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許士群居士:混亂、對立與禅定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混亂、對立與禅定
 
許士群  主講 
郭金山  整理
 
   我們要如何來區分混亂、對立與禅定?唯有具備禅定的能力才有可能看的帥清楚。
   有時候我們常常覺得,別人正處於混亂當中,只因為他的所作所為和我們所預期的不一樣。就這件事而言,我們常常覺得別人亂,但是否也能當下察覺到我們本身亂的現象?所以唯有透過禅定的訓練才能清楚的察覺到亂的所有主客觀因緣。我們以一個簡單的數字游戲來印證以上的說法,譬如我請你寫一串數字,而一般受過傳統教育訓練之下所寫出來的,可能是順推的12345或逆推回去54321;可是卻有人不按照牌理出牌,寫出了23154這樣的一串數字,然後我們就會覺得這個人和我們有點不一樣。事實上假如不考慮把在數理教育下所展現表達方式,順推或逆推的展現拿來比較的話,則23154何嘗不也是另外一種因緣的展現?否則硬是要拿來比較的話,在成就23154的過程中就會被認為是一種混亂,一種在對立下所造成的結果。
 
   我們可以回想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常常對於每一件事都做了許多的預期與假設,但是事後又發現它們在因緣的展現過程當中,往往不盡如人意,甚至在失望之余,還會指責某些因緣;就因為在其觀念上采取了二元對立的神秘,而不會或不想融入事件當中去探討分析,於是在順貪逆瞋的習慣下,所謂混亂與對立就容易產生了。我們可以練習改換另一種態度,那就是以欣賞的角度,如實地來面對每一件已發生或正發生中的事,所以反過頭來看看23154其實也沒有任何與其對立的必要,更無須去排斥、討厭它。
 
    當然在長期傳統教育熏陶下的人,根深蒂固之生活方式與處事態度上,因為早已深植於我們的意識當中,一時之間要把某些觀念導正,實在極為不易,因此人們可以藉重修持禅定的技巧來幫助自己,以用來如實地面對許多事,來分析與了解它們在事理中因緣互動所展現的結果。該什麼就是什麼,一切動作就只有如實觀察與如實分析而已。千萬不要加入任何的評審,老是在對的或錯的,美的或丑的,在二元對立當中有所偏執;而不如理智的采取一種中性的態度來看,來欣賞每一件事;如此一來就能減少因為自始自終的自我預期下,造成與現實對立的煩惱。
 
    對於消除混亂與對立,在平時就要做禅定訓練,試著把相對應的東西,盡量察覺清楚,例如:鼻子聞香臭時,何不如實接受香或臭的事實,而不要溶入順貪逆瞋的作為當中,而後招致煩惱。我們了解人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以及與其對應之六塵,當每一次的根塵接觸時,在程度上受影響最大的某一根上,先起反應,例如:眼睛在某一次的根塵相應時,受影響的程度最大,故先有了反應,接下來可能在1/10秒內,很快的耳朵也有了反應,這中間的速度實在太快了,
 
也因此在不能充份察覺之下,模糊的感覺帶來了一片蒙隴,於是緊接著做了許多虛妄的假設,這也是一種因為散亂而產生對立的一段縮影,以至於所謂非因計因或自以為是或以假當真之憾事於焉產生了。如此由於無法掌握六根與六塵之展現過程,我們也就不能充份協調身心方面彼此互動的良好狀態,來好好做一件事,也因為如此地散亂之余,在不得要領的情況下,又想做好一件事,這頁正是一件相當繁累的事。
 
    在禅定的訓練與應用方面,我們可以這樣做:盡量在一段時間內,只做一件事。所以當我在看一件事時,我只是在觀看而已,而不加入任何的價值判斷,譬如:好惡、美丑甚至有所期許,或是把過去的經驗拿來和現在重迭,來相提並論;諸如此類的雜染,往往會造成了推波助瀾,甚至干擾目前正要做「看」的那一件工作;以致於降低了觀察的質量。又以一句話來說,同樣一句話;一個人聽起來會不舒服,但另外一個人卻不會,但這到底只是同樣的一句話,一種聲音而已,怎會在不同主觀的接收人身上,產生了接受或排斥的不同反應呢?為什麼不在聽完了之後,等5秒鐘或10秒後再說,就只是「聽」而已,聽到懂了再說吧!干嘛反應過度?
 
