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王雷泉教授:“山林”與“市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山林”與“市井”

王雷泉

一位哲學本科出身的年青法師年前在來信中提到:“應趕緊人為地劃定一些‘佛教叢林保護區’,在這些隔絕塵俗喧擾的叢林裡將傳統叢林制度和現代學院結合,作育僧才,若干年後走向‘市井’弘法。這樣在山林和市井之間形成人才對流,所謂對流者,‘市井’中僧人亦可返入‘山林’修養。”閱後深然其言,卻無言以對。早在一九八九年春考察湘贛禅宗叢林時,就曾建議將江西某模范叢林辟為閒人莫入的“禅修保護區”,當時陪同的省委統戰部干部,對我這書生氣十足的主意報之以苦笑:如此一來,豈不斷了當地政府的旅游財路?!

從發生學角度看,佛法源於佛陀獨處“山林”的自內證。《大智度論》有言:“常樂涅槃,從實智慧生;實智慧從一心禅定生”;“靜處生定,獲得實智慧以度一切。”佛教哲學以現觀親證為認識的基礎和終極,在禅定的意識鍛煉中,領悟宇宙人生的實相;然後把定中所見形相用概念和邏輯的形式顯現出來,度化“市井”中一切尚處癡迷中的眾生。對學佛者言,修學佛法雖以語言文字的傳播和理性思維(聞慧與思慧)為導,但最後仍以修慧現觀實相而得解脫。換言之,佛法在世界宗教和哲學之林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的真理體系,不依賴神秘的啟示,也不依賴強力的威權,而依賴於修行實踐的驗證。對這絕對真理的領悟,固然有少數上根利機者的當下頓悟,但對我等中下根機者,須有三大阿僧祗劫不懈精進的准備。

曾與一些方外朋友討論過自利利他孰重的問題,老和尚說:不走持戒、修定、發慧的修證道路,憑什麼資格向眾生弘揚佛法,此言有理;小法師說:不把古德前賢業經實證的智慧向大眾傳播,創造一個修證佛法的良好環境,又如何從事清淨的修行,這話也不錯。山泉若不奔向大海,終成一潭死水;江河若無源頭活水,勢必混沌污濁。如何掌握在“山林”修道自利與向“市井”弘法利他的關系,《涅槃經》說得好:“欲知佛性義,當觀時節因緣;時節若至,佛性現前。”而把握時節因緣,又必須具有建立在緣起法則基礎上的菩薩悲願。

讀《高僧傳》可知,譯經大師鸠摩羅什的志趣首在於弘演大乘教義體系,他常感歎:如讓他著筆作大乘阿毗昙,成就不會在佛十大弟子之一、號稱“論議第一”的迦旃延子之下。但面對秦主姚興的殷勤禮遇,面對當時中華大地佛經奇缺而人才更少的時節因緣,鸠摩羅什放棄了自己著書立說的機會,為中華民族奉獻出35部共294卷漢譯佛經,並培養出包括“中華解空第一”的僧肇等“什門四哲”及三千高德。創立了中國第一個佛教宗派天台宗的智者大師,也是在“山林”與“市井”間出入的一代高僧,他首先在大蘇山慧思門下證悟法華三昧前方便,然後在陳、隋之際的宮廷和市井中講經說法。當北方展開第二次大規模滅佛事件時,智者大師隱入天台山苦修頭陀行;當因緣具足,則再次出山,在江漢吳越大地上弘傳佛法。臨終前感歎自己沒有在禅定修證上獲得更高的果位:“吾不領眾,必淨六根;為他損己,只是五品內位耳。”仗策遠邁,聲震五印的玄奘法師,請回梵文佛經657部,“精厲晨昏,計時分業”,終其一生,譯出佛經73部1330卷。他在晚年上書唐高宗想退居林下到少林寺專修禅定,皇帝卻以大隱隱於市朝的大道理勸阻。於是,玄奘只能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

還是儒家老祖宗說得對,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時節未至,妄加攀緣,是為無智;時節若至,不出來應世度人,是為無悲。“山林”與“市井”的良性對流,端賴時節因緣;而在“自利”與“利他”的兩難選擇中,也就意味著以另一端的犧牲為代價。我們在仰贊鸠摩羅什、智者和玄奘的萬世功業時,不也感受到他們“為他損己”的千古悲鳴嗎!

(以“龍泉”筆名刊於《佛教文化》1994年第6期,當時編輯有刪節)

 

上一篇:惟覺法師:心病還要心法醫
下一篇:惟覺法師:佛道與醫道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