服。沒有佛性,躺在那裡如同行屍走肉,如同活死人躺在那邊不會動啊!怎麼還能吃飯呢?參這個公案。
他說「穿衣吃飯亦是他」也是這佛性就對了。所以搬柴也好、運水也好、吃飯也好、穿衣也好,都是佛性在支使,在來來去去運籌。有人說:搬水我也會、運柴我也會、吃飯我也會、穿衣我也會啊!但是因為你沒有見性,有染污,你本身既然沒有見性又染污,當然就無法開悟證果,祖師也是如此告訴你,離開搬柴運水,離開吃飯、穿衣、行住坐臥等,沒有辦法見性,無法契會佛法,也沒有佛法。意思是將佛法落實在生活當中去體會、去覺悟而已,這就是中道法、實相法、不二法門。所以他後面又加一句「來來去去不著相」這才是我們真正的訴求。像前面所說「對境無心了凡塵」與這「來來去去不著相」有異曲同工之妙,是相輔相成的,只是名詞不一樣,但是方向、歸屬和目標都一樣。「來來去去不著相」、「對境無心了凡塵」搬柴運水、吃飯穿衣、行住坐臥,當下了凡塵,不著一切相,這就是真正的功夫了。你做得到這樣的話「法王出世更無差」,十方三世諸佛,來人間也只是如此,差別是他做得到。
「對境無心了凡塵」諸佛示現人間,在順境逆境當中,他不會著相,能自性解脫,他在操作電腦的時候,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他心裡解脫。在日常生活中所做一點一滴的工作不會著相,了凡塵。要淨化一切相,你不把它淨化卻耿耿於懷揮之不去,那種陰影永遠籠罩在你心裡,你永遠要做三界的苦命兒,在六道中團團轉,道理在此。如果你做到了凡塵、來來去去不著相,你和十方諸佛來人間沒有兩樣,你就是佛,佛就是你,你和佛沒有差別,道理在此。
所以今天講這些偈頌,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都太莊嚴了,全都是要令你見性的話,全都是讓你入門、入道的話,讓你開悟的話。所以看完後,真想把這些字吞下去。再念一遍:
「搬柴運水非別物,穿衣吃飯亦是他,
來來去去不著相,法王出世更無差。」
總之,如果你在行住坐臥、來來去去當中,你一會兒去南部,一會兒去北部,一會兒去台北、桃園、新竹、苗栗乃至到宜蘭、台東、花蓮,到豐原、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南投、金門、馬祖、澎湖,全部跑一遍若你沒有著相,對境無心了凡塵,那就恭喜你了,你那解脫的意境、自在的意境,是光明無束縛的意境,你老人家就是聖人。相反的,來來去去著了一大堆的相在心裡,耿耿於懷,你沒有自性解脫,你與凡夫沒有兩樣。
以前有一個人很有布施心,應該誇獎和贊美他,唯一的缺點就是他住相住得太嚴重,太執著了。他有一次告訴我:「師父啊!我看到一個人非常貧窮很可憐,我布施一具棺材:::。」他「棺材」還沒說完我便接下去說:「這具棺材是你布施的,你已經講十次了呀!」他一時間很不好意思,他常常掛在嘴上,可見就是耿耿於懷,心中有相、有住、有念,揮之不去,這具棺材的相在心裡,永遠拿不掉,變成有病,常常掛在嘴上講也有病啊!那一具棺材在心裡壓很久了,他卻無法將它淨化。布施是好事,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我們要恭喜、贊歎、嘉許。但是常常說,棺材把他的心壓住,壓了十幾年,壓得牢牢的,已向我說第十次了自己都不能自覺,我說:菩薩呀!你已說第十次了。所以一件事常常說是一種病。