    我們常聽到一句話:「盡量客觀化自己」,特別要從事情當中跳出來看當下的這一件事,這種動作一開始可能定必要的,盡量客觀化自己來看待因緣以免身陷其中。但實際上在真正面對一件事情時,絕對不能以旁觀者自居,跳出來看正在演變中的事;否則很容易有主客之分,而與該事形成對立的態度。一有了對立,進而造成對該事冷眼旁觀,甚至故意雲漠視而只要時間一久,就容易與世間因緣有所隔絕了,變得和世間互動的關系無因無緣了,變得遲鈍了或形成了大我慢的現象。
 
    有人會這樣問:如果不先采取跳出來看的態度,又怎能保證不會被事象所迷惑而身陷其中呢?答案是:我們不妨換個方式來作這件事吧!方式是以「融入」的態度來取代「跳出來看」。融入事情當中其實並不難,只要我們不把自己當做第三者或二元對立的其中之一;也就是說不論在任何情況下,永遠堅持把自己當做當事人,既使如果今天我聽見了非洲鬧饑荒,每天餓死好多人的這件事,如果我們以第三者自居的態度,故意以為事不關己來漠視它,聽多了,聽久了,反而還會造成反感或形成情緒上的困擾,一有了二元對立的態度,結果引來了煩惱;相反的,如果我們用一種「人饑己饑」的胸懷來看待這件事,則比較接近融入的境界了。
 
    一般人面對煩惱的處理方式,常常有了以上的毛病,把自己當成第三者,不去理會煩惱,於是就和煩惱起了沖突。有的時候雖然沒有去漠視煩惱,而緊緊地自我把關,好好盯住煩惱,御之如寇雠,就以為能降伏煩惱,這是不可能的。真正解決煩惱之道是說:融入問題當中來探討其招致煩惱的原因,以便合理的尋找解決之道;而不是以對立的態度來和煩惱大對決,結果對決之余尚且又做出了不合邏輯或不健康的判斷與作為。人經常有一種趨樂避苦的心態,所以常常會有順貪逆瞋之行為產生,而當煩惱來臨時,又自始自終都不願意融入,原因是:心中老是執著那清淨解脫的境界不放,卻一味的和現在的煩惱對立,越對立就越苦。
 
    如果煩惱真是一種因緣的展現,躲也躲不掉的話;與其與之對立,不如心甘情願的融入其中,免得越是抗拒它,煩惱越是如雨後春筍地互相串連接踵而出,唯有確實地將煩惱的「生、住、異、滅」都看的清清楚楚,而不要一開始就把清淨解脫拿出來比對,一比對之下對立因緣就產生了。一個人如果只擁有50公斤的實力能解決煩惱,為什麼非得用上100公斤的目標來給自己制造壓力呢?
    能夠坦然地面對煩惱,心甘情願地如實地融入問題當中,減少對立的產生,無條件地接受這一件事實,這一種無條件的態度,不就是欣慕樂土的人,同樣具備的態度嘛!有些人修行的目標是向往極樂世界的,其實它是不假外求的,只完全看你在面對問題時認知上的態度來看而已。如實去接受極樂世界所有的一切和如實的而不對立的來接受煩惱的這個事實,在受益層面上,沒什麼兩樣,而能夠轉變態度來融入目前的煩惱正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1991.10.18講於台南新雨道場)。
 
 

上一篇:如本法師:頓悟法語
下一篇:如本法師:頓悟一剎那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