還有一位菩薩到台北木柵動物園參觀以後說:「這台灣猕猴很漂亮,屁股紅紅的,很會吵架打架,很會爭吵。」心裡一堆猴相,見人就講,講了很多次,說去木柵看那些猴子。諸位,心中有相,有境,有塵,要如何論修道呢?所以「來來去去不著相」這是解脫的話,意思不是叫你不要說,說一次二次人家知道就好了,不要常常掛在嘴上,說久了以後,就是沒有解脫,法還在心中,境在心中,你就無法自性解脫。更嚴重的是晚上還會做夢,那都是住相的後遺症。以前有一位菩薩布施以後結果後悔,要把錢拿回去,我也是還給他。欠三寶是不好的,這種布施沒有解脫,布施後想想後悔了,我們要還錢給他,不還他不行,否則到處毀謗就糟了,所以他收據拿來以後把錢還給他。布施也是一種修行,布施如果沒有解脫,後悔了把錢要回去,真的有這種人。所以,你不要說布施人人做得到,時常布施有喜捨心的人不會覺得心痛,他知道人家需要幫忙,我們就來喜捨,幫助對方渡過難關,他正在落魄,正感淒涼的時候,我們要去幫忙他支持他,我們並不希望他一定要回饋或報恩,都不用,他要不要回饋是他的事,和我無關。多幫忙人家是好事情,廣結善緣呀!所謂「未成佛道,先結人緣」在多生累劫的未來和人家多結法緣總是好事呀!世間人說為自己鋪路,你不會賠本,佛門叫做「福不唐捐」。
總之,我們在修道的過程中,心裡有相,就是沒有解脫,心裡若罣礙就沒有解脫,心裡如果還念念執著某一件事情,就是沒有解脫,還有生死,這是凡夫的心境。聖人他事情發生後冷暖自知,事過就淨化掉了,隨用隨淨化這樣才叫做解脫。如果用了說了做了仍然一堆相住在心裡,揮之不去,無法驅除淨化掉,這當然要做個「衰尾道人」(台語)了。
號稱修道,卻不能淨化他心裡的法塵,這也是一種修道的病,所以來來去去都著了一堆相,這樣和凡夫沒什麼兩樣。真正有功夫的人,他遇到逆境到來,就逆來觀破;順來,他能接受,在順、逆境當中以智慧觀照,他有辦法疏通,四兩撥千斤,全都不會障礙他的自性,他的心不會罣礙,自性解脫,有智慧就有這種好處。所以說智慧勝過金銀財寶,你看有錢人自殺的很多,有錢人痛苦不快樂的也很多,有錢人也有生死輪回呀!見性有智慧的人,有錢快樂,無錢也快樂,自性解脫啊!在來來去去當中沒有執著,這就是真正的功夫了。
有一位律航法師,是一位中將退伍,做過防空司令,出家之後很用功,參禅、悟道乃至念佛,到後來自性解脫,在臨命終時穿上海青,將隨他出家的徒眾集合在大殿說:「你們看,我律航老來能出家,我四周沒有眷屬在這裡哭哭啼啼,不會影響到我,這是何等自在啊!我的身體沒有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我現在一入禅定,就要坐化了,我平常有見性念佛,今天才有這種功夫。」話一說完就坐下來,大家圍繞在他旁邊助念「阿彌陀佛」的聖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大眾念佛的聲浪中,漸漸西逝了。「來來去去不著相」一生南征北討,抗日剿匪,一切陰影在念佛的聲浪中,一一淨化,最後就坐化了,承蒙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的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來來去去不著相」「對境無心了凡塵」對律航這位聖僧而言,是最好不過的寫照了。
所以修行就是修這個竅門而已。「淨」,就淨這個竅門而已,因此按照祖師的法語去用功修行,你我大家若不開悟證果,難矣!換句話說,大家依教奉行,聽開悟聖僧這些開悟見性成佛的法門,你我大家要步上菩提,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是難事,就在眼前啊!結束之前,如本再念一遍,以後這帶子流傳幾百年以後,那時候的人說中華民國台灣寶島有一位如本法師,說「見性成佛」這個法門,我就變成他們的偶像了,好,來看聖僧法語:
「搬柴運水非別物,穿衣吃飯亦是他,
來來去去不著相,法王出世更無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